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塑膠模具產品圖怎麼看
塑膠模具的結構組成圖解說明:
模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產某些形狀復雜部件時用到的一種加工方法。具體原理指:將受熱融化的塑膠原材料由注塑機螺桿推進高壓射入塑膠模具的模腔,經冷卻固化後,得到塑膠成形產品。
塑膠模具由動模和定模兩部分組成,動模安裝在注射成型機的移動模板上,定模安裝在注射成型機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時動模與定模閉合構成澆注系統和型腔,開模時動模和定模分離以便取出塑料製品。
塑膠模具的結構雖然由於塑膠品種和性能、塑膠製品的形狀和結構以及注射機的類型等不同而可能千變萬化,但是基本結構是一致的。
一、塑膠模具結構按功能分,主要由:澆注系統、調溫系統、成型零件系統、排氣系統、導向系統、頂出系統等組成。其中澆注系統和成型零件是與塑料直接接觸部分,並隨塑料和製品而變化,是塑模中最復雜,變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潔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
1.澆注系統:是指塑料從射嘴進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澆口等。
2.成型零件系統:是指構成製品形狀的各種零件組合,包括動模、定模和型腔(凹模)、型芯(凸模)、成型桿等組成。型芯形成製品的內表面,型腔(凹模)形成製品的外表面形狀。合模後型芯和型腔便構成了模具的型腔。按工藝和製造要求,有時型芯和凹模由若干拼塊組合而成,有時做成整體,僅在易損壞、難加工的部位採用鑲件。
3.調溫系統:為了滿足注射工藝對模具溫度的要求,需要有調溫系統對模具的溫度進行調節。對於熱塑性塑料用注塑模,主要是設計冷卻系統使模具冷卻(也可對模具進行加熱)。模具冷卻的常用辦法是在模具內開設冷卻水通道,利用循環流動的冷卻水帶走模具的熱量;模具的加熱除可利用冷卻水通熱水或熱油外,還可在模具內部和周圍安裝電加熱元件。
4.排氣系統:是為了將注射成型過程中型腔內的空氣及塑膠融化所產生的氣體排除到模具外而設立,排氣不暢時製品表面會形成氣痕(氣紋)、燒焦等不良;塑膠模具的排氣系統通常是在模具中開設的一種槽形出氣口,用以排出原有型腔空氣的及熔料帶入的氣體。熔料注入型腔時,原存於型腔內的空氣以及由熔體帶入的氣體必須在料流的盡頭通過排氣口向模外排出,否則將會使製品帶有氣孔、接不良、充模不滿,甚至積存空氣因受壓縮產生高溫而將製品燒傷。一般情況下,排氣孔既可設在型腔內熔料流動的盡頭,也可設在塑模的分型面上。後者是在凹模一側開設深0.03-0.2mm,寬1.5-6mm的淺槽。注射中,排氣孔不會有很多熔料滲出,因為熔料會在該處冷卻固化將通道堵死。排氣口的開設位置切勿對著操作人員,以防熔料意外噴出傷人。此外,也可利用頂出桿與頂出孔的配合間隙,頂塊和脫模板與型芯的配合間隙等來排氣。
5.導向系統:是為了確保動模和定模在合模時能准確對中而設立,在模具中必須設置導向部件。在注塑模中通常採用四組導柱與導套來組成導向部件,有時還需在動模和定模上分別設置互相吻合的內、外錐面來輔助定位。
