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定位銷與工件上的孔配合間隙應取多大
一般,直徑12以下的定位銷與定位孔之間的配合間隙,在0.01至0.02之間。
⑵ 銷釘與孔如何配合牢固呢
銷釘與銷釘孔採用的配合,過盈、過渡配合都有用,主要看使用情況,是定位還是限位。再就是看零件的材料,每種配合都是不一樣的,跟零件大小、材料都有關系的。
內螺紋銷釘和銷釘孔的配合一般採用過渡配合,尾部內螺紋銷釘主要用於不方便拆的場合,比如銷釘孔是盲孔的時候,這時採用尾部帶內螺紋銷釘就很容易拆卸。
一般,圓柱銷孔的公差取H7。比如說8mm的銷釘,銷釘孔應該是Φ8H7。
5mm的銷釘,4.8或4.9的銷釘孔可是不行的,按上述方法取銷孔尺寸。
另外,銷孔一般是配做,一致性好。如果分別做銷孔的話,坐標尺寸要求是非常嚴的,±0.01。
⑶ 怎樣控制模具的間隙
控制模具間隙的方法:
1.墊片法
墊片法如圖14.7所示。將厚薄均勻、其值等於間隙值的紙片、金屬片或成形工件,放在凹模刃口四周的位置,然後慢慢合模,將等高墊塊墊好,使凸模進人凹模刃口內,觀察凸、凹模的間隙狀況。如果間隙不均勻,用敲擊凸模固定板的方法調整間隙,直至均勻為止,然後擰緊上模固定螺釘,再放紙片試沖,觀察紙片沖裁狀況,直至把間隙調整到均勻為止,最後將上模座與固定板夾緊後同鑽、同鉸定位銷孔,然後打人圓柱銷。這種方法廣泛應用於中小沖裁模,也適用於拉深模、彎曲模等,也同樣適用於塑料模等壁厚的控制。
2.鍍銅法
對於形狀復雜、凸模數量又多的沖裁模,用上述方法控制間隙比較困難,這時可以將凸模表面鍍上一層軟金屬(如鍍銅等)。鍍層厚度等於單邊沖裁間隙值,然後按上述方式調整、固定、定位。鍍層在裝配後不必去除,在沖裁時會自然脫落。
3.透光法
透光法是將上、下模合模後,用燈光從底面照射,觀察凸、凹模刃口四周的光隙大小,來判斷沖裁間隙是否均勻,如果間隙不均勻,再進行調整、固定、定位。這種方法適合於薄料沖裁模,對裝配鉗工的要求較高。如用模具間隙測量儀表檢測和調整更好。
4.塗層法
塗層法是在凸模表面塗上一層如磁漆或氨基醇酸漆之類的薄膜,塗漆時應根據間隙大小選擇不同粘度的漆,或通過多次塗漆來控制其厚度,塗漆後將凸模組件放於烘箱內在100120`C烘烤0.5一1小時,直到漆層厚度等於沖裁間隙值,並使其均勻一致,然後按上述方法調整、固定、定位。
5.工藝尺寸法
工藝尺寸法。在製造沖裁凸模時,將凸模長度適當加長,其截面尺寸加大到與凹模型孔呈滑配狀。裝配時,凸模前端進人凹模型孔,自然形成沖裁間隙,然後將其固定、定位,再將凸模前端加長段磨去即可。
⑷ 銷孔的配合公差
銷孔的配合公差是有的,一般的《機械設計手冊》都找不到。其實加工銷孔時,用不上銷孔配合公差值的。圓柱銷和銷孔的過盈配合是通過對應型號的鉸刀來實現;而圓錐銷和圓錐銷孔也是一樣的。
一般緊配的銷跟孔的公差如何標注—— 例如,Φ10H7/m6 。
如果,是裝配圖,就標注Φ10H7/m6 。
如果,是零件圖,孔,標注Φ10(+0.015,0)。
圓柱銷,是標准件,可以選擇。如果是自製,且確是Φ10m6,標注Φ10(+0.015,+0.006) 。
(4)模具銷子孔間隙如何配擴展閱讀:
當軸承內徑公差帶與軸公差帶構成配合時,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屬過渡配合的公差代號將變為過盈配合,如k5、k6、m5、m6、n6等,但過盈量不大;當軸承內徑公差帶與h5、h6、g5、g6等構成配合時,不在是間隙而成為過渡配合。
軸承外徑公差帶由於公差值不同於一般基準軸,也是一種特殊公差帶,大多情況下,外圈安裝在外殼孔中是固定的,有些軸承部件結構要求又需要調整,其配合不宜太緊,常與H6、H7、J6、J7、Js6、Js7等配合。
⑸ 銷子與孔的配合是什麼配合
軸向定位嗎??
