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塑料模具設計中的水路怎麼排布比較好
具體問題具體應對,水路並非想怎麼排就怎麼排,它們都是相輔相成的,互相約束,但有個基本的原則,冷卻要均勻,不均勻的冷卻還不如沒有,反倒造成成型不良,製品尺寸不穩,變形等缺陷。不妨把你的結構弄上來看看,大家一起研究一下。
㈡ 關於塑料模具設計。懸賞50分被採納的問題追加30分~~100分答謝,急急急
您好,看完您的詳述我很感慨,我是模具專業畢業生,現在從事模具行業,但與您不同的是我並不喜歡模具。鑒於您目前的情況:機械專業功底不扎實,對模具結構框架不是太了解,模具設計軟體使用不熟練……如果您想在模具行業有所建樹,我建議您:1,從基礎做起,先到車間里學習模具如何製造,生產,這樣便於您了解模具的生產過程;2,到裝配組學習模具的裝配,這樣能夠讓您在較短時間內了解模具的結構及原始圖紙與模具生產圖紙之間的關系;3,在空餘時間自學或上培訓班讓自己熟練掌握設計軟體;4,在上班之餘多向廠里前輩請教在設計塑料膜時需要考慮的些問題……但這些的看您是否有耐心和足夠的細心,天上不可能掉餡餅,只有你付出了才會有回報。模具行業對人的要求是膽大心細,只有您在足夠了解和動手的情況下您才能夠更好的去認知它。年薪十萬是汗水澆灌出來的。關於就業去向問題,根據我了解,我建議您:1.深圳;2.溫州(浙江);3.蘇州,常州(江蘇)……您熱愛與它,相信您會做的很棒的……真誠的祝願您!!
㈢ 模具水路怎麼接
模具水路接法要根據你產品的冷卻要求,一般來說水路為進水口、出水口,模具前模(母模側)一般接模溫,利於產品成型及外觀要求,後模(公模側)接機水或冷卻水,利於模具的頂出系統不會因高溫產生卡死現像;水路連接可以根據產品外觀要求接單組串並聯或是接多組直通水路(冷卻效果好)。
㈣ 塑料模具設計的步驟
塑料模具設計步驟
一、接受任務書
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通常由製件設計者提出,其內容如下:
1. 經過審簽的正規制製件圖紙,並註明採用塑料的牌號、透明度等。
2. 塑料製件說明書或技術要求。
3. 生產產量。
4. 塑料製件樣品。
通常模具設計任務書由塑料製件工藝員根據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提出,模具設計人員以成型塑料製件任務書、模具設計任務書為依據來設計模具。
二、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資料
收集整理有關製件設計、成型工藝、成型設備、機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資料,以備設計模具時使用。
1. 消化塑料製件圖,了解製件的用途,分析塑料製件的工藝性,尺寸精度等技術要求。例如塑料製件在外表形狀、顏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麼,塑件的幾何結構、斜度、嵌件等情況是否合理,熔接痕、縮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許程度,有無塗裝、電鍍、膠接、鑽孔等後加工。選擇塑料製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進行分析,看看估計成型公差是否低於塑料製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製件來。此外,還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藝參數。
2. 消化工藝資料,分析工藝任務書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設備型號、材料規格、模具結構類型等要求是否恰當,能否落實。
成型材料應當滿足塑料製件的強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動性、均勻性和各向同性、熱穩定性。根據塑料製件的用途,成型材料應滿足染色、鍍金屬的條件、裝飾性能、必要的彈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膠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確定成型方法
採用直壓法、鑄壓法還是注射法。
4、選擇成型設備
根據成型設備的種類來進行模具,因此必須熟知各種成型設備的性能、規格、特點。例如對於注射機來說,在規格方面應當了解以下內容:注射容量、鎖模壓力、注射壓力、模具安裝尺寸、頂出裝置及尺寸、噴嘴孔直徑及噴嘴球面半徑、澆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體見相關參數。
要初步估計模具外形尺寸,判斷模具能否在所選的注射機上安裝和使用。
5. 具體結構方案
(一)確定模具類型
如壓制模(敞開式、半閉合式、閉合式)、鑄壓模、注射模等。
(二)確定模具類型的主要結構
選擇理想的模具結構在於確定必需的成型設備,理想的型腔數,在絕對可靠的條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滿足該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和生產經濟的要求。對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要求是要保證塑料製件的幾何形狀,表面光潔度和尺寸精度。生產經濟要求是要使塑料製件的成本低,生產效率高,模具能連續地工作,使用壽命長,節省勞動力。
三、影響模具結構及模具個別系統的因素很多,很復雜:
1. 型腔布置。根據塑件的幾何結構特點、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製造難易、模具成本等確定型腔數量及其排列方式。
對於注射模來說,塑料製件精度為3級和3a級,重量為5克,採用硬化澆注系統,型腔數取4-6個;塑料製件為一般精度(4-5級),成型材料為局部結晶材料,型腔數可取16-20個;塑料製件重量為12-16克,型腔數取8-12個;而重量為50-100克的塑料製件,型腔數取4-8個。對於無定型的塑料製件建議型腔數為24-48個,16-32個和6-10個。當再繼續增加塑料製件重量時,就很少採用多腔模具。7-9級精度的塑料製件,最多型腔數較之指出的4-5級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確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於模具加工,排氣、脫模及成型操作,塑料製件的表面質量等。
3. 確定澆注系統(主澆道、分澆道及澆口的形狀、位置、大小)和排氣系統(排氣的方法、排氣槽位置、大小)。
4. 選擇頂出方式(頂桿、頂管、推板、組合式頂出),決定側凹處理方法、抽芯方式。
5. 決定冷卻、加熱方式及加熱冷卻溝槽的形狀、位置、加熱元件的安裝部位。
6. 根據模具材料、強度計算或者經驗數據,確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定位、導向件位置。
7. 確定主要成型零件,結構件的結構形式。
8. 考慮模具各部分的強度,計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了,模具的結構形式自然就解決了。這時,就應該著手繪制模具結構草圖,為正式繪圖作好准備。
四、繪制模具圖
要求按照國家制圖標准繪制,但是也要求結合本廠標准和國家未規定的工廠習慣畫法。
在畫模具總裝圖之前,應繪制工序圖,並要符合製件圖和工藝資料的要求。由下道工序保證的尺寸,應在圖上標寫註明"工藝尺寸"字樣。如果成型後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進行其他機械加工,那麼工序圖就與製件圖完全相同。
在工序圖下面最好標出製件編號、名稱、材料、材料收縮率、繪圖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圖畫在模具總裝圖上。
1. 繪制總裝結構圖
繪制總裝圖盡量採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開始繪制,主視圖與其它視圖同時畫出。
五、模具總裝圖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模具成型部分結構
2. 澆注系統、排氣系統的結構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件,定位、導向件的位置。
5. 標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強求,根據需要)及模具總體尺寸。
6. 輔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順序將全部零件序號編出,並且填寫明細表。
8. 標注技術要求和使用說明。
六、模具總裝圖的技術要求內容:
1. 對於模具某些系統的性能要求。例如對頂出系統、滑塊抽芯結構的裝配要求。
2. 對模具裝配工藝的要求。例如模具裝配後分型面的貼合面的貼合間隙應不大於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並指出由裝配決定的尺寸和對該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裝拆方法。
4. 防氧化處理、模具編號、刻字、標記、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關試模及檢驗方面的要求。
七、繪制全部零件圖
由模具總裝圖拆畫零件圖的順序應為:先內後外,先復雜後簡單,先成型零件,後結構零件。
1. 圖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畫,允許放大或縮小。視圖選擇合理,投影正確,布置得當。為了使加工專利號易看懂、便於裝配,圖形盡可能與總裝圖一致,圖形要清晰。
2. 標注尺寸要求統一、集中、有序、完整。標注尺寸的順序為:先標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標注配合尺寸,然後標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圖上先標注配合尺寸,後標注全部尺寸。
3. 表面粗糙度。把應用最多的一種粗糙度標於圖紙右上角,如標注"其餘3.2。"其它粗糙度符號在零件各表面分別標出。
4. 其它內容,例如零件名稱、模具圖號、材料牌號、熱處理和硬度要求,表面處理、圖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術說明等都要正確填寫。
八、.校對、審圖、描圖、送曬
A.自我校對的內容是:
1. 模具及其零件與塑件圖紙的關系
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質、硬度、尺寸精度,結構等是否符合塑件圖紙的要求。
2. 塑料製件方面
塑料料流的流動、縮孔、熔接痕、裂口,脫模斜度等是否影響塑料製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質量等方面的要求。圖案設計有無不足,加工是否簡單,成型材料的收縮率選用是否正確。
3. 成型設備方面
注射量、注射壓力、鎖模力夠不夠,模具的安裝、塑料製件的南芯、脫模有無問題,注射機的噴嘴與嘵口套是否正確地接觸。
4. 模具結構方面