6.頂出系統:一般包括:頂針、前後頂針板、頂針導桿、頂針復位彈簧、頂針板鎖緊螺絲等幾部分組成。當產品在模具內成型冷卻後,模具前後模分離打開,由推出機構--頂針在注塑機的頂桿推動下將塑料製品及其在流道內的凝料推出或拉出模具開腔和流道位置,以便進行下一個注塑成型工作循環。
二、塑膠模具按結構分一般由模架、模仁、輔助零件、輔助系統、輔助設置、死角處理機構等幾個部分組成。
1、模架:一般都不需要我們設計,可以直接從標准模架製造廠商那裡訂購,大大節約的設計模具所需時間,所以稱它為塑膠模具標准模架。它構成了塑膠模具最基本的框架部分。
2、模仁:模仁部分是塑膠模具的核心部分,它是模具裡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塑膠產品的成形部分就在模仁裡面,大部分時間的加工也花費在模仁上。不過,相對有些比較簡單的模具,它沒有模仁部分,產品直接在模板上面成形。早期的塑膠模具大都如此,相對比較落後。
3、輔助零件:塑膠模具常用輔助零件有定位環、注口襯套、頂針、抓料銷、支撐柱、頂出板導柱導套、垃圾釘等等等,它們有一部分是標准件,可以直接在訂購模架時一起訂購,也有一部分需要自己設計。
4、輔助系統:塑膠模具的輔助系統有以下四個:澆注系統、頂出系統、冷卻系統和排氣系統。有時,因為所運用的塑膠材料需加熱的溫度很高,所以,有的模具還會存在一個加熱系統。
5、附助設置:塑膠模具的附助設置有吊環孔、KO孔(頂棍孔)等等。
6、死角處理結構:當塑膠產品有死角的時候,模具還會有一個或多個處理死角的結構。如滑塊、斜頂、油壓缸等等。在國內大部分書上介紹這種處理死角的機構稱之為「抽蕊機構」。
其實,塑膠模具並不難,不管塑膠產品怎樣變化,對於來成形此塑膠產品的模具而言,它的結構無非就是上述的幾個方面。而模具之間的差別就在於模具是大還是小?各個附助零件、附助設置、附助系統的位置或者方式不一樣。處理死角的方法、結構、大小等有所變化而已。當然,要使設計出來的模具加工簡單、裝配方便、壽命長、價格適中、成形產品不錯,設計經驗特別重要。好的經驗,可以處理設計、加工當中出現的問題,對待設變也比較有把握。
三、注射機的結構組成:一台通用型注射機主要包括注射裝置、合模裝置、液壓傳動系統和電氣控制系統。注射裝置主要作用是將塑料均勻地塑化,並以足夠的壓力和速度將一定量的熔料注入到模具的型腔中。注射裝置主要由(螺桿、料筒和噴嘴組成的)塑化部件以及料斗、傳動裝置、計量裝置、注射和移動油缸等組成。
合模裝置:其作用是實現模具的啟閉,在注射時保證成型模具可靠地合緊,以及脫出製品,合模裝置主要由前後固定模板、移動模板、連接前後模板用的拉桿、合模油缸、連桿機構、調模裝置以及製品頂出裝置等組成。
液壓系統和電氣控制系統:其作用是保證注射機按工藝過程預定的要求(壓力、速度、溫度、時間)和動作順序准確有效的工作。注射機的液壓系統主要由各種液壓元件和迴路及其它附屬設備組成,電氣控制系統則主要由各種電器和儀表組成,液壓系統和電氣系統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對注射機提供動力和實現控制。
B. 注塑模具裝配圖繪圖步驟
模具裝配圖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構造,表達零件之間的相互裝配關系,包括位置關系和配合關系。
一張模具裝配圖所必須達到的最基本要求為:
首先,模具裝配圖中各個零件(或部件)不能遺漏,不論哪個模具零件,裝配圖中均應有所表達;
