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丁儆的人物貢獻
開拓我國爆炸理論及應用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爆炸是宇宙空間普遍存在的現象,深入研究爆炸的力學、物理和化學現象,掌握其發生、發展和對外界作用的規律,研究並發展爆炸科學的理論及應用,以及預防和控制爆炸災害,對於我國國防現代化和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1950年秋,丁儆從國外回來,被分配到華北大學工學院任教。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後,華北大學工學院改名為北京工業學院,並被確定為我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丁儆遂投身於國防教學和科研事業。1954年北京工業學院建立我國首批12個軍工專業,丁儆與陳福梅等一起創建了彈葯裝葯專業。在陸續開出化工原理、彈葯裝葯工藝學、火工品和煙火技術等一系列課程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爆炸理論及應用這一學科建設。1958年負責在北京工業學院建成了北京地區第一個直徑6m的爆炸塔之後,又相繼開展聚能破甲、破片殺傷等課題研究。1959年和惲壽榕合作發表了《ПГ-2彈空心裝葯射流機理的探討》,1961年用筆名馮季出版了「爆炸作用原理」教材。1963年丁儆又與惲壽榕合作發表了「爆炸產物作用下空心球的變形問題」,並招收我國爆炸物理學科首批研究生,1964年研究生崔春芳在非常簡陋的條件下開展數值計算工作,發表了「球(柱)面收斂爆轟波的近似解」。60年代初期,丁儆率領本學科師生對從蘇聯引進的地對地、地對空和空對空導彈戰斗部的威力與結構展開了反設計研究。1963年他與周發歧教授一同帶領數十名師生投入了國家142任務,成立032科研組,進行了新炸葯合成、炸葯改性、造型粉研製、精密裝葯成形和加工工藝、炸葯性能測試、長期貯存等一系列工作。經過兩年努力,先後研製了HBJ、HJJ兩種爆轟性能高、貯存安定性好的優秀高能炸葯,受到王淦昌教授等著名學者和領導部門的高度評價。
在1963年舉行的142-2會議上,丁儆就爆轟研究工作提出了重要意見,明確指出:只追求炸葯爆速,單指標突進,而不考慮爆轟壓和炸葯使用安全等指標是不妥當的,必須加強炸葯爆轟理論研究並使炸葯各種性能測試方法規范化。上級部門採納了這一建議,於1964年成立爆轟物理組,任命中國科學院力學所副所長、著名科學家郭永懷教授為組長,丁儆教授為副組長;同時還成立了丁儆、錢晉和徐康教授分別任正副組長的高效炸葯性能測試技術組,1966年制定了《高效炸葯性能測試方法》,由國務院國防工辦科研局分發全國各有關單位。
在完成142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及其他一系列科研任務的同時,添置了多種大、中型精密儀器,高壓示波器,高速攝影機,裝葯加工及炸葯性能檢測設備,使爆炸技術實驗室達到了當時國內先進水平;培養了一批較高水平的技術骨幹。這一時期還培養出我國爆炸研究領域里第一批研究生,他們如今已成為有成就的中堅力量。
1977年北京工業學院爆炸技術與裝葯專業恢復招收本科生,1980年建立爆炸力學碩士點,1984年建立我國第一個爆炸力學博士點,丁儆教授為博士生導師。1987年該學科更名為爆炸理論及應用,被國家教委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1988年經國家計委審定批准,以本學科點為依託籌建爆炸災害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由世界銀行貸款,購進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儀器設備,顯著改善了本學科點的教學和科研條件。1991年該學科建立博士後流動站。先後聘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陳能寬,中國科學院院士、沖擊波物理和爆轟波物理國防重點實驗室主任經福謙,西南流體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章冠人任兼職博士生導師;863-409高技術首席專家黃春平,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張信威研究員等任兼職教授。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校、所的年輕人前來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或進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丁儆教授的親自率領下,爆炸理論及應用學科點已經建成並在穩步發展。該學科培養、造就了一批忠誠於國防事業的高水平科技骨幹隊伍,建立了具有較好實驗條件的實驗室。 從70年代末,丁儆就率領他的助手們著手爆轟研究基礎建設,到80年代中期,先後建成了先進的電磁法和錳銅壓阻法測試系統,設計開發了多種拉格朗日感測器及其分析技術,為研究炸葯沖擊波起爆、本構關系、爆炸產物的狀態方程、唯象反應速率,以及組分與工藝之間關系等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電磁法測試系統中配置了用不銹鋼板製作的直徑1m的大型亥姆赫茲線圈及其供電系統、當代流行的采樣速率為100MS/s的數字存儲示波器和數據通訊介面,全系統最高頻寬不小於30MHz,在國內最早實現了被測介質中的某剖面上粒子速度或沖量模擬信號的數字化記錄、拷貝、微機通訊和存取。這種系統配置和測試技術達到了國內外一流水平。
錳銅壓阻法測試技術方面,丁儆教授的助手們成功地解決了亞微秒級高速同步脈沖供電技術;把壓力量程擴大到MPa量級;採用康銅拉伸補償技術把應用范圍推廣到非平面對稱應力狀態,取得了多項國家專利。國內許多研究單位先後都應用了這些技術成果。
