㈠ 模具壽命基本信息
模具的壽命分為非正常失效和正常失效兩種情況。非正常失效,即早期失效,是指模具在未達到公認工業水平的使用壽命時就無法繼續使用,常見的形式有塑性變形、斷裂和局部嚴重磨損。正常失效則是指模具經過大量生產後,由於緩慢的塑性變形、均勻磨損或疲勞斷裂導致的失效。
模具的正常壽命是指在失效前生產出的合格產品數量,首次修復前的生產數量稱為首次壽命,而修復後到下一次修復前的生產數量稱為修模壽命。模具壽命等於首次壽命與所有修復壽命之和。模具壽命與模具類型、結構密切相關,反映了特定時期內材料性能、設計、製造水平、熱處理和使用維護的整體水平。
模具失效主要表現為磨損、斷裂和塑性變形。磨損又分為疲勞磨損、氣蝕磨損、沖蝕磨損和磨蝕磨損。斷裂分為塑性斷裂和脆性斷裂,而模具通常因脆性斷裂失效。塑性變形則在承受過大應力且不均勻的情況下發生,導致幾何形狀改變。
影響模具壽命的因素很多,包括模具結構、工作條件、材料性能和製造過程。模具結構如圓角半徑、整體模具與鑲拼模具的設計,工作條件如成形件材料、溫度、設備特性、潤滑,以及模具材料的強度、韌性和熱處理過程,都會顯著影響模具的使用壽命。
模具壽命指在保證製件品質的前提下,所能成形出的製件數。它包括反復刃磨和更換易損件,直至模具的主要部分更換所成形的合格製件總數。
㈡ 塑膠模具修模技巧
修模技巧在塑膠模具製造過程中至關重要。它涵蓋了模具加工、調試及維護等多個方面,對產品的質量、生產效率以及模具壽命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運用優良的修模技術,能夠確保模具的加工精度、表面質量和尺寸穩定性,減少模具故障和維護頻率,進而提升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在選擇材料時,應根據產品特性和模具設計需求,挑選合適的材料。需考慮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導熱性等屬性,同時也要考慮到模具的工作環境和加工工藝要求。合理的模具結構設計同樣重要,通過優化模具結構,可以避免加工中的薄弱環節和易損部件,從而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和提升其穩定性。
精確的模具加工是修模過程中的關鍵步驟。掌握正確的加工技術和方法,確保幾何尺寸和表面質量達到高標准。避免過度切割和不必要的加工步驟,這不僅有助於提高加工精度,還能提升生產效率。而在模具調試階段,需要關注各部件之間的配合精度、潤滑狀態和冷卻效果,確保模具運行順暢及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綜上所述,掌握修模技巧是提高生產效率和保證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通過合理選擇材料、優化模具結構設計、確保精確加工以及細致調試,可以有效提升模具的整體性能,從而更好地滿足生產需求。
㈢ 模具的修模
據不完全統計,機械加工行業中每年模具的消耗量價值是各種機床總價值的五倍,可想而知,機械、冶金、輕工、電子等行業中模具市場是如此的巨大。又如:在冶金行業,每年僅熱軋軋輥消耗量就在三十萬噸以上,熱軋輥價值占鋼材生產成本的5%以上。模具的大量消耗,不僅直接增加生產成本,而且因頻繁更換模具而造成大量生產線頻繁停產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模具的失效事實上均因其表層局部材料磨損等原因而報廢,而且模具的加工周期很長、加工費用極高(尤其是精密復雜模具或大型模具製造加工費高達數十萬元乃至數百萬元)。因此,對模具真正承受磨損作用的特定部位進行表面強化,以大幅度延長、提高工模具的使用壽命,無疑是一種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方法。另外,大多數模具只因表面很薄一層材料被磨損後即失效報廢,因此,只須對模具及關鍵金屬零部件表面磨損局部區域進行修復,並在修復過程中把模具表面真正實際承受磨損的表面塗上一層高硬度高耐磨金屬層,就可「變廢為寶」,不僅使模具得到修復,修復後的模具的使用壽命還將較原模具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巨大(例如:修復一根電廠電機大型軸包括各種准備時間在內用微束冷焊機也僅需數天時間,但可創造上百萬元的經濟效益)。
模具修補機是修復模具表面磨損、加工缺陷的高新設備。模具修補機的原理是利用高頻電火花放電原理,對工件進行無熱堆焊,來修補金屬模具的表面缺陷與磨損,主要特點是熱影響區域小,模具修復後不會變形、不退火、無應力集中、不出現裂紋,保證了模具的完好性;也可以利用它的強化功能對模具工件進行表面強化處理,實現模具的耐磨性、耐熱性、耐蝕性等。
模具修補機強化模具壽命長,經濟效益好。可以應用各種鐵基合金(碳鋼、合金鋼、鑄鐵)等、鎳基合金等各種金屬材料模具及工件的表面強化及修復並大幅提高使用壽命。
應用范圍:機械、汽車、輕工、家電、石油、化工、電力等工業裝備製造部門及使用部門,航空發動機關鍵耐磨件、熱擠壓模具、溫擠壓膜具、熱鍛摸、軋鋼滾動導衛、軋輥、汽車發動機凸輪軸等零件及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