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樑柱鋼筋碰撞怎麼解決

樑柱鋼筋碰撞怎麼解決

發布時間:2025-05-06 03:01:15

❶ 樑柱節點是否允許柱鋼筋電渣壓力焊連接

在結構工程設計中,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部位被嚴格限制,尤其是在一些關鍵位置,以確保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樑柱節點、箍筋加密區和構件受力最大部位,通常被視為三大禁區,禁止在此區域進行鋼筋的常規連接。這一規定是基於大量的工程實踐和理論研究,確保在這些關鍵區域的連接不會削弱結構的整體性能。

然而,出於工程實際需求,有時確實需要在這些禁止區域進行鋼筋連接。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一級機械連接方式,但必須經過設計人員的同意並獲得許可。機械連接技術,如電渣壓力焊,因其高效、可靠的特點,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

電渣壓力焊技術的應用,要求施工人員嚴格按照相關規范操作,確保焊接質量。這一過程涉及到精確的焊接參數設定、嚴格的焊接工藝控制以及焊接後的檢驗程序。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焊接接頭的質量,從而提高結構的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電渣壓力焊等機械連接技術可以解決在禁止區域進行鋼筋連接的問題,但其使用依然受到嚴格的限制。設計人員必須充分評估結構的安全性和適用性,確保在這些關鍵區域的連接不會對結構的整體性能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還應結合其他連接技術,如套筒灌漿連接、鋼筋套筒擠壓連接等,以形成多樣的連接解決方案。這些連接技術各有優勢,可以根據工程的具體需求進行合理選擇和應用。

