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模具設計 > 鑄造模具表面粗糙是什麼原因

鑄造模具表面粗糙是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2025-07-31 16:27:04

A. 如何提高鋁合金壓鑄品質

這個問題范圍太大了,我只針對鋁合金壓鑄件常見缺陷及產生原因來說明一下:
鋁合金壓鑄產品鑄造缺陷產生原因及處理辦法1 表面鑄造缺陷1.1 拉傷(1)特徵: ①沿開模方向鑄件表面呈線條狀的拉傷痕跡,有一定深度,嚴重時為整面拉傷;②金屬液與模具表面粘和,導致鑄件表面缺料。(2)產生原因: ①模具型腔表面有損傷;②出模方向無斜度或斜度過小;③頂出不平衡;④模具松動:⑤澆鑄溫度過高或過低,模具溫度過高導致合金液粘附;⑥脫模劑使用效果不好:⑦鋁合金成分含鐵量低於O.8%;⑧冷卻時間過長或過短。(3)處理方法: ①修理模具表面損傷;②修正斜度,提高模具表面光潔度;③調整頂桿,使頂出力平衡;④緊固模具;⑤控制合理的澆鑄溫度和模具溫度1 80-250。;⑥更換脫模劑:⑦調整鋁合金含鐵量;⑧調整冷卻時間;⑨修改內澆口,改變鋁液方向。 『 ,1.2 氣泡(1)特徵:鑄件表面有米粒大小的隆起表皮下形成的空洞.(2)產生原因 ①合金液在壓室充滿度過低,易產生卷氣,壓射速度過高;②模具排氣不良;③熔液未除氣,熔煉溫度過高;④模溫過高,金屬凝固時間不夠,強度不夠,而過早開模頂出鑄件,受壓氣體膨脹起來;⑤脫模劑太多;⑥內澆口開設不良,充填方向交接。(3)處理方法 ①改小壓室直徑,提高金屬液充滿度;②延長壓射時間,降低第一階段壓射速度,改變低速與高速壓射切換點;③降低模溫,保持熱平衡;④增設排氣槽、溢流槽,充分排氣,及時清除排氣槽上的油污、廢料;⑤調整熔煉工藝,進行除氣處理;⑥留模時間適當延長:⑦減少脫模劑用量。1.3 裂紋 特徵:①鑄件表面有呈直線狀或波浪形的紋路,狹小而長,在外力作用下有發展趨勢;②冷裂隙開裂處金屬沒被氧化;③熱裂一開裂處金屬已被氧化。產生原因:①合金中鐵含量過高或硅含量過高;②合釜有害雜質的含量過高,降低了合金的塑性;③鋁硅銅合金含鋅量過高或含銅量過低;④模具,特別是模腔整體溫度太低;⑤鑄件壁厚、薄存有劇烈變化之處收縮受阻,尖角位形成應力;⑥留模時間過長,應力大;⑦頂出時受力不均勻。(3)處理方法: ①正確控制合金成分,在某些情況下可在合金中加純鋁錠以降低合金中含鎂量或鋁合金中加鋁硅中間合金以提高硅含量;②改變鑄件結構,加角,改變出模斜度,減少壁厚差;③變更或增加頂出位置,使頂出受力均勻;④縮短開模及抽芯時間提高模溫,保持模具熱平衡。1.4 變形 (1)特徵: ①整體變形或局部變形;②壓鑄件幾何形狀圖紙不符. (2)產生原因:①鑄件結構不良;②開模過早,鑄件剛性不夠③頂桿設置不當,頂出時受力不均;④進澆口位當或澆口厚度太厚,切除澆口時容易變形;⑤由具局部表面粗糙造成阻力大,產品頂出時變形;於模具局部溫度過高,產品未完全固化,頂出時力大,引起產品變形o (3)處理辦法: ①改進鑄件結構;②合理調整保壓和開模日③合理設置頂出位置及頂桿數量,最好用4根,開闊的地方;④改變澆口位置,使澆口有一個點,減小澆口厚度,以能保證產品的鑄造質量為准這樣切除澆口時產品就不容易變形;⑤加強模面處理,減少脫模阻力;⑥對局部模具溫度進行虧控制,保持模具熱平衡。1.5 流痕、花紋 (1)特徵: 鑄件表面上有與金屬液流動方向一致的條紋有明顯可見的與金屬基體顏色不一樣的無方向性的紋路,無發展趨勢。