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才知道銅裡面含黃金
鑒別黃金需要有一定的經驗
(1) 看顏色:黃金首飾純度越高,色澤越深。在沒有對金牌的情況下可按下列色澤確定大體成色(以青金為准則。所謂青金是黃金內只含白銀成分):深赤黃色成色在95%以上,淺赤黃色90~95%,淡黃色為80~85%,青黃色65~70%,色青帶白光只有50~60%,微黃而呈白色就不到50%了。通常所說的七青、八黃、九赤可作參考。
(2) 掂重量:黃金的比重為19.32,重於銀、銅、鉛、鋅、鋁等金屬。如同體積的黃金比白銀重40%以上,比銅重1.2倍,比鋁重6.1倍。黃金飾品托在手中應有沉墜之感,假金飾品則覺輕飄。此法不適用於鑲嵌寶石的黃金飾品。
(3) 看硬度:純金柔軟、硬度低,用指甲能劃出淺痕,牙咬能留下牙印,成色高的黃金飾品比成色低的柔軟,含銅越多越硬,折彎法也能試驗硬度,純金柔軟,容易折彎,純度越低, 越不易折彎。
(4) 聽聲音:成色在99%以上的真金往硬地上拋擲,會發出叭噠聲,有聲無韻也無彈力。假的或成色低的黃金聲音脆而無沉悶感,一般發出「當當」響聲,而且聲有餘音,落地後跳動 劇烈。
(5) 用火燒:用火將要鑒別的飾品燒紅(不要使飾品熔化變形),冷卻後觀察顏色變化,如表 面仍呈原來黃金色澤則是純金;如顏色變暗或不同程度變黑,則不是純金。一般成色越低,顏 色越濃,全部變黑,說明是假金飾品。
(6) 看標記:國產黃金飾品都是按國際標准提純配製成的,並打上戳記,如 「24K」標明「足赤」或「足金」;18K金,標明「18K」字樣;成色低於10K者,按規定就不能打K金印號了。目前社會上不法分子常用製造假牌號、仿製戳記,用稀金、亞金,甚至黃銅冒充真金, 因而鑒別黃金飾品要根據樣品進行綜合判定來確定真假和成色高低。
黃金飾品成色的准確鑒別常用方法有兩種。
(1) 試金石法:選擇質地細膩的黑色試金石,用含金量不等的標准試金片(對金牌)在試金石上劃出痕跡,再將所要鑒定的金飾樣品在同一試金石上劃痕,滴上濃硝酸去掉雜質,找出留在試金石上的痕跡與所劃的試金片痕跡對比,找出與飾品樣品一樣的色度,
對照樣品金的標準度,即為所要測定金飾樣品的准確含金量。
(2) 化學法:又稱試劑點試法。黃金不溶於單獨的硝酸、硫酸和鹽酸之中,而銀、銅等成分
均能與硝酸起化學反應而被溶解。取金飾樣品。將硝酸點在某一部位,如是黃金則不會變色,如是銀製品,則會生成氧化銀而變黑;如是銅製品,生成二價銅鹽而冒綠色泡沫。對含金 量在95%以上的金飾品,用硝酸點試,表面變化很小。
3.包金、鍍金和仿金飾品
包金飾品是將製成的一層薄薄的金箔,以機械方法滾壓在坯件表面,其內部是銅、銀、鎳、 銅鋅合金等,包金厚度一般約10~50μm。仔細觀察在飾品包層上有一條不明顯的介面,用10 倍放大鏡能看得很明顯。
鍍金飾品是在特製鍍槽內,將坯件電鍍上一層薄薄的金箔。按規定鍍金飾品必須標明鍍金層厚度。如P4A璘表示鍍金層厚度為4μm。鍍金層較易磨掉,特別非正規廠多用鍍水金或鍍酸
金方法製作,將坯件表面鍍上一層薄薄的黃金,由於金粒子結合力不強,極易腐蝕,很快就會變色,有的一入水就會變色。
仿金飾品又稱亞金飾品,外表金黃色,是由銅、鎳、鋅等金屬元素混合熔煉而成,飾品內不含黃金成分,按規定仿金飾品不允許列印記。消費者可以從手感、音韻、重量及硬度上與真 金飾品相互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