其次,模具裝配圖中各個零件位置及與其他零件間的裝配關系應明確。在模具裝配圖中,除了要有足夠的說明模具結構的投影圖、必要的剖視圖、斷面圖、技術要求、標題欄和填寫各個零件的明細欄外,還應有其他特殊的表達要求。
模具裝配圖的繪制要求須符合國家制圖標准,現總結如下:
⑴ 總裝圖的布圖及比例。
① 應遵守國家標准機械制圖中圖紙幅面和格式的有關規定(GB/T14689—2008)。
② 可按模具設計中習慣或特殊規定的制圖方法作圖。
③ 盡量以1:1的比例繪圖,必要時按機械制圖要求的比例縮放,但尺寸按實際尺寸標注。
C. 模具圖紙怎麼看的
1、第一步就是要會看三視圖,所有的制圖的基礎都是基於三視圖。不論簡單還是繁雜,循序漸進,先找模具對照著圖紙找規律,頭腦里要有空間想像力,能根據圖紙的二維圖想像出三維立體的模具,看的時間長了,就能提高識圖的能力了。
2、無論怎麼繁雜的圖紙,都得遵循三視圖的原理。弄懂了基本原理,再看繁雜的圖紙也就簡單了,所以,看圖紙要從簡單地圖紙學起,一步一步,由簡到繁,積累經驗。
3、常規圖紙分為主視圖、俯視圖、側視圖和一些常規符號以及技術要求。模具種類繁復、用途不同、結構復雜。
4、常見模具圖紙代號:G磨、TAN切點 、PG光學曲線磨、THR穿孔、JG坐標磨、BOTT底面、W/C,W線割、TOP頂面、E,EDM放電、SYM對稱、L車、T厚度、INT交點、CB沉孔、C倒角、CLEAR間隙。
圖紙是標有尺寸、方位及技術參數等施工所需細節和業主希望修建的工程實物的圖示表達。它包含兩層意思,作為包括在合同內的工作的圖紙;由業主(或其代表)根據合同簽發的增加和修改的圖紙。1999年出版的《合同範本》中的圖紙定義不包括承包商提供的圖紙。
三視圖關系:
1、位置關系:
這兩條軸把三個視圖加以定位:主視圖在圖紙的左上方左視圖在主視圖的右方俯視圖在主視圖的下方主視圖與俯視圖長應對正(簡稱長對正) 主視圖與左視圖高度保持平齊 (簡稱高平齊)左視圖與俯視圖寬度應相等(簡稱寬相等)若不按上述順序放置,則應註明三個視圖名稱
2、尺寸關系:
首先明確一下,物體的三視圖和物體上、下、左、右、前、後六個方位的對應關系。主視圖的輪廓線表示上、下、左、右、四個方位;左視圖的輪廓線表示上、下、前、後四個方位;俯視圖的輪廓線表示前、後、左、右四個方位。規定左右為長,上下為高,前後為寬。
D. 模具圖紙怎麼看
1.先要能看懂三視圖,因為一切制圖的基礎都是從三視圖開始的。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先找一套模具,對照著圖紙來看,找出規律。看模具圖,要有空間想像能力,要能根據圖紙表示的零件圖,想像實際中應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多看多練習,時間長了,視圖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
2.不管多麼復雜的圖紙,都遵循三視圖投影的原理。只需要搞懂其基本原理,再看多麼復雜的圖紙也不成問題。所以,看圖紙要先從簡單的圖紙學著看,再逐步看一些復雜的圖紙,這是一個逐漸加深學習的過程,需要時間的積累。
3.常規的圖紙中,分主視、俯視、側視三圖以及一些常規符號和技術要求。模具的種類很多,各類的模具的用途不同,結構也不同。冷沖模主要看沖孔落料的凸模與凹模;塑料模具與壓鑄模具主要看定模與動模,型芯與型腔。