❷ 鋼筋施工問題防治措施


鋼筋施工問題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措施能很好的解決實際問題,每個細節的處理都很關鍵。中達咨詢就鋼筋施工問題防治措施和大家說明一下。
一、電渣壓力焊接頭質量不符合要求
(一)現象
接頭處軸線彎折或軸線偏心過大,焊包不勻,並有咬邊、夾渣、未熔合等現象;鋼筋夾持處燒傷。
(二)原因分析
1、鋼筋端部歪扭不直,清理不幹凈或端面不平;鋼筋安裝不正,軸線偏移,機具損壞,造成鋼筋晃動和位移;焊接完成後,接頭未經充分冷卻;
2、焊接工藝方法應用不當,焊接參數選擇不合適,操作技術不過關;
3、焊劑裝填不勻,或受潮。
(三)防治措施
1、焊接前應矯正或切除鋼筋端部過於彎折或扭曲的部分,並予以清除干凈,鋼筋端面應磨平;
2、鋼筋加工安裝應由持證焊工進行,安裝鋼筋時要注意鋼筋或夾具軸線是否在同一直線上,鋼筋是否安裝牢固,過長的鋼筋安裝時應有置於同一水平面的延長架,如機具損壞,特別是焊接夾具墊塊損壞應及時修理或更換,經驗收合格後方准焊接;
3、根據《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CJ18)合理選擇焊接參數,正確掌握操作方法。焊接完成後,應視情況旅運保持冷卻1~2min後,待接頭有足夠的強度時再拆除機具或移動;
4、焊工必須持有上崗證。鋼筋焊接前,必須根據施工條件進行試焊,合格後方可施焊;
5、焊接完成後必須堅持自檢。對接頭彎折和偏心超過標準的及未焊透的接頭,應切除熱影響區後重新焊接或採取補強焊接措施;對脆性斷裂的接頭應按規定進行復驗,不合格的接頭應切除熱影響區後重新焊接。
二、直螺紋絲扣加工缺陷
(一)現象:
絲扣缺損、數量不夠、絲頭端部不平整等(如圖1、圖2)。
(二)原因分析:
1、操作工人未經培訓,現場交底不清;
2、過程質量控制不嚴格,加工機械維護不到位;
3、絲頭加工後未及時加戴保護帽進行保護;
4、鋼筋端部直接採用切斷機切割。
(三)防治措施:
1、鋼筋接頭絲扣加工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考核、持證上崗;
2、現場須配備通規、止規等檢測工具,對加工的絲頭要經常性抽查;
3、合格的絲頭應及時加裝保護帽;
4、鋼筋端頭應采配鎮穗用無齒鋸切割,以保證鋼筋端部平整。
三、箍筋彎鉤形式不對
(一)現象
箍筋末端未按規定根據不同的使用條件製成相應的彎鉤形式。
(二)原因分析
不熟悉箍筋使用條件;忽視規范規定的彎鉤形式及應用范圍;現場配料及鋼筋加工管理混亂。
(三)防治措施
1、熟悉半圓(180°)彎鉤、直(90°)彎鉤、斜(135°)彎鉤的應用范圍和相關規定,特別是對於斜彎鉤,是用於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結構,在鋼筋加工的配料過程中要加強檢查(如圖3、圖4);
2、對於已加工成型而發現彎鉤形式不正確的箍筋,可做如下處理:斜彎鉤可代替半圓彎鉤或直彎鉤;但半圓彎鉤或直彎鉤不能代替斜彎鉤。
圖3 箍筋下料、加工規范
圖4 箍筋下料、加工規范
四、柱子縱向鋼筋偏位
(一)現象
鋼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礎插筋和樓層柱子縱筋外伸部分常發生偏位情況。因此,在施工中必須及時進行糾偏處理(如圖5、圖6)。
圖5 柱縱向鋼筋間距偏差大,移位
圖6 柱縱向鋼筋間距均勻、無移位
(二)原因分析
1、模板固定不牢,在施工過程中,時有碰撞柱模的情況,致使柱子縱筋與模板相對位置發生錯動;
2、因箍筋製作誤差比較大,內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縱筋偏位,甚至整個柱子鋼筋骨架發生扭曲現象;
3、不重視混凝土保護層的作用,如墊塊強度低被擠碎,墊塊設置不均勻,數量少,墊塊厚度不一致及與縱筋綁扎不牢等問題影響縱筋偏位;
4、施工人員隨意搖動、踩踏、攀登已綁紮成型的鋼筋骨架,使綁扎點鬆弛,縱筋偏位;
5、澆築混凝土時,振動棒極易觸動箍筋與縱筋,使鋼筋受振錯位;
6、樑柱節點內鋼筋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擠歪而偏位;
7、施工中,有時將基礎柱插筋連同底層柱筋一並綁扎安裝,結果因鋼筋過長,上部又缺少定位箍筋約束,整個骨架剛度差而晃動,造成偏位。
(三)防治措施
1、設計時,應合理協調梁、柱、牆間相互尺寸關系。如柱、牆比梁邊寬50至100mm,即以大包小,避免上下等寬情況的發生;
2、按設計圖紙要求將柱、牆斷面尺寸線標在各層樓面上,然後把柱、牆從下層伸上來的縱筋,用兩個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別在本層樓面標高及以上500mm處用柱箍點焊固定;
2、基礎部分插筋應為短筋插接,逐層接筋,並用定位箍筋固定;
