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模具設計 > 橡膠模具的澆口如何設計

橡膠模具的澆口如何設計

發布時間:2025-07-22 21:17:31

A. 快速模具的分類及制模流程

按功能用途可分為塑料模、鑄型模、沖壓模、鍛造模及石墨電極研磨母模。按制模材料可分為簡易模也稱作軟模、經濟模或非鋼制模和鋼制硬模根。據不同的制模工藝方法,快速模具可分直接快速模具和間接快速模具。塑料模、鑄型模、沖壓模、鍛造模及石墨電極研磨母模。這些我們都比較熟悉,所以在這里就不講了,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軟質和硬質快速模具技術。軟質模具因其所使用的軟質材料(如硅橡膠、環氧樹脂等)有別於傳統的鋼質材料而得名,目前提出的軟質模具製造方法主要有硅橡膠澆注法、金屬噴塗法、樹脂澆注法等。軟質模具生產製品的數量一般為50~5000件,對於上萬件乃至幾十萬件的產品,仍然需要傳統的鋼質模具。硬質模具指的就是鋼質模具,利用RP原型製作鋼質模具的主要方法有熔模鑄造法、陶瓷型精
基於RP原型的一次轉換澆注法制膜工藝流程圖
密鑄造法、電火花加工法等。
基於快速原型的快速模具製造的方法:首先是先通過RP原型製作母模,然後再通過一次轉換製成模具型腔,這樣就可以澆注成型產品,當然如大家看到的也可以經過多次轉換和電極的方法來得到。
硅橡膠模具快速製造技術即使屬於軟質模具也是間接制模,硅橡膠模具製造工藝是一種比較普及的快速模具製造方法。由於硅橡膠模具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彈性,能夠製作結構復雜、花紋精細、無拔模斜度甚至具有倒拔模斜度以及具有深凹槽類的零件,製作周期短,製件質量高,因而備受關注。

(1)原型表向處理。RP法製作的原型在其疊層斷層之間一般存在台階紋或縫隙,需進行打磨和防滲與強化處理等以提高原型的表而光滑程度和抗濕件與抗熱件等。只有原型表面足夠光滑,才能保證製作的硅膠模型胖的光潔度,進而確保翻制的產品只有較高的表面質量和便於從硅膠模中取出。
(2)製作型框和固定原型。依據原型的幾何尺寸和硅膠模膠的要求設計澆注型框的形狀和尺寸,型框的尺寸小適中。在固定原型之前,需確定分型面和澆口的位置分型面和澆口位置的確定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響著澆注產品能者順利脫模和產品澆注質量的好壞。當分型面和澆口選定並處理完畢後,便將原型固定型框中。
(3)硅橡膠計量、混合並真空脫泡。硅橡膠用量應根據所製作曲型櫃尺寸和硅橡膠的比重准確計量。將計量好的硅橡膠添入適當比例的硬化劑,攪拌均勻後進行真空脫泡。脫泡時間應根據達到的真空度來掌握。
(4)硅橡膠澆注及固化。磚橡膠混合體真空脫泡後澆注到已固定好原型的型框中。在澆注過程中,應掌握一定的技巧。硅橡膠澆注後,為確保型腔充填完好,再次進行真空脫泡。脫泡的目的是抽出澆注過程中摻入硅膠中的氣體和封閉於原型空腔中的氣體,此次脫泡的時間應比澆注前的脫泡時間適當加長,具體時間應根據所選用的硅橡膠材料的可操作時間和原型大小而定。脫泡後,硅膠模可自行硬化或加溫硬化。加溫硬化可縮短硬化時間。
(5)拆除型框、刀剖開模並且取出原型。當硅橡膠模硬化後,即可將型框拆除並去掉澆道棒等。參照原型分型面的標記進行刀剖開模,將原型取出,並對硅橡膠模的型腔進行必要清理,便可利用所製作的硅橡膠模具在真空狀態下進行樹脂或塑料產品的製造。

