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輪胎模具硅膠的操作工藝
輪胎模具硅橡膠的用途: 主要用於輪胎精密模具鑄造、精密模具製造。
輪胎模具硅橡膠的選擇: 根據操作方式,是採用灌注模(包模)可選用硬度為20度,具體來講是: 20度硬度模具硅膠特點:黏度小,流動性好,好操作,易排泡,拉力撕裂強度好,易灌注。
輪胎模具硅橡膠的特性:
①要具有好的操作性能。
②流動性更好,粘度低容易操作。
③縮水率越小越好。
④拉力要好。
⑤做出來的硅膠模具不能變形。
⑥硬度要適合產品使用。
輪胎模具硅橡膠的參數:
輪胎模具硅橡膠的製作方法:
1、將輪胎模型用脫模劑塗抹均勻後,用布條擦乾。處理好的輪胎模型四周用鋼板圍住,鋼板也應用脫模劑處理。
2、硅膠與固化劑攪拌均勻.模具硅膠外觀是流動的液體,A組份是硅膠,B組份是固化劑。例:取100克硅膠,加入2克固化劑(註:硅膠與固化劑一定要攪拌均勻,如果沒有攪拌均勻,模具會出現一塊已經固化,一塊沒有固化,硅膠會出現乾燥固化不均勻的狀況就會影響硅膠模具的使用壽命及翻模次數,甚至造成模具報廢狀況。
3、抽真空排氣泡處理:硅膠與固化劑攪拌均勻後,進行抽真空排氣泡環節,抽真空的時間不宜太久,正常情況下,不要超過十分鍾,抽真空時間太久,硅膠馬上固化,產生了交聯反映,使硅膠變成一塊一塊的,無法進行塗刷或灌注,這樣就浪費了硅膠,只能把硅膠倒入垃圾桶,重新再取硅膠來做。 3、將配好的膠沿一固定灌注點緩慢澆注,並不時震盪以排除裡面的空氣。
4、120分鍾膠固化完全後,將石膏粉1000g兌水後注入木條框內,注滿為止(木條框應用塑膠片分為兩部分以利拆模)。
5、20分鍾後拆除木條,模具即做完成。
註:
1、固化劑加量應視溫度而定,氣溫高則減少。固化劑使用過量,模具會變硬變脆;固化劑使用過少,操作時間會延長。
2、為防止硅膠物性變化,建議不加硅油。
3、為了您的模具能達到最佳使用效果,請把模具存放至少24小時後使用。 輪胎模具用於硫化成型各類輪胎的模具。
輪胎模具硅膠加工工藝:
以活絡模具為例
1、根據輪胎模具圖鑄造或鍛打毛坯,再粗車毛坯並熱處理。輪胎模具毛坯進行完全退火處理,消除內應力,退火時應放平,避免變形過大。
2、按圖紙打吊裝孔,再按半精車圖紙將花紋圈的外徑和高度加工到位,用半精車程序車花紋圈內腔,車完用半精車樣板檢驗。
3、用加工好的輪胎模具花紋電極把花紋圈內花紋電加工成型,用樣板檢驗。
4、把花紋圈按廠家的要求均分成數份,分別畫出標示線,放到工裝內打背部腰孔並攻絲。
5、按照工序8所分的等份,對准劃線處切割。
6、把切割好的花紋塊按圖紙要求對花紋進行打光、清角、清根、打排氣孔。
7、對花紋塊型腔內部均勻噴沙,要求顏色一致。
8、將花紋圈、模套、上下側板合並組裝,完成輪胎模具。
保質期:
室溫25C下,不打開包裝,12個月
包裝規格:
本產品以鐵桶包裝,規格有25kg和200kg兩種規格。
儲存及運輸:
模具硅膠應儲存在室溫、干澡及密封之容器中,切勿與水接觸以防變質。
本產品以無危險品運輸。
東莞和生提供大型模具的無塵清洗服務!
