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600克吐司麵包模具的材料配比
准備材料:牛奶40克、水60克、雞蛋30克、煉奶15克、鹽3克、細砂糖30克、酵母3克、高筋麵粉220克、全麥粉30克、黃油35克 1、稱量好所有材料備用,把除黃油以外的其他材料放入麵包機中揉成光滑面團。 2、加入黃油繼續揉至完全階段。 3、用手可以拉...
Ⅱ 12格方型模具的麵包怎麼做
把材料准備好然後揉搓發酵,最後放磨具蒸烤就好了。
具體步驟:
1、將黃油以外的材料放友運卜進麵包桶裡面揉至擴展階段後加入黃油揉到完全階段。
2、滾圓,放好穗進盆里室溫發酵。
3、發悄蔽酵至兩倍大。
4、按壓排氣,均分成12等份,滾圓放進模具進行二發,二發完成了篩高粉並用割刀在表面割出叉形。
5、烤箱預熱160度。
6、烘烤20-25分鍾,脫模晾涼。
製作麵包的關鍵在於抓好選粉、發酵、烘烤三個環節。
Ⅲ 怎樣用模具做吐絲麵包
麵包粉 500g糖 80g鹽 8g水 160g發酵粉 6g
雞蛋 2隻
黃油 60g
香橙末 少許
- 步驟 -
1.把所有材料放入攪拌桶內,除了黃油!
2.面團揉光滑後,放入香橙末和黃油,攪拌均勻!
3.攪好的面團放到溫暖的地方發酵至兩倍大!
4.已經發酵好的面團就可以整形了!
5.整形好的面團放入模具中!
6.放入烤箱發者賀塌酵!
7.上火170下火140,拍悄烤好的成品出爐了!
- 小貼士 -
麵粉的吸水性不同,所首圓以在放水時可酌情添加!
Ⅳ 模具裡面烤出來的麵包,是直接脫模,還是放涼後脫模啊(哪樣做麵包不會縮)
模具裡面烤出來的麵包出爐之後,應立馬脫模,才不會收縮。
在烤箱高溫烘焙時,麵包表面及內部處於熱量、水分是處於平衡交換中,一旦放涼後再脫模,麵包中的水分平衡就會被破壞。
而且在模具三面密封的空間里,由於不能均勻散熱,麵包表面降溫會大於內部,就會使麵包的表面起皺,破壞,更有可能導致麵包上方形成塌陷,收縮,完全變形。
因此麵包出爐後一定要立刻脫模,並輕輕倒在晾曬網上,等放涼之後再用刀切割。
(4)麵包的模具如何加工擴展閱讀:
麵包脫模,需要使用脫模油。脫模油其粘度比一般的植物油類高,能保證麵包完整脫離模具在高溫烘焙過程中,脫模油不會產生流動,保證薄膜均勻度不會受到破壞,從而保證在模具表面形成完整的、韌性好的緊密薄膜,有效阻隔產品與模具的接觸,使產品易於脫離模具。
脫模油發煙點高,生產過程中極少出現油煙,由於其耐高溫的特性,在正常的烘焙溫度下,不會產生黏結和焦化的現象,烘烤殘留物少,不會破壞模具及其塗層。
Ⅳ 製作麵包的方法與步驟是什麼
玫瑰豆沙手撕包
家人喜歡玫瑰味的點心,做的也就多,極容易成功,沁人心脾的清香,加上麵包暖暖的奶香,層層拉絲,絕對感官享受
想要出膜輕薄,面團必須偏軟一點,我喜歡不蓋蓋,讓面團盡量伸展
模具: 450克吐司盒*1,水立方吐司盒*1,如果只想做一個大吐司,材料除糖,黃油,其餘乘2/3就妥妥滴
食材
面團:
高筋麵粉450克、水230克、蛋液50克、黃油25克、糖20克、奶粉15克、鹽3克、酵母4克
夾層:
紅豆沙適量、糖漬玫瑰/蔓越莓適量
步驟
1、所有面團材料,除了黃油放一邊軟化,都放一起攪拌成團,期間感受面團軟硬,如果覺得干,把面團弄成塊,用手慢慢,少量的灑水,再揉會好很多