1985年6月,丁儆在波蘭舉行的學術會議上作報告,題目是《Reactive flow Lagrangian analysis of the combustionbehind shock wave front》,該報告還以英文刊登在前蘇聯科學院和波蘭科學院合辦的刊物《Archivum CombuStionis》。前蘇聯著名科學家Я·B·捷里多維奇(Зельдович)參加了這次會議,這篇文章得到他的贊賞。同年7月丁儆到美國參加第八屆國際爆轟會議,並作大會報告,題目為《Hugoniots andreaction ratesfrom EMV gage measurements and Lagrangeanalysis》,受到廣泛歡迎。與美國學者在會上宣讀的文章比較,丁儆等人的工作在應用電磁速度量計(EMVG)及拉格朗日分析(RFLA)直接研究炸葯爆轟性能和沖擊波作用下的行為等方面已處在國際先進水平,也表明我國已有性能優越、可多次重復使用的磁場裝置和電磁法測試系統。「用粒子速度計及拉氏分析對炸葯沖擊起爆特性的研究」一文的獨到之處,是將全粒子速度計測量及拉氏分析方法應用於炸葯爆轟性能研究,提出了兩個無量綱參量,在同等實驗條件下可以把它們作為評價炸葯起爆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一種判據。丁儆和黃正平深入細致地分析了爆轟產物導電性對電磁速度量計測量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數學物理模型和實驗方法,使我國的電磁法研究步入國內外先進行列。
80年代以來,丁儆和浣石等把研究的重點之一轉向二維爆轟及其量測技術。在爆轟研究中許多實際問題是二維軸對稱問題,顯然不能採用一維測試和分析技術。1986年研製了用於二維動高壓流場測量的拉氏量計,並提出二維拉氏分析方法,發表在1987年美國物理學會主辦的凝聚態沖擊壓縮會議文集。1987年10月12日丁儆在煙火技術和炸葯國際會議上作了題為《二維爆轟反應區的聲速面和流場》的大會報告,提出了柱對稱二維定常爆轟系統中的廣義C-J條件。在1989年第1期《爆炸與沖擊》雜志上又提出了5個反應特徵量,即反應程度、反應速率、體能量釋放速率、瞬時反應熱和熱度系數。這些特徵量都可以從一維拉氏量計測量得到的p—t數據中計算。1990年在《ActaMechanicaSinica》作了幾年工作綜述。這項延續多年的研究於1991年獲得國防科技進步2等獎和國家發明3等獎。
1989年丁儆在第九屆國際爆轟會議上作了《復合推進劑對沖擊載荷的響應》大會報告,報導了在固體復合推進劑安全性研究中的部分工作。對兩種固體復合推進劑同時應用電磁速度量計和錳銅壓力量計測量了在2.0GPa和10.0GPa兩種沖擊波壓力作用下的動態響應,首先發現復合推進劑反應過程中有一段無反應或極慢反應的階段;還研究了其中各種組份包括氧化劑(AP)、粘結劑(HTPB,Thiokol)、AP和鋁粉的混合物、AP和粘結劑的混合物等系統對沖擊載荷的響應。
丁儆、白春華和黃風雷等在固體推進劑安全性研究方面開展了近8年的工作,在《爆炸與沖擊》、《宇航學報》、《兵工學報》等刊物和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共發表了20餘篇文章。已建立較完整的研究系統,其中包括沖擊破壞性能研究系統,沖擊波起爆和爆轟過程研究系統,爆轟危險性評價系統。主要進展點如下:(1)首次把動態斷裂破壞細分為動態壓縮和動態拉伸兩個階段,並成功地設計了試驗方法和裝置。(2)選用特殊襯底材料,用拉氏壓阻感測器技術測量層裂信號,與美國Weirick等人用VISAR測量相比,有較好的精度。(3)利用軟回收和掃描電鏡分析技術研究了固體推進劑沖擊波壓縮下內部破壞過程和層裂成核機制,為建立理論模型提供了有力的證據。(4)提出了固體推進劑脆性斷裂模型,能夠描述裂紋成核、成長及聚合過程,編制了數值模擬程序。(5)首次將多拉氏量計方法用於直接測量固體推進劑沖擊轉爆轟和爆轟流場,並提高了精度。(6)通過理論分析和比較,建立了適合於不同條件下的拉氏分析技術,用以描述不同狀態及多變數反應過程。(7)確定了固體推進劑狀態方程和反應速率方程,並提出了標定固體推進劑反應速率方程的方法,在此基礎上編制了模擬沖擊轉爆轟和爆轟過程的程序。(8)綜合考慮粘彈性、可壓縮性、熱傳導和熱分解因素,建立了復合推進劑熱點形成和點火模型,並編制了相應的數值模擬程序。(9)首次提出利用沖擊轉爆轟流場性態對爆轟危險性進行分析和評估的方法。(10)提出了最小臨界起爆壓力的概念,並建立了量化的方法,與美國大尺寸試驗結果相符合,節約了試驗費用,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利用上述研究系統對我國4種典型固體推進劑進行了研究,重要的結果如下:(1)固體推進劑在50MPa沖擊載荷下內部含能組分(HMX和AP)顆粒開始發生破壞,改性雙基推進劑同時發生顆粒與基體的脫粘,而這些破壞利用常規大尺寸葯柱檢測方法無法檢測出來。(2)固體推進劑層裂發生的動態過程為:微裂紋成核、成長、聚合並形成破片,微裂紋是從含能組份顆粒破碎開始的。(3)雙基類推進劑沖擊載荷作用下化學反應過程類同於非均質炸葯爆轟,各主要組份反應平行進行。(4)復合推進劑沖擊波作用下化學反應過程與雙基類推進劑明顯不同,出現了3個反應階段,壓力、質點速度等量出現雙峰現象;爆轟過程中的化學反應時間約1.0μs。(5)影響復合推進劑熱點形成和點火的因素主要是可壓縮性和粘塑性,熱傳導可忽略,熱點在推進劑內部微空穴周圍形成。點火時間小於0.15μs。(5)預沖擊使內部產生破壞,推進劑的沖擊轉爆轟過程發生變化,隨著損傷度增加,起爆流場中雙峰向單峰轉變。(7)改性雙基推進劑爆轟感度隨HMX含量增加而升高,隨著密度的下降而上升。(8)沖擊波在雙基類推進劑中成長為爆轟波,主要是波陣面附近反應的結果;而在復合推進劑中主要是波陣面後流場加強的結果。這樣,當葯柱尺寸小和沖擊作用時間較短時,復合推進劑不易發生爆轟,而雙基類推進劑受這些因素影響較小。(9)隔板試驗條件下,雙基推進劑、改性雙基推進劑和復合推進劑的臨界起爆壓力分別為:6.0,3.0,20GPa。(10)改性雙基推進劑和復合推進劑在一維面平面持續載入情況下得到的最小臨界壓力為1.0和1.8GPa。這一結果可用於中大尺寸葯柱在長時間持續載入情況下的爆轟危險性分析,與美國改性雙基推進劑和復合推進劑大尺寸(2m左右)試驗結果(1.0和2.5GPa)接近,但試驗費用卻節省很多。這方面研究成果已通過部級鑒定,被認為屬「國內首創,國外未見報導」。