㈡ 玻璃鋼有哪些生產方法玻璃鋼應用於哪些領域
生產方法:
基本上分兩大類,即濕法接觸型和干法加壓成型。如按工藝特點來分,有手糊成型、層壓成型、RTM法、擠拉法、模壓成型、纏繞成型等。手糊成型又包括手糊法、袋壓法、噴射法、濕糊低壓法和無模手糊法。
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成型方法有以下四種。
①手糊法:主要使用國家有挪威、日本、英國、丹麥等。
肯尼手糊製品:玻璃鋼風機
②噴射法:主要使用國家有瑞典、美國、挪威等。
③模壓法:主要使用國家有德國等。
④RTM法(樹脂傳遞模塑):主要使用國家有歐美各國、日本。
還有:纖維纏繞成型法、拉擠成型法和熱壓灌成型法等等。
我國有90%以上的FRP產品是手糊法生產的,其他有模壓法、纏繞法、層壓法等。日本的手糊法仍佔50%。從世界各國來看,手糊法仍占相當比重,說明它仍有生命力。手糊法的特點是用濕態樹脂成型,設備簡單,費用少,一次能糊10m以上的整體產品。缺點是機械化程度低,生產周期長,質量不穩定。我國從國外引進了擠拉、噴塗、纏繞等工藝設備,隨著FRP工業的發展,新的工藝方法將會不斷出現。
應用:
雕塑模具
通過先製作出玻璃鋼雕塑模具,來製作生產玻璃鋼製品,滿足人們現實生產生活中的需要。
一、玻璃鋼雕塑石膏模
石膏模特點是耐熱、價廉、導熱系數小、復印性好。一般用於製作母模。製造方便,適於大型製品。但是不耐用,怕沖擊,乾燥慢。多用於單一產品以及線型復雜的產品,如浮雕等。所用的石膏多為半水石膏即熟石膏。與水泥模一樣,可用磚頭、木材做骨架基礎,再覆以石膏層造型。為了提高剛度,防止裂紋,可在石膏中加入足夠的填料,如加入石英,可減少收縮和裂紋,加入水泥(石膏:水泥=7:3)增加強度。也有人提出用石膏加入適量乳膠,用水稀釋來制模,強度好,不起粉等。 石膏模可用作低熔點合金模的母模,在熱態下澆鑄合金。用石膏母模翻制石膏鑄型(子模)時,母模表面要塗以分離劑,如鉀皂溶液、變壓器油、食用油、20%硬脂酸十80%煤油,或汽油十凡士林等。石膏模可用帶水筆蘸取石膏粉進行修補。石膏模烘乾工藝是:(60~120)℃/(4~5)L,自然冷卻後用金相砂紙輕輕拋光,然後再烘(100~150)℃/(8~10)L,(200~230)℃/(20~24)L。
二、玻璃鋼雕塑橡膠模
橡膠模一般用硅橡膠、聚氨酯樹脂製作,用於製作造型復雜的浮雕、圓雕及各種造型,並不單獨使用,須與石膏套模等其他材料組成,通常用於模具中因線型倒入或重疊而不能直接脫模的某一部位,因它有一定軟性,當外模脫模後,它能隨意拉出,如獅子、龍等動物或菩薩、卡通人物。批量不大時,用此方法。
三、玻璃鋼雕塑石蠟膜
石蠟膜用於數量不多或者線型復雜、不易脫模的產品。比如,要製造一個整體式彎管,包括90°彎管,可用兩個彎頭哈夫作母模,在內90°腔注滿石蠟後,脫去哈夫母模後,將石蠟模芯稍加修整,然後在外壁包覆玻璃鋼,固化後加熱,使石蠟熔化流出,即可得到一個整體的玻璃鋼產品。 為了減少收縮變形,提高剛度,可在石蠟中加入5%左右的硬脂酸。製造方便,脫模容易,石蠟可反復利用。但精度不高。另一種用法:濕法卷管時,可將鋼管浸到70~80℃熔化的石蠟中,提起來冷卻後再浸,反復進行,直到所需厚度時,表面稍加修整,即可包覆玻璃鋼,為防止石蠟開裂,可在蠟中加入少量黃油。也可在蠟的外麵包覆一層薄的玻璃紙,以此作為模芯,玻璃鋼固化後,加熱鋼管石蠟熔化即可脫模。
四、混凝土模