模具,工業生產上用以注塑、吹塑、擠出、壓鑄或鍛壓成型、冶煉、沖壓等方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各種模子和工具。 簡而言之,模具是用來製作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由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業之母」的稱號。
E. 裝模具的步驟有哪些
沖壓模具的裝備步驟:
沖壓模具裝配步驟
(1)選擇裝配基準件。裝配時,先要選擇基準件。選擇基準件的原則是按照模具主要零件加工時的依賴關系來確定,可以作為裝配基準件的主要有凸模、凹模、凸凹模、導向板及固定板等。
(2)組件裝配。組件裝配是指模具在總裝前,將兩個以上的零件按照規定的技術要求連接成一個組件的裝配工作。如模架的組裝,凸模和凹模與固定板的組裝,卸料與推件機構各零件的組裝等。這些組件,應按照各零件所具有的功能進行組裝,這將會對整副沖壓模具的裝配精度起到一定的保證作用。
(3)總體裝配。總裝是將零件和組件結合成一副完整的沖壓模具過程,在總裝前,應選好裝配的基準件和安排好上、下模的裝配順序。
(4)調整凸、凹模間隙。在裝配模具時,必須嚴格控制及調整凸、凹模間隙的均勻性。間隙調整後,才能緊固螺釘及銷釘,調整凸、凹模間隙的方法主要有透光法、測量法、墊片法、塗層法、鍍銅法等。
(5)檢驗、調試。沖壓模具裝配完畢後。必須保證裝配精度,滿足規定的各項技術要求,並要按照模具驗收技術條件,檢驗模具各部分的功能。在實際生產條件下進行試模,並按試模生產製件情況調整、修正模具,當試模合格後,模具加工、裝配才算基本完成。
附圖
F. 注塑模具有哪些裝配要點
(1)注塑模的安裝尺寸要求
1)注塑模設計時要考慮該模具是安裝在哪種注塑機上使用,安裝在注塑機上的各配合部位的尺寸,應符合所選用的設備規格。
2)注塑模的開合模行程長度,所選用的注塑機應能滿足要求。
3)裝配後的注塑模,應打上模具編號,大、中型注塑模,應設有起吊孔。
(2)注塑模總體裝配精度要求
1)注塑模的外露部分銳角應倒鈍,安裝面應光滑平整,螺釘、螺釘頭部不能高出安裝基面,並無明顯毛刺、凹陷及變形現象。
2)注塑模各零件的材料、形狀、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及熱處理要求等,均應符合圖樣要求,各零件的工作表面不允許有損傷。
3)模具的所有活動部位,均應保證位置正確,配合間隙適當,動作可靠,運動平穩。
4)模具上的所有緊固件,均應緊固可靠,不得有任何松動現象。
5)注塑模所選用的模架規格,應能滿足注塑製品所需的技術要求。
6)模具在裝配後,動模板沿導柱上、下移動時,應平穩無阻滯現象,導柱與導套的配合精度應符合規定標准要求,且間隙均勻。
7)必須保證模具各零件間的相對位置精度,尤其是當有些尺寸與幾個零件尺寸有聯系時,如分型面的兩個平面一定要保證相互平行。
8)裝配後的動模和定模,在合模時必須緊密接觸,不得有任何間隙,符合圖樣要求。
9)注塑模在合模時定位要准確、可靠,開模出塑件時應暢通無阻更多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到對鉤網上了解
G. 什麼是模具裝配