(2)產生原因: ①首先進入型腔的金屬液形成一個極薄的而又不完全的金屬層後,被後來的金屬液所彌補而留下的痕跡;②模溫過低,模溫不均勻:③內澆道截面積過小及位置不當產生噴濺;④作用於金屬液的壓力不足;⑤花紋:塗料用量過多。(3)處理方法:①提高金屬液溫度620%~650℃;②提高模溫,保持200~C~250"(2的熱平衡;⑧加厚內澆道截面積改變進口位置;④調整充填速度及壓射時間行程長度;⑤選用合適的塗料及調整對比濃度用量。1.6 冷隔(1)特徵壓鑄件表面有明顯的、不規則的、下陷線性紋路(有穿透與不穿透兩種)形狀細小而狹長,有的交接邊緣光滑,在外力作用下有發展的可能。(2)產生原因: ①兩股金屬流相互對接,但未完全熔合而又無夾雜存在其間,兩股金屬結合力很薄弱;②澆注溫度或壓鑄模溫度偏低;③選擇合金不當,流動性差;④澆道位置不對或流路過長;⑤填充速度低,壓射比壓低。 (3)處理方法: ①適當提高澆注溫度和模具溫度;②提高壓射比壓,縮短填充時間;③提高壓射速度,同時加大內澆口截面積;④改善排氣、填充條件;⑤正確選用合金,提高合金流動性o1.7 變色、斑點(1)特徵:鑄件表面上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及斑點。(2)產生原因: ①不合適的脫模劑;②脫模劑用量過多,局部堆積;③含有石墨的潤滑劑中的石墨落入鑄件表層;④模溫過低,金屬液溫度過低導致不規則的凝固引起。 (3)處理方法: ①更換優質脫模劑;②嚴格噴塗量及噴塗操作;③控制模溫,保持熱平衡;④控制金屬液溫度。1.8 網狀毛翅(1)特徵:壓鑄件表面上有網狀發絲一樣凸起或凹陷的痕跡,隨壓鑄次數增加而不斷擴大和延伸。(2)產生原因: ①壓鑄模型腔表面龜裂;②壓鑄模材質不當或熱處理工藝不正確;③壓鑄模冷熱溫差變化大;④澆注溫度過高;⑤壓鑄模預熱不足;⑥型腔表面粗糙。(3)處理方法: ①正確選用壓鑄模具材料及熱處理工藝;②澆注溫度不宜過高,尤其是高熔點合金;③模具預熱要充分;④模具完成製造後進行低溫長時效處理或對表面進行化學氧化處理;⑤打磨成型部分表面,減少表面粗糙度Ra值,Ra0.8~Ra0.4;⑥合理選擇模具冷卻方法;⑦避免對模具表面的強冷卻。1.9 IEI陷 (1)特徵:鑄件平滑表面上出現凹陷部位。(2)產生原因:①鑄件壁厚相差太大,凹陷多產生在厚壁處;②模具局部過熱,過熱部分凝固慢;③壓射比壓低;④由模具高溫引起型腔氣體排不出,被壓縮在型腔表面與金屬液界面之間o(3)處理方法:①鑄件壁厚設計盡量均勻;②模具局部冷卻調整;③提高壓射比壓;④改善型腔排氣條件。1.1 O 欠鑄 (1)特徵:鑄件表面有澆不足部位;輪廓不清。 (2)產生原因: ①流動性差原因;②合金液吸氣、氧化夾雜物,含鐵量高,使其質量差而降低流動性;③澆注溫度低或模溫低;④充填條件不良;⑤比壓過低;⑥捲入氣體過多,型腔的背壓變高,充型受阻;⑦操作不良,噴塗料過度,塗料堆積,氣體揮發不掉。(3)處理方法:①提高合金液質量;②提高澆注溫度或模具溫度;③提高比壓、充填速度;④改善澆注系統金屬液的導流方式,在欠鑄部位加開溢流槽、排氣槽;⑤檢查壓鑄機能力是否足夠。1.11 毛刺飛邊(1)特徵:壓鑄件在分型面邊緣上出現金屬薄片。(2)產生原因:①鎖模不夠;②壓射速度過高,形成壓力沖擊峰過高;③分型面上雜物未清理干凈;④模具強度不夠造成變形;⑤鑲塊、滑塊磨損與分型不平齊。(3)處理方法:①檢查合模力和增壓情況,調整壓鑄工藝參數;②清潔型腔及分型面;③修整模具;④最好是採用閉合壓射結束時間控制系統,可實現無飛邊壓鑄.