丁儆在80年代初開展了沖擊波化學和材料對沖擊波壓縮的動態響應研究。1984年他帶領學生做對苯二醌的沖擊波聚合研究和碳化鎢的沖擊合成研究。1988年他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沖擊波固態化學反應研究」的資助,開展了粉態混合物的沖擊波壓實、鎳鋁化合物的合成和鎢合金的沖擊響應研究。他指導博士生熊映明完成了「高應變率下鎢合金材料的微觀結構響應與宏觀本構性態」學位論文,研究了在應變率為1.4×104~2×106s-1)范圍內93鎢合金的動態力學性能,發現它具有非線彈性、沖擊增韌等特殊的力學行為,並在應用掃描電鏡和能譜測量中發現了強動載下在粘結相中鎢含量上升,鎳、鐵含量下降的成分遷移現象。1990年8月國際激波與高應變率對材料動態響應學術會議在美國聖地亞哥加州大學舉行。應會議邀請,他作了《中國的沖擊波研究進展》的大會報告,其中綜述了我國80年代的工作,內容包括金屬爆炸成形和硬化,爆炸焊接和復合,動態斷裂和層裂,粉末的沖擊壓實,沖擊引發的反應等方面。 黑火葯的發明是我國古代4大發明之一,這在我國家喻戶曉,但是在美國卻並非如此。1980年第七屆國際煙火技術會議(IPS)在美國舉行,兵器工業部領導要丁儆帶隊參加此會。在會上,他曾就中國發明火葯和煙火技術的發展作了一次講話,非常意外的是:當時聽講的許多美、歐學者都異口同聲表示驚疑,說他們從來沒有聽到過中國人發明火葯,歷來的中學教材都說是RogerBacon發明的,丁儆的報告糾正了他們的錯誤觀點。他回國以後,將這情況在科技史研究中特別是在《中國大網路全書·軍事卷》編審組中作了報告,並被引起廣泛的注意。丁儆負責寫《中國古代火葯》條目,其中明確指出:「現代黑火葯是由中國古代火葯發展而來,火葯是人類掌握的第一種爆炸物,是中國古代4大發明之一,對於世界曾起重大作用」。為此他對中國古代火葯的發明、火葯的早期軍事應用、火葯技術的發展和古代火葯理論的探討這4方面作了許多研究工作。1985年,他在訪問英國劍橋大學時,專門拜訪了中國文化科技史著名作家李約瑟(JosephNeedham)教授,對以上幾個問題闡明己見,得到李約瑟的完全贊同。1987年,他應日本工業火葯學會的邀請在爆炸與沖擊部的會上用英文講演「中國的火葯:過去和現在」,經東京大學吉田忠雄教授翻譯發表於日本《工業火葯》雜志第49卷第一期。1990年在美國召開的十五屆國際煙火技術學術會議上,他作了題為「火葯與沖擊波的發明發現在中國」的大會報告,對於火葯的起源、理論、軍事應用技術史等作了詳細的闡明,受到熱烈的歡迎。
經考證,我國明代宋應星首先對沖擊波進行了描述。丁儆這方面的研究成果見《1637年對沖擊波的描述》(ADescription of Shock Wave in the Year1637),該論文在美國物理學會主辦的Shock Compression of Condensed Matter—1989會議上作報告。丁儆還研究了宋應星《論氣》一文,並聯繫到自己對黑火葯的研究和一些史書關於戰爭中霹靂炮、震天雷威力的描述和其它記載,得出了明朝火葯的爆炸完全可以產生沖擊波的結論。 受家庭影響,丁儆自幼懂得了愛國、救國道理。還在浙江大學讀書期間,他就加入了進步學生組織「華社」。1944年底,浙江大學已內遷至貴州遵義、湄潭等地,此時日軍進犯湖南、廣西,浙大學生對國民黨軍隊望風而逃的行徑十分義憤,遂組建了「戰地服務團」,竺可楨校長任名譽團長,遵義、湄潭學生自治會主席支德瑜和丁儆任正、副團長,赴前線開展鼓舞士氣的勞軍、慰軍,以及宣傳抗日等活動。從玉門油礦重回浙江大學任教後,他開始擔任進步組織「人民世紀創造建設社」(簡稱「民創社」)理事,負責「民創社」的宣傳工作,主編《時代建設通訊》,學習《文匯報》、《華商報》等進步報刊,學習解放區頒布的《土地法》等材料,並組織進步師生參加國統區的反飢餓、反迫害運動。
赴美留學後,丁儆對舊中國的落後腐敗有了更深切的體會,愛國熱情更加高漲。他頻繁地與進步留學生接觸,始終與國內保持聯系,開展各種進步活動。
1948年12月,在芝加哥和葛庭燧、馮平貫等共同發起成立「美中科協」。1949年1月,鑒於國內革命形勢迅速發展,丁儆組織在國內已加入中國科協組織的老會員和其他留學生聚會,討論新中國成立後留學生應該為新生的國家做些什麼。1949年6月,由葛庭燧、侯祥麟、華羅庚、丁儆等人發起的「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正式在美國匹茲堡城誕生,成立大會上通過了由丁儆起草的大會宣言,經當選理事投票,他被推選為留美科協常務理事。
留美科協誕生後,美國各地區的分會紛紛成立,協會會員迅速發展。1949年8月,已有地區分會19個,會員410人;到1951年3月,區會增至32個,會員達718人。丁儆負責編印了《美中科協通訊》,並協助《留美科協通訊》的編輯出版工作,重點報導國內情況,轉載解放區和香港進步報刊的文章,刊登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的留美科協會員的情況和來信,以此團結、鼓舞在美的留學人員。在1950年6月召開的留美科協年會上,丁儆主持會議,確立了以「認識新中國,為回國參加建設作準備,一切為了回國去」的工作重點,動員留學生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1950年9月,他回到祖國,在天安門前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個國慶觀禮。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國會麥卡錫分子活動猖獗,「非美活動委員會」和美國聯邦調查局將留美科協列為非法團體,並對進步的中國留學人員進行迫害。在這種情況下,鑒於留美科協會員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已陸續回國,餘下的會員中還有許多人也准備回國,經幹事會表決,留美科協於1950年9月19日正式宣告解散。
