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潤滑劑選擇的原則是什麼
1、如果聚合物的流動性已可滿足成型工藝的需要,則主要考慮外潤滑劑是否滿足工藝要求,是否便於脫模,以保證內外平衡。
2、外潤滑是否理想,應看它能在成型時,在塑料表面能否形成完整的液體薄膜.因此,外潤滑劑的熔點應與成型溫度相接近,但要注意有10—30℃的差異,這樣才能形成完整薄膜。
3、與聚合物的相容性大小適中,內外潤滑作用平衡,不噴霜,不易結垢。
4、潤滑劑的耐熱性和化學穩定性優良,在加工中不分解,不揮發、不腐蝕設備、不污染製品、沒有毒性。
(1)如何對模具進行潤滑主要原則擴展閱讀:
潤滑劑的作用
潤滑劑之所以能起潤滑作用,是因為它的加入,降低丫塑料熔體的摩擦, 這種摩擦又分內摩擦和外摩擦兩類。由此相應有內潤滑劑和外潤滑劑。
1、外潤滑劑的作用主要是改善聚合物熔料與設備的熱金屬表面的摩擦狀況, 使塑件容易脫模,它與聚合物的相容性較差,容易從熔料中往外遷移,在成型過程中能在熔料與模具間形成一層很薄的隔離膜,使塑料不粘住模具表面。
2、內潤滑劑與聚合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它在聚合物內部起著降低聚合物分子間內聚力的作用,從而改善塑料熔料的內摩擦生熱和熔體的流動性。
內潤滑劑和聚合物長鏈分子間的結合是不強的,它們可能產生類似於滾動軸承的作用,因此其自身能在熔體流動方向上排列,從而互相滑動,使得內摩擦力降低,這就是內潤滑的機理。
Ⅱ 如何實現塑料模具的日常維護
塑料模具的一級保養
塑料模具的一級保養指的是在生產中操作人員對模具進行和日常保養.主要內容為清擦、潤滑和檢查。
裝模時的保養裝模前要對塑料模具的上下表面進行清擦.保證模具安裝面和壓機工作檯面不受壓傷及模具在生產中上下安裝面的平行度.模具裝好後將模具打開.將模具各部分清擦乾凈.特別是導向機構.對於表面件模具.其型面清擦乾凈.以保證製件的質量.對模具各滑動部份進行潤滑.塗潤滑脂.模具各部份的檢查.特別是安全件.如:安全側銷、安全螺釘、側護板、沖孔廢料道等。
生產中的保養生產中定期對模具的相應部分進行塗油.如:拉延模的壓料圈、圓角;修邊模的刀口部位;翻邊刀塊部分等.定期對修邊沖孔模的小孔廢料道進行廢料的清理.生產後的保養生產結束後要對模具進行全面的檢查.模具進行全面的清擦.保證模具的清潔度.將模具內的廢料清理干凈.保證廢料盒中無廢料.將模具的使用狀態和使用後的情況如實地反饋到模具傳票上。
塑料模具的二級保養
塑料模具的二級保養指的是根據塑料模具的技術狀態和復雜程度而制定的對塑料模具進行的定期系統的保養.此項保養工作由模修人員完成.並根據保養情況作好記錄.以下就不同的零件敘述其二保的要求和方法.拉延模凸模、凹模:拉延模的凸、凹模主要出現的問題是拉毛及型面的壓坑.保養時主要對模具的圓角拉毛部位進行拋光.如果出現壓坑要對模具進行補焊.再進行修順.導向零件(導柱、導套及導板等):模具在工作中會出現拉痕等現象.產生和主要原因有潤滑油臟及導向間隙偏等.導零件產生拉痕採取用油石推順後拋光的辦法進行消除.修邊刀口:模具在使用過程中刀口部分易出現崩刃和刃口塌陷現象.此時要對模具損壞的刀口進行補焊修配。
彈簧等彈性零件:在使用過程中.彈簧是塑料模具最易損壞的零件之一.通常出現斷裂和變形現象.採取的辦法就是更換.但是更換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彈簧的規格和型號.彈簧的規格型號通過顏色、外徑和長度三項確定.只有在此三項都相同的情況下才可以更換。
