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模具設計有哪些注意事項
⑴塑件形狀及壁厚設計特別應考慮有利於料流暢通填充型腔,盡量避免尖角、缺口。⑵脫模斜度應取大,含玻璃纖維15%的可取1°~2°,含玻璃纖維30%的可取 2°~3°。當不允許有脫模斜度時則應避免強行脫模,宜採用橫向分型結構。⑶澆注系統截面宜大,流程平直而短,以利於纖維均勻分散。⑷設計進料口應考慮防止填充不足,異向性變形,玻璃纖維分布不勻,易產生熔接痕等不良後果。進料口宜取薄片,寬薄,扇形,環形及多點形式進料口以使料流亂流,玻璃纖維均勻分散,以減少異向性,最好不採用針狀進料口,進料口截面可適當增大,其長度應短。⑸模具型芯、型腔應有足夠剛性及強度。⑹模具應淬硬,拋光、選用耐磨鋼種,易磨損部位應便於修換。⑺頂出應均勻有力,便於換修。⑻模具應設有排氣溢料槽,並宜設於易發生熔接痕部位。
模溫的設定
⑴模溫影響成型周期及成形品質,在實際操作當中是由使用材質的最低適當模溫開始設定,然後根據品質狀況來適當調高。
⑵正確的說法,模溫是指在成形被進行時的模腔表面的溫度,在模具設計及成形工程的條件設定上,重要的是不僅維持適當的溫度,還要能讓其均勻的分布。
⑶不均勻的模溫分布,會導致不均勻的收縮和內應力,因而使成型口易發生變形和翹曲。
⑷提高模溫可獲得以下效果;①增加成形品結晶度及較均勻的結構。②使成型收縮較充分,後收縮減小。③提高成型品的強度和耐熱性。④減少內應力殘留、分子配向及變形。⑤減少充填時的流動阻抗,降低壓力損失。⑥使成形品外觀較具光澤。⑦增加成型品發生毛邊的機會。⑧增加近澆口部位和減少遠澆口部位凹陷的機會。⑨減少結合線明顯的程度⑩增加冷卻時間。
希望這些可以幫助到你 有需要更多學習資料可以私聊我
Ⅱ 彎曲模具設計中,怎麼有效解決材料回彈的問題
解決方案
(1)、從彎曲材料上克服彎曲件回彈
彎曲沖壓所用的材料主要有合金鋼、鑄鐵、碳鋼、硬質合金等,在進行彎曲沖壓時,如果板料的彈性變形較大,那麼在彎曲後極易產生回彈現象,可以在沖壓前對板料進行熱處理,改變板料內部的應力組織,適當的解決在彎曲過程中的回彈。
(2)、從模具結構上克服彎曲件回彈
①對於回彈較大的材料,如中碳鋼、錳鋼、硬黃銅等,當彎曲半徑較大時,可在凸、凹模上做出補償回彈角或將凹模的頂出件做成弧形,以補償圓角部分的回彈。 ②對於一般性的材料其回彈角〈5°時,且工件厚度偏差較小時,可將凸模或凹模做成負角,其彎曲間隙做成最小材料厚度,以克服彎曲後的回彈。
③校正法,當材料厚度〉0.8mm。塑性較好而且彎曲半徑不大時,可以採用擺塊結構,使校正力集中在彎曲變形區,減小回彈。
④縱向加壓法,在彎曲過程完成後,用模具的突肩在彎曲件的端部縱向加壓,使彎曲變形區橫斷面上都受到壓應力,卸載時工件內外側的回彈趨勢相反,從而大大減小了回彈,常見的有W形折彎和反向整形的V形折、U形折。
(3)、對於較薄的彎曲件可以採用聚氨酯橡膠彎曲模。聚氨酯橡膠模的沖壓深度由貼模深度與校形深度兩部分組成。其貼模深度是指板料與凸模貼合時凸模進入橡膠墊的深度。
改變材料性能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工序和成本的增加,建議採用對模具進行處理,減少回彈,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相信隨著生產實踐的深入,對沖壓回彈認識的深入,人們將會想出更好的控制回彈方法,使沖壓生產質量更上一層樓,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文化方面的需求。
Ⅲ 模具中薄鋼位是什麼意思
產品設計中盡量避免:模具上出現薄鋼和尖鋼。
1、出現薄鋼的結構:會縮短模具的壽命,因為模具鋼料薄在注塑的時候受到熔融塑料液體沖擊很容易使薄鋼處變形。變形後就會產生注塑出來的產品尺寸不正確。
2、出現尖鋼的結構:會縮短模具的壽命及傷人(有句話叫做可殺死人的結構,因為鋼料太尖了,就會像刀一樣鋒利,容易傷得模具製造人員)
Ⅳ 哪位好人知道怎麼解決不銹鋼拉伸變薄時出現粘連料。出現劃痕。在模具上怎麼設計如果幫忙解決。會重謝。
這些抄都是屬於拉傷的范疇,根本原因在於模具的表面光潔度不夠,你將模具拋光到花9,拉伸料上的灰塵和金屬碎屑都用風槍吹乾凈,一件一抹拉伸油。做到這3點,如果還出現拉痕,才是模具設計上拉伸量過大,這時候採用2次拉伸或者多次拉伸,就可以解決了。
Ⅳ 模具上面會產生尖鋼,求尖鋼的定義,如何消除尖鋼求詳解!