留美科協的歷史雖然不到兩年的時間,但卻有近800名中國留學生參加了該組織,並有400多名會員在解放初期陸續回國,為新生的政權輸送了一批優秀科技人才。他們為建設新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40餘年的教學生涯中,丁儆培養了一大批高級專門人才。在大量培養本科生的同時,他於1956年至1966年間先後指導了12名研究生;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後,他又招收攻讀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研究生。90年代,爆炸理論及應用專業建立博士後流動站。至今,他先後培養12名碩士生、16名博士生和3名博士後。在他的精心培育和指導下,這些學生中的許多人已經成為教學、科研和生產部門的骨幹,有的已經成為博士生導師、知名的專家和企事業的領導人。
在教書育人工作中,丁儆強調教師應身教與言傳並重。他經常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學生:「科學工作者是有國家的,首先應該報效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改革開放後,針對一些研究生不安心學習,一心想聯系出國等思想動態,他耐心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他告誡學生:「在我們現有的基礎上,用較短的時間,在本學科某些領域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在治學態度上,丁儆一絲不苟,對學生嚴格要求。在指導研究生時,特別強調論文的質量。他認為,質量是論文的生命,而論文的質量又體現在先進性和創造性上。他要求研究生瞄準本學科世界前沿選擇課題,鼓勵研究生大膽創新,做出高水平的論文來。他還注意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學生的論文完稿後,他都認真審閱,仔細修改。他常告誡學生,「從事科學研究一定要老老實實,來不得半點虛假,一個觀點如果不是自己的,就一定要註明出處。」1988年至1991年,他在美國講學期間,時刻惦記著國內博士生的論文進展。他堅持兩周給博士生寫一封信,不僅書信指導博士生的工作,還介紹國外爆炸學科的最新動態,以及博士生所研究領域的最新學術成果。他復印資料寄回國,供博士生寫作論文參考。他的博士生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先後接到了他在美國發來的40多封信件。
丁儆對待學生既是嚴師,又如慈父。無論是討論問題,還是聊家常,他都是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生活有了困難,他會鼎力相助;學生遇有思想問題,他會耐心開導。逢年過節,他都要把研究生請到家裡,師母做上一頓豐盛的飯菜,讓學生改善一下生活,享受一份家庭的溫暖,加深一番師生的感情。丁儆的思想品德、學術造詣、治學方法和為人之道,對他的學生的成長已經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貳』 什麼是激光技術
激光具有單色性好、方向性強、亮度高等特點。現已發現的激光工作物質有幾千種,波長范圍從軟X射線到遠紅外。 激光技術的核心是激光器,激光器的種類很多,可按工作物質、激勵方式、運轉方式、工作波長等不同方法分類。根據不同的使用要求,採取一些專門的技術提高輸出激光的光束質量和單項技術指標,比較廣泛應用的單元技術有共振腔設計與選模、倍頻、調諧、Q開關、鎖模、穩頻和放大技術等。
為了滿足軍事應用的需要,主要發展了以下5項激光技術:①激光測距技術。它是在軍事上最先得到實際應用的激光技術。20世紀60年代末,激光測距儀開始裝備部隊,現已研製生產出多種類型,大都採用釔鋁石榴石激光器,測距精度為±5米左右。由於它能迅速准確地測出目標距離,廣泛用於偵察測量和武器火控系統。②激光制導技術。激光制導武器精度高、結構比較簡單、不易受電磁干擾,在精確制導武器中佔有重要地位。70年代初,美國研製的激光制導航空炸彈在越南戰場首次使用。80年代以來,激光制導導彈和激光制導炮彈的生產和裝備數量也日漸增多。③激光通信技術。激光通信容量大、保密性好、抗電磁干擾能力強。光纖通信已成為通信系統的發展重點。機載、星載的激光通信系統和對潛艇的激光通信系統也在研究發展中。④強激光技術。用高功率激光器製成的戰術激光武器,可使人眼致盲和使光電探測器失效。利用高能激光束可能摧毀飛機、導彈、衛星等軍事目標。用於致盲、防空等的戰術激光武器,已接近實用階段。用於反衛星、反洲際彈道導彈的戰略激光武器,尚處於探索階段。⑤激光模擬訓練技術。用激光模擬器材進行軍事訓練和作戰演習,不消耗彈葯,訓練安全,效果逼真。現已研製生產了多種激光模擬訓練系統,在各種武器的射擊訓練和作戰演習中廣泛應用。此外,激光核聚變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激光分離同位素進入試生產階段,激光引信、激光陀螺已得到實際應用。
編輯本段激光激光原理:
激光英文全名為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於1960年面世,是一種因刺激產生輻射而強化的光。
科學家在電管中以光或電流的能量來撞擊某些晶體或原子易受激發的物質,使其原子的電子達到受激發的高能量狀態,當這些電子要回復到平靜的低能量狀態時,原子就會射出光子,以放出多餘的能量;而接著,這些被放出的光子又會撞擊其它原子,激發更多的原子產生光子,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並且都朝同一個方前進,形成強烈而且集中朝向某個方向的光;因此強的激光甚至可用作切割鋼板!