模具裝配一般有四個階段,分別是裝配前的一些准備工作,組件裝配、總裝配、檢驗調試這四個階段,那模具裝配的特點是什麼?工序集中,工藝靈活性大,手工操作所佔的比重較大這就是模具裝配的特點,除了這些在對技術工人也是有很高的要求。工人必須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多方面的工藝知識而且所使用的設備和裝配工具都是以通用設備和工具為主要的。
第一,裝配前的一些准備工作
1、熟悉裝配工藝規程
原因:在裝配前工人必須認真閱讀裝配工藝規程,了解並掌握所要裝配模具的全過程。
目的:注塑模的裝配工藝規程是模具裝配工藝過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藝文件,也是指導模具裝配工作的技術文件,是進行裝配生產計劃及技術准備的依據。
2、徹底了解總裝圖
目的:可以深入了解模具的結構特點和工作性能;了解模具中各零件的作用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配合要求及連接方式,從而確定合理的裝配基準,再結合工藝規程制定裝配方法和裝配順序。
3、檢查核對零件
根據總裝圖上的零件明細表,清點零件數量是否夠數,隨後將各個零件仔細清洗干凈,再仔細檢查主要零件,如型腔的形狀和尺寸公差,查明各部位配合面的間隙,加工餘量,有無變形和裂紋缺陷等。
4、掌握模具驗收技術
掌握模具驗收技術條件模具的驗收技術條件是模具質量標准及驗收依據,也是裝配時的工藝依據。
5、開拓裝配場地
原因:裝配模具時,需要有一個良好的裝配場地,該場地必須干凈整潔,不能有任何雜物存在,同時要將裝配所用的必要的工、夾、量具及其他所需的裝配設備准備好,並擦拭乾凈,開辟一個文明生產的場地。
6、准備好標准件及相關材料
每一套模具都有很多標准件,如螺釘、銷釘、螺母、彈簧等,它們數量雖不很多,但規格很多,為了裝配時的順利,在裝配之初必須將這些標准件一一找好,以備裝配時便於尋找。
第二、組件裝配階段
按照各零件所具有的功能進行部件組裝。
第三、總裝配階段
1、選擇好裝配基準件,安排好上、下模的裝配順序。
2、將零件及組裝後的部件,按照裝配順序組裝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副完整的模具。
3、模具裝配完成後,必須保證裝配精度,達到規定的技術要求。
第四、檢驗調試階段
1、按照模具驗收技術條件,檢驗模具各部分功能。
2、在實際生產條件下進行試模、調整、修正模具,直到模具產品合格為止。
H. 注塑模具裝配圖都需要標注哪些東西
裝配圖中標注包括尺寸標注和技術要求:
一、尺寸標注
裝配圖中,不必注全所屬零件的全部尺寸,只需注出用以說明機器或部件的性能、工作原理、裝配關系和安裝要求等方面的尺寸,這些必要的尺寸是根據裝配圖的作用確定的。一般只標注以下幾類尺寸:
1. 性能尺寸(規格尺寸)
2. 裝配尺寸
裝配尺寸包括作為裝配依據的配合尺寸和重要的相對位置尺寸。
(1) 配合尺寸
(2) 相對位置尺寸
3. 安裝尺寸
表示將機器或部件安裝在地基上或與其他部件相連接的尺寸。
4. 外形尺寸
表示機器或部件外形的總長、總寬、總高的尺寸。它反映了機器或部件的大小,是機器或部件在包裝、運輸和安裝過程中確定其所佔空間大小的依據。
5. 其他重要尺寸
它是設計過程中經過計算確定或選定的尺寸,但又不包括在上述幾類尺寸之中和重要尺寸。這類尺寸在拆畫零件圖時,同樣要保證。如軸向設計尺寸、主要零件的結構尺寸、主要定位尺寸、運動件極限位置尺寸等。
二、技術要求
