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確材質、介質、壓力,然後根據行業驗收標准(比如石化行業內SH3501)以及容規確定具容體檢測方法。常規焊接鋼管焊縫(石油、化工、工業領域)一般用RT(不具備射線條件也可以用UT,但UT受壁厚材質等限制),再根據材質、焊接方法等,輔以PT。
B. 焊接鋼管壁厚對照表
焊接鋼管壁厚對照表如下:
(2)鋼管焊接後怎麼測量厚度擴展閱讀:
焊接鋼管的焊接技巧
一、前提是要打磨
必須把焊接處的鍍鋅層打磨掉,否則會產生氣泡、沙眼、假焊等。還會使焊縫變脆,剛性下降。
二、鍍鋅鋼的焊接特點
鍍鋅鋼一般是在低碳鋼外鍍一層鋅,鍍鋅層一般在20um厚。鋅的熔點在419°C,沸點908°C左右。在焊接中,鋅融化成液體浮在熔池表面或在焊縫根部位置。鋅在鐵中具有較大固溶度,鋅液體會沿晶界深入浸蝕焊縫金屬,低熔點鋅形成「液體金屬脆化」。
同時,鋅與鐵可形成金屬間脆性化合物,這些脆性相使焊縫金屬塑性降低,在拉應力作用下而產生裂紋。如果焊接角焊縫,尤其是T形接頭的角焊縫最容易產生穿透裂紋。
鍍鋅鋼焊接時,坡口表面及邊緣處的鋅層,在電弧熱作用下,產生氧化、熔化、蒸發以至揮發出白色煙塵和蒸汽,極易引起焊縫氣孔。由於氧化而形成的ZnO,其熔點較高,約1800°C以上,若在焊接過程中參數偏小,將引起ZnO夾渣,同時。由於Zn成為脫氧劑。
產生FeO-MnO或FeO-MnO-SiO2低熔點氧化物夾渣。其次,由於鋅的蒸發,揮發出大量的白色煙塵,對人體有刺激、傷害作用,因此,必須把焊接處的鍍鋅層打磨處理掉。
三、焊接工藝控制
鍍鋅鋼的焊前准備與一般的低碳鋼是相同的,需要注意的是要認真處理好坡口尺寸和附近的鍍鋅層。為了焊透,坡口尺寸要適當,一般60~65°,要留有一定的間隙,一般為1.5~2.5mm;為了減少鋅對焊縫的滲透,在焊之前,可將坡口內的鍍鋅層清除以後再焊。
在實際工作中,採用了集中打坡口,不留鈍邊工藝進行集中控制,兩層焊接工藝,減少了未焊透的可能性。焊條應根據鍍鋅鋼管的基體材質選用,一般低碳鋼由於考慮易操作性,選用J422較為普遍。
焊接手法:在焊多層焊的第一層焊縫時,盡量使鋅層熔化並使之汽化、蒸發而逸出焊縫,可大大減少液體鋅留在焊縫中。在焊角焊縫時,同樣在第一層盡量使鋅層熔化並使之汽化、蒸發而逸出焊縫。
其方法是先將焊條端部向前移出約5~7mm左右,當使鋅層融化後再回到原來位置繼續向前施焊。再橫焊和立焊時,如選用短渣焊條如J427,咬邊傾向會很小;如果採用前後往返運條技術,更可以得到無缺陷的焊接質量。
C. 焊接鋼管壁厚多少
焊接鋼管的壁厚根據不同的應用和標准而有所變化。一般來說,焊接鋼管的壁厚范圍在0.8mm到22mm之間。然而,更常見的壁厚規格如1.0mm、1.2mm、1.5mm、2.0mm、2.5mm、3.0mm、3.5mm和4.0mm等也經常被使用。
首先,焊接鋼管的壁厚選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工程需求、結構設計、環境條件以及成本效益等。例如,在建築領域,輕型結構可能採用較薄的壁厚如1.0mm或1.2mm的焊接鋼管,而在需要更高強度和耐久性的工業應用中,則可能選擇3.0mm或4.0mm等更厚的規格。
其次,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可能有自己的標准來規定焊接鋼管的壁厚。例如,中國的國家標准GB/T 3091-2015就規定了常用的焊管國標厚度范圍。此外,國際上也存在其他標准,如美標和歐標等,它們對焊接鋼管的壁厚也有相應的規定。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焊接鋼管的壁厚並不是越厚越好。過厚的壁厚可能會增加材料成本和加工難度,而且不一定能提高鋼管的整體性能。因此,在選擇焊接鋼管時,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以找到最適合特定應用需求的壁厚規格。
總的來說,焊接鋼管的壁厚是一個根據具體需求和條件而變化的參數。了解不同領域和標准下的壁厚要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選擇和使用焊接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