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板模的前模仁為什麼不能降面
模具修模中的「降面」:一般是指產品設計變更,導致模具PL面(分模面,大多數是產品外圍的PL面)變化,為了加快產品開發進度,同時減少材料損失,按照最新的檔案對現有模仁進行整體的「再加工」(有可能同時還會涉及到模板等零件的加工),而不需要另行備料並重新加工(備料,熱處理以及機械加工等)。「降面」方案實現的前提是:原來的模具設計方案中,在高度方向上留有足夠的空間(不要影響到上部的冷卻水路等),同時「降面」加工的工作量以及成本等相比重新備料加工更優。
公模面「凍水」:是指在公模側使用「凍水」冷卻。一般情況下,多數塑膠模具的冷卻水溫度在80℃到90℃(實際模具溫度就在50℃到60℃)。某些特定情況下,會要求使用「凍水」冷卻,此時水溫大致在20℃左右
燒焊:是指產品設計變更(局部特徵「減膠」),模具上對應位置需要「加鋼」,一般只要不影響產品外觀,可以使用「燒焊」的方案增加鋼料(當然某些時候可以使用「割鑲件」的方法),即使用模具專用焊料在該處堆積鋼料,然後進行CNC,EDM加工等。燒焊一般有普通的氬弧焊和激光焊
其它的技術有很多哦</ol>
② 注塑模具該如何維修和保養
一、 注塑模具簡介
1.1、實用范圍:
注塑模具實用於熱塑性塑料如ABS、PP、PC、POM等,而熱固性塑料如酚醛塑料, 環氧塑料等則採用橡膠模;
1.2、注塑模具分類:
按結構:二板模、三板模 按水口:大水口、點水口、熱水口
1.3、注塑模具結構
A、 成型零部件: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前、後模CORE,也是與產品聯系最緊密的部位; B、 澆注系統:熔融塑膠從噴嘴引向型腔的流道,可分為: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冷料井等; C、 導向系統:確定前、後模合模時的相對位置,一般有導柱、導套,必要的情況上,頂出部分也需導柱、導套定位; D、 脫模結構:就是將膠件從模具中頂出的裝置,常用的有:頂針、頂板、司筒等; E、 溫度調節系統:為滿足注塑成形工藝對模具溫度的要求,在前後模所加的冷卻水道; F、 側向分型及側向抽芯:當膠件存在倒扣即與脫模方向不一致的結構時就得使用行位,常見的形式:滑塊、斜頂、抽芯等; G、 排氣結構:常見的排氣形式有兩種:排氣槽、成形零部件間隙.為了在注塑過程中排除型腔中的空氣和成型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常在分型面設置排氣槽.設置排氣槽的原則是,在不影響溢料及披鋒時,應盡可能大的排氣槽.而鑲針、頂針、鑲件則是利用成型零部件間隙排氣.
二、模具維修 模具在正常使用過程中,由於正常或意外磨損,以及在啤塑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異常現象,都需修模解決.
2.1、模具技工接到任務後的准備工作 A、 弄清模具損壞的程度; B、 參照修模樣板,分析維修方案; C、 度數:我們對模具進行維修,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無圖紙條件下進行的,而我們維修的原則為「不影響塑件的結構、尺寸」,這就要求我們修模技工在設計到尺寸改變時應先拿好數再作下一步工作.
2.2、裝、拆模注意事項 A、 標示:當修模技工拆下導柱,司筒、頂針、鑲件、壓塊等,特別是有方向要求的,一定要看清在模胚上的對應標示,以便在裝模時對號入座.在此過程中,須留意兩點:1、標示符必須唯一,不得重復;2、未有標示的模具鑲件,必須打上標示字元; B、 防呆:在易出現錯裝的零部件作好防呆工作及保證在裝反的情況下裝不進去; C、 擺放:拆出的零部件需擺放整齊,螺絲、彈簧、膠圈等應用膠盒裝好; D、 保護:對型芯、型腔等精密零件要作好防護措施,以防他人不小心碰傷.