用文字或符號在裝配圖中說明對機器或部件的性能、裝配、檢驗、使用等方面的要求和條件,這些統稱為裝配圖中的技術要求。
性能要求指機器或部件的規格、參數、性能指標等;裝配圖要求一般指裝配方法和順序,裝配時的有關說明,裝配時應保證的精確度、密封性等要求;使用要求是對機器或部件的操作、維護和保養等有關要求。此外,還有對機器或部件的塗飾、包裝、運輸等方面的要求及對機器或部件的通用性、互換性的要求等。
編制裝配圖中的技術要求時,可參閱同類產品的圖樣,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技術要求中的文字注寫應准確、簡練,一般寫在明細欄的上方或圖紙下方空白處,也可另寫成技術要求文件作為圖樣。
I. 模具裝配圖的畫法
模具裝配圖的畫法
模具裝配圖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構造,表達零件之間的相互裝配關系,包括位置關系和配合關系。從這個目的出發,一張模具裝配圖所必須達到的最基本要求為:
首先,模具裝配圖中各個零件(或部件)不能遺漏,不論哪個模具零件,裝配圖中均應有所表達;
其次,模具裝配圖中各個零件位置及與其他零件間的裝配關系應明確。在模具裝配圖中,除了要有足夠的說明模具結構的投影圖、必要的剖視圖、斷面圖、技術要求、標題欄和填寫各個零件的明細欄外,還應有其他特殊的表達要求。
模具裝配圖的繪制要求須符合國家制圖標准,現總結如下:
⑴ 總裝圖的布圖及比例。
① 應遵守國家標准機械制圖中圖紙幅面和格式的有關規定(GB/T14689—2008)。
② 可按模具設計中習慣或特殊規定的制圖方法作圖。
③ 盡量以1:1的比例繪圖,必要時按機械制圖要求的比例縮放,但尺寸按實際尺寸標注。
④ 模具總裝圖的布置方法如圖1-72所示。
(a)沖壓模具總裝配圖的布置 (b)塑料模具總裝配圖的布置
圖1-72 模具總裝圖的布置方法
⑵ 模具設計繪圖順序
① 主視圖。繪制總裝圖時,應採用階梯剖或旋轉剖視,盡量使每一類模具零件都反映在主視圖中。按先里後外、由上而下,即按產品零件圖、凸模、凹模的順序繪制,零件太多時允許只畫出一半,無法全部畫出時,可在左視圖或俯視圖中畫出。
② 俯視圖。將模具沿沖壓或注射方向「打開」上(定)模,沿沖壓或注射方向分別從上往下看「打開」的上(定)模或下(動)模,繪制俯視圖。主、俯視圖要一一對應畫出。
③ 左、右視圖。當主、俯視圖表達不清楚裝配關系時,或者塑料模具以卧式為工作位置時,左、右視圖繪制按注射方向「打開」定模看動模部分的結構。
⑶ 模具裝配圖主視圖的要求。
① 在畫主視圖前,應先估算整個主視圖大致的長與寬,然後選用合適的比例作圖。主視圖畫好後其四周一般與其他視圖或外框線之間應保持50~60mm的空白。
② 主視圖上應盡可能將模具的所有零件畫出,可採用全剖視圖、半剖視圖或局部視圖。若有局部無法表達清楚的,可以增加其他視圖。
③ 在剖視圖中剖切到圓凸模、導柱、頂件塊、螺栓(螺釘)和銷釘等實心旋轉體零件時,其剖面不畫剖面線;有時為了圖面結構清晰,非旋轉體的凸模也可不畫剖面線。
④ 繪制的模具一般應處於閉合狀態,如圖1-75所示,或接近閉合狀態,也可以一半處於閉合工作狀態,另一半處於非閉合狀態。
⑤ 兩相鄰零件的接觸面或配合面,只畫一條輪廓線;相鄰兩個零件的非接觸面或非配合面(基本尺寸不同),不論間隙大小,都應畫兩條輪廓線,以表示存在間隙。相鄰零件被剖切時,剖面線傾斜方向應相神雀反;幾個相鄰零件被剖切時,可用剖面線的間隔(密度)不同、傾斜方向或錯開等方法加以區別。但在同一張圖樣上同一個零件在不同的視圖中的剖面線方向、間隔應相同。