不知道你用的是那種聯軸器
如果你使用彈性聯軸器,一般都是在銷子前端有錐面,靠錐面配合,後面用螺紋拉緊就可以了
如果是剛性的,就需要過盈配合,並且在聯軸器兩端用擋板擋住,防止震動的時候掉下來
⑹ 求教工裝夾具上面定位銷與銷孔之間的配合方式,以及上下偏差如何確定
由於定位銷用來精確定位,而又不常拆卸(當工裝定位器有時需通過OTP調整位置或磨損更換時需拆卸定位銷),所以定位銷與銷孔的配合應選擇過渡配合。
而軸與孔的過渡配合又有許多種,具體應選哪一種呢?下面我們分步進行分析。
第一步 選擇基準制
一般情況下,應優先採用基孔制。選用基孔制可以減少加工勞動量、減少定值刀具、量具的規格和數目,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果。
第二步 選擇公差等級
IT5:用於配合公差要求很小,形狀公差要求很高的條件,這類公差等級能使配合性質比較穩定。
IT6:配合表面有較高均勻性的要求,能保證相當高的配合性質,使用穩定可靠。
IT7:在一般機械中廣泛應用,應用條件和IT6相似,但精度稍低。
IT8:在機械製造中屬於中等精度。
經過比較可以看出,選擇IT6和IT7比較合適。同時考慮到工藝等價原則,所以選孔為IT7,軸為IT6更好。
第三步 選擇基本偏差
由於第一步已選擇基孔制H,所以這里只要選擇軸的基本偏差即可。
js:為完全對稱偏差(±IT/2),平均而論,是稍有間隙的配合,多用於IT4-IT7級,要求間隙比h軸微小,並允許略有過盈的定位配合,既要求一定的定位精度又裝拆方便,如聯軸節、齒圈與鋼制輪輻、採用手裝或木錘裝配。
k: 平均起來沒有間隙的配合,這種過渡配合適用於IT4-IT7級,推薦用於稍有過盈的定位配合,通常採用木錘裝配。
m:平均起來具有不大過盈的過渡配合,這種過渡配合得到過盈的機會比得到間隙的機會要多,適用於IT4-IT7級,主要用於精密定位,且不許發生游動。一般採用木錘裝配,但當過盈為最大時,需加相當大的壓入力進行裝配。
n:平均過盈比m軸稍大,很少得到間隙,配合較緊的過渡配合,一般不常拆,大修時拆卸。用於IT4-IT7級,通常推薦用於緊密的組合件配合。採用錘或壓力機裝配。
經過比較,可以看出選擇k或m比較合適。
通過一、二、三步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定位銷與銷孔的配合選擇H7/k6或H7/m6比較合適。
另外,國標GB/T 1801-1999把配合的選擇分為優先、常用和其他三個等級,所以選擇H7/k6為最佳,選H7/m6也可。順便提一下,在工裝上安裝定位器必要時也可採用插銷和螺栓相結合的形式(插圖2),此時插銷與襯套是屬於定位要求高的動配合,一般為H7/h6或H7/g6。
⑺ 五金模具,各種零件的間隙,和固定方式
五金模具里,凸模與凹模的間隙是與沖裁材料的厚度而不同。以1.0mm厚度的08#鋼為例,其雙邊沖裁間隙為板料厚度的10%;凸模與卸料板的間隙,一般不大於凸模與凹模的尺寸間隙;凸模與凸模固定板是過盈配合,是零間隙或者負間隙配合;導柱與導柱孔的配合是小間隙配合,如果是採用的是滾珠導套,那麼配合間隙可以是零間隙;導柱、導套與模板安裝孔的配合是過盈配合;凸模固定板與凹模分別與上模板、下模板是用內六角螺絲固定在模板上,用銷釘定位。
⑻ 沖壓模間隙怎麼放
你說的%是指相對沖壓間隙,即雙邊(單邊)間隙與工件厚度的比值。對於宏觀專沖壓來講,根據工件屬材料和尺寸的大小以及模具的材料和結構而不同。通常的相對單邊間隙(即凹凸模之間的間隙)在5%至8%左右,用你的工件厚度乘以這個百分比就是單邊間隙(即為凸凹模的半徑差)。至於具體多少是最佳的間隙,得根據你的優化要求和具體的工藝條件來通過實驗和模擬模擬才能知道。
⑼ 我剛學模具設計,想請問模具的間隙怎麼確定
你所說的模具是什麼模具?冷沖模還是塑料模?如果是冷沖模的話,凸模、凹模的沖裁間隙一般按照所沖壓材料的料厚的10%來取。(雙邊間隙)如果是塑料模具的話,一般鑲件、頂桿、滑塊的配合間隙不應大於0.03~0.05mm。
⑽ 模具中的過度配合,過盈配合,間隙配合怎麼理解
通俗說法:
間隙配合就是兩個裝配件之間總是有縫隙(小軸配大孔)如:把筆放在筆筒里
過盈配合就是兩個裝配件之間尺寸總是重疊(大軸配小孔)如:筆帽套在筆管上
過渡配合就是介於這兩者之間的配合既有間隙配合的部分又有過盈配合的部分
正式說法:
(1)間隙配合
具有間隙(包括最小間隙等於零)的配合稱為間隙配合。此時,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上。
由於孔、軸的實際尺寸允許在各自的公差帶內變動,所以孔、軸配合的間隙也是變動的。當孔為最大極限尺寸而軸為最小極限尺寸時,裝配後的孔、軸為最松的配合狀態,稱為最大間隙Xmax;當孔為最小極限尺寸而軸為最大極限尺寸時,裝配後的孔、軸為最緊的配合狀態,稱為最小間隙Xmin。
(2)過盈配合
具有過盈(包括最小過盈等於零)的配合稱為過盈配合。此時,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下.
在過盈配合中,孔的最大極限尺寸減軸的最小極限尺寸所得的差值為最小過盈Ymin,是孔、軸配合的最松狀態;孔的最小極限尺寸減軸的最大極限尺寸所得的差值為最大過盈Ymax,是孔、軸配合的最緊狀態。
(3)過渡配合
可能具有間隙或過盈的配合稱為過渡配合。此時,孔的公差帶與軸的公差帶交疊,
孔的最大極限尺寸減軸的最小極限尺寸所得的差值為最大間隙Xmax,是孔、軸配合的最松狀態;孔的最小極限尺寸減軸的最大極限尺寸所得的差值為最大過盈Ymax,是孔、軸配合的最緊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