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何謂鋼材的強屈比其大小對使用性能有何影響
鋼材的屈服點(屈服強度)與抗拉強度的比值,稱為屈強比。
屈強比越大,結構零版件的可靠性越大,一般權碳素鋼屈強比為0.6-0.65,低合金結構鋼為0.65-0.75合金結構鋼為0.84-0.86。 機器零件的屈強比高,節約材料,減輕重量。
屈強比是指鋼材的屈服點應力與抗拉強度的比值,屈強比小,結構安全性能高,屈強比太大,鋼材不能有效利用。
(1)鋼筋為什麼不能太大擴展閱讀:
按塑性設計時,鋼材的力學性能應滿足強屈比fu/fy≥1.25。對於有延性要求的結構構件,鋼筋強屈比也不應過大,否則會造成預期屈服構件出現承載力超強而不能實現預期的延性屈服機制。主要是為了保證縱向鋼筋具有一定的延性,當構件某個部位出現塑性鉸後,塑性鉸處有足夠的轉動能力和耗能能力。一般用來檢測螺紋鋼筋,一般圓鋼不需要檢驗強屈比。
⑵ 請問梁在配筋時,為什麼不選用大規格的鋼筋,譬如說有32和28的,為什麼不選32的選28的
當配筋面積是一樣的情況下,優先選用根數多的小直徑鋼筋有理論依據的:
(1)就鋼筋與混泥土的附著力上來講,根數多,表面積大能增加鋼筋與混泥土的附著力(兩種不同物質接觸部分的相互吸引力。分子力的一種表現。只有當兩種物質的分子十分接近時才顯現出來。兩種固體的一般不能密切接觸,它們之間的附著力不能發生作用;液體與固體能密切接觸,它們之間的附著力能發生作用),能起到提高整體粘結的作用。
(2)就規范中經常提到的握裹力(混凝土抵抗鋼筋滑移能力的物理量,以它的滑移力除以握裹面積來表示(Mpa),一般情況下,握裹強度是指沿鋼筋與混凝土接觸面上的剪應力,亦即是粘結應力)來講,在滿足鋼筋360°被混泥土包裹的情況下,多一根鋼筋就能增加鋼筋與混泥土之間的作用。用握裹強度R=P/3.14dL確定。P,為拔出力,d,鋼筋直徑,L,鋼筋埋入長度。所以正如公式中表明的,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d越小握裹力遠大。
(3)就鋼筋綁扎施工過程中,多一根鋼筋早保證梁有效高度的情況下,能起到減少施工誤差的作用,比如某根鋼筋在綁扎的過程當中下陷了位置,但是就整體而言他只是正確位置排鋼筋中的一根,所以對結構構件抵抗受力沒多大影響。
PS:第三點是個人觀點,可以保留。
⑶ 為什麼箍筋間距不能過大
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有具體的數值規定,間距過大則箍筋對縱向受力鋼筋的約束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