⑥ 沖模裝配圖上零件的部分工藝結構,如倒角、圓角、退刀槽、凹坑、凸台、滾花、刻線及其他細節可不畫出。螺栓、螺母、銷釘等因倒角而產生的線段允許省略。對於游高早相同零部件組,如螺栓、螺釘、銷的聯接,允許只畫出一處或幾處,其餘則以點劃線表示中心位置即可。
⑦ 模具裝配圖上零件斷面厚度小於2 mm時,允許用塗黑代替剖面線,如模具中的墊圈、沖壓鈑金零件及毛坯等。
⑧ 裝配圖上彈簧的畫法。被彈簧擋住的結構不必畫出,可見部分輪廓只需畫出彈簧絲斷面中心或彈簧外徑輪廓線,如圖1-73(a)所示。彈簧直徑在圖形上小於或等於2mm的斷面可以塗黑,也可用示意圖畫出,如圖1-73(b)、(c)所示。
圖1-73模具裝配圖中螺旋壓縮彈簧的規定畫法
彈簧也可以用簡化畫法,即雙點劃線表示外形輪廓,中間用交叉的雙點劃線表示,如圖1-74所示。
念旅 ⑷ 模具裝配圖俯視圖的要求
俯視圖一般只繪制出下(動)模,對於對稱結構的模具,也可上(定)、下(動)模各畫一半,需要時再繪制一側視圖或其他視圖。
繪制模具結構俯視圖時,應畫拿走上模部分後的結構形狀,其重點是為了反映下模部分所安裝的工作零件的情況。俯視圖與邊框、主視圖、標題欄或明細欄之間也應保持50~60mm的空白。
圖1-74彈簧的簡化畫法
⑸ 序號引出線的畫法。
在畫序號引出線前應先數出模具中零件的個數,然後再作統籌
任務1 沖裁級進模
圖1-75 壓簧片沖孔落料級進模裝配圖
安排。序號一般應與以主視圖為中心依順時針旋轉的方向為序依次編定,一般左邊不標注序號,空出標注閉合高度及公差的位置。在圖1-75所示的模具裝配圖中,在畫序號引出線前,數出整副模具中有27個零件,因此設計者考慮上方布置9個序號,右方布置9個序號,下方布置9個序號。根據上述布置,然後用相等間距畫出27個短橫線,最後從模具內引畫零件到短橫線之間的序號引出線。
按照「數出零件數目→布置序號位置→畫短橫線→畫序號引出線」的作圖步驟,可使所有序號引出線布置整齊、間距相等,避免了初學者畫序號引出線常出現的「重疊交叉」現象。
當然如果在俯視圖上也要引出序號時(圖1-75),也可以按順時針再順序畫出引出線並進行序號標注。其注寫規定如下:
① 序號的字型大小應比圖上尺寸數字大一號或大兩號。一般從被注零件的輪廓內用細實線畫出指引線,在零件一端畫圓點,另一端畫水平細實線。
② 直接將序號寫在水平細實線上。
③ 畫指引線不要相互交叉,不要與剖面線平行。
⑹ 剖面的選擇 。如圖1-75所示,模具的上模部分剖面的選擇應重點反映凸模的固定,凹模洞口的形狀、各模板之間的裝配關系(即螺釘、銷釘的安裝情況),模柄與上模座間的安裝關系及由打桿、打板、頂桿和推塊等組成的打料系統的裝配關系等。上述需重點突出的地方應盡可能地採用全剖或半剖,而除此之外的一些裝配關系則可不剖而用虛線畫出或省去不畫,在其他視圖上(如俯視圖)另作表達即可。
模具下模部分剖面的選擇應重點反映凸凹模的安裝關系、凸凹模的洞口形狀、各模板間的安裝關系(即螺釘、銷釘如何安裝)、漏料孔的形狀等,這些地方應盡可能考慮全剖,其他一些非重點之處則盡量簡化。
圖1-75中上模部分全剖了凸模的固定、凹模的洞口形狀、模柄與上模座的聯接及螺釘、銷釘的安裝情況(並在左面布置銷釘與緊固螺釘、右面布置卸料螺釘及彈簧),對於始用擋料銷的'裝配情況採用虛線及局部剖視圖的表達方式。