B. 壓鑄件的缺陷

其他名稱:條紋。
特徵:鑄件表面上呈現與金屬液流動方向相一致的,用手感覺得出的局部下陷光滑紋路。此缺陷無發展方向,用拋光法能去除。
產生原因:
1、兩股金屬流不同步充滿型腔而留下的痕跡。
2、模具溫度低,如鋅合金模溫低於150℃,鋁合金模溫低於180℃,都易產生這類缺陷。
3、填充速度太高。
4、塗料用量過多。
排除措施:
1、調整內澆口截面積或位置。
2、調整模具溫度,增大溢流槽。
3、適當調整填充速度以改變金屬液填充型腔的流態。
4、塗料使用薄而均勻。 其他名稱:冷接(對接),水紋。
特徵:溫度較低的金屬流互相對接但未熔合而出現的縫隙,呈不規則的線形,有穿透的和不穿透的兩種,在外力的作用下有發展的趨勢。
產生原因:
1、金屬液澆注溫度低或模具溫度低。
2、合金成分不符合標准,流動性差。
3、金屬液分股填充,熔合不良。
4、澆口不合理,流程太長。
5、填充速度低或排氣不良。
6、比壓偏低。
排除措施:
1、適當提高澆注溫度和模具溫度。
2、改變合金成分,提高流動性。
3、改進澆注系統,加大內澆口速度,改善填充條件。
4、改善排溢條件,增大溢流量。
5、提高壓射速度,改善排氣條件。
6、提高比壓 其他名稱:拉力、拉痕、粘模傷痕。
特徵:順著脫模方向,由於金屬粘附,模具製造斜度太小而造成鑄件表面的拉傷痕跡,嚴重時成為拉傷面。
產生原因:
1、型芯、型壁的鑄造斜度太小或出現倒斜度。
2、型芯、型壁有壓傷痕。
3、合金粘附模具。
4、鑄件頂出偏斜,或型芯軸線偏斜。
5、型壁表面粗糙。
6、塗料常噴塗不到。
7、鋁合金中含鐵量低於0.6%。
排除措施:
1、修正模具,保證製造斜度。
2、打光壓痕。
3、合理設計澆注系統,避免金屬流對沖型芯、型壁,適當降低填充速度。
4、修正模具結構。
5、打光表面。
6、塗料用量薄而均勻,不能漏噴塗料。
7、適當增加含鐵量至0.6~0.8%。 其他名稱:縮凹、縮陷、憋氣、塌邊。特徵:鑄件平滑表面上出現的凹癟的部分,其表面呈自然冷卻狀態。產生原因1、鑄件結構設計不合理,有局部厚實部位,產生熱節。
2、合金收縮率大。
3、內澆口截面積太小。
4、比壓低。
5、模具溫度太高。
排除措施
1、改善鑄件結構,使壁厚稍為均勻,厚薄相差較大的連接處應逐步緩和過渡,消除熱節。
2、選擇收縮率小的合金。
3、正確設置澆注系統,適當加大內澆口的截面積。
4、增大壓射力。
5、適當調整模具熱平衡條件,採用溫控裝置以及冷卻等。 其他名稱:鼓泡。特徵:鑄件表皮下,聚集氣體鼓脹所形成的泡。產生原因1、模具溫度太高。
2、填充速度太高,金屬流捲入氣體過多。
3、塗料發氣量大,用量過多,澆注前未燃盡,使揮發氣體被包在鑄件表層。
4、排氣不順。
5、開模過早。
6、合金熔煉溫度過高。
排除措施
1、冷卻模具至工作溫度。
2、降低壓射速度,避免渦流包氣。
3、選用發氣量小的塗料,用量薄而均勻,燃盡後合模。
4、清理和增設溢流槽和排氣道。
5、調整留模時間。
6、修整熔煉工藝。 其他名稱:空氣孔、氣眼。特徵:捲入壓鑄件內部的氣體所形成的形狀較為規則,表面較為光滑的孔洞。產生原因主要是包卷氣體引起:
1、澆口位置選擇和導流形狀不當,導致金屬液進入型腔產生正面撞擊和產生旋渦。
2、澆道形狀設計不良。
3、壓室充滿度不夠。
4、內澆口速度太高,產生湍流。
5、排氣不暢。
6、模具型腔位置太深。
7、塗料過多,填充前未燃盡。
8、爐料不幹凈,精煉不良。
9、機械加工餘量太大。
排除措施
1、選擇有利於型腔內氣體排除的澆口位置和導流形狀,避免金屬液先封閉分型面上的排溢系統。
2、直澆道的噴嘴截面積應盡可能比內澆口截面積大。
3、提高壓室充滿度,盡可能選用較小的壓室並採用定量澆注。
4、在滿足成型良好的條件下,增大內澆口厚度以降低填充速度。
5、在型腔最後填充部位處開設溢流槽和排氣道,並應避免溢流槽和排氣道被金屬液封閉。
6、深腔處開設排氣塞,採用鑲拼形式增加排氣。
7、塗料用量薄而均勻,燃盡後填充,採用發氣量小的塗料。
8、爐料必須處理干凈、乾燥,嚴格遵守熔煉工藝。
9、調整壓射速度,慢壓射速度和快壓射速度的轉換點。
10、降低澆注溫度,增加比壓。 其他名稱:縮眼、縮空。特徵:壓鑄件在冷凝過程中,由於內部補償不足所造成的形狀不規則,表面較粗糙的孔洞。產生原因1、合金澆注溫度過高。
2、鑄件結構壁厚不均勻,產生熱節。
3、比壓太低。
4、溢流槽容量不夠,溢口太薄。
5、壓室充滿度太小,余料(料餅)太薄,最終補縮起不到作用。
6、內澆口較小。
7、模具的局部溫度偏高。
排除措施
1、遵守合金熔煉規范,合金液過熱時間太長,降低澆注溫度。
2、改進鑄件結構,消除金屬積聚部位,均勻壁厚,緩慢過渡。
3、適當提高比壓。