激光的特性:
激光被廣泛應用是因為它的特性。激光幾乎是一種單色光波,頻率范圍極窄,又可在一個狹小的方向內集中高能量,因此利用聚焦後的激光束可以對各種材料進行打孔。以紅寶石激光器為例,它輸出脈沖的總能量不夠煮熟一個雞蛋,但卻能在3毫米的鋼板上鉆出一個小孔。激光擁有上述特性,並不是因為它有與別不同的光能,而是它的功率密度十分高,這就是激光被廣泛應用的原因。
激光有以下三大特性:
· 單色波長
· 同調性
· 平行光束
編輯本段激光的應用激光加工技術:
激光的空間控制性和時間控制性很好,對加工對象的材質、形狀、尺寸和加工環境的自由度都很大,特別適用於自動化加工。激光加工系統與計算機數控技術相結合可構成高效自動化加工設備,已成為企業實行適時生產的關鍵技術,為優質、高效和低成本的加工生產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熱加工和冷加工均可應用在金屬和非金屬材料,進行切割,打孔,刻槽,標記等.熱加工金屬材料進行焊接,表面處理,生產合金,切割均極有利.冷加工則對光化學沉積,激光快速成形技術,激光刻蝕,摻染和氧化都很合適。
激光快速成型:
用激光製造模型時用的材料是液態光敏樹脂, 它在吸收了紫外波段的激光能量後便發生凝固, 變化成固體材料。把要製造的模型編成程序, 輸入到計算機。激光器輸出來的激光束由計算機控制光路系統,使它在模型材料上掃描刻劃, 在激光束所到之處, 原先是液態的材料凝固起來。激光束在計算機的指揮下作完掃描刻劃, 將光敏聚合材料逐層固化,精確堆積成樣件,造出模型。所以, 用這個辦法製造模型, 速度快, 造出來的模型又精緻。該技術已在航空航天、電子、汽車等工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激光切割:
激光切割技術廣泛應用於金屬和非金屬材料的加工中,可大大減少加工時間,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工件質量。脈沖激光適用於金屬材料,連續激光適用於非金屬材料,後者是激光切割技術的重要應用領域。但激光在工業領域中的應用是有局限和缺點的,比如用激光來切割食物和膠合板就不成功,食物被切開的同時也被灼燒了,而切割膠合板在經濟上還遠不合化算。
隨著激光產業的飛速發展,相關的激光技術與激光產品也日趨成熟。在激光切割機領域,目前呈現出YAG固體激光切割機、CO2激光切割機雙足鼎力,光纖激光切割機後來居上的局勢。 YAG固體激光切割機具有價格低、穩定性好的特點,但能量效率低一般<3%,目前產品的輸出功率大多在600W以下,由於輸出能量小,主要用於打孔和點焊及薄板的切割。它的綠色的激光束可在脈沖或連續波的情況下應用,具有波長短、聚光性好適於精密加工特別是在脈沖下進行孔加工最為有效,也可用於切削、焊接和光刻等。YAG固體激光切割機激光器的波長不易被非金屬吸收,故不能切割非金屬材料,且YAG固體激光切割機需要解決的是提高電源的穩定性和壽命,即要研製大容量、長壽命的光泵激勵光源,如採用半導體光泵可使能量效率大幅度地增長。
CO2激光切割機,可以穩定切割20mm以內的碳鋼,10mm以內的不銹鋼,8mm以下的鋁合金。CO2激光器的波長為10.6um,比較容易被非金屬吸收,可以高質量地切割木材、亞克力、PP、有機玻璃等非金屬材料,但是CO2激光的光電轉化率只有10%左右。CO2激光切割機在光束出口處裝有噴吹氧氣、壓縮空氣或惰性氣體N2的噴嘴,用以提高切割速度和切口的平整光潔。為了提高電源的穩定性和壽命,對於CO2氣體激光要解決大功率激光器的放電穩定性。根據國際安全標准,激光危害等級分4級,CO2激光屬於危害最小的一級。
光纖激光切割機由於它可以通過光纖傳輸,柔性化程度空前提高,故障點少,維護方便,速度奇快,所以在切割4mm以內薄板時光纖切割機有著很大的優勢,;但是受固體激光波長的影響它在切割厚板時質量較差。光纖激光器激光切割機的波長為1.06um,不易被非金屬吸收,故不能切割非金屬材料。光纖激光的光電轉化率高達25%以上,在電費消耗、配套冷卻系統等方面光纖激光的優勢相當明顯。根據國際安全標准,激光危害等級分4級,光纖激光由於波長短對人體由於是眼睛的傷害大,屬於危害最大的一級,出於安全考慮,光纖激光加工需要全封閉的環境。光纖激光切割機作為一種新興的激光技術,普及程度遠遠不如CO2激光切割機。[1]
激光焊接:
激光束照射在材料上, 會把它加熱至融熔, 使對接在一起的組件接合在一起, 即是焊接。激光焊接,用比切割金屬時功率較小的激光束,使材料熔化而不使其氣化,在冷卻後成為一塊連續的固體結構。激光焊接技術具有溶池凈化效應,能純凈焊縫金屬,適用於相同和不同金屬材料間的焊接。由於激光能量密度高,對高熔點、高反射率、高導熱率和物理特性相差很大的金屬焊接特別有利。因為用激光焊接是不需要任何焊料的,所以排除了焊接組件受污染的可能; 其次, 激光束可被光學系統聚成直徑很細的光束, 換言之, 激光可以作成非常精細的 焊槍, 做精密焊接工作;還有激光焊接與組件不會直接接觸, 亦即這是非接觸式的焊接, 因而材料質地脆弱也不打緊, 還可以對遠離我們身邊的組件作焊接, 也可以把放置在真空室內的組件焊接起來。因為激光焊接有這些特點, 所以它在微電子工業中尤其受歡迎。
激光雕刻:
用激光雕刻刀作雕刻, 比用普通雕刻刀更方便, 更迅速。用普通雕刻刀在堅硬的材料上, 比如在花岡巖、鋼板上作雕刻, 或者是在一些比較柔軟的材料, 比如皮革上作雕刻, 就比較吃力, 刻一幅圖案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如果使用激光雕刻則不同, 因為它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對工件進行局部照射,使表層材料氣化或發生顏色變化的化學反應,從而留下永久性標記的一種雕刻方法。它根本就沒有和材料接觸, 材料硬或者柔軟, 並不妨礙 雕刻 的速度。所以激光雕刻技術是激光加工最大的應用領域之一。 用這種雕刻刀作雕刻不管在堅硬的材料, 或者是在柔軟的材料上雕刻, 刻劃的速度一樣。倘若與計算機相配合, 控制激光束移動, 雕刻工作還可以自動化。把要雕刻的圖案放在光電掃描儀上, 掃描儀輸出的訊號經過計算機處理後, 用來控制激光束的動作, 就可以自動地在木板上, 玻璃上, 皮革上按照我們的圖樣雕刻出來。同時, 聚焦起來的激光束很細, 相當於非常靈巧的雕刻刀, 雕刻的線條細, 圖案上的細節也能夠給雕刻出來。激光雕刻可以打出各種文字、符號和圖案等,字元大小可以從毫米到微米量級,這對產品的防偽有特殊的意義。激光雕刻是近年巳發展至可實現亞微米雕刻,已廣泛用於微電子工業和生物工程。
激光打孔:
在組件上開個小孔是件很常見的事。但是, 如果要求在堅硬的材料上, 例如在硬質合金上打大量0.1毫米到幾微米直徑的小孔。用普通的機械加工工具恐怕是不容易辦到, 即使能夠做到, 加工成本也會很高。 激光有很好的同調性, 用光學系統可以把它聚焦成直徑很微少的光點(小於一微米), 這相當於用來鉆孔的 微型鉆頭。其次, 激光的亮度很高, 在聚焦的焦點上的激光能量密度(平均每平方米面積上的能量)會很高, 普通一台激光器輸出的激光, 產生的能量就可以高達109 焦耳/厘米2, 足以讓材料熔化並氣化, 在材料上留下一個小孔, 就像是鉆頭鉆出來的。但是,激光鉆出的孔是圓錐形的,而不是機械鉆孔的圓柱形,這在有些地方是很不方便的。