2、低速攪拌1分鍾,高速8分鍾左右,揉到這樣的狀態,加軟化的黃油,黃油一定不要加早
3、先低速攪拌幾分鍾,至黃油混合到面團里,再高速,中間可以用刮刀整理一次盆壁的黃油
4、到擴展階段,密封,溫暖處發酵至1.5--2倍大
5、發酵途中做餡,紅豆沙加一點點水稀釋一下,如果很稀則不必,方便之後抹開,實際沒用完這么多,左邊是糖漬玫瑰醬,也做過蔓越莓的,需要提前泡軟,吸干水分再切碎
6、一發,戳洞不回縮不反彈則發酵好
7、拿出,簡單拍出大氣泡,因為手撕包後續會擀開,氣泡會自然排除很多
8、稱重出250克小面團,適合水立方模具,小面團做了椰蓉吐司,也超香,改天配做法哦~今天只參與合拍
9、大面團分割10等份團圓,不用時覆蓋保鮮膜
10、取兩份小面團,擀成差不多大小的長舌形,一份先抹豆沙,灑一些不帶汁水的干玫瑰,另一份覆蓋上,如果豆沙比較干,會不好抹,不均勻,稀釋後很好塗,又會隨著面團發酵,變得薄厚適中,不喧賓奪主
11、重疊後輕輕擀長,然後分大小差不多的三份,用刀切段,如圖
12、切口放一側,三小片重疊到一起,圖示是重疊後立起來了,看到玫瑰花啦,出爐一定很好吃
13、其餘8個面團也是重復這幾步,挨著擺在大吐司盒裡,另一個水立方面團也可以這樣做,烤制時間也同步
14、提前預熱上下火35度,或直接發酵功能,放烤箱底層,35分鍾左右,至八分發,烤盤上放一碗熱開水增加濕度
15、發酵好啦,非常不錯,先刷一層蛋液,可以隨意裝飾下,弄些南瓜子仁,椰蓉,上火170度,下火150度,烤箱底層,30分鍾
16、出爐立刻震氣,脫模晾涼,超有食慾
哇咔咔,拉絲成片,薄薄的豆沙,甜絲絲又不膩,夾雜著玫瑰的香甜,普通麵包房能比?!哈哈
小貼士
1.這種夾餡的麵包,需要擀麵杖擀開,塗餡料的時候不要太滿,否則會比較狼藉
2.夾餡如果過於濕潤厚重,面團會有點發不起來,所以豆沙薄薄一層,起到調節風味的作用就OK啦
Ⅵ 做麵包的模子是什麼銅
有五金和塑膠。
五金模具分為:包括沖壓模 ( 如沖裁模具、彎曲模具、拉深模具、翻孔模具、縮孔模具、起伏模具、脹形模具、整形模具等)、鍛模(如模鍛模、鐓鍛模等)、擠壓模具、擠出模具、壓鑄模李森具、鍛造模具等;
非金屬模具分為:塑料模具、無機非金屬模具、砂型模具、真空模具和石蠟模具等。
(6)麵包的模具如何加工擴展閱讀
模具基本特點:
(1) 加工精度要求高
一副模具一般是由凹模、凸模和模架組成,有些還可能是多件拼合模塊。於是上、下模的組合,鑲塊與型腔的組合,模塊之間的拼合均要求有很高的加工精度。精密模具的尺寸精度往往達μm級。
(2) 形面復雜
有些產品如汽車覆蓋件、飛機零件、玩具、家用電器,其形狀的表面是由多種曲面組合而成,因此,模具型腔面就很復雜。有些曲面必須用數學計算方法進行處理。
(3) 批量小
模具的生產不是大批量成批生產,在很多情況下往往只生產一付。
(4) 工序多
模具加哪滾工中總要用到銑、鏜、鑽、鉸和攻螺紋等多種工序。
(5) 重復性投產
模具的使用是有壽命的。當一付模具哪緩畝的使用超過其壽命時,就要更換新的模具,所以模具的生產往往有重復性。
Ⅶ 麵包的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麵包的工藝流程:
1、面團的攪拌:面團的攪拌主要是麵粉等乾性物質得到完全的水化,加速麵筋的形成的過程。
2、基礎醒發:麵包整個工藝中最重要的一環,面團在基礎醒發的過程中,麵筋得到充分氧化(面團在攪拌時其實也是一個充氧的過程)。
3、分割:就是通過稱量把大面團分割成所需要重量的小面團。
4、滾圓(搓圓):分割後的面團不能立即成型,必須要搓圓,通過搓圓使面團外表形成一層光滑表皮。
5、中間醒發:指通過搓圓後的面團到盛開之間的這段時間,一般在15~20分鍾。
6、成型:也叫整形,把經過中間醒發後的面團做在產品要求的形狀。
7、最後醒發:把成型好的面團放入暖房,使面團中的酵母重新產生氣體使面團體積增大,最後醒發的溫度為35~38℃。
8、烘烤:把面團變成成品的一個過程,整個過程很復雜。
9、麵包的冷卻和包裝:麵包冷卻不可少,因為麵包剛出爐時表皮乾脆而內心柔軟,還要讓其在常溫下自然散熱。
操作要點:
1、基礎醒發的理想溫度為27℃,相對濕度為75%,時間最少30分鍾以上。
2、搓圓時盡可能不用麵粉,以免麵包內部出現大空洞,搓圓時用力要均勻。
3、中間醒發的相對濕度是70%~75%,溫度為27~29℃。
4、不要使麵包的醒發過度,醒發過度的麵包內部組織粗糙,形狀不飽滿胡彎。
(7)麵包的模具如何加工擴展閱讀
吃麵包注意事項:
1、不要在吐司上塗太多的果醬
首先就是注意與麵包相配食用的作料,我們一般不愛吃白口麵包,所以在上面加了各色的果醬以及做成三明治,你所加的作料熱量也是不同隱做如的哦,在吃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如果不需要劇烈活動的話,一定選熱量低些的配合食用。
2、要注意三明治中所包的材料
夾餡麵包的熱量、油脂量都偏高,而一個硬麵包圈的熱量與一份同等重量排骨的熱量是相同的,如果想減肥的朋友還是少嘗試的好。麵包中還是主推全麥麵包,因為它其中含有鐵、維生素B、維生素E、纖維、鎂、鋅和纖維素,常吃可以降低患心臟病、癌症的風險。如果非常喜歡甜味麵包,不妨選擇吐司抹1小匙果醬。每天兩片吐司抹花生醬、奶油或夾一片低脂乳酪,喝一瓶低脂牛奶或酸奶,如有條件,准備一點生菜、蕃茄、小黃瓜夾著吃,熱量適中,營養會更加均衡。
3、多喝濃肉菜湯
使用多種低熱量蔬菜製成的濃肉菜湯,含有豐富的食物纖維,多喝這種湯,就會減少麵包的攝取量,而且還可以吸收很多維他命及礦物質。
4、將吐司烤得酥脆
與白色柔軟的吐司相比較,吃烤得酥脆的吐司其咀嚼次數自然增加。因為咀嚼(科學表明:咀嚼可助減肥)而刺激飽腹中樞神經,吃少量即可獲得飽腹感。
剛出爐的麵包不宜馬上吃,因為此時麵包還在發酵,馬上吃容易得胃病,麵包出爐後應至少放上兩個鍾頭才吃比灶啟較安全。
5、吃含有食物纖維的麵包
腸胃不好的人不宜吃過多的麵包,因為其中的酵母很容易造成胃酸。食物纖維麵包倒是不錯選擇,因為食物纖維會抑制身體中糖分及脂肪的吸收,防止肥胖。
Ⅷ 麵包的製作流程
麵包是生活中的常見食物,但是,很多人在製作麵包的時候和外面做出來的口感是完全不一樣的,其實就和製作麵包的方法有很多的關系。比如一些細節的處理都很容易影響到麵包整體的口感。因此,在食材的選擇以及做法方面都需要下功夫才行。那麼製作麵包的方法與步驟是怎樣的?
