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模具拋光步驟
先用粗油石打磨(粒度400#左右),待到粗的紋路打磨干凈後再更換細一些的油石繼續打磨(粒度800#左右),然後再使用1000#以上的油石繼續打磨。如果是一般的表面粗糙度,此時,模具的表面粗糙度應該就可以達到要求了。但是,如果要求鏡面的效果,那麼,就要使用金剛石研磨膏接著繼續進行打磨、拋光。同樣的,先用粗一些粒度的拋光膏進行拋光(W5),待到粗大紋路拋光干凈後,再更換W3.5粒度的拋光膏進行拋光,直到達到鏡面的效果。打磨時,如果有脫模的要求,打磨時,要順著脫模的方向進行打磨;如果不存在脫模的問題,打磨時,可以45°方向交替的進行打磨,這樣打磨的效率要高一些,表面也會平整一些。即使有脫模的要求,也可以先交叉著進行打磨,待到最後的工序時,一定要順著脫模的方向進行打磨,這樣有利於脫模。
㈡ 模具拋光的有什麼技巧與操作
模具拋光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從粗到細,一道一道工序的進行,才能又快又好的拋光出合格的模具來。
模具在粗打磨拋光時,可以採用交叉方向打磨,這樣可以比較快的打磨出平整的平面來。比較容易看出什麼部位不平整,什麼地方高了,什麼地方低了,一目瞭然。待到精打磨時,就要順著出模的方向進行打磨,使得打磨的紋路與出模方向一致,這樣才有利於產品的脫模。
模具在打磨拋光時,不能省去前面的粗打磨工序,直接採用細的油石、砂紙、拋光膏打磨。這樣容易使得表面留下起伏不平的波紋難以去除。因為,粗油石、砂紙、拋光膏的打磨效率要比細的拋光效率要高得多。
㈢ 當一名模具鉗工師傅一套模具的製作流程是什麼樣的
1. 主要模板的製作流程如下:
- 備料:准備所需的金屬材料。
- 鍛打:將金屬材料加熱後進行鍛造,以形成模具的基本形狀。
- 退火:對鍛打後的材料進行退火處理,以改善其機械性能。
- 銑、刨外形:使用銑床和刨床對材料進行加工,使其達到所需的外形尺寸。
- 平磨棚叢滑:對加工後的表面進行平磨,以確保其平整度和光潔度。
- 鉗工劃線、鑽孔:通過鉗工技藝進行劃線,然後進行鑽孔,為後續加工做准備。
- 淬火:對鑽孔後的模具進行淬火處理,以增加其硬度和耐磨性。
- 平磨外形:對淬火後的模具進行平磨,以修正任何偏差,確保外形准確。
- 線切割加工型腔、電火花打型腔:使用線切割和電火花加工技術來製作型腔,這是模具的關鍵部分。
- 鉗工打磨、拋光型腔、組裝:通過鉗工技藝對型腔進行打磨和拋光,然後進行組裝,確保模具的精準度和完整性。
- 試鏈臘模:最後,進行試模,檢查模具的性能和是否滿足生產需求。
2. 其他模板可能會省略鍛打工序,直接使用板料並進行氧氣切割下料,然後進行退火處理。
3. 某些模板可能不進行淬火和打磨拋光工序,這取決於模具的設計和材料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