激光蝕刻:
激光蝕刻技術比傳統的化學蝕刻技術工藝簡單、可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可加工0.125~1微米寬的線,非常適合於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製造。
『叄』 無錫靈山大佛簡介
靈山大佛是一個世界著名景點,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馬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山水之間,也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無錫市靈山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佛體坐落於無錫馬山秦履峰南側,1997年11月15日落成開光。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
靈山大佛是無錫的城市標志之一,對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大佛藝術造型由南京藝術家吳顯林負責雕塑設計。
靈山大佛矗立在無錫太湖之濱小靈山上,反映了華東這一福澤寶地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安定祥和,也是中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體現,並象徵和平與生命如青銅一樣,亘古長青
靈山勝境距無錫市區17公里,有旅遊專線公路相通,位於滬寧高速公路與京滬大動脈之上,交通十分便利。
已經開通的高速遊艇將靈山勝境與黿頭渚、三國城、水滸城、拈花灣等新老景點在45分鍾內聯成一體,並有遊船與蘇州、湖州、杭州相通,環太湖一帶從此形成更加緊湊的旅遊板塊。另外,大佛正面對太湖;左邊青龍山;右邊白虎山;後面對靈山,占吉位。
(3)鼎力達焊接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擴展閱讀
聞名遐邇的靈山大佛有什麼特別之處,有哪些特殊的因緣際會。首先,大佛所在位置是由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其次,靈山大佛是在德高望重的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親自主持下建造起來的,得到了中國佛教界以及社會各界的鼎力襄助。
在靈山大佛建設過程中,趙朴初先生還提出了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隨著靈山大佛的建成,得以圓滿了東方靈山大佛、南方天壇大佛、西方樂山大佛、北方雲岡大佛、中原龍門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
作為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靈山大佛比四川樂山大佛還要高17米,由1560塊青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總用銅量達到了700多噸,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達到9000多平方米,焊接它們的焊縫總長度達到了35公里。
在大佛的建造過程中,運用了現代高新科技,如先進的抗風、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針就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發髻里。由於使用了特型銅壁板和先進的焊接技術,大佛的外型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
大佛右手指天,稱為「施無畏印」,那是大佛在為眾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稱為「與願印」,那是在保佑眾生平安快樂。庄嚴安詳的大佛,時時刻刻都在祝福遊客呢。可以說,靈山大佛是集文化、藝術和宗教於一體的大型藝術珍品。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的盛世,才能實現這一盛舉。
『肆』 靈山大佛簡介
靈山大佛坐落於無錫馬山秦履峰南側的小靈山地區,該處原為唐宋名剎祥符寺之舊址,為保存古跡,弘揚文化,落實宗教政策,由修復祥符禪寺建造大佛立像籌建委籌劃,在恢復祥符寺的同時,興建八十八米高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佛立像。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靈山大佛景區位於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佔地面積約30公頃。從靈山大型果園停車場步行至照壁廣場,可見三山環抱,靈山大佛巍然屹立,氣勢雄偉壯觀。大佛南面太湖,背倚靈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地靈形勝,風水佳絕,為難得之佛國寶地。靈山大照壁長41.6米,高6.63米,正面「靈山勝會」石刻組雕,神仙道偉,千人千面,栩栩如生;背面為「唐僧賜禪小靈山圖」。 這尊宏偉庄嚴的大佛是中國佛教界近百年來最大的一件盛事。同時也將成為太湖明珠--無錫的標志之一,對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佛經有雲:凡新佛像落成,必得經過開光,其神聖意義方始具備。靈
遠景(15張)山大佛開光盛典由當今世界三大教派高僧大德共同主持。現場由萬盆鮮花,千米黃絹妝點。五百米朝聖之路遍插佛旗,二百一十八級登雲道滿植金菊,千棵喬木黃布裹身,萬羽信鴿繞佛飛翔。靈山大佛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梵音裊裊,鼓樂交鳴,再現佛佗住世之景;信眾雲集,焚香頂禮,盡顯我佛歸心之德。開光當日,從凌晨四時起,各地信眾絡繹而來,自市區至馬山,車流綿延二十餘公里,持續近四個小時。是日,瑞靄低垂,隨著輕風在大佛周圍緩緩舞動,隨著大法師曼妙的經聲,祥雲飄升,霧靄盡散,佛祖慈顏顯現:雙眉半彎,似笑未才智;慈目微閉,欲語先聞。數萬信眾虔誠禮拜,默許心願,法喜盈會,盡顯吉祥。現在,大佛開光現場均原樣保留,開光錄相不久將循環播放,以使更多未能親臨開光現場的參拜者得以領略開光盛況,共結法緣、同沾法喜!