⑺ 螺釘、銷釘的畫法。畫螺釘、銷釘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 螺釘各部分尺寸必須畫正確。螺釘的近似畫法是:如螺紋部分直徑為D,則螺釘頭部直徑畫成1.5D,內六角螺釘的頭部沉頭深度應為D+1~3mm;銷釘與螺釘都使用時,銷釘直徑應選用與螺釘直徑相同或小一號(即如選用M8的螺釘,銷釘則應選Ф8mm或Ф6mm)。
② 畫螺釘聯接時應注意不要漏線條。以圖1-75中螺釘3為例,螺釘只與尾部的凸模固定板10螺紋聯接,而螺釘經過墊板9及上模座1均應為過孔。
③ 畫銷釘聯接時也要注意不要漏線條。以圖1-75中的銷釘4為例,在銷釘經過的通孔凸模固定板10與上模座1需用銷釘進行定位,而墊板9則無需用銷釘4來定位,所以應為過孔。
⑻ 工件圖的畫法。
① 工件圖是經沖壓或模塑成形後得到的沖壓件或塑料件圖形,如圖1-75所示,一般畫在總裝圖的右上角,並說明材料的名稱、厚度及必要的尺寸;對於不能在一道工序內完成的產品,裝配圖上應將該道工序圖畫出,並且還要標注與本道工序有關的尺寸。
② 工件圖的比例一般與模具圖上的比例一致,特殊情況下可以縮小或放大。工件圖的方向應與沖壓方向或模塑成形方向一致(即與工件在模具中的位置一致),若特殊情況下不一致時,必須用箭頭註明沖壓件或模塑成形方向。
⑼ 沖壓模具裝配圖中的排樣圖。
① 利用帶料、條料時,應畫出排樣圖,一般畫在總裝圖右上角的工件圖下面或俯視圖與明細欄之間。
② 排樣圖應包括排樣方式、零件的沖裁過程、定距方式(用側刃定距時側刃的形狀、位置)、材料利用率、步距、搭邊、料寬及公差,對彎曲、卷邊工序的零件要考慮材料纖維方向。通常從排樣圖的剖切線上可以看出是單工序模還是復合模或級進模。
③ 排樣圖上的送料方向與模具結構圖上的送料方向必須一致,以使其他讀圖人員一目瞭然。如圖1-75所示。
⑽ 模具裝配圖的技術要求。
在總裝圖中,要簡要註明對該模具的要求、注意事項和技術要求。技術要求包括所用設備型號、模具閉合高度以及模具列印標記、裝配要求等,沖裁模還要註明模具間隙。有時在左上角標注圖樣代號是企業結合產品的型號而編制的,便於圖樣的使用管理。
⑾ 模具總裝圖上應標注的尺寸
有模具閉合高度、外形尺寸、特徵尺寸(與成形設備配合的定位尺寸)、裝配尺寸(安裝在成形設備上的螺釘孔中心距)、極限尺寸(活動零件的起始位置之間的距離)。
⑿ 標題欄和明細欄。
① 標題欄和明細欄在總裝圖右下角,若圖紙幅面不夠,可以另立一頁。標題欄和明細欄的格式如圖1-75中右下角所示。
② 明細欄至少應有序號、圖號、零件名稱、代號、數量、材料和備注等。
③ 在填寫零件名稱一欄時,應使名稱的首尾兩字對齊,中間的字則均勻插入,也可以左對齊。
④ 在填寫圖號一欄時,應給出所有零件圖的圖號。數字序號一般應與序號一樣以主視圖畫面為中心依順時針旋轉的方向為序依次編定。由於模具裝配圖一般算作圖號00,因此明細欄中的零件圖號應從01開始計數。沒有零件圖的零件則沒有圖號。
⑤ 備注一欄主要為標准件的規格、熱處理、外購或外加工等說明。一般不另注其他內容。
⑥ 標題欄主要填寫的內容有模具名稱、作圖比例及簽名等內容。其餘內容可不填。
模具裝配圖繪制完成後,要審核模具的閉合高度、漏料孔直徑、模柄直徑及高度、打桿高度、下模座外形尺寸等與壓力機有關技術參數間的關系是否正確。本例經審核後確認滿足J23—16F壓力機的參數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