沖頭、沖套:模具上使用的沖頭、沖套大部分都採用標准件.模具在使用過程中沖頭易出現折斷、彎曲和啃壞現象.沖套一般都是啃壞的.沖頭和沖套的損壞一般都用相同規格的零件進行更換.沖頭的參數主要有工作部分尺寸、安裝部分尺寸、長度尺寸等.緊固零件:檢查緊固零件是否松動、損壞現象.採取的辦法就是找相同規格的零件進行更換.壓料及卸料零件:壓料零件如壓料板、優力膠等.卸料零件如卸料板.氣動頂料裝置等.保養時檢查各部分的裝配關系及有無損壞.對損壞的部分進行修復.氣動頂料檢查有無漏氣現象.並對具體的情況採取措施.如氣管損壞進行更換等。
Ⅲ 注塑模具保養用什麼潤滑油,怎麼保養,多長時間保養一次
潤滑油:西諾注塑模具保養一般用潤貝的潤滑油。
保養:定期擦潤滑油,還有防銹劑。尤其是一些模具鋼料不是很好的模具,更要注重潤滑和防銹。檢查模具上面的一些配件是否有磨損。還有一些易損件是否還可以用。如果有損壞的要及時更換。還有模具的防撞條要經常檢查,如果防撞條損壞沒有及時修護,模具在運行過程中很容易碰傷。保養的重點在於,定期檢查並修復一些小問題。
模具的保養時間一般按模具的運行次數去算,像P20,718等不是很好的模具鋼料製作的注塑模具,一般最多10萬模次就要進行保養、檢修。如果是2738,S136等好一些的鋼料製作的注塑模具,那麼可以在運行80萬-100萬模次的時候再進行保養。另外,一些高速運行的注塑模具,像快餐盒模具,雖然都是用的S136的鋼料,但為了產品的高效產出,在配合高速機的高效運行下,模具容易碰傷,以及模具出現偏心的情況,所以,需要勤維護,勤保養。還有一些精密模具,也需要經常去維護保養的。
Ⅳ 注塑模具的保養技巧有哪些
1.對注塑模具幾個重要零部件進行重點跟蹤檢測:頂出、導向部件的作用是確保模具開合運動及注塑產品頂出,若其中任何產品結構因損傷而卡住,將導致停產,所以需要經常保持模具頂針、導柱的潤滑(使用適合潤滑劑),
2.定期檢查頂針、導柱等是否發生變形及表面損壞,一經發現,要及時更換;完成一個生產周期過程之後,要對注塑模具工作表面、運動、導向部件塗最合理的防銹油,尤應重視對帶有齒輪、齒條模具軸承部位和彈簧模具的彈力強度的保護,以確保其始終處於最佳工作狀態;
3.隨著生產時間持續,冷卻道易沉積水垢、銹蝕等,使冷卻流道截面變小,冷卻通道變窄,大大降低冷卻液與注塑模具之間的熱交換率,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因此對流道的清理應引起重視;對於西諾熱流道注塑模具而言,加熱及控制系統的保養有利於防止生產故障的發生,故而尤為重要。
Ⅳ 模具如何保養
模具的一級保養:
模具的一級保養指的是在生產中操作人員對模具進行的日常保養,主要內容為清擦、潤滑和檢查。
A、裝模時的保養:
1.裝模前要對模具的上下表面進行清擦,保證模具安裝面和壓機工作檯面不受壓傷及模具在生產中上下安裝面的平行度;
2.模具裝好後將模具打開,將模具各部分清擦乾凈,特別是導向機構,對於表面件模具,其型面要清擦乾凈,以保證製件的質量;
3.對模具各滑動部份進行潤滑,塗潤滑脂;
4.模具各部份的檢查,特別是安全件。如:安全側銷、安全螺釘、側護板、沖孔廢料道等。
B、生產中的保養:
1.生產中定期對模具的相應部分進行塗油。如:拉延模的壓料圈、圓角;修邊模的刀口部位;翻邊刀塊部分等;
2.定期對修邊沖孔模的小孔廢料道進行廢料的清理。
C、生產後的保養:
1.生產結束後要對模具進行全面的檢查;
2.對模具進行全面的清擦,保證模具的清潔度;
3.將模具內的廢料清理干凈,保證廢料盒中無廢料;
4.將模具的使用狀態和使用後的情況如實地反饋到《模具使用工作傳票》上。
模具的二級保養:
模具的二級保養指的是根據模具的技術狀態和復雜程度而制定的對模具進行的定期系統的保養。此項保養工作由模修人員完成,並根據保養情況作好記錄。以下就不同的零件敘述其二保的要求和方法:
A、拉延模凸模、凹模:
拉延模的凸、凹模主要出現的問題是拉毛及型面的壓坑,保養時主要對模具的圓角拉毛部位進行拋光。如果出現壓坑要對模具進行補焊,再進行修順;
B、導向零件(導柱、導套及導板等):
模具在工作中會出現拉痕等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有潤滑油臟及導向間隙偏等。導向零件產生拉痕時,採取用油石推順後拋光的辦法進行消除;
C、修邊刀口:
模具在使用過程中刀口部分易出現崩刃和刃口塌陷現象,此時要對模具損壞的部位進行補焊修配;
D、彈簧等彈性零件:
在使用過程中,彈簧是模具最易損壞的零件之一,通常出現斷裂和變形現象。採取的辦法就是更換,但是更換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彈簧的規格和型號,彈簧的規格型號通過顏色、外徑和長度三項確定,只有在此三項都相同的情況下才可以更換;
E、沖頭、沖套:
模具上使用的沖頭、沖套大部分都採用標准件,模具在使用過程中沖頭易出現折斷、彎曲和啃壞現象,沖套一般都是啃壞的。沖頭和沖套的損壞一般都用相同規格的零件進行更換。沖頭的參數主要有工作部分尺寸、安裝部分尺寸、長度尺寸等;
Ⅵ 模具保養計劃怎麼做
為延長公司模具的使用壽命,生產更多的產品,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制訂如下保養計劃:
一、裝模時的檢查、維護
1、裝模前要對模具的上下表面進行清擦,保證模具安裝面和壓機工作檯面正確配合。
2、模具裝好後將模具打開,將模具導向機構,模腔表面清擦乾凈,以保證製件的質量。
3、對模具各滑動部份進行潤滑或塗抹潤滑脂。
4、檢查、維護側護板,清理沖孔廢料道、孔。
5、檢查模具安全側銷、安全螺釘等安全件,發現問題,及時修復、更換。
二、生產中的保養
1、定期對拉延模的壓料圈、圓角、修邊模的刀口部位、翻邊刀塊部分進行塗油潤滑。
2、定期對修邊沖孔模小孔的廢料道進行清理。
3、經常觀察、感覺模具在生產時使用狀態,發現異常,立即停機檢查,及時排除。故障排除後再進行生產。
三、生產後的保養
1、生產結束後要對模具進行全面的檢查。
2、對模具進行全面的清擦,將模具內的廢料、雜物清理干凈,保證廢料盒中無廢料。
3、將模具的使用發現的問題作如實地反饋,並在交接單中做好記錄或通知修理人員經行修理。
四、模具的一、二級保養
1、模具的一級保養由生產操作人員進行。保養的主要內容為清擦、潤滑和檢查。
2、模具的二級保養工作由模修人員完成,並根據保養情況做好記錄。二級保養的主要內容:
a、對模具的圓角拉毛部位進行拋光,如果出現壓坑要對模具研配。
b、對檢查發現有問題的導向零件進行修理、恢復。
c、對模具在使用過程中刀口崩刃和刃口塌陷處進行補焊、修復。
d、對損壞、失效的彈簧等彈性零件進行更換(注意彈簧的規格和型號)。
e、對模具在使用過程中的沖頭折斷、彎曲和啃壞及損壞的沖套進行更換。
f、檢查緊固零件是否松動、損壞。如有,則進行更換。
g、檢查壓料板、卸料板是否損壞,如有對損壞的部分進行修復。
h、檢查氣動系統有無滲漏;如有,則進行修復、更換。
五、久放模具的保養
對於長期放置的模具要每兩個月安排一次保養,方法是打開模具給予除塵、除銹並對模具所有部位給予塗油處理。
Ⅶ 模具日常有哪些保養
模具的一級保養:
模具的一級保養指的是在生產中操作人員對模具進行的日常保養,主要內容為清擦、潤滑和檢查。
