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筏板基礎中鋼筋馬蹬有何規范要求
馬鐙筋的規格
當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時,馬鐙筋直徑可採用ф8;當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時,馬鐙筋直徑可採用ф10;當200mm<h≤300mm時,馬鐙直徑可採用ф12;當300mm<h≤500mm時,馬鐙直徑可採用ф14;當500mm<h≤700mm時,馬鐙直徑可採用ф16;厚度大於800mm最好採用鋼筋支架或角鋼支架。
(1)筏板鋼筋支架如何計算規則擴展閱讀
用途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
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應用范圍
建築物採用何種基礎型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工程設計中,常遇到這樣的地質情況,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層為風化殘積土層、全風化岩層、強風化岩層或中風化軟岩層,因此,有可能採用天然地基。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
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筏板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凳筋
Ⅱ 怎樣計算一棟樓要用多少鋼筋啊
要根據結構施工圖,對照有關規范和設計規定的圖集,編制鋼筋成型加工單或者鋼筋翻樣圖,一根一根的算出來,這需要專業人才。
鋼筋計算原理:
鋼筋重量=鋼筋長度*根數*理論重量鋼筋長度=凈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族洞蠢級抗震)。
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基礎插兆陪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筏板基礎〉2000mm時,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
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2)筏板鋼筋支架如何計算規則擴展閱讀:
鋼筋計算方法注意事項:
1、基礎中,多層鋼筋的型鋼支架、墊鐵、撐筋、馬凳等按已審定的施工組織設計合並用量計算,執行金屬結構的鋼托架制、安定額執行。現澆樓板中設臵的撐筋按已審定的施工組織設計用量與現澆構件鋼筋用量合並計算。
2、預埋鐵件、螺栓按設顫頃計圖紙以噸計算,執行鐵件制安定額。
3、預制柱上鋼牛腿按鐵件以噸計算。
4、採用搭接焊時,雙面焊搭接長度不小於5d,單面焊搭接長度不小於10d。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鋼筋工程量計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結構施工圖
Ⅲ 超厚筏板中的鋼筋支架設計
超厚筏板中的鋼筋支架設計是確保鋼筋結構穩定的關鍵。筏板較厚時,鋼筋直徑大、層數多,需設計支架支撐與固定上層鋼筋,避免施工困難。支架設計需考慮承載力與穩定性,以滿足工程需求。
常見支架方案有:鋼筋支架、鋼管支架、角鋼支架和槽鋼支架。
案例一:採用鋼筋支架,針對筏板厚度為2m,配筋為雙層雙向D28@150。立柱及橫梁採用D28鋼筋,間距1m,斜撐採用1D28,間距2m。電梯坑等超厚區域加設12#槽鋼作為加強立柱。
案例二:鋼管支架設計適用於筏板厚度在4.0~5.2m,最厚處9.75m。底筋為D36@150共6層,麵筋為2層D32@150與4~6層D28@150。支架立柱為D48x3.0鋼管,間距1.6m,水平桿也採用D48x3.0鋼管,共3道與4道,分別距離板底鋼筋200mm與3200mm,以及1600mm與4200mm。支架設置剪刀撐,間距8m,支撐寬度為4.8m,立桿下端焊接300mm長8號槽鋼底腳,上端與場外預制的U型托桿連接。
案例三:角鋼支架適用於筏板厚度3.6~4m,最厚處9.95m。底筋為2層D28@160+2層D25@160,共4層,麵筋為2層D28@160+2層D16@160,共4層。支架立柱為角鋼L80x80x6,間距2.1m,水平桿為角鋼L100x80x6,共2道。支架設置剪刀撐,間距8.4m,立桿下端焊接100X100mmx5mm鋼板,上端與L100x80x6橫桿連接。
案例四:槽鋼支架設計用於筏板厚度5m,最厚處9.95m。底筋為4層D38@150+2層D32@150,共6層,麵筋為2層D32@150+2層D28@150,共4層。支架立柱採用12號槽鋼,間距3m,水平桿也採用12號槽鋼,共4道。支架設置剪刀撐,間距8.4m,立桿下端焊接100X100mmx5mm鋼板,上端與L100x80x6橫桿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