4、加大溢流槽容量,增厚溢流口。
5、提高壓室充滿度,採用定量澆注。
6、適當改善澆注系統,以利壓力很好地傳遞。 特徵:鑄件表面上呈現的光滑條紋,肉眼可見,但用手感覺不出的,顏色不同於基體金屬的紋絡,用0#砂布 稍擦幾下即可去除。產生原因1、填充速度太快。
2、塗料用量太多。
3、模具溫度偏低。
排除措施
1、盡可能降低壓射速度。
2、塗料用量薄而均勻。
3、提高模具溫度。 特徵:鑄件上合金基體被破壞或斷開形成細絲狀的縫隙,有穿透的和不穿透的兩種,有發展的趨勢。裂紋可分為冷裂紋和熱裂紋兩種,它們的主要區別是:冷裂紋鑄件開裂處金屬未被氧化,熱裂紋鑄件開裂處 金屬被氧化。
產生原因1、鑄件結構不合理,收縮受到阻礙,鑄件圓角太小。
2、抽芯及頂出裝置在工作中發生偏斜,受力不均勻。
3、模具溫度低。
4、開模及抽芯時間太遲。
5、選用合金不當或有害雜質過高,使合金塑性下降。鋅合金:鉛、錫、鎘、鐵偏高鋁合金:鋅、銅、鐵偏高 銅合金:鋅、硅偏高鎂合金:鋁、硅、鐵偏高
排除措施
1、改進鑄件結構,減少壁厚差,增大鑄造圓角。
2、修正模具結構。
3、提高模具工作溫度。
4、縮短開模及抽芯時間。
5、嚴格控制有害雜質,調整合金成份,遵守合金熔煉規范或重新選擇合金牌號。 其他名稱:澆不足、輪廓不清、邊角殘缺。特徵:金屬液未充滿型腔,鑄件上出現填充不完整的部位。產生原因1、合金流動不良引起:
(1)、金屬液含氣量高,氧化嚴重,以致流動性下降。
(2)、合金澆注溫度及模具溫度過低。
(3)、內澆口速度過低。
(4)、蓄能器內氮氣壓力不足。
(5)、壓室充滿度低。
(6)、鑄件壁太薄或厚薄懸殊等設計不當。
2、澆注系統不良引起:
(1)、澆口位置、導流方式、內澆口股數選擇不當。
(2)、內澆口截面積太小。
3、排氣條件不良引起:
(1)、排氣不暢。
(2)、塗料過多,未被烘乾燃盡。
(3)、模具溫度過高,型腔內氣體壓力較高,不易排出。
排除措施
1、改善合金的流動性:
(1)、採用正確的熔煉工藝,排除氣體及非金屬夾雜物。
(2)、適當提高合金澆注溫度和模具溫度。
(3)、提高壓射速度。
(4)、補充氮氣,提高有效壓力。
(5)、採用定量澆注。
(6)、改進鑄件結構,適當調整壁厚。
2、改進澆注系統:
(1)、正確選擇澆口位置和導流方式,對非良形狀鑄件及大鑄件採用多股內澆口為有利。
(2)、增大內澆口截面積或提高壓射速度。
3、改善排氣條件:
(1)、增設溢流槽和排氣道,深凹型腔處可開設通氣塞。
(2)、塗料使用薄而均勻,吹乾燃盡後合模。
(3)、降低模具溫度至工作溫度。 其他名稱:推桿印痕、鑲塊或活動塊拼接印痕。特徵:鑄件表面由於模具型腔磕碰及推桿、鑲塊、活動塊等零件拼接所留下的凸出和凹下的痕跡。產生原因1、推桿調整不齊或端部磨損。
2、模具型腔、滑塊拼接部分和其活動部分配合欠佳。
3、推桿面積太小。
排除措施
1、調整推桿至正確位置。
2、緊固鑲塊或其他活動部分,消除不應有的凹凸部分。
3、加大推桿面積或增加個數。 其他名稱:網狀痕跡、網狀花紋、龜裂毛刺。特徵:由於模具型腔表面產生熱疲勞而形成的鑄件表面上的網狀凸起痕跡和金屬刺。產生原因1、模具型腔表面龜裂造成的痕跡,內澆口區域附近的熱傳導最集中,摩擦阻力最大,經受熔融金屬的沖蝕最 強,冷熱交變最劇,最易產生熱裂,形成龜裂。
2、模具材料不當或熱處理工藝不正確。
3、模具冷熱溫差變化大。
4、合金液澆注溫度過高,模具預熱不夠。
5、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Ra太大。
6、金屬流速過高及正面沖刷型壁。
排除措施
1、正確選用模具材料及合理的熱處理工藝。
2、模具在壓鑄前必須預熱到工作溫度范圍。
3、盡可能降低合金澆注溫度。
4、提高模具型腔表面質量,降低Ra數值。
5、鑲塊定期退火,消除應力。
6、正確設計澆注系統,在滿足成型良好的條件下,盡可能用較小的壓射速度。 其他名稱:油斑、黑色斑點。特徵:鑄件表面上呈現的不同於基體金屬的斑點,一般由塗料碳化物形成。產生原因1、塗料不純或用量過多。
2、塗料中含石墨過多。
排除措施
1、塗料使用應薄而均勻,不能堆積,要用壓縮空氣吹散。
2、減少塗料中的石墨含量或選用無石墨水基塗料。 特徵:充型過程中由於模具溫度或合金液溫度太低,在近似於欠壓條件下鑄件表面形成的細小麻點狀分布區 域。產生原因1、填充時金屬分散成密集液滴,高速撞擊型壁。
2、內澆口厚度偏小。
排除措施
1、正確設計澆注系統,避免金屬液產生噴濺,改善排氣條件,避免液流捲入過多氣體,降低內澆口速度並提 高模具溫度。
2、適當調整內澆口厚度。 其他名稱:披縫。特徵:鑄件邊緣上出現的金屬薄片。產生原因1、壓射前機器的鎖模力調整不佳。