混凝土模多用於線型規則和重復使用次數少的產品,如螺旋形、波形、圓形、拱形或立體槽狀產品。成本低,剛性好,可用磚頭砌成基礎,再覆以水泥砂漿,進行打磨、上膩子,再經過打磨、拋光、噴漆等措施。這種水泥模可直接用於生產玻璃鋼製品,也可用於翻制玻璃鋼模具的母模。水泥模乾燥慢,即使在正常條件下,也要一周以上才能進行塗漆等表面施工。
五、玻璃鋼雕塑木模
木模主要用於線形較平直的大型產品。木模可以直接用來作為玻璃鋼產品的成型模具,也可作為翻制玻璃鋼模具的過渡母模。用於製作模具的木材有紅松、銀杏、杉木等,要求含水量達15%,並且不易收縮變形,無節。木模製作後,可塗上0.2~0.3垃垃厚度的樹脂(表面膩子),再用水砂紙由粗到細打磨四次,最後一次用800#或1000#砂紙打光,再塗上拋光膏用拋光器拋光,再打上石蠟,木模即成。也可直接在木模上刷油漆、罩光來製造木模。
六、玻璃鋼雕塑金屬模
金屬模特別是鋼模,一般用於尺寸小、批量大的模壓產品。如製作玻璃鋼平板時表面光潔的不銹鋼板;製作型材時用角鋼、槽鋼。因為模壓產品不僅要加壓,還要加熱。也有用於外形不復雜的大型產品。黃銅雖是常見金屬,但因易受樹脂輔助劑侵蝕,並會對樹脂固化產生不利影響,除非在工作面已鍍鉻或其他金屬的場合,否則不宜採用。金屬模具的製造加工很困難、成本高。另有低熔點合金模其成分是:Z九93%、A14%、Cu3%、M合0.5%,當溫度為50~80℃時,合金硬度(HB)為100左右。其流動性好,耐磨性差,適於製造形狀復雜、花紋精細的塑料成型模腔,使用溫度一般>80℃。另一種低熔點金屬是58%鉍,42%錫,熔點135℃。低熔點合金模的優點是制模周期短、工藝簡單,可重復使用。
㈢ 如何解決薄壁注塑件常見缺陷
在進行薄壁塑件的成型時,存在如下常見問題:
1、短射
短射是指由於模具型腔填充不完全造成塑件不完整的質量缺陷,即熔體在完成填充之前就已經凝結。
常規注塑成型的填充過程和冷卻過程是交織在一起的。當聚合物熔體流動時,熔體前沿遇到相對溫度較低的型芯表面或型腔壁,就會在其表面形成一層冷凝層 。熔體在冷凝層內繼續向前流動,隨著冷凝層厚度的增加,實際型腔流道變窄,冷凝層厚度對聚合物的流動有著顯著的影響。
因為常規注塑成型時塑件的厚度較厚,所以此時冷凝層對注塑成型的影響還不是很大。但在薄壁注塑成型中,當冷凝層的厚度與塑件厚度之比隨著塑件厚度的變薄逐漸增加時,這個影響就很大。特別是二者的尺寸可以相互比較時更為突出。
當塑件的厚度減小時,冷凝層對流動的影響將會以指數形式增加,這也更說明了冷凝層在薄壁注塑成型中的影響之大。如果僅從注塑成型考慮,則需要注塑機有高的注射速率,使塑料熔體填充型腔的速率超過冷凝層成長的速率(或者使冷凝層的成長速率變慢),這樣才可在流動截面封閉前完成填充動作,進行薄壁塑件的注塑成型。
當流動長度為300mm、塑件壁厚為3.0 mm 時,此時 L/T為100,用常規注塑成型技術就很容易達到;但當塑件壁厚下降至1.0mm 以下時,這個曾經很容易達到的流長厚度比(100)就變得非常難達到。
2、翹曲變形
翹曲變形是不均勻的內部應力導致的塑件缺陷。翹曲變形產生的原因是收縮不均勻、取向不均勻和冷卻不均勻。
改善方法:可以通過平衡冷卻系統、調節冷卻時間、保壓壓力以及保壓時間等措施來改善塑件的翹曲變形缺陷。
3、熔接線
熔接線是型腔內兩個或多個熔體流動前沿熔合時形成的界線。在熔接線處易產生應力集中,削弱塑件的機械強度,對塑件特別是薄壁塑件的機械性能尤為不利,受外力後塑件非常容易在熔接線處開裂。
改善方法:在設計時可以通過減少澆口數目或改變澆口位置來減少或改變熔接線的位置,來滿足塑件的設計要求。
4、缺料