3、按設計要求正確製作箍筋,與柱子縱筋綁扎應牢固,綁點不得遺漏;
4、柱、牆鋼筋培卜骨架側面的墊塊應綁扎牢固,所有墊塊厚度應一致,並為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5、在樑柱交接處應用箍筋與柱縱向鋼筋點焊固定,同時綁紮上部鋼筋。
五、框架節點核心部位柱箍筋遺漏
(一)現象
框架節點是框架結構的重要部位,但節點處的樑柱鋼筋交叉集中,使該部位柱箍筋綁扎困難。因此,遺漏綁扎箍筋的現像經常發生(如圖7、圖8)。
圖7 樑柱核心區箍筋數量不足
圖8 樑柱核心區箍筋綁扎規范
(二)原因分析
因設計單位一般對框架節點處柱樑鋼筋排列順序、柱箍筋綁扎等問題都不作細部設計,致使節點處鋼筋較為集中的現象較為普遍,造成核心部位鋼筋綁扎困難的局面,因此在綁扎時經常遺漏柱箍筋的現象。
(三)防治措施
1、施工前,應按照設計圖紙,並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合理確定框架節點處鋼筋綁扎順序;
2、縱橫向框架梁底模支撐完成後,即可放置框架梁下部鋼筋。若橫梁比縱梁高,先將橫梁下部鋼筋套上箍筋置於橫梁底模上,並將縱梁下部鋼筋也套上箍筋放在各自相應的梁底模上。再把符合設計要求的柱箍筋一一套入節點部位的縱向鋼筋進行綁扎。然後,先後將橫縱樑上部縱筋分別穿入各自箍筋內,最後,將各框架梁箍筋按設計間距拉開綁扎固定。若縱梁斷面高於橫梁,則應將上述橫縱梁鋼筋綁扎順序顛倒,即按「先縱後橫」進行綁扎即可;
3、當樑柱節點處梁的高度較高,或實際操作中個別部位確實存在綁扎節點柱箍困難的情況時,可將此部分柱箍做成兩個相同的兩端帶135度彎鉤的「L」型箍從柱子側向插入,鉤住四角柱筋,或採用兩相同的開口「U」型箍,套入後焊牢箍筋搭接接頭。
六、同一連接區段內接頭過多
(一)現象
在綁扎或安裝鋼筋骨架時,發現同一連接區段內(對於綁扎接頭,在任一接頭中心至規定搭接長度的1.3l內,所存在的接頭都認為是沒有錯開,即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受力鋼筋接頭過多,有接頭的鋼筋截面面積占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超出規范規定的數值。
(二)原因分析
1、鋼筋配料時疏忽大意,沒有合理搭配原材料的下料長度;
2、忽略了某些構件不允許採用綁扎接頭的規定;
3、錯誤取用連接接頭的鋼筋截面面積占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數值;
4、分不清鋼筋位於受拉區還是受壓區。
(三)防治措施
1、配料時鋼筋編號要清晰,註明各個區段的搭配情況,對於同一組搭配而安裝方法不同的,要加文字說明;
2、軸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桿件中的受力鋼筋接頭不得採用綁扎搭接;
3、若分不清鋼筋所處部位是受拉區或受壓區時,接頭位置均應按受拉區的規定考慮。
七、梁箍筋彎鉤與縱筋相碰
(一)現象
在梁的支座處,箍筋彎鉤與縱向鋼筋位置抵觸。
(二)原因分析
梁箍筋彎鉤應放在受壓區,從受力和構造角度看是合理的。但是,在特殊情況下,例如在連續梁支座處,受壓區在截面下部,要是箍筋彎鉤位於下面,有可能被鋼筋壓開,在這種情況下,只好將箍筋彎鉤放在受拉區。此外,實踐中還會出現另一種矛盾:在目前的高層建築中,採用框架或框剪結構形式的工程中,大多數是按抗震要求設計的,因此箍筋彎鉤應採用135度,而且平直部分長度又較長,故箍筋彎鉤與樑上部二排鋼筋經常相碰。
(三)防治措施
綁扎鋼筋前應先規劃箍筋彎鉤位置(放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樑上部僅有一層鋼筋,箍筋彎鉤與縱向鋼筋不抵觸,為了避免箍筋接頭被壓開口,彎鉤可放在樑上部(構件受拉區),但應特別綁牢,必要時採用封閉箍筋,對於兩層或多層縱向鋼筋的,則應將彎鉤放在梁下部。
八、鋼筋直螺紋連接不規范
(一)現象
鋼筋連接絲頭外露絲扣不符合規范規定,接頭處套筒未擰緊,連接套筒開裂等。
(二)原因分析
1、鋼筋連接接頭絲扣加工數量不夠或過多,現場控制不嚴;
2、施工人員不按要求操作,現場監督管理不到位,接頭連接後未採用力矩扳手及時檢查;
3、連接套筒質量不符合設計要求及規范規定。
(三)防治措施
1、嚴格控制鋼筋接頭絲扣加工質量,要求施工單位做好後台的交底和檢查工作;
2、連接套筒規格必須與鋼筋一致,材質應符合設計要求及規范規定;
3、檢查鋼筋接頭質量時,根據鋼筋規格抽查接頭連接力矩擰緊值是否符合要求(如圖9、圖10);
4、檢查鋼筋套筒連接型式檢驗報告,並做好過程中鋼筋連接接頭現場見證取樣送檢。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❸ 鋼筋工程監理常見問題及措施