你說的是模仁上的尖角吧?在設計模具時常常會由於產品設計的原因導致模具部分出現尖角,有的很鋒利像刀子,有的稍微薄一點兒,這樣的就叫尖鋼,設計產品是注意減少細縫,或者做成圓角就可以避免。在設計模具時若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在徵得客戶的確認情況下修改產品成圓角,這樣就不會出現尖鋼了,但願對你有用,呵呵!
Ⅵ 薄鋼板變形進行手工矯平的技巧是什麼
造船行業的船甲板焊接變形問題,已經被研究了數十年,但是各種變形問題依然以不同方式存在。另外,特別對於軍用船隻,甲板約薄變形越是往結構內部轉移。對於高強度鋼,如Lioyds DH36(或同級別的S355),這種現象更普遍。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薄板的變形量可以控制在可管理的范圍內。目前,通過增加少許餘量進一步降低變形已經實現,但是成本很高。在當前較低技術水平情況下,要進一步降低變形量,必須要開發一種更高效、可控的熱矯平方法。傳統的熱矯平方法,通常是用於處理厚度大於8mm的鋼板。熱矯平的過程是把鋼板一側加熱,而另一側還是冷的,熱面冷卻時產生的張力把鋼板拉直。然而當加熱薄鋼板時,熱量很容易傳遞到鋼板內。這時,加熱區域內的筋板也容易被加熱,堅硬的筋板就會產生熱變形。這樣一來把鋼板加熱到目標溫度就需要更長的時間、燃燒更多氣體。大量的熱散失到周圍環境中,將引起多方面的不利後果。在澳大利亞做的試驗表明:對於4mm厚的X80鋼板,加熱區域的屈服力比加熱前增加6%。試驗用的X80鋼板,是一種低碳鈮-鈦-組合金剛。Huang et al已經總結了很多這種熱矯平方法的不足,如不利影響,經驗需求,可能用到水和清潔工,還可能引起薄板上筋板的變形。還有,熱影響區內對材料機械性能的影響,特別是噴水冷卻時,冷卻處很有可能在鋼板內部產生硬化晶相組織。此外,還在薄鋼板上做了其它技術試驗。切開誤差超差部分,然後把切口焊接好。此方法具有一定效果,但是會造成因切割、焊接及噴塗塗層引起的缺陷。在變形區域,把焊縫焊接到X鋼板也會有一定效果,但不能用於結構中易看到區域。
Ⅶ 請問模具鋼表面TD處理的相關知識!
熱擴散法碳化物覆層處理(Thermal Diffusion Carbide Coating Process),簡稱TD覆層處理,是一種通過高溫擴散作用於工件表面形成一層數微米至數十微米的金屬碳化物覆層,其結構如上圖所示。該覆層具有極高的硬度,HV可達3200左右,且與母體材料冶金結合。實踐證明,這種覆層具有極高的耐磨,抗咬合,耐蝕等性能,可提高工件壽命數倍至數十倍,具有極高的使用價值。
Ⅷ 不同厚度的薄鋼板焊接
單指焊接來方法,不同板厚的與相同自板厚的焊接方法沒有區別。
但不同板厚對接時,在焊接前,對板的處理上卻有區別:
相同板厚時,焊前只需作坡口和"三凈"處理。
而不同板厚的,首先要對厚板進行減薄過渡處理,再作坡口和"三凈"處理。
對厚板進行減薄過渡處理是為了改善焊縫受力狀態。
Ⅸ 塑膠產品中的"薄鋼"是什麼意思
是工業設計上產品設計的一個術語,塑膠圍成一塊很少的區域,這樣,製作模具時就會形成薄鋼,也就是尖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