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梁鋼筋上層3根下層5根四肢箍怎麼套
那就上面少根,下排多一根,既然如此,那就下面多出來的那根放在中間,與箍筋下面綁扎,不在角部綁扎即可;上面的也放在中間了。
❷ 請問下樑上部2根鋼筋 下部3根鋼筋怎麼怎麼設置4肢箍
怎麼會有這樣的設法
不要說兩根不能設 就是下面三根設4肢箍也是不合規范的
❸ 框架梁的4肢箍筋怎麼做
根據主筋來確定。上部通長筋來確定內箍的數量。上筋看起來間距均勻,順直。下部鋼筋是成雙的就放在兩側,成單的就放要中間。
雙拼箍的組合形式,不可以。現行的做法:採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採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與雙拼箍的組合形式,主要的區別是大箍套小箍的形式確保梁鋼筋骨架的外框尺寸。梁復合箍筋應採用截面周邊外周邊封閉大箍加內封閉小箍的組合方式(大箍套小箍)。
形式
四肢箍形式是大箍套小箍;盡管兩個雙肢箍交錯布置(等箍互套)曾經有過使用,但是大箍套小箍能夠更好地保證梁的整體性。
在03G101-1標准圖集中明確規定,復合箍筋應採用大箍套小箍,「應"就是「必須」的意思,盡管在11G101-1中沒有強調「大箍套小箍」,不等於說多肢復合箍筋不應採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這主要是因為經過這么多年的平法推廣,「大箍套小箍」已經深入人心。
❹ 梁的上部和下部都是6跟鋼筋,四肢箍,箍筋怎麼綁
單排6根,則第2、5根在大小箍之間,1、6根與大箍彎部綁扎到位,3、4根與小箍彎部綁扎到位,彎折部位左右交錯;2排6根一般2+4,類同。
❺ 樑上部下部都是三根鋼筋如何綁扎四肢箍筋
現在平法提倡的都是大箍套小箍,大箍套住上下共6根主筋,上下部均設置一根HRB335直徑至少為14的構造筋,使它和梁的中間主筋分別位於小箍筋的角部。
謝謝網友們的支持,在我看了「百笑狂生」的回復,再認真翻閱了圖集後,發現自己真的錯了。但是我還想說以下幾點:
1、03G101-1第24頁第四條:樑上部通長筋或架立筋配置,該項為必注值。而你的圖紙上沒有註明就說明不設置架立筋。(之前我錯了,以為架立筋是選注項)
2、如果非要配成四肢箍,我估計設計人的意圖並不是大箍套小箍了,設計人的意思應該是用兩個相同大小的箍筋分別套住4根主筋。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做法在以前的圖集中都允許,但是在03G101第62頁至65頁的注1中就明文規定了「當箍筋為多肢復合箍時,應採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之所以有這樣的規定,是因為當梁承受扭矩時,沿梁截面的外圍箍筋必須連續,只有圍繞截面的大箍才能達到這個要求,此時的多肢箍要採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如果梁不承受扭矩(只受彎和受剪),可以採用兩個相同箍筋相互交錯套成四肢箍,但採用大箍套小箍能更好的保證梁的整體性,且材料用量並不增加。
3、其實我個人認為只有上下各3根主筋,沒有必要配成四肢箍,倒可以直接配成雙肢箍或三肢箍,這樣既與03G101相符,又與原先的圖集沒有沖突。建議與設計人溝通。
至於「百笑狂生」說的「完全架立筋」其實沒有必要,它只要伸到支座附近能與支座主筋搭接上的完全可以與支座鋼筋搭接後截斷;還有關於他的「梁的配筋要對稱配置」的說法,我不能認同。
❻ 框架梁的4肢箍筋怎麼做
所謂的4枝箍就是大小兩個箍筋同時使用,作為同一截面的箍筋,詳見下圖:
想多了解更多鋼筋排布知識請多看看18G901-1~3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