鋼筋工程監理常見問題及措施

鋼筋施工錯誤有些屬於難以治癒“通病”和“頑疾”,有的是由於施工人員對規范和平法理解的錯誤或對規范平法的亞清晰所致,有的'是因為施工工藝的落後和局限,有的則是由於施工人員馬虎不負責任。那麼,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鋼筋工程監理常見問題及措施,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一、鋼筋原材

1、表面銹蝕:鋼筋表面出現黃色浮銹,嚴重轉為紅色,日久後變成暗褐色,甚至發生魚鱗片剝落現象。

原因: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蝕,存放期長,倉庫環境潮濕,通風不良。

防治措施:

1、鋼筋原料應存放在倉庫或料棚內,保持地面乾燥,鋼筋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場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盡量縮短。淡黃色輕微浮銹不必處理。

2、紅褐色銹斑的清除可用手工鋼刷清除,盡可能採用機械方法,對於銹蝕嚴重,發生銹皮剝落現象的應研究是否降級使用或不用。

2、混料:鋼筋品種、等級混雜不表,直徑大小不同的鋼筋堆放在一起,難以分辨,影響使用。特別是二級鋼和三級鋼。

原因:原材料倉庫管理不當,制度不嚴;直徑大小相近的,用目測有時分清;技術證明資料未隨鋼筋實物同時交送倉庫。

防治措施:

1、原材料堆放,和加工後的半成品均應註明材質和規格。

2、下料加工前因認真核對材質和規格,特別是2級剛和3級鋼。

二、鋼筋力學實驗

現象和原因:鋼筋原材力、接頭學實驗不規范:鋼筋材質單批號、數量和實驗報告單上不符,工程部位不詳細。未能按規范要求中的數量批次進行力學實驗。

防治措施:

原材:拉伸試驗每組2根長約500mm。350mm。同一廠別,同一爐號、同一規格、同一交貨狀態,每60t為一驗收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計。(盤圓鋼筋試件取自不同盤、直條鋼筋在任選的兩根或兩根以上截取)。

閃光焊接接頭:同一台班內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個同級別、同直徑鋼筋焊接接頭應作為一批。試件從成品中隨機切取6個試件。其中3根做拉伸試驗長約500mm,冷彎試驗2根長約350mm。

電弧焊接接頭:工程焊接條件:同接頭型試、同鋼筋級別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在現場條件下:每一至兩層樓同接頭型試、同鋼筋級別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不足300個接頭也按一批計。試件從成品中隨機切取3個試件做拉伸試驗長約500mm,

電渣壓力焊接頭:每一樓層或施工區段中同鋼筋級別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不足300個接頭也按一批計。試件從成品中隨機切取3個試件做拉伸試驗長約500mm。

氣壓焊接接頭:每一樓層或施工區段中同鋼筋級別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不足300個接頭也按一批計。試件從成品中隨機切取3個試件做拉伸試驗長約500mm,

接卸連接接頭:鋼筋機械連接對接頭的現場檢驗按驗收批進行。同一施工條件下採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級、同型式、同規格接頭,以500個為一個驗收批進行檢驗預驗收,不足500個也作為一個驗收批。對接頭的每一驗收批,必須在工程中隨機截取3個接頭試件作抗拉強度試驗。

三、鋼筋成品保護

1、鋼筋端部直螺紋絲扣加工好以後,沒有對絲扣進行有效保護。

防治措施:鋼筋端部直螺紋絲扣加工好以後,套上塑料帽對絲扣進行保護。

2、後澆帶、施工縫等部位預留鋼筋長時間擱置,未進行防銹保護處理。

防治措施:

要求:對後澆帶、施工縫等部位預留鋼筋長擱置時間超過3個月以上的,必須對預留鋼筋進行防銹保護處理(在鋼筋表面塗刷水泥漿)。

四、鋼筋綁扎

1、梁底受力鋼筋與箍筋綁扎點過少。

要求:梁角部四周鋼筋交叉點應每點綁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位移。

2、鋼筋綁扎不規范,少扎、漏扎現象較多。

要求:

1、網片綁扎鐵絲要交換方向,呈“八”型

2、綁扎接頭應以三道雙鐵絲扎牢

3、網片在鋼筋綁扎(如梁中穿過)范圍內應弧弧扎。

4、雙向受力鋼筋網片應弧弧扎

5、鋼筋進支座部分應弧弧扎

註:每根鋼筋在搭接長度內必須採用三點綁扎,用雙絲綁扎搭接鋼筋兩端30mm處,中間再綁扎一道。

五、鋼筋位移

現象和問題:

1、牆柱外伸鋼筋移位。

2、牆柱外伸鋼筋移位。

原因:

1、模版固定不牢,在施工過程中有事碰撞致使鋼筋發生錯位。

2、箍筋製作有誤差,及綁扎不牢固造成鋼筋骨架發生變形。

3、保護層墊塊不均勻。

4、樑柱節點內鋼筋密度大,致使牆柱鋼筋錯位。

5、澆築混凝土時觸動鋼筋,沒有及時恢復。

防治措施:

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臨時箍筋,按圖樣位置安好,然後用樣板固定好,澆搗混凝土前再重復一遍。如發生移位則應校正後再澆搗混凝土。

2、注意澆搗操作,盡量不碰撞鋼筋,澆搗過程中由專人隨時檢查及時校正。

3、澆築砼前在板面或樑上用油漆標出柱、牆的插筋位置,然後電焊定位箍或水平引筋(針對板牆插筋)固定。

4、若遇鋼筋間距調整(或位移)需彎曲鋼筋時,應採用小於1:6角度緩慢彎曲到位。

;

❹ 樑柱加固方法有哪些

樑柱加固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加大截面加固法。通過在樑柱的受拉區域增加鋼筋混凝土進行加固,來提高其承載力和剛度。這種方法廣泛應用於加固梁、板、柱等構件,尤其是那些對結構承載力有較高要求的樑柱結構。該方法的優點是技術成熟,經驗豐富,加固可靠性高。但在使用時要注意混凝土的材料質量和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此外,需要較大的空間來施工,對於原有建築有一定影響。
2. 預應力加固法。此方法通過預應力對樑柱結構進行加固處理。使用預應力能有效消除加固部分產生的新的應力應變和變形等問題,增強整體結構的承載力並提高耐久性。此外,預應力加固技術具有靈活性高和受力體系合理的特點,適用於各種形式的樑柱結構加固。但預應力加固需要專業的技術和設備支持,施工難度相對較高。
3. 粘鋼加固法。通過在樑柱結構表面粘貼鋼板來增強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粘鋼加固法適用於需要快速修復和提高樑柱結構的承載能力的場合。它的優點是施工簡便快捷,對原有結構影響小,但對鋼板的質量和粘貼工藝要求非常高,需要保證鋼板與結構緊密貼合並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
綜上所述,樑柱加固的方法包括加大截面加固法、預應力加固法和粘鋼加固法等。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加固方法,以確保樑柱結構的承載力和安全性滿足要求。以上解釋僅為一般性介紹,具體的加固方案還需要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進行詳細設計和施工。

閱讀全文

與樑柱鋼筋碰撞怎麼解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注塑模具組裝工是什麼 瀏覽:883
5000噸的油船需要多少鋼板 瀏覽:635
為什麼模具不能用膠口 瀏覽:915
地方狹窄ppr怎麼焊接 瀏覽:163
一般彎頭都是怎麼做出來的 瀏覽:411
螺紋鋼材鉻含量是多少錢 瀏覽:42
440不銹鋼和白鋼哪個好 瀏覽:849
鋁合金門窗如何開票 瀏覽:294
家用烤箱模具什麼樣的好 瀏覽:545
焊接的時候如何把焊放在主板上面 瀏覽:190
為什麼構成建築物不能用鋼筋 瀏覽:141
挖土機的抓鬥是什麼合金 瀏覽:453
鋼鐵雄心4怎麼打登錄戰 瀏覽:206
化工工程項目怎麼賣無縫鋼管 瀏覽:218
直縫電焊焊管國家標准 瀏覽:410
不銹鋼焊管機組系列匯總 瀏覽:419
怎麼計算鋼管抗彎強度 瀏覽:622
中國進口鋼鐵是多少錢 瀏覽:176
如何計算鋼管管件價格 瀏覽:596
鋼鐵俠2之後的電影是什麼 瀏覽: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