B. 李工您好,請問橡膠模的排氣槽設計有什麼要點

槽,使氣體導向模具外。因此在模穴分當無法由模穴部分的周邊完全將模穴內的空氣或氣體排出時,則下列方法。 利用頂出梢
利用頂出梢與頂出梢孔的間隙在空氣閉鎖的部分設置頂出梢是很有效的方法。梢與梢孔的間隙當梢直徑是5…10MM時,間隙約0.02~0.03左右,較小直徑時採用0.01~0.02MM左右。
利用梢與梢孔間隙的方法最簡單,但溢料進入間隙部分的話,成為圓筒狀薄的溢料而使間隙阻塞。其對策如圖10在頂出梢的側面加工出1/2~1傾斜角度的斜面,不但可以提高排氣溫效果,而且可以自動地清除溢料。
二.利用模心梢的方法。
當製品的某一部分有較深的浮凸物或補肋的話,在模具上成為深的袋裝部分,使氣體閉鎖於內,產生填充不良與燒焦。在此部分設置頂出梢可以有效的排出氣體,依情形而定,如圖11所示,也可以在模心梢的周圍設置間隙,以進行排氣。 三.利用層狀的嵌入件
高度高的補強肋的排氣法如圖12所示,可製成薄板嵌入模具內,氣體由薄板的間隙排出,此種構造稱為積層構造。圖14也是採用同樣的考慮方法,由數組套組合而成,由間隙排出氣體的構造例。 上述這些方法皆可有效排出氣體,但是要避免製品上殘留排氣溝痕跡,另外依模具構造而定,有時候會造成冷卻水孔設置上的困難。 5利用特殊方法的排氣
一.利用LOGIC SEAL 方法
LOGIC SEAL 法是美國LOGIC DEVIEE 公司開發出來的模具冷卻水循環系統,冷卻水路負壓,使冷卻水循環,因此雖然水路中有些縫隙不會漏水。利用LOGIC SEAL 的模具冷卻方法,在後面講座,這個特微是利用模具構成部分的些微間將氣體由冷卻水路導出的排氣方法。這種排氣方法稱為WATER LINE VENTING,以下介紹2.3個例子。
15是在容器狀的製品模穴及底部插入排缺模心,氣體經由設於模心的微小孔導入冷卻水路,這個模心的主要部分如圖所示,以燒結方式製成,不必擔心冷卻與泵隙排出,並由冷卻水路排出氣體。此時冷卻與泵浦的吸入側相連接而成負壓,因而氣體由冷卻水 吸收而排出外部。採用這種方式的排氣也可應用在CORE PIN排氣法或層狀嵌入件氣法中。
另外以燒結合金製成的排氣模心如圖所示,雖然不採用LAGIC SEAL系統,但也能用來排氣。但此時因為燒結金屬的熱傳導不佳,由於耐壓強度弱,有可能產生變形。 利用真空吸引的排氣法。
這是利用真空泵浦使模穴內變成高度的真空狀態,瞬間排出氣體的方法。圖20是其概略圖,但是此圖是移處成形法的應用例,應用於熱可塑性膠塑的射出成形法時採用完全方法進行。
此圖的例子是來自模穴的過排氣溝,導入深的引導。然後與真空泵浦的吸引管連接。吸引管經過操作,從真空槽與真空泵浦連接,僅用真空泵浦時需一段時間來長疝真空度,否則模穴內無法達到足夠的真空度,而這個真空朝是必備之物,另外中模具的分割面上,必需裝上矽橡膠這種耐熱性的密封熱圈,才能達到密封狀態,實際成形時,首先關閉模具,打開操作閥,使 模穴成為真空吸引方法是最接近理想的排氣法,自早就已了解,但是設備費用高,模具構造也很復雜。至今實際上尚末達到真正的實用化,而最近塑膠成形品的高密化的問題已經有很大的CLOSE UP,因此利用真空吸引的法漸漸受到大家的囑目。
利用真空吸引的排氣法優點是右以防止從前的排氣問題造成的填充不良,燒焦等現象,若從成形品的高精密化方面來看,利用真空吸引法將可以提高模穴對成形品的轉寫精度,並可提升尺寸精度。 在TECHNOPLUS公司,以此點為著眼,在該公司的射出成形機SIM-4749K中裝上可以達到5*10TORR真空步行的真空,利用這個真空裝置及該成形機所具有的高射出率,右以成形聚縮醛制齒輪,達到JIS 級的高精度。這個齒輪節圓直徑120MM,模數1,因此利用真空裝置與高度射出,不僅可以提高轉寫精度,在外觀上也不會發生流痕,與結合線問題。

排氣孔
模具在末射出成形前,成形空間中含有空氣,在材料填滿成形空間時,其間之氣體必須排出,末排出之空氣,會造成壓縮之空氣而產生熱,而且足夠熱會使材料燒。末燃燒之空氣則會造成氣泡。若成形空間中之空氣無法順利從頂出銷或心型周圍以及分模面上排出時,就必須另設排氣孔。如圖15所示通常排氣孔均設在澆口相對側,有時位於材料最後填滿的位置。但成形品型狀的設計也是氣泡產生與否的重要因素,因此成型品必須保持曲線,如果在成形時,材料末能掃過整個成型空間,則氣泡之發生將是無可避免的。 無流道模具
無流道模具是將注道,流道加熱或保持材在熔融狀態,使流道系統內之材料,保持在流動狀態下,在每次射出成型完型畢後,使流道系統乃殘留於模具內,只取出成型品,故稱無流道模具。 無流道模具由於不必將流道部取出,故有下列優點: (1) 可節省不必要之廢料部,可節省材料。 (2) 縮短材料往流道系統充填的時間,減短成形機關閉模具的作動行程,同時也省去流道取出之
時間,故可縮短成型周期。
(3) 流道不必取出,澆口自動分離,可全自動成型操作。無流道模有上述之優點,但有其限制。
1. 有熔融狀態易熱分解,成形溫度范圍小的材料不適用此類模具,但有充分之設計,可使用。 2. 無流道模具通常構造較復雜,溫度控制裝置相當,生產量不多時,不合算。 無流道模具之種類,大體可分為:1.延長噴嘴方式;-4滯液式噴嘴方式;
3. 絕熱流道方式,4.加熱流道方式。前二個方式之無流道模具一次只能成形一件成型品,除非使用多噴嘴成型機,後二個方式則一次可成型多個形品。如圖年示為各類流道方式。 模具的溫度控制
溫度控制的必要性
在射出成形中,射出於模具內之熔融材料溫度,一般在150~350度之間,但由於模具之溫度一般在40~120度之間,所以成形材料所帶來的熱量會逐漸使模具溫度長高。另一方面由於加熱缸之噴嘴與模具之注道視套直接接觸,噴嘴處之溫度高於模具溫度,亦會使模具溫度上升。假使不設法將多餘之熱量帶走,則模具溫度必然繼續上升,而影響成形品的冷卻固化。相反地,若從模具中帶走信太多的熱量,使模具溫度下降,亦會影響成形品的品質。故不管在生產性或成形品的品質上,模具 的溫度控制是有其必要性的。茲分述述如下。 1. 就與成形性成形效率而言
模具溫度高時,成形空間內熔融材料的流支性改善,可促進充填。但就成形效率而言,模具溫度宜適度減低,如此,可縮短材料冷卻固化的時間,提高成形效率。
-4.就成形品的物性而言
通常熔融材料充填成形空間時,模具溫度低的話,材料會迅速固化,此時為了填充,需要很大的成形壓力,因此,固化之際,施加於成形品的一部分壓力殘留於內部,成為所謂的殘留應力。對於PC或變PPO之類硬質材料,此殘留應力大到某種程度以上時,會發生應力龜裂現象或造成成成形品變形。
PA或POM等結晶性塑膠之結晶化狀態顯著取決於其冷卻其冷卻速度,冷卻速度愈慢時,所得結果愈好。由上可知,模具溫度高,雖不利於成形效率,但卻常有利於成形品的品質。
2. 就防止成形品變形而言。
成形品肉厚大時,若冷卻不充分的話,則其表面發生收縮下陷,即使肉厚適當,若冷卻方法不良,成形品各部份的冷卻速度不同主話,則會因熱收縮而引起翹曲等變形,因而須使模具各部分均勻冷卻。
溫度控制的理論要素。
模具的溫度調整,對成形品的品質,物性及成形效率大有影響,冷卻孔的大小與其分布為重要的設計事項。