1.面團的攪拌:
水化物質和水性物質充分混合所形成的粗糙的且粘濕的面團,整個面團不成型,無彈性,面團粗糙。成團階段(又稱面團捲起階段)面團中的麵筋開邕形成,麵粉中的蛋白質充分的吸水膨脹,由於麵筋的形成,已形成面團好激,這時麵包已不再粘連攪拌缸的缸壁,用手觸摸面團時仍然會粘手,沒有彈性,且延伸性也不好。麵粉充分形成階段,隨著繼續攪拌,面團逐漸變軟,面團表面逐漸乾燥而有彈性,且表面有光澤,有延伸性,但面團用手拉時易斷。面團攪拌成熟階段,這時面團很快變的柔軟,不易粘手,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彈性。表面乾燥而有光澤,用手拉麵團能拉成薄片且拉破的口邊整齊(不顯鋸齒狀)。
2.基礎醒發:
基礎醒發是麵包整個工藝中最重要的一環,面團消襪仔在基礎醒發的過程中,麵筋得到充分的氧化(面團在攪拌時其實也是一個充氧的過程)面團的延伸性更好,面團的發酵是一個復雜的生化反應的過程,糖類物質被分解轉化。所轉化的葡萄糖和果糖與蛋白質會發生美拉德反應而產生麥香味。基礎發酵對麵包的作用很大,如:對麵包的保鮮期,麵包的口感,柔軟度和形狀等等,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基礎醒發的理想的溫度為27℃,相對濕度為75%,時間最少也要30分鍾以上。
3.分割:
就是通過稱量把大面團分割成所需要重量的小面團。
4.滾圓(搓圓)
分割後的面團不能立即成型,必須要搓圓,通過搓圓使面團外表形成一層光滑表皮。利於保留新的氣體,而使面團膨脹。光滑的表皮還有利於以後在成型時面團的表面不會被粘連,使成品的麵包表皮光滑,內部組織也會較均勻。搓圓時盡可能不用麵粉,以免麵包內部出現大空洞,搓圓時用力要均勻。
5.中間醒發:
中間醒發就是指通過搓圓後的面團到成型之間的這段時間,一般在15~20分鍾。具體要看當時氣溫和面團鬆弛的狀態,看面團的狀態顯示是適合所做麵包的成型要求。
6.成型:
成型也叫整形,就是把經過中間醒拿汪發後的面團做在產品要求的形狀。一般主食麵包的整形比較簡單,有整形機就方便了。用手工操作,通過二次擀開捲起後放入模具壓實就可以了。
Ⅸ 麵包的製作工藝是怎樣的
在一般的麵包生產中,皆是直接法生產為主,其程序為:
准備材料 →攪拌 → 發酵 →分割 → 滾圓 →鬆弛→造型→最後醒發→烘烤→冷卻→包裝
准備材料:
准備材料時,稱材料必須准確,由此才可准確計算成本及產量,稱料不準確還會做成成本增加,麵包質量不穩定,甚至影響整個生產過程。
攪拌:
准備攪拌用水時,要注意水溫,因在攪拌時是利用水溫來控制面團溫度。
其計算方法如下:65-75度減去室溫再減去麵粉溫度等於應加水溫度
攪拌的作用,不但幫助乾性材料水化、溶解、及均勻混合,更重要的是將麵粉中組成麵筋的蛋白質,利用攪拌的物理性質結合成麵筋而使面團有足夠的伸展能力。
攪拌所需的時間,由於機器功率不同,而所用之攪拌時間亦不一樣,有些廠家的和面機之速度太慢,不能將麵筋完全擴展,因此可利用壓面積壓面,幫助麵筋結合。壓面的次數,要按壓輪的寬窄、面團的大小、壓面的方法不同而有所改變。
面團攪拌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一、 水化階段:水化階段為攪拌過程的第一階段。使用和面機將配方中「乾性」與「濕性」材料混合均勻,形成濕粘的麵糊狀態。
二、 面團捲起階段:隨著攪拌機的轉動,面團的結合性愈來愈強,所有材料混合成一體。由於面團的吸濕性,使得面團變得乾燥,觸摸時極粗而硬,沒有光澤。稍微沾手,缺乏彈性和伸展性。用手拉取面團時容易斷裂,此時即為「面團捲起階段」
三、 麵筋擴展階段:麵筋因攪拌器轉動時不斷的折覆、推拉、揉動及拍擊,麵筋表面漸漸乾燥而呈現出光澤、結實而富有彈性。
這是麵筋已開始擴展,用手拉取時,隨具伸展性但仍容易斷裂,此為「麵筋擴展階段」。