大佛採用錫青銅材料鑄造,除因青銅件持久永恆外,更重要的是青銅藝術是源於石器時代的古典藝術精粹,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極為燦爛的一部分.青銅藝術的古樸素雅和優美細致,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地位。大佛的鑄造是一項大規模、高難度的工程,籌建委決定由南京晨光集團承建此項工程。南京晨光集團有令人信賴的技術,並曾在建造香港天壇大佛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大佛的建築結構設計由設計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而名聞海內外的華東建築設計院承擔。大佛藝術造型由南京藝術家吳顯林負責雕塑設計。 靈山大佛的主要數據資料如下:1、靈山大佛通高88米,佛體79米,蓮花瓣9米。2、靈山大佛佛體(不含蓮花瓣)由1560塊6-8毫米厚的銅壁板構成,焊縫長達30餘公里。3、靈山大佛鑄銅約700噸,銅板面積達九千多平方米,約一個半足球場大小。4、由於高科技的運用,靈山大佛能抵禦14級台風和8級地震的侵襲。 靈山大佛的塑造,依據佛經如來三十二形相的記載完成。大佛慈顏微笑,廣視眾生,右手"施無畏印"代表除卻痛苦,左手"與願印"代表給予快樂,均為祝福之相,整個佛像形態庄嚴圓滿,安詳凝重而細致,顯現佛陀慈悲的法相。 回顧中國的歷史和佛教的歷史,在每一個繁榮時代,都會出現高度文明的藝術結晶,千秋萬代,歷久不衰。為佛立像,成就不凡,從雲崗、龍門到敦煌、大足……如今又有靈山大佛,從而在全國形成東有江蘇無錫靈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壇大佛,西有四川樂山大佛,北有山西雲崗大佛,中有河南洛陽龍門大佛的五方五佛特立聳峙而相呼應的格局。 靈山大佛矗立在無錫太湖之濱小靈山上,反映了華東這一福澤寶地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安定祥和,也是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體現,並象徵和平與生命如青銅一樣,亘古長青。 靈山勝境距無錫市區17公里,有旅遊專線公路相通,位於滬寧高速公路與京滬大動脈之上,交通十分便利。近來開通的高速遊艇將靈山勝境與黿頭渚、[2]三國城、水滸城等新老景點在15分鍾內聯成一體,並有遊船與蘇州、湖州、杭州相通,環太湖一帶從此形成更加緊湊的旅遊板塊。另外,大佛正面對太湖;左邊青龍山;右邊白虎山;後面對靈山,占吉位。
編輯本段靈山大佛特點
聞名遐邇的靈山大佛有什麼特別之處,有哪些特殊的因緣際會。 首先,大佛所在位置系由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其次,靈山大佛是在德高望重的原中
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親自主持下建造起來的,得到了中國佛教界以及社會各界的鼎力襄助。在靈山大佛建設過程中,趙朴初先生還提出了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隨著靈山大佛的建成,得以圓滿了東方靈山大佛、南方天壇大佛、西方樂山大佛、北方雲岡大佛、中原龍門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作為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靈山大佛比四川樂山大佛還要高17米,由1560塊青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總用銅量達到了700多噸,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達到9000多平方米,焊接它們的焊縫總長度達了35公里。在大佛的建造過程中,運用了現代高新科技,如先進的抗風、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針就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發髻里。由於使用了特型銅壁板和先進的焊接技術,大佛的外型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大佛右手指天,稱為「施無畏印」,那是大佛在為眾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稱為「與願印」,那是在保佑眾生平安快樂。庄嚴安詳的大佛,時時刻刻都在祝福遊客呢。可以說,靈山大佛是集文化、藝術和宗教於一體的大型藝術珍品。 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的盛世,才能實現這一盛舉。 不知道在朝拜大佛時是否注意到――瞻仰大佛,不論走近走遠,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總跟隨著,關注著。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佛眼」真的會「動」,難道是「佛法無邊,無所不見」么?其實是雕塑家的神來之筆和建設過程中的天作之合,創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關於靈山大佛的神奇,在民間和遊客、信眾中還有許多傳說,例如靈山大佛開光時的奇異瑞象、太子像開光千僧大法會時的祥瑞天氣等等,如果有興趣,不妨到靈山探個究竟。
此外,到了靈山,可別忘了去抱抱佛腳,這可是唯一能夠親近大佛的方式。常說:「摸摸佛手有福氣,抱抱佛腳抱平安」,在靈山抱佛腳能給大家帶去平安吉祥、福壽康樂。
『伍』 大學最好專業排名
未來幾年最好就業的專業之一:汽車服務專業
行業現狀:汽車產業是十一五規劃重點產業之一。目前,全國只有幾所高校設置汽車服務專業,規模也不大。但從國際標准來看,這類人才非常重要,缺口非常巨大。
就業前景: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秘書處副主任湯海山提供的數字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汽車研發人才缺口50萬,維修人才缺口80萬。湯海山說,未來十年包括汽車研發人才、營銷人才、維修人才、管理人才,將處於全面緊缺狀態。
