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注塑产品不良缺陷的原因分析与解决。
注塑产品不良缺陷主要源自模具、调机、设计、机台、材料等多个方面。以下分别从五个方面对各种不良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1. 缩水
模具原因:如入水过小、排气不良、模温过高、模公偏芯、模具粘模、断针断镶件、唧咀过小、热流道堵塞、热流道破裂等。调机原因:保压压力不足、保压时间短、熔胶量不足、模温设定不当等。设计原因:入水位置不当、产品排位不合理、设计厚薄不均、胶位设计太厚、材料选择不当等。机台原因:机台尺寸不足、三小件磨损、射胶油缸问题、油泵损坏、炮筒温度异常、冷却效果差、螺杆不匹配、输出电压不稳定等。材料原因:料未干燥、原料比例不当、材料颗粒不均、收缩率过大等。
2. 料花
模具原因:入水太小、排气不良、水口有残胶、热流道有死角、温度控制不当、模具渗水、热流道温度过高、模具唧咀设计不当、圆形产品偏芯等。调机原因:熔胶背压不当、射胶速度过快、前段射胶参数不合理、熔胶速度过快、射咀堵塞、模具温度过低、抽胶位置不当、炮筒温度过高、射咀温度过低、烤料温度不当等。设计原因:模具设计不合理、水口流道尺寸不当、入水方式设计不当、分型面排气不充分、产品厚薄设计差异等。机台原因:三小件损坏、射咀配合不良、料桶发热异常、炮筒发热不均、背压阀异常、料桶焗料温度失控等。材料原因:未按烘烤要求、料中含异物、颗粒不均、未拌均匀、改性料质量差、水口不干净等。
3. 色差
模具原因:模具困气、局部温度过高、水口流道过小、热流道温控异常、运水冷却效果差等。调机原因:熔胶热流道温度不当、熔胶行程设置不当、熔胶背压过高、模温过高、螺杆转速过快、产品存放环境不当等。设计原因:产品厚薄设计差异大。机台原因:三小件损坏、炮筒温度不稳定、熔胶背压阀控制不精准、料桶焗料温度失控等。材料原因:塑料批次差异、色粉色母异常、水口料比例不当、水口料混杂、拌料作业不规范、材料干燥时间过长等。
4. 披锋
模具原因:飞模未做好、断针断镶件、热流道温度过高、模具未锁紧等。调机原因:射胶量过多、射胶压力保压压力大、射胶速度过快、射胶段数位置不当、模具未锁紧等。设计原因:入水位置不当、入水方式不合理等。机台原因:锁模力不足、机铰不平衡、螺杆型号不匹配等。材料原因:流动性大、耐温性能差、原料水口未拌匀、水口料过多等。
5. 气纹/夹线
模具原因:入水过小、碰穿位未排气、排气不当、模芯镶件偏芯等。调机原因:射胶参数设置不当、射胶段数位置不当、射胶速度不当、射胶尾段未缓速、射咀堵塞、背压不当、抽胶位置不当、模具温度不当等。设计原因:入水方式不合理、入水位置设计不当、未做模流分析等。机台原因:三小件损坏、射咀孔小、射速射压异常等。材料原因:料未烘好、抽粒料质量差、材料热稳定性差等。
解决这些缺陷需要从模具设计、工艺调校、材料选用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对各环节的细致分析和优化,以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改善。
『贰』 热流道系统常见有哪些问题
关于热流道系统的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
1.热分流板达不到设定的温度 原因:热电偶接触不良或失效,加热丝短路,加热丝接线太松或太短。 处理:检查热电偶接触是否正常,接线是否正确,检查发热丝回路。
2.热分流板升温太慢 原因:某一根加热丝断路或接线太松,热分流板空气空隙不足,隔热 垫片上过度冷却,热电偶接触不良。 处理:对所有加热丝进行检查,增加空气间隙,在定模固定板上增加 隔热板,或降低对定模板固定板的冷却,检查热电偶接触是否 良好。