四、 麵筋完成階段:面團繼續攪拌,使原有彈性的面團筋度達到更充分的擴展。整個面團挺立而柔軟,表面光澤細膩、乾燥而不沾手,整潔而沒有粗糙感。用手拉取面團時,具有良好的伸展性的彈性,這時已完成了面團的攪拌,稱為「面團完成階段」。
發酵:
面團發酵是面團中的酵母將面團內的糖分變為二氧化碳、酒精、熱及其它的有機物。隨著此過程,麵糊亦逐漸成熟。面團發酵不足及過度都直接影響麵包的品質,因麵糊的成熟是直接反映其保存氣體的能力,面團保存氣體的能力,經科學家們的研究,主要是面團中麵筋氧化而組成的三度空間的網狀組織,這一氧化過程,可在面團攪拌時加入氧化劑,加速其氧化,在短時間內面團可以成熟。
分割:
面團發酵成熟後,應立即分割,重量要按各種麵包需要而定。面團切割後的以後操作中,會不斷失去水分,尤其是在烘烤之中,失去的水分及可揮發物約為面團重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滾圓:
分割後由於面團表面不光滑,酵母產生的氣體不易保存,所以要把面團滾圓,有利於以後操作。
在大多數的生產過程中,做大型麵包時須把要分割好的的面團滾圓,但生產小麵包時,也可把面團分成小塊後,拌上少量麵粉(拌麵粉量以小面團互不相粘即可)。鬆弛:
在分割及滾圓時,面團受到壓力,變得堅實而不易操作,約經十至十五分鍾的鬆弛,面團可恢復更好的伸展性以便操作成型。要注意的是在鬆弛過程中,預防表皮干硬。
造型:
面團鬆弛後,即可進行造型的操作,麵包的形狀也在造型時決定。
最後醒發:
最後醒發應在醒發室內進行,溫度與濕度要按各類麵包的需求而定,一般溫度為32℃-38℃,濕度為70℃-85℃,時間一般在45分鍾至90分鍾左右,要注意的是醒發室內的溫度與濕度是否均勻,溫度及濕度不均勻會導致麵包醒發不一,質量下降。
烘烤:
在烘烤時,麵包會在爐中產生很多的變化,所有的變化都關系著烘烤的時間、溫度及爐內的濕度,因各種麵包烤熟的成都及顏色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烘烤時主要控制烤爐的溫度來配合時間,而時間則基於麵包的種類及大小來決定。
在烘烤中,麵包會有一特別反應,就是進爐後數分鍾,面團會急速膨脹,膨脹的原因是由於酵母受熱而產生大量的氣體,各種液體受熱變成氣體而膨脹及氣體受熱膨脹所做成,而烤爐中如有一定量的水蒸氣則有利於面團在爐中的膨脹。
冷卻:
有些麵包店是前店後場的形式銷售麵包,麵包出爐後則立即搬到店面銷售,沒有冷卻及包裝的步驟,但批發廠家則必須把麵包冷卻,然後才能包裝。麵包如沒適當的冷卻,包裝後由於溫度過高,麵包產生蒸汽冷凝而水點。依附於包裝袋或麵包表面,因此麵包容易發霉。用模具烘烤的麵包,出爐後應盡快脫模。麵包在出爐後會向外排出大量的熱和蒸汽,來平衡其內外的溫度及壓力,麵包出爐後如不立即脫模,其所排出的氣體不能向外排出,造成外壓增加,使麵包的底部及邊之四周內陷。在冷卻時,麵包與麵包之間,如沒有間隔也會形成同一現象。
包裝:
包裝的好壞及衛生,直接影響麵包的保存期,一般麵包的包裝是用膠袋作為包裝材料,選用膠袋最主要是該膠袋可否用作食品包裝?印刷原料是否有毒性?印刷後是否容易脫落?
每一包裝員工,在工作之前應先清潔及消毒手部,穿戴清潔的工作服及手套,包裝的車間應與生產車間隔開及安裝紫外線殺菌燈,保持清潔及乾爽。不要將過期及已經受到污染的麵包堆存在車間內,便可大大減低包裝後麵包的發霉現象。
結論:
在以上的技術說明中,我們可以看出麵包生產技術是一門時間的科學,麵包師每天都要利用到化學、物理學、生物化學及機械學上的原理,再加上天天積累的經驗及理論與麵包生產上,從而不斷改進。
所以作為一個專業的麵包使不僅使光有經驗,還要具有高度學習作為後盾,才能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