熱在空氣中,主要藉輻射 和對流來傳播,在固體或液體中主要藉傳導來傳導。固體的熱傳導也 因物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而表不同物質的交界處也有界膜傳熱系數。在液體中,熱的傳導因傳 熱 管的大小,流速,密度,粘度等而民,熱計算公式很復雜,需要很多假定,不易求解。但最近由於電腦的發展等已容易計算,可行理論解析。
1. 模具溫度控制所需的傳熱面積
熔融材料的熱量約5%,因輻射或對流而尚失於空氣中,95%傳導於模具。假定材料帶入的熱量全部傳播到模具,其熱量為Q.則 Q=S*G*(CP*(T1-T2)+L) (KCAL/HR) S:每小時的射出數(次/HR)
G:每次射 出材料的重量(KG/次) CP:材料的比熱(KCAL/KG.℃) T1:材料的溫度。(℃
他:取出時的成形品溫度,即模具溫度。 L:熔解潛熱(KCAL/KG) 現設: CP(T1-T2)+L=A S*G=M
則 Q=M*A(KCAL/HR)
M:每小時射出於模具的材料重量 A:材料1KG的全熱量
所謂融解潛熱是材料的相變化產生的熱量,亦即材料從料體變成完全固體時,從材料出的熱量。以單位重量表示。表1所示為各種材料在成形條件下,1KG材料在成形條件下,1KG材料的全熱量。 熱量QWW 模具傳到冷媒,此時冷卻管的傳熱面積為A,則 A=Q/HW*ΔT(M²) A:傳熱面積(²具:冷卻管的界膜傳熱系數。(KCAL/M²*HR*℃) ΔT:模具與冷媒的平均溫度差(℃)
冷卻管的界膜傳熱系數HW在冷卻水流的埸合為:
HW=λ/D*(DVE/U) (CP*U/λ)ª(a=0.3)(kcal/m²*hr*℃) λ:冷媒的熱傳導率(KCAL/M*HR*℃) D:管徑(發:流速(M/HR) E:密度(KG/M³) U:粘度(KG/M*HR)
CP:比熱(KCAL/KG*℃) 冷卻用水量
在成形作業中為了控制模具溫度,經常在設有冷卻水管,但其入水溫度與出水溫度及冷卻水量等必須詳加考慮,為了再利用或循環模具送出的溫水,須選定冷卻水溫度調整機或熱交換機降低入水溫度。若入水溫度與出水溫度之差太大時,亦即冷卻水奪走模具中的熱量太多,則不利於模具的溫度分布,而影響成形品的品質,此時,宜增快流速或增高注入壓力,或增加流量。表為各冷卻孔徑的水量限度。
一般帶入模具的熱量冷卻帶出模具外的水量可計算如下: W=MA/K(T3-T4)
W:每小時流出的冷卻水量(KG/HR)
M:每小時射入於模具的材料重量(KG/HR) A:材料1KG的全熱量(表5.5) T3:水的溫度(℃) T4:入水溫度(℃)
0.8