A、裝模時的保養:
1.裝模前要對模具的上下表面進行清擦,保證模具安裝面和壓機工作檯面不受壓傷及模具在生產中上下安裝面的平行度;
2.模具裝好後將模具打開,將模具各部分清擦乾凈,特別是導向機構,對於表面件模具,其型面要清擦乾凈,以保證製件的質量;
3.對模具各滑動部份進行潤滑,塗潤滑脂;
4.模具各部份的檢查,特別是安全件。如:安全側銷、安全螺釘、側護板、沖孔廢料道等。
B、生產中的保養:
1.生產中定期對模具的相應部分進行塗油。如:拉延模的壓料圈、圓角;修邊模的刀口部位;翻邊刀塊部分等;
2.定期對修邊沖孔模的小孔廢料道進行廢料的清理。
C、生產後的保養:
1.生產結束後要對模具進行全面的檢查;
2.對模具進行全面的清擦,保證模具的清潔度;
3.將模具內的廢料清理干凈,保證廢料盒中無廢料;
4.將模具的使用狀態和使用後的情況如實地反饋到《模具使用工作傳票》上。
模具的二級保養:
模具的二級保養指的是根據模具的技術狀態和復雜程度而制定的對模具進行的定期系統的保養。此項保養工作由模修人員完成,並根據保養情況作好記錄。以下就不同的零件敘述其二保的要求和方法:
A、拉延模凸模、凹模:
拉延模的凸、凹模主要出現的問題是拉毛及型面的壓坑,保養時主要對模具的圓角拉毛部位進行拋光。如果出現壓坑要對模具進行補焊,再進行修順;
B、導向零件(導柱、導套及導板等):
模具在工作中會出現拉痕等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有潤滑油臟及導向間隙偏等。導向零件產生拉痕時,採取用油石推順後拋光的辦法進行消除;
C、修邊刀口:
模具在使用過程中刀口部分易出現崩刃和刃口塌陷現象,此時要對模具損壞的部位進行補焊修配;
D、彈簧等彈性零件:
在使用過程中,彈簧是模具最易損壞的零件之一,通常出現斷裂和變形現象。採取的辦法就是更換,但是更換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彈簧的規格和型號,彈簧的規格型號通過顏色、外徑和長度三項確定,只有在此三項都相同的情況下才可以更換;
E、沖頭、沖套:
模具上使用的沖頭、沖套大部分都採用標准件,模具在使用過程中沖頭易出現折斷、彎曲和啃壞現象,沖套一般都是啃壞的。沖頭和沖套的損壞一般都用相同規格的零件進行更換。沖頭的參數主要有工作部分尺寸、安裝部分尺寸、長度尺寸等;
F、緊固零件:
檢查緊固零件是否松動、損壞現象。採取的辦法就是找相同規格的零件進行更換;
G、壓料及卸料零件:
壓料零件如壓料板、優力膠等,卸料零件如卸料板、氣動頂料裝置等。保養時檢查各部分的裝配關系有無損壞,對損壞的部分進行修復。檢查氣動頂料有無漏氣現象,並對具體的情況採取措施。如氣管損壞進行更換等。 (轉載自模具材料網)
Ⅷ 沖壓模具保養
模具維護保養
一、模具上機前檢查及保養:
1.按模具沖剪力的大小,正確使用足夠噸位的沖床.(一般機床的噸位必須大於模具的沖剪力)
2.在模具上機前,必須檢查調整模具沖箭刃口的間隙,以防運輸途中裝卸模具時刃口間隙走樣,調整均可後再上機台.
3.架模前要對模具的上下表面進行清潔,保證模具安裝面和沖床的工作檯面壓傷及模具在生產中上下安裝面的平行度.
4沖床的工作檯面與滑塊底面必須平行,平行度的偏差應小於0.03
5.模具架好後將模具打開,將模具各部分清檫干凈,特別是導向機構,對於表面件(外觀件)的模具其型面清檫干凈,以保證製件的質量.對模具各滑動部位進行潤滑和模具各部位的檢查,特別是安全件(如沖孔廢料孔等).
6.沖出樣品後,須當即確認是否與產品規格相符.
二、生產中的保養:
1. 模具使用時,導柱和導套要定時加潤滑油.
