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板的鋼筋什麼情況下通長布置
在有「抗震構造」的需要時,需使用通長筋。
通長筋源於抗震構造要求,這里「通長」可以保證梁各個部位的這部分鋼筋都能發揮其受拉承載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過程中反彎點位置發生變化的可能。
上部通長筋搭接位置應在凈跨的1/3范圍內,並且要滿足一個搭接長度,下部通長筋如果定值長度不夠,一般採用錨固方式,不搭接,長度計算同下部非通長筋。
應用
沿梁全長頂面和底面至少應各配置兩根通長的縱向鋼筋,對一、二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4mm,且分別不應少於梁兩端頂面和底面縱向受力鋼筋中較大截面面積的1/4;
對三、四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當抗震框架梁採用雙肢箍時,跨中肯定只有通長筋而無架立筋;
只有採用多於兩肢箍時,才可能有架立筋.通長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長度接長,而架立筋僅交錯150,是「構造交錯」,不是起連接作用。

(1)坡屋面板鋼筋怎麼布置擴展閱讀
一、通長筋可分為受力筋和分布筋,兩者作用不同:
1、受力筋主要承受彎矩和剪力;
2、分布筋作用主要是防止板面溫度裂縫。
二、架立筋和貫通筋有什麼區別?
在鋼筋布置上,架立鋼筋是布置本跨的1/3。也就是說,本跨梁存在左右支座鋼筋。
通長鋼筋是全長布置,架立筋從字面是就可以知道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須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壓區混凝土強度已足夠,無須配筋,那在做鋼筋骨架的時候,梁的上部就沒有縱向筋,箍筋的上角點就無法固定,因此一般用兩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兩角,這就是架立筋,從計算上沒有受什麼力,但實際上也受壓。
用於定位的後來可以不用,無須計算,而結構架立筋則須計算。架立筋起一定的受壓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梁的承載力。
B. 樓房如何做坡屋頂
樓房做坡屋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 准備材料和確定坡度:坡屋頂屋面防水材料多為瓦材,坡度一般10%-100%,10%-20%多用於金屬板材屋面,20%以上多用於平瓦及油氈瓦屋面。還需琉璃瓦、磚頭、水泥、黃沙、望板等材料。根據所選屋面防水層材料性能和構造決定坡度大小,防水好、單塊面積大、接縫少的材料,坡度可減小;用瓦塊鋪設則選小塊瓦並增加坡度;寒冷地區為防積雪應加大坡度;帶閣樓的屋頂可用陡坡或折腰式屋面。
- 屋頂支模:模具是支撐屋頂重量和維持形狀的重要結構,為保證坡屋頂質量,最好找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操作,雖然成本較高,但可避免後續維修麻煩。
- 屋面鋼筋鋪設:這是關鍵步驟,鋪設時注意鋼筋間最小搭接距離一般不得小於30厘米。根據鋼筋型號和參數選擇鋼筋網片,如帶肋焊接網片、定型鋼筋網片等。要確保鋼筋質量,不選用假冒偽劣產品。
- 現澆屋面:施工有一定困難,要保證混凝土流動性小,防止無法附著於坡屋面;澆築順序是從上往下;屋面上振搗動作要快,多點、密集振搗,坡度較大時可用板錘拍打混凝土代替振搗;盡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縫,不可避免時留成階梯型,並用水泥砂漿做好接槎,防止屋面漏水。
- 屋頂養護和掛瓦:澆築完畢12小時內要進行覆蓋保濕養護,常見方法是灑水養護,防止屋面開裂和後期漏水。做好保護層後,訂好瓦條即可掛瓦。
C. 坡屋面板鋼筋如何布置
坡屋面板鋼筋的布置主要遵循以下步驟和原則:
事先根據圖紙節點要求設置:
- 在進行坡屋面板鋼筋布置前,必須詳細閱讀並理解施工圖紙及相關的節點要求。
- 根據圖紙中的標注和說明,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直徑、間距等關鍵參數。
受力鋼筋的布置:
- 主筋布置:主筋通常沿坡屋面板的受力方向布置,確保能夠承受主要的荷載作用。
- 分布筋布置:分布筋則垂直於主筋布置,用於將荷載均勻分散到主筋上,提高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
考慮斜板特性:
- 由於坡屋面板具有傾斜的特點,因此在布置鋼筋時需要特別注意鋼筋的傾斜角度和布置方向,以確保鋼筋能夠充分發揮其受力性能。
- 必要時,可能需要採用特殊形狀的鋼筋或增加鋼筋的數量和密度,以適應坡屋面板的特殊形狀和受力需求。
施工注意事項:
- 在布置鋼筋時,應確保鋼筋的位置准確、間距均勻,且符合設計圖紙的要求。
- 鋼筋的連接應採用可靠的方式,如焊接、綁扎等,以確保鋼筋之間的連接牢固可靠。
- 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保護鋼筋免受損壞,如避免踩踏、撞擊等。
檢查與驗收:
- 在鋼筋布置完成後,應進行全面的檢查和驗收工作,確保鋼筋的布置符合設計圖紙和相關規范的要求。
- 如發現鋼筋布置有誤或不符合要求,應及時進行整改和修復。
綜上所述,坡屋面板鋼筋的布置需要嚴格遵循施工圖紙和相關規范的要求,確保鋼筋的布置合理、准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