K值之決定:
冷卻水管在型模板中或心型中時 K=0.64 冷卻水管在固定側固定板或承板中時 K=0.50 使用銅管之冷水管時 K=0.10
2. 模具加熱器能量
加熱 流道模具之加熱流道件通常使用插入式加熱器來控制其溫度。非加熱 流道模具在成形高融點材料或肉厚較厚,流動距離長,面積大之成形品時,經常需將模具加熱,此時亦可使用加熱器將模具加熱以利成形。加熱器之 能量可計算如下,現設加熱的材質為高碳鋼。比熱0.115KCAL/KG.則
P=0.115TW/860N
P:每小時所需電力(KW/HR)
T:模具溫度或加熱流道件重量(KG) W:模具重量或加熱流道件溫度(℃) N:效率(%)
此式所需上升起點以0℃作基準,而且加熱器之密度接度,絕熱材之熱效果依情狀而異,N值以50%計。
模具的冷卻他加熱
一般模具,通常以常溫的水來泠卻,其溫度控制水的流量調節,流動性的低融材料大都以此方法成形。但有時為了縮短,成形周期取決於冷卻時間,此種情形為了提高效率,經常也以冷水冷卻,但用冷水冷卻時,大氣中的水分會凝聚於成空間表面,造成成形品缺陷,須加以注意。
成形高融材料或肉奪取較厚,流動距離長的成形品,為了防止充填不足或應變的發生,有時對水管通溫水。成形低融點成形材料時,成形面積大或大型成形品時,也會將模具加熱,此時用熱水或熱油,蔌用加來控制模具溫度模具溫度較高時,需考慮模具滑動部位的間隙,避免模具因熱膨脹而作動不良。一般中融成形材料,有時因成形品的品質或流動性而使用加熱方式來控制模具溫度,為了使材料固化為最終溫度均勻化,使用部份加熱方式,防止殘留變。 以上所,模具的溫度控制是利用加熱的方式來調整的。 冷卻管路的分布
欲提高成形效率,獲得應變少的成形品時,模具構造須能以對變於成形空間的形狀或肉厚,進行均勻的高效率冷卻。在模具加式冷卻管時,管數目,大小及配置極其重要。如圖1所示,相同的成形空間,加式相近的大泠卻管加工遠離的小泠卻路,探討熱 的傳導路徑。現在大管通入59.83℃的水,小管路通入45℃的水,求溫度斜度,求連結等溫曲線,即得圖1,可見模具成形空間表面的溫度分布,大管路是每周期有60~60.05℃的溫度變化,而小管路,則有53.33…60℃的溫度變化。 模具成形閥間表面的溫度分布,因水管的大小,配置,水溫而異,上示圖之6.67℃(60-53.33)溫度差在某一成形條件止也許充分,但殘留之內部應力,對尺寸精度高的成形品,可能造成成形應變或經時變,熱傳導率愈高時,模具成形空間的表面動少,傳導率 低時,表面溫度變化大。 通常熔融材料充填成形空間 時,澆口附近溫度高,離澆口愈遠處的溫度愈低, 若將成形品分割成若幹部份,則該部份的熱量正比於體積。
(1) 冷卻管的口徑,間隔以入至成形空間表面的距離,對模具溫度的控制有重大影響,這些關
系比的最大值如下,如冷卻管口徑為1時,管與管的間隔最大值為5,管與成形空間表面的最大距離為3。再者,成形品肉厚較厚處比肉厚較薄處,冷卻管必須縮小間隔並且較接近成形空間表面。
(2) 為保持模具溫度分布均勻,冷卻水應先從模具溫度較高處進入,然後循環至溫度較低處再
出口中。通常注道,澆口附近的成形材料溫度高,所以通冷水,溫度低的外側部份,則循環熱交換的溫水,此循環系統的管路連接,是在模具內加工貫竄孔,在模具外連接孔與孔。 (3) 成形PE等收縮大的材料進,因其成形收縮大,冷卻管路不宜沿收縮方向設置,使生變形。

(4) 冷卻管應盡量沿成形空間的輪廓來設置,以保持模具溫度分布均勻。
(5) 直徑細長的心形或心型銷,可在其中心鑽盲孔,再將入套筒或隔板進行冷卻,若無法裝入
套管及隔板時,熱傳率良好的銅合金作心型心心型銷材料,或以導熱管直接裝入盲孔中,再以泠卻水作間接之冷卻,效果佳。
(6) 冷卻水流動過程中不得有短捷或停滯現象而影響冷卻效果,而且冷卻管路盡可能使用貫竄
孔方式,以便日後方便清理。

C. 塑膠模具的進膠方式有哪些

塑膠模具的進膠方式有6種:

1、扇形澆口

塑膠模具扇形澆口從分流道到模腔方向逐漸放大呈扇形,適用於長條或扁平而薄之產品,可減少流紋和定向應力,扇形角度由產品形狀決定,澆口橫面積不可大於流道斷面積。

2、點澆口

塑膠模具點澆口是一種截面積小如針狀之澆口,一般用於流動較好之塑料,其澆口長度一般不超過其直徑,所以脫模後澆口自動切斷,不須再修正。而澆口殘痕不明顯,在箱罩,盒殼體及大面積產品中應用相當廣泛,它可以使模具增加一個分模面,便於水口脫模。