成品的細小部位、角落處無法完全成型,因模具加工不到位或是排氣不暢,成型上由於注射劑量或壓力不夠等原因,造成設計缺陷(肉厚不足)。
改善方法:可修正缺料處模具,採取或改良排氣措施,加肉厚,澆口改善(加大澆口、增加澆口),加大注射劑量,增加註射壓力等措施進行改善。
5、縮水
常發生於成形品壁厚或肉厚不均處,因熱熔塑料冷卻或固化收縮不同而致。如肋的背面、有側壁的邊緣、BOSS柱的背面偷肉,但至少保留2/3的肉厚。
改善方法:可通過加粗流道、加大澆口、加排氣、升高料溫、加大注射壓力、延長保壓時間等措施進行改善。
6、表面影像
常發生於經過偷肉的BOSS柱、或筋的背面,或是由於型芯、頂針設計過高造成應力痕降低。
改善方法:可通過修正型芯、頂針、母模面噴砂等方式處理,採用降低模面亮度、降低注射速度、減小注射壓力等方式。
7、氣紋
發生於進澆口處,多由於模溫不高,注射速度、壓力過高,進澆口設置不當,進澆時塑料碰到擾流結構。
改善方法:可通過變更進澆口、流道打光、流道冷料區加大、進澆口加大、表面加咬花(通過調機或修模趕結合線亦可) 、升高模溫、降低注射速度、減小注射壓力等方式解決。
8、結合線
發生於兩股料流匯合處,如兩個進澆口的料流交合,繞過型芯的料流交合,是由於料溫下降、排氣不良所致。
改善方法:可通過變更進澆口,加冷料井,開排氣槽或公模面咬花等方式,也可升高料溫、升高模溫等。
9、毛邊
常發生公母模的結合處,由於合模不良所致,或是模面邊角加工不當,成型上常由於鎖模力不夠,料溫、壓力過高等。
改善方法:可進行模具修正,重新合模,增加鎖模力,降低料溫,減小注射壓力,減少保壓時間,降低保壓壓力等。
10、變形
細長件、面積大的薄壁件、或是結構不對稱的較大成品由於成型時冷卻應力不均或頂出受力不一所致。
改善方法:可進行修正頂針,設置起張緊作用的拉料銷等,必要時公模加咬花調節變形,調整公母模模溫降低保壓等,小件變形的調節主要靠壓力大小及時間、大件變形的調節一般靠模溫。
11、表面不潔
是由於模具表面粗糙。
改善方法:對於PC料,有時由於模溫過高,模面有殘膠、油漬,需及時進行清理模面,打光處理,降低模溫等。
12、拉白
易發生於成形品薄壁轉角處或是薄壁RIB根部,是由於脫模時受力不良造成,頂針設置不當或是拔模斜度不夠。
改善方法:加大轉角處R角,增大脫模角度,增加頂針或是加大其截面積,模面打光,頂針或斜銷打光,降低射速,減小注射壓力,降低保壓及時間等。
13、拉模
表現為脫模不良或模傷、拉花。主要由於拔模斜度不夠或模面粗糙,成型條件也有影響。
改善方法:增大拔模角度,模面打光,粘母模面時可以增加或變更拉料銷,牛角進料時注意牛角直徑,公模加咬花,減小注射壓力,降低保壓及時間等。
14、氣孔
透明成品PC料成形時容易出現。由於注塑過程中氣體未排盡,模具設計不當或是成型條件不當都有影響。
改善方法:增加排氣,變更澆口(進澆口增大),PC料流道必須打光,嚴格烘料條件,增加註射壓力,降低注射速度等。
15、斷差
發生於公母模塊、滑塊、斜銷等的接合處,表現為結合面的層次不齊等,由於合模不當或是模具本身的問題。
改善方法:修正模具,或者重新合模。
16、尺寸超公差
模具本身的問題,或是成型條件不當造成成型收縮率不合適。
改善方法:通常改變保壓時間、注射壓力(第二段)對尺寸的影響最大。例如:提高射壓、提高保壓補縮作用可明顯加大尺寸,降低模溫亦可,加大進澆口或增加進澆口可以改善調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