1). 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滿足需要,會不會發生溢料,開模後是否能保證塑料製件留在有頂出裝置的模具一邊。
2). 脫模方式是否正確,推廣桿、推管的大小、位置、數量是否合適,推板會不會被型芯卡住,會不會造成擦傷成型零件。
3). 模具溫度調節方面。加熱器的功率、數量;冷卻介質的流動線路位置、大小、數量是否合適。
4). 處理塑料製件制側凹的方法,脫側凹的機構是否恰當,例如斜導柱抽芯機構中的滑塊與推桿是否相互干擾。
5). 澆注、排氣系統的位置,大小是否恰當。
5. 設計圖紙
1). 裝配圖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當,表示得是否清楚,有無遺漏
2). 零件圖上的零件編號、名稱,製作數量、零件內制還是外購的,是標准件還是非標准件,零件配合處理精度、成型塑料製件高精度尺寸處的修正加工及餘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熱處理、表面處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標記、敘述清楚。
3). 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數字應正確無誤,不要使生產者換算。
4). 檢查全部零件圖及總裝圖的視圖位置,投影是否正確,畫法是否符合制圖國標,有無遺漏尺寸。
6. 校核加工性能
(所有零件的幾何結構、視圖畫法、尺寸標'等是否有利於加工)
7. 復算輔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
B.專業校對原則上按設計者自我校對項目進行;但是要側重於結構原理、工藝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
描圖時要先消化圖形,按國標要求描繪,填寫全部尺寸及技術要求。描後自校並且簽字。
C.把描好的底圖交設計者校對簽字,習慣做法是由工具製造單位有關技術人員審查,會簽、檢查製造工藝性,然後才可送曬。
D..編寫製造工藝卡片
由工具製造單位技術人員編寫製造工藝卡片,並且為加工製造做好准備。
在模具零件的製造過程中要加強檢驗,把檢驗的重點放在尺寸精度上。模具組裝完成後,由檢驗員根據模具檢驗表進行檢驗,主要的是檢驗模具零件的性能情況是否良好,只有這樣才能俚語模具的製造質量。
九、試模及修模
雖然是在選定成型材料、成型設備時,在預想的工藝條件下進行模具設計,但是人們的認識往往是不完善的,因此必須在模具加工完成以後,進行試模試驗,看成型的製件質量如何。發現總是以後,進行排除錯誤性的修模。
塑件出現不良現象的種類居多,原因也很復雜,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藝條件方面的原因,二者往往交只在一起。在修模前,應當根據塑件出現的不良現象的實際情況,進行細致地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塑件缺陷的原因後提出補救方法。因為成型條件容易改變,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先變更成型條件,當變更成型條件不能解決問題時,才考慮修理模具。
修理模具更應慎重,沒有十分把握不可輕舉妄動。其原因是一旦變更了模具條件,就不能再作大的改造和恢復原狀。
十、整理資料進行歸檔
模具經試驗後,若暫不使用,則應該完全擦除脫模渣滓、灰塵、油污等,塗上黃油或其他防銹油或防銹劑,關到保管場所保管。
把設計模具開始到模具加工成功,檢驗合格為止,在此期間所產生的技術資料,例如任務書、製件圖、技術說明書、模具總裝圖、模具零件圖、底圖、模具設計說明書、檢驗記錄表、試模修模記錄等,按規定加以系統整理、裝訂、編號進行歸檔。這樣做似乎很麻煩,但是對以後修理模具,設計新的模具都是很有用處的
㈤ UG8.0制圖中要顯示水路怎麼畫,新手求指點
用UG出模具上水路的辦法:
先用UG8.0軟體在建模下繪制出你要設計的模具水路,然後進入到制圖下,通過增加基本視圖、投影視圖,從而得出你的出的水路圖。
㈥ 請教CAD畫模具結構圖的步驟
1、該先了解模具,知道模具上的各個零件和作用.才知道圖上畫的是什麼哦.看圖是比較簡單的,關鍵是要知道它是什麼,為什麼是這樣畫的哦.對模具沒有初步了解就去看圖,就是看各種顏色和圈圈。
2、學了cad還不能畫模具圖紙,因為CAD只不過是一種工具,是一種繪圖工具,會CAD就是會使用這種工具了,要繪出模具圖你必須懂得機械制圖、模具的結構、原理、材料、機加工、力學及熱處理等知識,且模具的種類也很多,如塑料模具、五金模具、鈑金模具等,其各有其這方面的知識。正如會使用算盤,但不一定能作會計;會寫字,不一定能寫出小說來一樣。
㈦ 模具上的運水怎麼接二十多個孔
一般運水孔在模具的側面,一個入水和一個出水為一組。先找到一個孔用氣槍向裡面吹氣,看看哪一個孔有氣出來,就兩個就是一組,一個接入水,一個接出水。同樣把其他的接上。
還有運水不要串聯太多,最好不要超過三組串聯,這樣第一個進水與最後一個出水的溫度相差太大,引起產品冷卻不平行而產生變形。
做得好的模具一般在水孔的邊上打有「IN」和「OUT」,並且有數字標記,看著這些標記連接就方便多了。
㈧ 模具水路怎麼接
摘要 您好,模具水路的接法如下:
㈨ 注塑模具有側抽芯如何做水路
用UG做的三板模吧。。。直通式水路或者環繞式都行。。。就是模具結構有點太緊湊了。。。可以考慮斜導柱加粗,要是一個斜導柱的話可以考慮從滑塊上走兩個水路,一個IN一個OUT,兩邊走不好走。。。有小拉桿。。。鑽孔時候打偏了就不好玩了。。。希望能幫到你
㈩ 注塑模具水路
基準角
每個模具廠家的標識有差異,像下圖的
不過目的都是要讓用戶認准方向理清管路,以免安裝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