3、盤形澆口

塑膠模具盤形澆口沿產品外圓周而擴展進料,其進料點對稱,充模均勻,能消除結合線,有利於排氣,水口常用沖切方式去除,設計時注意沖切工藝。

4、直接澆口

塑膠模具直接澆口由主流道進入模腔,適用於單穴深腔殼形,箱形模具,其流道流程短,壓力損失少,有利於排氣,但澆口去除不便,會留明顯痕跡。

5、側澆口

塑膠模具側澆口一般開設在模具一邊,分模面上由內側或外側進膠,截面多為矩形,適用於一模多穴。

6、潛伏澆口

塑膠模具潛伏澆口呈傾斜狀潛伏在分模面一方,在產品側面或裡面進膠脫模時可自動切斷針點澆口,適用自動化生產。

D. 塑膠模具結構設計需要注意些什麼問題

模具結構設計

1. 滑塊導軌的高至少要為滑塊高的1/3

2. 有滑動摩擦的位置注意開設潤滑槽,為了防止潤滑油外流,不宜把槽開成「開式」,而應

該為「封閉式」,一般可以用單片刀在銑床上直接銑出。

3. 固定模仁的型腔,對小模一般用線割,這樣可以提高模具的精度;而較大模的模腔一般銑

削的形式加工出來,加工時注意其垂直度,並且為了防止裝配時,模仁不到位,模框的四周應該用銑刀銑深0.2。

4. 入子與模仁,模仁與模仁,模仁與模框的相互穿插一般要加1°的斜度,以防裝配時碰

傷。

5. 入子的靠位部分長度公差為-0.02,大小公差為-0.10,模仁相對應的靠位公差為+0.02。

6. 有C角的入子最底端到C角部位的公差為+0.01,以防跑毛邊。

7. 本體模具的主體部分用NAK80的材料,入子、梢等用SKH9、SKH51(材料處理:室化處

理,也可以不要)的材料,必要時可以使用VIKING材料。

8. 畫好部品之後,應先定滑塊的位置、大小,防止發生干涉、及強度不夠的現象,然後才定

模仁寸法。

9. 入子大小公差設為-0.01,模仁上入子孔對應的公差為+0.01。

10. 模仁上的線割方孔尖角部分用R0.20過度,對應的入子部分也為R0.20,以對應線切割時的

線徑影響,同時可以防止尖角部分磨損,而產生益邊。

11. 與定位珠相對應的小凹坑寸法一般為底徑φ3夾角90°-120°的圓錐孔。

12. 固定側的拔模角應該大於可動側,以便離型留在可動側;而且可以防止部品變形,尤其是

壁薄,件長容易變形的零件,固定側對它的拉力不均容易使部品翹曲,或留在固定側。

13. 對於側面抽芯力大而部品精度要求又嚴的零件,最好採用二次抽芯結構。

14. 斜梢的斜度+2°=壓緊塊的斜度(一般為18°或20°或22°).

15. 模具組立時,應該養成如下習慣:

a. 用空氣槍清理模仁、模腔、入子、流道板、分模面的表面。

b. 裝配前用油石打光模仁、模腔、入子、分模面的表面,以便裝配時順tang。

c. 注意清角,以防干涉、碰傷。

d. 裝配前應該考慮後面的工作如何進行。

16. 大模具模仁的側面壓緊塊應該設計成鎖緊後底於分模面0.5-1.0mm,以防干涉。

17. PC+GF20收縮率3/1000

18. POM收縮率正常為20/1000,但有時局部會達30/1000。

19. 為防止潛伏式澆口在部品頂出時刮傷部品,在流道離潛伏式澆口2-4mm處增加一鍥形塊,

高約為流道一半,夾角為單邊10°,供頂出時折斷澆口。

20. 主流道拉料井,採用深8-10mm,夾角為單邊10°,頂徑為流道寬的倒圓錐;這樣的好處是

可防止單邊磨成鍥形的拉料在頂出時勾住流道,造成離型不良。

21. 開閉器有兩種:1.橡膠製成,靠中心的螺桿調節變形量,來調節拉力。2.用彈簧鋼製成。

其作用都為:延遲可動側與固定側的開模時間,應用於小水口模。

22. 為了確保模具的頂針和斜銷是否復位,有些模具安裝了早回機構(母的裝在108板上,公

的裝在102板上,公的類似於頂針,底部用無頭螺釘堵住,一般布置兩個)或微動開關(在108和109板[裝電器元件]之間)。

23. 考慮注塑機裝夾模具時的螺桿長度,需要注意上下固定板的厚度,必要時四個角應該銑低

一些,同時,為了提高安全性,上下固定板上可以根據注塑機上孔的位置,鑽四個螺栓孔。

24. 斜銷的成型端有一段直面,一般長4-6mm,為了在頂出時斜銷在107與108板間滑動順燙

底部應該倒0.5mm-1mm的R角。

25. 需要咬花的外觀品,拔模斜度的設計需要考慮咬花的程度,以免造成外觀拉傷。有些突出

部位,考慮咬花後截面會變大,實際加工時應該單邊小0.02-0.03。

26. 考慮固定側與可動側合模會形成斷差,固定側比可動側單邊小0.03-0.05。

27. 有滑塊的模具中,有時需要在滑塊上的滑塊與壓緊塊相靠的斜面開設油溝;此外,如果不

影響成形的前提下,在模板上表面開設油溝比在滑塊底部開設油溝加工效率更高。

28. 不應該把分型面選在表面有要求的位置。

29. 加纖的收縮率為流動方向小千分之1-2,垂直於流動方向大;不加纖的則正好相反。

30. 齒頂圓的收縮率比齒根圓的收縮率小千分之1-2。

31. 模具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需要進行型修,修模仁的過程中,盡量不要用油石,因為多次使

用油石會使模具變形;最好用削好的軟木或軟竹筷。

32. 有滑塊的模具中,#102與#103板之間應該加四個支撐拄。

33. 成形裡面夾有入子外麵包有模仁的部品時,要考慮二次抽芯機構,以免脫 模困難,造成部

品損傷;如果入子在固定側或滑塊上,常常先抽入子;如果入子在可動側,又與固定側靠破,可以把入子的沉孔做深些,頂出時先把部品頂出,再脫出入子。如不靠破,則應先脫入子,則應該變更相應的模具結構。

34. 固定側與可動側之間的靠破面如果為非垂直開模方向的平面,則應該設計成斜面,以減少

因摩損而形成飛邊的可能,同時也使靠破時形成預壓,加強兩個面的貼合,設計時長度方向應該設計成+0.02的正公差,但是應該注意的是當固定側與可動側有脫模斜度時,要小心考慮因固定側與可動側脫模斜度方向相反,在靠破的斜面處會形成與部品設計原圖不符的接痕,考慮不周還會形成難以消除的毛邊或斷插。