2.3、維修紋面時注意事項 A、 機台省模:當膠件有粘模、拖花等需省模時,應將有紋面的部位作好保護,才可進行維修.機台省模切忌將紋面省光,在無把握時應要求落模維修; B、 燒焊:若對紋面進行燒焊,必須留意:1、焊條必須與模CORE材料一致;2、焊後需作好回火工作; C、 補紋:當模具維修好需出廠補紋時,維修者需用紙皮將紋面保護好,並標示好補紋部位,附帶補紋樣板.蝕紋回廠時,應認真檢查蝕紋面的質量,確認OK後方可進行裝模.若對維修效果把握不大,應先試模確認OK,方可出廠補紋.
三、 模具保養 模具保養比模具維修更為重要,模具維修的次數越多,其壽命越短;而模具保養得越好,其使用壽命就會越長.
③ 塑料模具:模具中常用的幾種修模方法
句中常用的幾種修模方法 一般也就是一到兩三
④ 一套注塑模具生產出來的塑膠件尺寸偏大要怎樣修模才能讓尺寸小點
1.如果是外形尺寸偏大的話可就不好辦了,你只能焊上再加工了,如果要求太高了那就只能扔掉重做了。
2..如果是內部尺寸偏大,例如孔徑偏大,那就很簡單了,只需要把鑲件之類的按照一定尺寸數加工下來就可以了。
⑤ 模具中燒焊的位置,需要注意什麼
(1)焊接前必須徹底清除,否則在焊接過程中會產生氣孔;
(2)堆焊開始後必須連續進行,中途不能停止;
(3)焊縫搭接寬度不得少於5mm,否則在使用時會出現條形磨損在角焊時,要注意焊縫的位置焊接時,焊絲導前距離要合適;
(4)堆焊時,堆焊材料都應保持在一定溫度,且層間溫度保持在150℃左右;
(5)堆焊預留機加工餘量時,應考慮溫度的因素;
(6)為了減少由於表面和內部冷速不一造成體積應力而引起裂紋,要控製冷速。為了消除焊接殘余應力,必須進行回火處理,回火溫度視熱鍛模使用條件,一般控制在450-600℃之間。回火溫度高,內應力消除徹底,但硬度降低。
因而回火溫度的選擇,既要保證熱鍛模表面一定的硬度,又要盡量消除內應力。回火保溫時間通常取3~10小時。
(5)塑膠模具燒焊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模具補焊幾個要點:
1。焊條要預熱,焊條成分要與模具鋼成分相同或接近,以保證焊後結構均勻
2。模具要預熱到馬氏體溫度以上,但不能太高。
3。電流要控制小,否則焊接深度太大。
4。焊接過程模具要保持預熱狀態。
5。有必要時,焊後進行熱處理。
⑥ 模具里的降面是什麼
模具修模中的「降面」:一般是指產品設計變更,導致模具PL面(分模面,大多數是產品外圍的PL面)變化,為了加快產品開發進度,同時減少材料損失,按照最新的檔案對現有模仁進行整體的「再加工」(有可能同時還會涉及到模板等零件的加工),而不需要另行備料並重新加工(備料,熱處理以及機械加工等)。「降面」方案實現的前提是:原來的模具設計方案中,在高度方向上留有足夠的空間(不要影響到上部的冷卻水路等),同時「降面」加工的工作量以及成本等相比重新備料加工更優。
公模面「凍水」:是指在公模側使用「凍水」冷卻。一般情況下,多數塑膠模具的冷卻水溫度在80℃到90℃(實際模具溫度就在50℃到60℃)。某些特定情況下,會要求使用「凍水」冷卻,此時水溫大致在20℃左右
燒焊:是指產品設計變更(局部特徵「減膠」),模具上對應位置需要「加鋼」,一般只要不影響產品外觀,可以使用「燒焊」的方案增加鋼料(當然某些時候可以使用「割鑲件」的方法),即使用模具專用焊料在該處堆積鋼料,然後進行CNC,EDM加工等。燒焊一般有普通的氬弧焊和激光焊
其它的技術有很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