3.热分流板温度不稳定 原因:热电偶接触不良。 处理:检查热电偶。
4.熔体中存在金属碎片 原因:注塑机螺杆上的碎片,注塑材料中的金属碎片。 处理:清除金属碎片,修补螺杆,过滤塑料中的杂质。
5.热分流板与热喷嘴结合面漏胶 原因:膨胀量计算不对,定模固定板材料太软,热分流板短时间温度 太 高,O 型密封圈的安装有问题。 处理:重新计算并检查膨胀量,更换有适当硬度的定模固定板,更换 已损坏的零部件各密封圈。
6.型腔无填允 1 原因:熔化温度太低,注射压力太小,浇口太小,热喷嘴太小,模温 太低,熔胶筒的喷嘴口太小,热喷嘴堵塞。 处理:提高热喷嘴和分流板的温度,提高注塑压力,扩大浇口,提高 模温,安装大规格喷嘴,加大熔胶口出料口,清除堵塞物。
7热喷嘴流延 原因:回抽(倒索)不够,熔化温度太高,浇口太大,浇口冷却不足, 运用了不正确的热喷嘴类型。 处理:加大回抽(倒索)量,降低热喷嘴温度或模温,选用合适的嘴 头,加工正确的浇口尺寸。
8.热喷嘴不能正常工作 原因:加热丝或热电偶有问题,热喷嘴堵塞,热喷嘴膨胀量计算不对 处理:检查/更换加热丝,检查/更换热电偶,清洁热喷嘴,重新计
1/10页
算 热喷嘴的膨胀量。
9制品上有较多飞边 原因:注塑压力过高,温度过高,分模面平整质量差,锁模力不足, 模具底板或注塑机动模/定模板不平整。 处理:降低注塑压力,降低热喷嘴/分流板/模具温度,增加锁模力, 修整模具,修整注塑机动模/定模板。 10制品上或浇口区域产生焦印,焦痕 原因:模具上排气不足,注射速度过快,浇口窝嘴尺寸不对,材料烘 干不够。 处理:增加排气,降低注射速度,增加浇口窝嘴的尺寸,烘干材料。
11注塑玻纤材料时嘴尖磨损太快 2 原因:嘴芯材料太软。 处理:换成 MOULD-TIP 生产的硬质合金嘴芯。
12 浇口痕迹过大 原因:浇口过大,选用的热喷嘴类型不正确,浇口轮廓加工不正确。 处理:减小浇口,选择合适的热喷嘴类型,检查浇口加工轮廓。
13 浇口冷却太早,或在加工周期中间即开始冷却 原因:熔体温度不够,浇口太小,浇口冷却过量,热喷嘴与定模直接 接触面积过大,浇口轮廓不正确或类型不正确。
14.在制品浇口对应处出现云纹 原因:模具过冷,熔体温度不够,流道中有冷料块。 处理:提高模具温度,提高熔体温度。
15.制品中存在冷料块 原因:选用的热喷嘴类型不正确,热喷嘴嘴头过冷。 处理:选用正确热咀,加工冷料槽,确保热喷嘴头部与模具的接触面 积最小。
16从嘴芯,嘴头处偶尔挤出冷料斑 原因:热喷嘴头部热损失过多。 处理:减少头部直接接触面积到最小。
17气缸不工作 原因:无空气/液压油进入气缸内,气动/液压系统卡住,系统压力不 足。 处理:检查管路,泵是否有泄漏,堵塞现象,检查缸体及活塞配合, 检查进给管路是否过度弯曲,活塞及阀针是否灵活。
2/10页
18 缸体系统被咬死 原因:缸体,热分流板,热喷嘴不同心,定模固定板积热过多。 处理:调整缸体,分流板及热喷嘴同心度,在缸体周围增加冷却。
19 缸体过热后卡死 原因:缸体,热分流板,热喷嘴不同心,定模固定板积热过多,垫片 与阀针固定帽产生磨擦。 处理:调整缸体,热分流板,热嘴同心度,在缸体周围增加冷却,调 整垫片与阀针固定帽。
20 阀针衬套周围发生漏胶 原因:热分流板上阀针衬套太松。 处理:检查热分流板孔,阀针衬套直径及高度。
21 阀针头部粘胶 原因:阀针上未散发热量太多。 处理:减少热喷嘴和浇口的温度,增加冷却时间。
『叁』 塑胶成型产品中的缩水是怎样的现象,及怎样解决