35. 當固定側需要咬花時,固定側的外形尺寸應該根據咬花程度,設計時單邊小0.03-0.05mm。

36. 電極的拋光一般用1000的砂紙精拋,但外觀電極需要用1200以上的砂紙精拋;模仁的拋

光用1500,但要求有鏡面的則要用3000的砂紙,最後用鑽石膏和脫脂棉來精拋。配入子時,先用400的砂紙,再用800的砂紙,不過,日本模具中入子好象用了1000-1200的砂紙進行拋光過。

37. 塑膠齒輪成形後,對齒輪參數的測量主要齒頂圓和跨齒厚,如果兩齒輪靠得太緊,或太松

都會影響到傳動性;跨齒厚的測量有專門的測量儀器。

38. 模具設計中,如果部品的肉厚不均勻,而部品的澆口均勻分布,則容易產生澆注不均的現

象。比如,田晶東的0004模具。

39. 用PC+30GF製造的齒輪,雖然在成形的尺寸方面比較好,一般可以一模四件,但是其剛

性,耐磨性等不如PBT+GF30,因此,雖然PBT在成形方面尺寸不易控制,只能一模兩件,但是象Olympus這樣注重品質的廠家,在品質與成本面前,還是選擇了品質。

40. 模具設計中,為了不影響部品的使用,常需在部品表面凹進一塊,讓澆口剪斷殘余低於部

品表面,內凹深度以滿足澆口殘余低於部品表面的前提下越淺越好,一般為0.3-0.5mm,太深則會影想成形時的尺寸,比如田晶東的0004模具和易湘成的0026模具。

41. 為了改善部品距離澆口較遠端的填充性能,可以在這些部位開設逃氣槽,增加入子;這一

點,設計前尤其應該考慮的,定結構時,應該有這樣一種觀念:盡量讓流體在模腔內流動時各個部分的壓力,溫度均恆。

42. 部品肉薄,成形困難的模具,如王鋒的0001與0002,通過加大點澆口可提高其成形性能,

但是並非越大越好,如果過大,澆口剪斷時會從部品上撕下一些肉,形成一個凹坑,同時,部品的取向作用會增大,易變形。因此點澆口以¢0.5-1.2mm為宜。

43. 電火花加工中,放電間隙和加工精度有直接聯系(一般認為為3:1)。

44. 大模仁的壓緊塊斜度為1°、3°、5°

45. 為了便於斜銷頂出,設計時應該把斜銷設計得比正常短0.1-0.3mm,即該部份肉比正常厚

0.1-0.3mm。

46. 設計模具時首先應該考慮零件的加工工藝,盡量避免使用放電與線割,而要盡量考慮使用

銑床和磨床的方式,因為從加工成本、加工精度與加工時間來說,前者都比不上後者,雖然慢走絲線切割的精度不錯。

47. 設計時應該避免形狀簡單,但又需大面積的平面放電,既費時,精度又難保證,而且加重

鉗工的鉗配工作量。

48. 設計時應該盡量避免階梯形的又需要面與面相互貼合的上下模仁設計,這樣常常難以加

工。

49. 超聲波打磨的缺點為容易因為手感把握不準確,而使模具表面形狀失真。

50. 模具的量產要求為10000-15000/月時,模仁材料為NAK55。

51. 好的注塑機可以通過調整參數,進行5段以上的分段注射,如可以設為第一段為填滿流

道;第二段為填滿部品的三分之一;第三段為填滿部品的二分之一??等等。從而可以通過分析這幾種情況下的部品填充情況,來解決注塑中所存在的問題。

52. 對一些部品成型困難,或表面有要求,或有些部位精度在前幾次試模中尺寸難達要求的模

具,試模時考慮使用多級注射成型。

53. 注塑機中日本與台灣機都可以進行多級注射成型,但一般來說,台灣機除了能改變注射速

度和。。。。。之外,還能改變注射壓力。

54. 模具的cavity number的確定因數有:單件部品的成形費用,平均每件部品的模具製作費

用,部品精度要求,模具製作難易程度等決定。

55. 成型有腐蝕性樹脂是模具材料要選擇耐腐蝕材料,或在模具表面作防腐處理;成型含玻璃

纖維等高強度填充材料的樹脂時,模具零件必須有相應的硬度。

56. 水管離模仁的距離應大於4mm。

57. 如果預估部品成型困難,需要增加成型壓力,則設計時要考慮模具的強度,加大模仁的強

度,增加支撐柱,並要注意貼合面之間的公差。

58. 精密模具設計中不應該考慮強制脫模機構,否則對模具的量產性、部品精度、甚至部品表

面有很大的影響。

59. 模具設計中,從成本和製造角度來說,盡量避免滑塊和斜梢機構。

60. 如果銑床加工完後的模仁餘量只剩15-20條,一模兩到四件,則即使是清尖角的電極一般

一粗一精就可。

61. 復雜曲面電極粗電極放時應該X、Y向預留0。06,Z向預留0。07以上,最後再用精電極

來加工。

62. 尖角、半圓及半球電極的放電需要特別注意。

63. 小水口模具的開模行程的確定如下:A.101A板與102板脫流道行程計算為:流道長+機械

手(40-60mm);B.102板與103板脫部品行程計算為:部品+機械手(70mm)

64. 象壓塊、小水口的流道板、模仁等等在模具裝配時難以取出的零件,必需鑽起吊螺絲孔;