2、模具及滑塊損壞,閉鎖元件失效。
3、模具鑲塊及滑塊磨損。
4、模具強度不夠造成變形。
5、分型面上雜物未清理干凈
6、投影面積計算不正確,超過鎖模力。
7、壓射速度過高,形成壓力沖擊峰過高。
排除措施
1、檢查合模力或增壓情況,調整壓射增壓機構,使壓射增壓峰值降低。
2、檢查模具滑塊損壞程度並修整,確保閉鎖元件起到作用。
3、檢查磨損情況並修復。
4、正確計算模具強度。
5、清除分型面上的雜物。
6、正確計算調整鎖模力。
7、適當調整壓射速度。 其他名稱:隔皮。特徵:鑄件上局部存在有明顯的金屬層次。產生原因1、模具剛性不夠,在金屬液填充過程中,模板產生抖動。
2、壓室沖頭與壓室配合不好,在壓射中前進速度不平穩。
3、澆注系統設計不當。
排除措施
1、加強模具剛度,緊固模具部件。
2、調整壓射沖頭與壓室,保證配合良好。
3、合理設計內澆口。 特徵:鑄件表層上呈現鬆散不緊實的宏觀組織。產生原因1、模具溫度過低。
2、合金澆注溫度過低。
3、比壓小。
4、塗料過多。
排除措施
1、提高模具溫度至工作溫度。
2、適當提高合金澆注溫度。
3、提高比壓。
4、塗料薄而均勻。 其他名稱:錯縫。特徵:鑄件的一部分與另一部分在分型面上錯開,發生相對位移(對螺紋稱錯扣)。產生原因1、模具鑲塊位移。
2、模具導向件磨損。
3、兩半模的鑲塊製造誤差。
排除措施
1、調整鑲塊,加以緊固。
2、更換導柱導套。
3、進行修整,消除誤差。 其他名稱:扭曲、翹曲。特徵:鑄件的幾何形狀與設計要求不符的整體變形。產生原因1、鑄件結構設計不良,引起不均勻的收縮。
2、開模過早,鑄件剛性不夠。
3、鑄造斜度太小。
4、取置鑄件的操作不當。
5、推桿位置布置不當。
排除措施
1、改進鑄件結構,使壁厚均勻。
2、確定最佳開模時間,加強鑄件剛性。
3、放大鑄造斜度。
4、取放鑄件應小心,輕取輕放。
5、鑄件的堆放應用專用箱,去除澆口方法應恰當。
6、有的變形鑄件可經整形消除。 特徵:鑄件表面因碰擊而造成的傷痕。產生原因1、去澆口、清理、校正和搬運流轉過程中不小心碰傷。
排除措施
1、清理鑄件要小心,存放及運輸鑄件,不應堆疊或互相碰擊,採用專用存放運輸運輸箱。 其他名稱:氧化夾雜、夾渣。特徵:鑄件基體內存在有硬度高於金屬基體的細小質點或塊狀物,使加工困難,刀具磨損嚴重,加工後鑄件 上常常顯示出不同亮度的硬質點。產生原因合金中混入或析出比基體金屬硬的金屬或非金屬物質,如AL2O3及游離硅等。
1、氧化鋁(AL2O3)。
(1)、鋁合金未精練好。
(2)、澆注時混入了氧化物。
2、由鋁、鐵、錳、硅組成的復雜化合物,主要上由MnAL3在熔池較冷處形成,然後以MnAL3為核心使Fe析出, 又有硅等參加反應形成化合物。
3、游離硅混入物
(1)、鋁硅合金含硅量高。
(2)、鋁硅合金在半液態澆注,存在了游離硅。
排除措施
1、熔煉時要減少不必要的攪動和過熱,保持合金液的純凈,鋁合金液長期在爐內保溫時,應周期性精煉去 氣。
2、鋁合金中含有鈦、錳、鐵等組元時,應勿使偏析並保持潔凈,用乾燥的精煉劑精煉,但在鋁合金含有鎂 時,要注意補償。
3、鋁合金中含銅、鐵量多時,應使含硅量降低到10.5%以下,適當提高澆注溫度以先使硅析出。 特徵:鑄件基本金屬晶粒過於粗大或細小,使鑄件易斷裂或碰碎。產生原因1、合金液過熱過大或保溫時間過長。
2、激烈過冷,結晶過細。
3、鋁合金中雜質鋅、鐵等含量太多。
4、鋁合金中含銅量超出規定范圍。
排除措施
1、合金不宜過熱,避免合金長時間保溫。
2、提高模具溫度,降低澆注溫度。
3、嚴格控制合金化學成分。
4、保持坩堝塗料層完整良好。 特徵:壓鑄件經試驗產生漏水、漏氣或滲水。產生原因1、壓力不足。
2、澆注系統設計不合理或鑄件結構不合理。
3、合金選擇不當。
4、排氣不良。
排除措施
1、提高比壓。
2、改進澆注系統和排氣系統。
3、選用良好合金。
4、盡量避免加工。
5、鑄件進行浸漬處理。 特徵:經化學分析,鑄件合金元素不符要求或雜質太多。產生原因1、配料不正確。
2、原材料及回爐料未加分析即行投入使用。
排除措施
1、爐料應經化學分析後才能配用。
2、爐料應嚴格管理,新舊料要按一定比例配用。
3、嚴格遵守熔煉工藝。
4、熔煉工具應刷塗料。 特徵:鑄件合金的機械強度、延伸率低於要求標准。產生原因1、合金化學成分不符標准。
2、鑄件內部有氣孔、縮孔、夾渣等。
3、對試樣處理方法不對等。
4、鑄件結構不合理,限制了鑄件達到標准。
5、熔煉工藝不當。
排除措施
1、配料熔化要嚴格控制化學成分及雜質含量。
2、嚴格遵守熔煉工藝。
3、按要求做試樣,在生產中要定期對鑄件進行工藝性試驗。
4、嚴格控制合金熔煉溫度和澆注溫度,盡量消除合金形成氧化物的各種因素。