.缩水 由于体积收缩,壁厚处的表面原料被拉入,因化时,在成品表面出现凹陷痕迹。缩水是成品表面所发生的不良现象中最多的,大多发生于壁厚处,一般如果压力下降则收缩机率就会较大。 1. 模具设计时,就要考虑去除不必要的厚度,一般必须尽可能使成型品壁厚均匀; 2. 如果成型温度过高,则壁厚处,筋骨处或凸起处反面容易出现缩水,这是因为容易冷却的地方先固化,难以冷却的部分的原料会朝那移动,尽量将缩水控制在不影响成品品质的地方。 3. 一般降低成型温度,模具温度来减少原料的收缩,但势必增加压力。 缩水 表八 成 型 机 射出时间短(GATE未固化时,保压就会结束) 保压低 计量不足 保压位置转换太快 射出压力低 射出速度慢 冷却时间短 原料温度高 逆止阀破损 灌嘴孔径变形(压力损失)或溢料 模具 模具温度高 模具冷却不均匀(模具部分高) GATE小 模具结构设计 顶针不适当 原料 原料收缩率大 9.不易脱模(顶凸) 模具打开时成品附在动模脱模,顶出时,顶破或顶凸成品。如果模具不良,会粘于静模。 1. 模具排气不良或无排气槽(排气槽位置不对或深度不够)造成脱模不顺利; 2. 射出压力过高,则变形大,收缩不均匀,对以脱模; 3. 调节模具温度,对防止脱模不顺有效,使成型产品冷却收缩后,以便于脱模,但是,如果收缩过度,则在动模上不易脱模,所以,必须保持最佳模温。一般,动模模温比静模模温高出5℃—10℃左右,视实际状况而定。 4. 灌嘴与胶口的中心如果对不准,孔偏移或灌嘴孔径大于胶道孔径,均会造成脱模不顺。 脱模不顺 表九 成型机 原料温度高 射出压力高 射出时间长 保压时间长 冷却时间短 保压高 模具 模具脱模角不够 模具温度高 模具排气不良 模具冷却不均匀 灌嘴孔径大于胶口孔径 灌嘴偏移 原料 原料流动性不足 原料收缩率小
『肆』 针阀式热流道热嘴的注意事项
与热尖式和浇套式热流道系统应用要求一样,如果对阀式浇口处温度控制的不好,也会造成严重的生产困难。例如,如果浇口处温度过高,塑料在开模时有粘在阀针上的危险。相反地如果浇口处温度过低,浇口塑料过冷,造成阀针关闭困难等。阀式浇口热流道模具在价格上比热尖式和浇套式热流道模具贵一些。如果阀式热流道系统及阀针控制装置本身设计制作不好,就会出现如在阀针后形成流动死角,或在阀针与其它零件之间的滑动配合面上发生溢料现象等问题。另外如果阀针制作不好,关闭动作操作控制不当,亦有损坏浇口的严重后果。所以阀式热流道系统虽然有许多其它两种类型的热流道系统不具备的优点,但也增加了模具的复杂性。
『伍』 热流道热嘴浇口脱料困难改怎么解决
注塑模具的结构形式和模具加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塑件制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和塑料制品生产实践中最常见,最常出现的一些模具故障及其主要原因分析排除如下。
浇口脱料困难。在注塑过程中,浇口粘在浇口套内,不易脱出。开模时,制品出现裂纹损伤。这种故障主要原因是浇口锥孔光洁度差,内孔圆周方向有刀痕。其次是材料太软,使用一段时间后锥孔小端变形或损伤,以及喷嘴球面弧度太小,致使浇口料在此处产生铆头。浇口套的锥孔较难加工,应尽量采用标准件,如需自行加工,也应自制或购买专用铰刀。锥孔需经过研磨至Ra0.4以上。此外,必须设置浇口拉料杆或者浇口顶出机构。
大型模具,因各向充料速率不同,以及在装模时受模具自重的影响,产生动﹑定模偏移。在上述几种情况下,注射时侧向偏移力将加在导柱上,开模时导柱表面拉毛,损伤,严重时导柱弯曲或切断,甚至无法开模。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模具分型面上增设高强度的定位键四面各一个,最简便有效的是采用圆柱键。导柱孔与分模面的垂直度至关重要.在加工时是采用动,定模对准位置夹紧后,在镗床上一次镗完,这样可保证动,定模孔的同心度,并使垂直度误差最小。此外,导柱及导套的热处理硬度务必达到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