不過,有時為了簡便起見,可以把對角上的兩個鎖模螺絲孔鑽穿,攻牙攻穿來擰起吊螺釘。

65. 要求同心度很好但又不能同時做在固定側或可動側的模具,如果模仁的大小允許,固定側

與可動側應設計有一公一母的圓錐形導向機構,以保證成型時該位置的同心度。如9018、9026、0004、0032輥筒模具上都加有#251入子。

66. 成型數量大的模具,在模架的選材(可考慮用P20)、滑塊的選材(P20)上考慮,同時可

以在側猾塊上安裝耐模板。

67. 用磨床或銑床加工厚度小於5mm,長度大於50,即長厚比大於10,比如斜梢之類的模

具零件時,應該注意加工時的變形問題。

68. 有時用於放置模仁的模腔太深,而又必需開設冷卻環時,如果直接用刀去加工模腔中的冷

卻槽則刀往往不夠長,那麼,可以考慮把冷卻槽開在模仁的底部,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冷卻槽中間的圓柱應比冷卻環內徑略大,讓冷卻環不易從冷卻槽中掉出。(注意,因為,冷卻水是從裡面過,設計時應該讓冷卻環內徑和貼緊模壁;如果冷卻水是從外面過,設計時應該讓冷卻環外徑和貼緊模壁,這一點千萬不要搞反了,否則會造成漏油)

69. 冷卻水的出、入口溫度應盡量小,一般模具控制在5°C以內,精密模具控制在2°C以

內。

70. 水道之間的中心距離一般為水道直徑的3~5倍,水道的外周離模具型腔表面的距離一般為

10-15mm。

71. 對聚乙烯(PE)等收縮率較大的成型樹脂,必需製品收縮大的方向設置冷卻迴路。

72. 模具上有數組冷卻迴路時,冷卻水應首先通入接近主流道的部位。(怎麼理解?)

73. 斜梢的材料一般要求比較硬(使用SKH9、或STAVAX),同時為了提高量產性,在斜梢

底部(#106頂針板與#107頂針固定板)間增加耐磨板(SKS3材料),厚度與頂針底同厚。

74. 一般產品的凹陷量為3%以下,幾乎都可以使用強制脫模,如果超過一定范圍,在脫模時將

使成品產生刮傷甚至破壞的現象。凹陷量也因材料而易,軟質材料如PP、NYLON可達5%,而PC、POM等只能為2.5~3%之間。

75. 滑塊的安全距離一般為1.5~5mm。

76. 塑料螺紋的根部或頂端部應有一小平面(0.8mm左右),是為了成型後易脫模,且不易傷

害螺紋部分的表面。

77. 間隔板的公差一般為+0.1mm,如果模具的壓力大則需要加支撐柱,支撐柱的公差一般為

+0.02~0.03mm,也就是組立後比間隔板厚0.02~0.03mm,這樣考慮的原因是:支撐柱(S45C或S55C)的表面經過淬火比模板硬,使用一段時間後模板會下凹正好補償該公差。若支撐柱比間隔板薄0.1mm,注塑時的壓力使#103板產生的變形會放大的模仁上,產生不止0.1mm的彎曲,從而產生毛邊。

78. PD613(較優於SKD11)、PD555(較優於SUS 420 J2)與NAK 101(較優於SKD11)等

熱處理的最大變形量為0.065/50,有高耐磨耗性、高耐腐蝕性、高鏡面加工性,適合於加工精密模具。

79. 分模面與流道周圍常常開設排氣槽,對一般模具排氣槽的外邊一般為0.5mm深,靠部品側

為0.02mm;而對象相機前後蓋本體等精密模具排氣槽的外邊一般為0.07-0.1mm深,靠部品側為0.007-0.01mm。

80. 為保證可動側與固定側貼合良好,分模面一般比模板高0.02mm;並且常在#103的四個角上

銑C10-20深0。5-1的缺口,以保證#102與#103不幹涉。

81. 象聚縮醛(polyacetal)成品尺寸公差是±0.2%左右,模穴數增加1個公差約增大5%.8穴則

增大1.4倍,達±0.28%。

82. 用肯納¢16小刀片(KCM25)切NAK80材料每刀深0.4mm,寬2/3刀直徑,線速度

55m/min, 0.5mm/rev,風冷,較合適。

83. 磨床加工中,0.5mm的溝槽也能磨出。

84. 回位梢的表面只有0.5mm厚左右是硬的,裡面是軟的。

85. 精加工平面時,STEP一般採取刀具直徑的2/3~4/5,和慢走刀方式。

86. 滑塊槽的公差為-0.01和+0.01。

87. 設計前,與客戶對圖面打合(分型面的確定、頂針位置的確定、倒溝的處置方式、澆口位

置與形狀、肉厚與縮水的關系、公差大小等的進一步的確認)是非常必要的,這對進一了解客戶的設計意圖、增加設計命中率是非常必要的,這是設計者首先應該樹立的觀念,設計者不能自作主張。

88. 熱流道一般適用於量產24萬件以上的塑料模。

89. 對於象9029、0031等採用潛伏式澆口的模具,進膠口的直端部分常採用圓形或扁形,然

後,採用圓形或扁形的頂針頂出,但因為頂針小進膠口長,如果進膠口處沒有脫模斜度,部品頂出時常會發生頂出不良或把頂針折斷的現象,因此,該處應開0.5°~1°的脫模斜度,以便頂出。