C. 導致壓鑄模具常見缺陷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導致壓鑄模具常見缺陷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對於鑄造模具來說,一些缺陷的出現導致整件產品出現瑕疵甚至報廢。那麼,當缺陷出現的時候,我們怎樣去尋找原因並找到解決方案呢? 下面,我為大家分享導致壓鑄模具常見缺陷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鑄件表面有花紋,並有金屬流痕跡

產生原因:1、通往鑄件進口處流道太淺;2、壓射比壓太大,致使金屬流速過高,引起金屬液的飛濺。

調整方法:1、加深澆口流道;2、減少壓射比壓。

鑄件表面有細小的凸瘤

產生原因:1、表面粗糙;2、型腔內表面有劃痕或凹坑、裂紋產生。

調整方法:1、拋光型腔;2、更換型腔或修補。

鑄件表面有推桿印痕,表面不光潔,粗糙

產生原因:1、推件桿(頂桿)太長;2、型腔表面粗糙,或有雜物。

調整方法:1、調整推件桿長度;2、拋光型腔,清除雜物及油污。

鑄件內有氣孔產生

產生原因:1、金屬液流動方向不正確,壓鑄件型腔發生正面沖擊,產生渦流,將空氣包圍,產生氣泡;2、內澆口太小,金屬液流速過大,在空氣未排出前過早地堵住了排氣孔,使氣體留在鑄件內;3、動模型腔太深,通風排氣困難;4、排氣系統設計不合理,排氣困難。

調整方法:1、修正分流錐大小及形狀,防止造成與金屬流對型腔的正面沖擊;2、適當加大內澆口;3、改進模具設計;4、合理設計排氣孔,增加空氣穴。

鑄件內含雜質

產生原因:1、金屬液不清潔,有雜質;2、合金成分不純;3、模具型腔不幹凈。

調整方法:1、澆注時把雜質及渣清掉;2、更換合金;3、清理模具型腔,使之干凈。

壓鑄過程中金屬液濺出

產生原因:1、動、定模間密合不嚴密,間隙較大;2、鎖模力不夠;3、壓機動、定模板不平行。

調整方法:1、重新安裝模具;2、加大鎖模力;3、調整壓鑄機,使動、定模相互平行。

鑄件表面有裂紋或局部變形

產生原因:1、頂料桿分布不均或數量不夠,受力不均;2、推料桿固定板在工作時偏斜,致使一面受力大,一面受力小,使產品變形及產生裂紋;3、鑄件壁太薄,收縮後變形。

調整方法:1、增加頂料桿數量,調整其分布位置,使鑄件頂出受力均衡;2、調整及重新安裝推桿固定板。

壓鑄件表面有氣孔

產生原因:1、潤滑劑太多;2、排氣孔被堵死,氣體排不出來。

調整方法:1、合理使用潤滑劑;2、增設及修復排氣孔,使其排氣通暢。

鑄件表面有縮孔

產生原因:壓鑄件工藝性不合理,壁厚薄變化太大。金屬液溫度太高。

調整方法:1、在壁厚的.地方,增加工藝孔,使之薄厚均勻;2、降低金屬液溫度。

鑄件外輪廓不清晰,成不了形,局部欠料

產生原因:1、壓鑄機壓力不夠,壓射比壓太低;2、進料口厚度太大;3、澆口位置不正確,使金屬發生正面沖擊。

調整方法:1、更換壓鑄比壓大的壓鑄機;2、減小進料口流道厚度;3、改變澆口位置,防止對鑄件正面沖擊。

鑄件部分未成形,型腔充不滿

產生原因:1、壓鑄模溫度太低;2、金屬液溫度低;3、壓機壓力太小;4、金屬液不足,壓射速度太高;5、空氣排不出來。

調整方法:1、提高壓鑄模,金屬液溫度;2、更換大壓力壓鑄機;3、加足夠的金屬液,減小壓射速度,加大進料口厚度。

壓鑄件銳角處充填不滿

產生原因:1、內澆口進口太大;2、壓鑄機壓力過小;3、銳角處通氣不好,有空氣排不出來。

調整方法:1、減小內澆口;2、改換壓力大的壓鑄機;3、改善排氣系統。

;