未來幾年最好就業的專業之二:機械學
行業現狀:近年來我國大型工業逐漸在復甦,社會對於精通現代機械設計與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漸增大,像北京交通大學機械與電子控制工程學院的就業率,近幾年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學生一次就業的結構和地域都非常好。
就業前景:機械類專業不僅具備廣度適應性,比如在設備維護、數控維修、環保設備設計等領域的應用。同時,還涉及不少交叉學科,通過這些知識的積累,可為跨專業、跨行業就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今後一段時間內,機械類人才仍會有較大需求,具有開發能力的數控人才將成為各企業爭奪的目標,機械設計製造與加工專業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未來幾年最好就業的專業之三:材料學
行業現狀:材料學是研究材料化學組成、組織結構、工藝、性質和使用性能之間相互關系的一門應用基礎學科,主要任務是為材料設計、製造、工藝優化和材料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學依據。材料學與高新技術產業關聯度密切,產品市場全球化特點突出,其後續產業鏈的發展空間也十分廣闊,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
就業前景:我國對材料人才的培養比較重視,但材料學專業涉及國民經濟發展的多個領域,以稀土專業為例,開設這一專業的內蒙古科技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利用優越的地理條件,使稀土專業得到快速發展。因此人才市場對材料學人才的需求是持續增加的。
未來幾年最好就業的專業之四:精算學
行業現狀: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和保險及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發展,對精算人才的客觀需求應運而生。精算學在保險、金融、投資和各類風險管理等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精算師是國內各大保險公司爭奪的焦點。
就業前景:精算師是保險業的精英,是集數學、統計學、經濟學和投資學等各類知識於一身的保險業高級人才。目前,我國僅有百餘名精算師,精算人才奇缺。每年高校畢業的精算人才,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未來十年,精算人才都將處於供小於求的情況。
未來幾年最好就業的專業之五:民航學
行業現狀:中國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在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提出,到2020年中國將再新增2600多架飛機,民航總局將超過5000億資金流向機場建設。目前國際民航平均人機比是100:1,而我國民航業平均人機比是200:1。這意味著,僅以國際民航水平計算,未來20年我國至少需要民航類人才50至70萬人。
就業前景:2010年,根據全國各高校就業率數據顯示,民航相關專業平均就業率高達96%,成為最熱門、就業率最高的五大專業之一。記者僅在北京國際經貿學院民航管理學院,就見到南方航空、海南航空、深圳航空、廈門航空等國內航空公司相繼展開了大規模的招聘活動;一些民營航空公司更是展開「人才大戰」,高薪挖角,民航人才爭奪戰已經打響。
包含專業:民航運輸、空中乘務、航空服務、航空特種車輛維修、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乘務、飛行技術、民航商務、航空通信技術、空中交通管理、飛行製造技術、航空機電設備維修、民航安全技術管理等。
『陸』 賽菲爾黃金在業內排名第幾
賽菲爾黃金在業內排名前十。
深圳賽菲爾珠寶首飾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以精湛的工藝、極具藝術的設計而著稱,營銷網路覆蓋全國。多年來,賽菲爾珠寶堅持差異化品牌經營,注重產品創新。
2010年,賽菲爾導入第二代VI視覺識別系統,品牌形象全面升級,同年,賽菲爾率先從澳大利亞引進歐泊寶石,在國內大力推廣歐泊文化;2011年,賽菲爾李朗國際珠寶產業園近萬平米的生產基地隆重成立;
2013年,賽菲爾正式開啟一線城市直營店營運模式,同期,全新升級的第三代品牌形象開始啟用;2013年11月,國際巨星CoCo李玟簽約賽菲爾,成為賽菲爾品牌形象大使。
『柒』 賽菲爾黃金排名第幾
賽菲爾黃金在國內排名前十,排名第六位。
賽菲爾黃金有自己的Logo、VI、統一的風格、統一的品牌訴求。同時還邀請國際巨星CoCo李玟盛情加盟,成為賽菲爾珠寶的品牌形象大使。按照這些標准來看,賽菲爾已經是一家比較成熟的黃金品牌,並且賽菲爾無焊料黃金已在全國開設1500多家品牌專賣店,品牌影響力覆蓋全國,是國內比較知名的黃金品牌。
解決了多年來黃金首飾焊點成色低的行業問題,滿足了消費者追求完美、追求至真至純的消費需求。因此也被譽為「黃金中的黃金」,2014年被中國黃金協會授予「中國黃金協會科學技術一 等獎」,根據業內人士評判,賽菲爾黃金是中國黃金品牌前十位之一,黃金技術方便更居國內首位。
『捌』 西北大學在全國的排名情況該大學的社科系怎樣
差不多在40~50名之間,社會科學方面只能說是比較強,畢竟她是一所以文理見長的綜合性大學
『玖』 敦泰IC在深圳除了鼎力達、恆誠、賽博聯還有哪幾家一級代理商
在大陸還有首科電子,富威(隸屬大連大集團)和科通,目前大陸地區是這6家代理商
『拾』 ZG20Mn的化學成分其焊接性怎麼樣
ZG20Mn化學成分(%):C 0.12-0.22 Mn 1.00-1.60 Si 0.60-0.80
P和S <=0.035 Ni <=0.40
焊接性相對可以的鑄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