90. 象Olympus的cg5375f1背蓋,PC料、一模一件,一個點澆口的模具,使用住友75噸成型

機注塑時注塑壓力達200MPA。

91. 流道比較大的模具,起冷料作用的部位也應該相應加長,如象0039的主流道末端第一次試

模後加長了14mm。

92. 大模具在設計時就應該考慮好排氣槽的設計,不應該在試模後再指定,根據經驗,一般在

模具的四周用銑刀或磨床(根據模具精度需要而定),加工出一周的淺槽,深度小於塑料的溢邊值。

93. 帶C角的入子,如果 C角部位正好與 模仁相接,為了防止在部品上出現毛邊,其入子底部

到C角處的長度公差應該為+0.05

94. 放電加工中對一般要求的模具面粗度7um即可,精密模具中的一般面粗度為4um,象外觀

要求高的模具面粗度要求達2um。

95. 模具材料的訂購一般應該比要求的最大尺寸大3~5mm。

96. 拉料梢盡量不要採用背面鎖螺絲的固定方式,因為該方式會產生應力會使拉料梢易斷,比

較好的方式是拉料梢能夠較自由的活動。

97. 線切割一般會在尖角部位產生0.2mm的R角,在模具設計中在碰到要求使用線切割的位置

(入子孔、方型頂針孔等),一定要考慮此R的影響,以免產生飛邊、毛刺等問題。

98. 滑塊與模仁的貼合部位一般應該設計成單邊2-3°的斜度,既可以避免磨損,又便於產生預

壓。

99. 塗裝的厚度一般為單邊0.02~0.03mm,模具的拋光量一般為單邊0.02~0.03mm,在產品設計

和模具設計的配合尺寸的選取上一定要考慮這一點。

100. 鉗工在配入子時手法非常重要,入子以能緩緩流動為最佳,入子插入腔中1/4深度時不能有

松動的感覺。

101. 在成型鏡片、高精度齒輪等精密零件時,為了提高部品的精度,保持模具的高剛性非常重

要,為此,除#102、#103外其它模具零件(材料S45C、S55C)常需熱處理到45°HRC;#102、#103之所以不需熱處理,是因為模仁部分常比模板高。

102. 成型鏡片常需採用YAG-250(粉末冶金鋼材、非常純凈、產於大同鋼材)的模具材料,熱

處理到56±1°HRC。

103. 有時模具的表面有一些小圓凹點需要拋光,在用常規方法難以解決的前提下,有時採用纖

維油石(非常貴),有時採用一種簡單的方法,把牙簽夾在小搖臂鑽上打到6000-10000轉/分鍾,用手輕托模仁,沾上鑽石膏,把需要拋光部分輕輕去碰牙簽來拋光。

104. 一般部品的頂針逃肉深為0.1(公差為0~+0.02),精密成形時是0.03(公差為0~+0.01),在這種情

況下對頂針固定板(上頂出板)、頂針墊板(下頂出板)及用於固定頂針的逃孔深度、左右兩支撐塊、可動側模板、可動側模仁、頂針本身靠位的長度及其總長度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必須按設計要求嚴格執行。

105. 查看已經成形好的部品的順序為:表面是否有燒焦,流痕,側壁是否有拉傷,填充是否充

分,分模線、靠破線位置是否有毛邊,肉厚處的反面是否有收縮,頂針的反面是否有頂出痕,頂針逃肉深度是否合理。

106. 用推板頂出式模具,如果為一模多件,固定側與可動側也不宜分成多塊,而以採用整體式

模仁設計為宜,以便於頂出平衡。

107. 對拋光來說#5000~#8000的鑽石膏即可以達到鏡面效果。

108. 絞刀加工的圓跳動為0.05mm。

109. YKMA-0058(大分佳能前蓋)螺牙計算步驟:螺壓主參數:M41×0.75(螺距P=0.75、大徑

D=41、中徑D2=D-0.649519×P、小徑D1=D-1.082532×P、作用高度H1=0.541266×P),部品收縮率為S=1.0058,因此,模仁的螺距p1=0.75×S、大徑d1=41×S、中徑D2=
d1-

0.649519×p1、小徑D1= d1-1.082532×p1、作用高度H1=0.541266×p1。

閱讀全文

與橡膠模具的澆口如何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固定模板鋼管和頂絲什麼用 瀏覽:663
鋼材噸價怎麼算 瀏覽:971
鋼鐵雄心4怎麼攻擊要塞 瀏覽:367
橋梁鑽孔樁鋼筋量怎麼看 瀏覽:521
焊接為什麼要保護區 瀏覽:580
多少級可以排鋼鐵碼頭 瀏覽:775
鈦鎂合金門玻璃怎麼貼 瀏覽:753
怎麼鑒定不銹鋼含不含鎳 瀏覽:402
什麼叫彈簧鋼鋼板 瀏覽:152
鋼筋g什麼意思 瀏覽:966
金環鋼構怎麼樣 瀏覽:793
鳥巢的酒鋼鋼材多少錢 瀏覽:622
連鋼螺紋鋼材多少錢 瀏覽:615
馬克85鋼鐵俠手辦多少錢 瀏覽:844
爬架網片如何與鋼管焊接 瀏覽:245
鋼筋翻樣員年底怎麼算錢的 瀏覽:149
武漢鋼鐵集團電話多少 瀏覽:814
鋼鐵俠給他聽了什麼 瀏覽:35
什麼焊接設備可以焊接黑色金屬 瀏覽:267
凈水器龍頭為什麼是合金材質的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