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仿古磚雕怎麼做
您說的仿古磚雕是現代磚雕吧?不過總體來說現代生產的磚雕不管手工還是什麼,都是仿古磚雕。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西安灞橋唐語景觀所採用的,其製作流程介紹:雕塑師用泥坯或石膏繪圖塑型→制模工房製作模具→精選硫鋁岩+高溫膨化頁岩+天然石墨+碳纖維料+自製改良劑→裝模振搗抽真空→高溫蒸養→包裝入庫。
第二種是機器雕刻,就是機雕,適合淺浮雕的仿古磚雕。
第三種是手工雕刻,雕刻出來的十分有古代磚雕的韻味,但由於價格太貴,往往被當成工藝品觀賞而不是用在建築上。
Ⅱ 鴻福古建磚雕模具能反復用嗎
鴻福古建磚雕模具不能反復用。為了保證磚雕產品的品質和精度,以及模具的使用壽命,鴻福古建磚雕模具不要反復使用,盡量避免多次使用同一個模具。需要生產大量的磚雕產品,可以採用多個模具輪流使用的方式,或者定期更換模具。
Ⅲ 甘肅臨夏特產:河州磚雕
河州磚雕的基本介紹
河州磚雕河州磚雕在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素負盛名。源於北宋,成熟於明、清。臨夏,古稱河州,故取名「河州磚雕」。河州磚雕有捏活,刻活之分。捏活是先把粘土泥巴,用手和模具捏製成龍、鳳、獅及各種花卉、鳥蟲等圖案,然後入窯焙燒成磚。「刻活」是在青磚上用刀刻製成各種浮雕圖案。臨夏民間住房、寺廟、觀庵上,到處都可看到磚雕藝術。在建築物的山牆影壁、甬道洞門,因物設圖,巧施雕鏤。
河州磚雕的歷史是怎麼由來的?
河州磚雕是臨夏縣一種傳統的建築裝飾雕刻。該縣境內出土的金代大定十五年進義校尉王吉磚室墓中的磚雕飾物,是以土窯青磚為材料,據此可以判斷河州磚雕實源於秦漢,是當時民間木雕技藝的延伸。
宋元明清
據考古發掘,在宋代,河州磚雕藝術已相當成熟,到元明時代,精美的磚雕已廣泛使用於各種建築之中。明、清兩代是河州磚雕的興盛時期,建於明末清初的八坊清真北寺門前的"龍鳳呈祥"影壁,堪稱河州現有磚雕的精品。影壁兩邊為"鳳凰來儀",中為"墨龍三顯",觀此影壁,淺浮雕墨龍,忽隱忽現,陰雲漠漠之中,納雲吐霧,夾帶雷聲,有大雨驟至之感。
民國時期
到了民國年間,河州磚雕藝人輩出,其中,以回族老藝人綻成元、周聲普最為有名,集河州磚雕之大成的東公館磚雕是綻成元的藝術結晶,臨夏紅園一字亭南側壁上的"泰山日出圖"則是周聲普的得力佳作。而榆巴巴拱北、大拱北、紅園廣場等一些新建的大型磚雕作品則展示出河州新一代磚雕藝人的精湛技藝。
解放初期
解放初期,河州磚雕涌現出了不少優秀作品,其中紅園、大拱北等地最為集中。紅園一字亭南側照壁上的《泰山日出圖》 ,採用傳統國畫技法,畫中兩峰巍峨對峙,中間石徑奇險,更有寶塔聳立,使觀者具有身臨其境之感;北側照壁上的一幀《石榴雙喜圖》更是玲瓏別致,惹人喜愛,石榴樹枝繁葉茂,果實累累,一雙喜鵲似已飽嘗了那珍珠似的石榴,正在舉起一隻爪子,擦去尖喙上的殘汁。高明的構思、精湛的雕工,把生動的畫面和傳神的意趣,淋漓盡致地再現在幾塊青磚之上,令人叫絕。
河州磚雕的製作方法
河州磚雕從製作工藝上講,有捏活和刻活之分。所謂捏活,先是把精心調和、配製而成的粘土泥巴,用手和模具捏成各種造型,而後入窯焙燒而成。這種作品大多獨立成形,如龍、鳳、麒麟等,多用於屋脊之上,俗稱"脊獸"。所謂刻活,即在精選燒好的青磚上用刻刀刻製成各種圖案,其工藝要比捏活復雜得多,一個圖案往往由十幾塊甚至幾十塊青磚拼接在一起,刻雕在土窯綿磚上用刀雕刻,建築物中的牆飾、台階等多用此法。刻雕的工藝包括打磨、構圖、雕刻、細磨、過水、編號、拼接安裝、修飾等八道程序,製作工具有摺尺、鋸子、刨子、鏟、鏨、刻刀等,其中鏟、鏨和刻刀又隨工藝要求分輕重、大小、長短、刃口寬窄薄厚數種。
其雕刻技法主要有陰線刻、凹面線刻、凸面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鏤空式透雕等種類。這是河州磚雕藝術的精華之所在,一幅磚雕往往由三四層圖案構成,重重疊疊,里呼外應,渾然一體,有極強的立體感。高明的構思、精湛的雕工,把生動的畫面和傳神的意趣,淋漓盡致地再現在幾塊青磚之上,令人叫絕。
Ⅳ 製作磚雕的感受作文
臨夏磚雕,作為臨夏回族自治州的傳統民間藝術,以及甘肅工藝百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享有盛名,應用廣泛。
磚雕藝術源遠流長,其歷史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已有「厚斂雕牆」的記載。臨夏磚雕起源於北宋,並於明清時期達到成熟。至今,臨夏的寺院、廟宇、別墅和民間住宅的山牆影壁、甬道門洞處,隨處可見精美絕倫的磚雕,因此臨夏被譽為「磚雕之鄉」。
臨夏磚雕工藝分為「捏活」和「刻活」兩種。所謂「捏活」,是指先用特製的粘土泥巴,通過手工和模具捏造出各種造型,然後經過焙燒成為磚。這類作品通常獨立存在,如龍、鳳、麒麟等,多用於屋脊之上。而「刻姿睜活」則是在燒制好的磚上用刀刻劃出精美的圖案和畫卷。這類作品多用於門庭、照壁等裝飾。
多層次雕刻,包括「淺浮雕」、「高浮雕」、「陰線雕」,是臨夏磚雕藝術的精品所在。磚雕作品往往由三四層圖案構成,層次分明,立體感強烈,宛如一刀刻成。
臨夏紅園和東宮館是臨夏磚雕藝術保存最完好的地方。紅園中的磚雕作品多為回族磚雕名家周聲普及其族人的傑作。一字亭南側照壁上的《泰山日出圖》運用了國畫的荷葉技法,描繪了兩座巍峨的山峰對峙,中間石徑險峻,寶塔聳立,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北側照壁上的《石榴雙喜圖》則精緻可愛,石榴樹枝繁葉茂,果實累累,一雙喜鵲似已品嘗了珍珠般的石榴,正舉起爪子擦去喙上的殘汁。
這些作品展現了高明的構思和精湛的雕工,將生動的畫面和傳神的意趣完美地呈現在幾塊青磚之上,令人贊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