2. 在生產中定期對模具的相應部位和刃口上應多次加潤滑油或沖壓油
3. 嚴禁雙料沖剪,除沖壓材料、潤滑油外其它物品應遠離作業區域。
4. 刃口內鐵粉狀物不能滯溜太多,應及時出處理滯留物和定期清理廢料,生產結束後要對模具進行全面檢查、全面的清檫,保證模具的清潔度。
三、使用後模具保養:
1. 模具長時間使用後必須磨刃口,研磨後刃口面必須進行退磁,不能帶有磁性,否則易發生堵料。
2. 彈簧等彈性零件在使用過程中彈簧最易損壞,通常出現斷裂和變形現象。採取的辦法就是更換,在更換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彈簧的規格和型號,彈簧的規格和型號通過顏色、外徑和長度三項來確認,只有在三項都相同的情況下才可以更換。
3. 模具使用過程中沖頭易出現折斷、彎曲和啃壞的現象,沖套一般都是啃壞的。沖頭和沖套的損壞一般都用相同規格的零件進行更換。沖頭的參數主要有工作部分尺寸、安裝部分尺寸、長度尺寸等。
4. 緊固零件,檢查緊固零件是否松動、損壞現象,採取的辦法是找相同規格的零件進行更換。
5. 壓料零件如壓料板、優力膠等,卸料零件如脫料板、氣動頂料等。保養時檢查各部位的配件關系及有無損壞,對損壞的部分進行修復,氣動頂料檢查有無漏氣現象,並對具體的情況採取措施。如氣管損壞進行更換。
Ⅸ 模具日常怎麼維護和保養
定時檢查、維護:需由模具維修、上下模人員進行定時保養和檢查。
1. 每日的例行檢查和維護:
運行中的模具是否處於正常狀態:
a. 是否有低壓鎖模保護。
b. 活動部位如導柱、頂桿、行位是否磨損,潤滑是否良好?要求至少12小時要加一次油,特殊結構要增加加油次數。
c. 模具的固定模板的螺絲和鎖模夾是否松動。
生產正常狀況:檢查產品的缺陷是否與模具有關。;
下機時要對模具進行全面檢查並進行防銹處理: 抹乾型腔、型芯、頂出機構和行位等部位水份並噴灑模具防銹劑或塗抹黃油。
Ⅹ 如何管理及保養壓鑄模具
第一,建立模具檔案,做好相關准備。
1,每一套模具在入廠時都要建立起一份自己的完整使用記錄,從而保證以後的維護和保養都有重要依據。
2,對於模具管理人員而言,模具自入廠以後每一部分的結構配件都必須要詳細記入檔案,並且根據需要,將模具裡面的易損部分列出,提前准備配件,並對這些配件制定嚴格的最低庫存量,以備不時之需。
3,給模具在做履歷卡的同時有必要在模具本身刻上永久性標記,易於分辨。這樣只要不傻的人都不會造成裝錯模具的鬧劇。
4,如果附帶有油缸抽芯器的模具,必須盡快給其配上快換接頭,以免每次拆裝時從油缸里漏出油引起不必要的浪費。
5,提前制定模具管理規定,對員工進行系統培訓,切實的執行下去。
第二,模具在生產的過程中要學會保養。
1,模具冷卻系統的正確使用。
2,模具在開始生產的過程中必須對模具進行預熱,防止在冷的模具突然遇到熱的金屬液而導致龜裂紋的出現。
3,對模具分型面進行及時的清理。
4,如果模具配備有中子控制,則注意絕對禁止壓鑄機與模具之間的信號線有接頭現象。
第三,模修人員做好相關保養與維護。
1,模修人員在維護,維修,保養的過程中必須要掌握一個原則,絕對不允許私自更改模具的尺寸。
2,根據本公司《模修維護保養管理規定》切實做好維護保養工作。
3,對於易損件比如頂桿,型芯等應仔細檢查,有沒有彎曲,裂痕等,如果有及時更換。
4,拋光模具需要補充一點,哪兒有粘鋁,哪兒有積碳就拋光哪兒,盡量減少因為拋光而造成的對模具所造成的磨損。
5,應對模具所有運動的部位,和結合部位,螺釘等做潤滑和防銹處理。
6,模具管理人員隨時監督保養狀況,注意其它的管理細節。做好保養維修記錄以備查詢。
模具的保管應做到台帳,圖紙,檔案等的一致性,模具不能拆開存放,避免零件的丟失,長期不使用的模具定期做防銹處理。新模具在規定的時期內盡量做去應力處理,以延長其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