D. 砂鑄,精鑄,熔模鑄造各有什麼優缺點

砂鑄、精鑄、熔模鑄造的優缺點如下

砂鑄優點工藝簡單:製作過程相對容易,不需要復雜的設備和工藝。 成本低廉:由於模具材料和製作過程簡單,成本較低。 缺點表面粗糙:模具粗糙度較高,導致鑄件表面較為粗糙。 精度不高:無法滿足高精度零件的需求。

精鑄優點表面光潔度高:通過精細的模具製作和鑄造過程,鑄件表面光潔度高。 尺寸精度高:可以滿足高精度零件的需求,適用於製造精密零件。 缺點成本較高:由於工藝復雜,需要精細的模具製作和較高的技術要求,成本相對較高。

熔模鑄造優點表面光潔度和尺寸精度高:通過精確控制鑄造過程,可以得到表面光潔度和尺寸精度都較高的鑄件。 適用性廣:適用於製造各種形狀復雜、精度要求高的零件。 缺點成本較高:由於工藝復雜,需要使用特殊的材料和設備,成本較高。 工藝復雜:製作過程相對繁瑣,需要多道工序和技術要求較高的操作。

綜上所述,選擇哪種鑄造方法取決於零件的具體需求,包括精度要求、成本預算和生產規模等因素。

E. 鑄件常見缺陷的產生原因-防止鑄件常見缺陷的方法

鑄件常見缺陷的產生原因-防止鑄件常見缺陷的方法

鑄造工藝過程復雜,影響鑄件質量的因素很多,往往由於原材料控制不嚴,工藝方案不合理,生產操作不當,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會使鑄件產生各種鑄造缺陷。下面,我為大家講講鑄件常見缺陷的產生原因以及防止鑄件常見缺陷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縮孔(縮松)

特徵:縮孔是鑄件表面或內部存在的一種表面粗糙的孔,輕微縮孔是許多分散的小縮孔,即縮松,縮孔或縮松處晶粒粗大。常發生在鑄件內澆道附近、冒口根部、厚大部位,壁的厚薄轉接處及具有大平面的厚薄處。

形成原因:

1、模具工作溫度控制未達到定向凝固要求。

2、塗料選擇不當,不同部位塗料層厚度控制不好。

3、鑄件在模具中的位置設計不當。

4、澆冒口設計未能達到起充分補縮的作用。

5、澆注溫度過低或過高。

防治方法:

1、提高模具溫度。

2、調整塗料層厚度,塗料噴灑要均勻,塗料脫落而補塗時不可形成局部塗料堆積現象。

3、對模具進行局部加熱或用絕熱材料局部保溫。

4、熱節處鑲銅塊,對局部進行激冷。

5、模具上設計散熱片,或通過水等加速局部地區冷卻速度,或在模具外噴水,噴霧。

6、用可拆缷激冷塊,輪流安放在型腔內,避免連續生產時激冷塊本身冷卻不充分。

7、模具冒口上設計加壓裝置。

8、澆注系統設計要准確,選擇適宜的澆注溫度。

渣孔(熔劑夾渣或金屬氧化物夾渣)

特徵:渣孔是鑄件上的明孔或暗孔,孔中全部或局部被熔渣所填塞,外形不規則,小點狀熔劑夾渣不易發現,將渣去除後,呈現光滑的孔,一般分布在澆注位置下部,內澆道附近或鑄件死角處,氧化物夾渣多以網狀分布在內澆道附近的鑄件表面,有時呈薄片狀,或帶有皺紋的不規則雲彩狀,或形成片狀夾層,或以團絮狀存在鑄件內部,折斷時往往從夾層處斷裂,氧化物在其中,是鑄件形成裂紋的根源之一。

形成原因:

渣孔主要是由於合金熔煉工藝及澆注工藝造成的(包括澆注系統的設計不正確),模具本身不會引起渣孔,而且金屬模具是避免渣孔的.有效方法之一。

防治方法:

1、澆注系統設置正確或使用鑄造纖維過濾網。

2、採用傾斜澆注方式。

3、選擇熔劑,嚴格控製品質。

氣孔(氣泡、嗆孔、氣窩)

特徵:氣孔是存在於鑄件表面或內部的孔洞,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有時多個氣孔組成一個氣團,皮下一般呈梨形。嗆孔形狀不規則,且表面粗糙,氣窩是鑄件表面凹進去一塊,表面較平滑。明孔外觀檢查就能發現,皮下氣孔經機械加工後才能發現。

形成原因:

1、模具預熱溫度太低,液體金屬經過澆注系統時冷卻太快。

2、模具排氣設計不良,氣體不能通暢排出。

3、塗料不好,本身排氣性不佳,甚至本身揮發或分解出氣體。

4、模具型腔表面有孔洞、凹坑,液體金屬注入後孔洞、凹坑處氣體迅速膨脹壓縮液體金屬,形成嗆孔。

5、模具型腔表面銹蝕,且未清理干凈。

6、原材料(砂芯)存放不當,使用前未經預熱。

7、脫氧劑不佳,或用量不夠或操作不當等。

防止方法:

1、模具要充分預熱,塗料(石墨)的粒度不宜太細,透氣性要好。

2、使用傾斜澆注方式澆注。

3、原材料應存放在通風乾燥處,使用時要預熱。

4、選擇脫氧效果較好的脫氧劑(鎂)。

5、澆注溫度不宜過高。

砂眼(砂孔)

特徵:在鑄件表面或內部形成相對規則的孔洞,其形狀與砂粒的外形一致,剛出模時可見鑄件表面鑲嵌的砂粒,可從中掏出砂粒,多個砂眼同時存在時,鑄件表面呈桔子皮狀。

形成原因:

由於砂芯表面掉下的砂粒被銅液包裹存在與鑄件表面而形成孔洞。

1、砂芯表面強度不好,燒焦或沒有完全固化。

2、砂芯的尺寸與外模不符,合模時壓碎砂芯。

3、模具蘸了有砂子污染的石墨水。

4、澆包與澆道處砂芯相摩擦掉下的砂隨銅水沖進型腔。

防治方法:

1、砂芯製作時嚴格按工藝生產,檢查品質。

2、砂芯與外模的尺寸相符。

3、是墨水要及時清理。

4、避免澆包與砂芯摩擦。

5、下砂芯時要吹乾凈模具型腔里的砂子。

裂紋(熱裂紋、冷裂紋)

特徵:裂紋的外觀是直線或不規則的曲線,熱裂紋斷口表面被強烈氧化呈暗灰色或黑色,無金屬光澤,冷裂紋斷口表面清潔,有金屬光澤。一般鑄件的外裂直接可以看見,而內裂則需藉助其他方法才可以看到。裂紋常常與縮松、夾渣等缺陷有聯系,多發生在鑄件尖角內側,厚薄斷面交接處,澆冒口與鑄件連接的熱節區。

形成原因:

金屬模鑄造容易產生裂紋缺陷,因為金屬模本身沒有退讓性,冷卻速度快,容易造成鑄件內應力增大,開型過早或過晚,澆注角度過小或過大,塗料層太薄等都易造成鑄件開裂,模具型腔本身有裂紋時也容易導致裂紋。

防治方法:

1、應注意鑄件結構工藝性,使鑄件壁厚不均勻的部位均勻過渡,採用合適的圓角尺寸。

2、調整塗料厚度,盡可能使鑄件各部分達到所要求的冷卻速度,避免形成太大的內應力。

3、應注意金屬模具的工作溫度,調整模具斜度,以及適時抽芯開裂,取出鑄件緩冷。

冷隔(融合不良)

特徵:冷隔是一種透縫或有圓邊緣的表面夾縫,中間被氧化皮隔開,不完全融為一體,冷隔嚴重時就成了“欠鑄”。冷隔常出現在鑄件頂部壁上,薄的水平面或垂直面,厚薄壁連接處或在薄的助板上。

形成原因:

1、金屬模具排氣設計不合理。

2、工作溫度太低。

3、塗料品質不好(人為、材料)。

4、澆道開設的位置不當。

5、澆注速度太慢等。

防治方法:

1、正確設計澆道和排氣系統。

2、大面積薄壁鑄件,塗料不要太薄,適當加厚塗料層有利於成型。

3、適當提高模具工作溫度。

4、採用傾斜澆注方法。

5、採用機械震動金屬模澆注。

;
閱讀全文

與鑄造模具表面粗糙是什麼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hrb335e鋼筋是什麼意思 瀏覽:805
鋼鐵是怎麼樣練成的按章節寫讀後感 瀏覽:268
不銹鋼用火燒黑怎麼辦 瀏覽:156
丁基橡膠與鋼板怎麼粘住 瀏覽:470
壓型鋼板的自重是多少 瀏覽:605
現澆梁漸變鋼筋如何識圖 瀏覽:854
2205雙相不銹鋼組織用什麼腐蝕液 瀏覽:41
75克模具做8個月餅什麼配料 瀏覽:567
6鋼筋網片價格是多少 瀏覽:52
做模具的乳膠多少錢一個 瀏覽:744
鋼材延伸率與什麼有關 瀏覽:422
昌平小區圍牆護欄多少錢 瀏覽:113
不銹鋼舊碗櫃怎麼清理干凈 瀏覽:802
有醫保卡橈骨拆鋼板要多少錢 瀏覽:265
水電站壓力鋼管檢測要多少錢 瀏覽:854
鋼筋級別符號如何打 瀏覽:821
雙鋼管的截面抵抗矩如何計算 瀏覽:407
不銹鋼洗手皂哪裡有賣 瀏覽:49
鋼筋籠焊接一節多少米 瀏覽:181
小五金模具多少錢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