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模具一般用什麼材料做的
有五抄金和塑膠。
五金襲模具分為:包括沖壓模 ( 如沖裁模具、彎曲模具、拉深模具、翻孔模具、縮孔模具、起伏模具、脹形模具、整形模具等)、鍛模(如模鍛模、鐓鍛模等)、擠壓模具、擠出模具、壓鑄模具、鍛造模具等;
非金屬模具分為:塑料模具、無機非金屬模具、砂型模具、真空模具和石蠟模具等。
模具基本特點:
(1) 加工精度要求高
一副模具一般是由凹模、凸模和模架組成,有些還可能是多件拼合模塊。於是上、下模的組合,鑲塊與型腔的組合,模塊之間的拼合均要求有很高的加工精度。精密模具的尺寸精度往往達μm級。
(2) 形面復雜
有些產品如汽車覆蓋件、飛機零件、玩具、家用電器,其形狀的表面是由多種曲面組合而成,因此,模具型腔面就很復雜。有些曲面必須用數學計算方法進行處理。
(3) 批量小
模具的生產不是大批量成批生產,在很多情況下往往只生產一付。
(4) 工序多
模具加工中總要用到銑、鏜、鑽、鉸和攻螺紋等多種工序。
(5) 重復性投產
模具的使用是有壽命的。當一付模具的使用超過其壽命時,就要更換新的模具,所以模具的生產往往有重復性。
㈡ 製作石膏模具需要的原料是什麼
製作石膏模具需要的原料是什麼?石膏模具一般都以乳膠、橡膠,或者樹脂製成,其特點是質地軟、彈性大,不易裂開或折斷。
石膏模具是指做石膏像用的模具。石膏模具大致可分為樹脂模具和乳膠模具。常用的有:石膏;硫化乳膠;塑膠;硅膠;玻璃鋼等。用整塊石膏模具復制石膏製品,通常是一次性的,但分片的石膏模具可以復制少量石膏製品。
影響石膏模具質量的因素很多,礦石類型及其結構特徵,CaSO4·2H2O含量及其純度,脫水方式和溫度,煅燒時間、顆粒度、水的pH值、膏水比數、模種質量、脫模劑的好壞、澆注工藝及操作技術,以及外界環境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模具質量,所以改進模具質量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研究發現半水石膏的性能、模種質量、澆注工藝是影響石膏模具的重要因素,因此著重從這三個方面開展改進工作。
㈢ 請問人造瑪瑙玉石的模具是什麼材料做的
一般人造瑪瑙有的是玻璃製品
或者選用不飽和聚酯樹脂做膠粘劑,填料主要選用水晶石細粉、玻璃粉和火山灰硅石細粉,色料選用氧化鉻綠、中鉻黃、炭黑等為原料,經調配製作,得到仿天然瑪瑙材料,製作模具一般為玻璃鋼材料。
㈣ 模具是如何製作的啊用什麼材料,石膏可以嗎能耐300度高溫嗎
製作模具用的材料一般都是鋼,石膏用於模具方面很少(基本可以理解不用於模具材料)。一般模具的模溫最高就在160-180度這個樣子,你說的能耐300度高溫,如果說的是模仁型腔內時可以的,應該如果注塑材質PC、PC+GF等注塑溫度高於300度。塑膠模具在注塑冷卻過程,塑膠料在冷卻凝固的同時也會收縮(簡單理解為熱脹冷縮吧),實際注塑出來的產品就會比型腔小,同時型腔表面很光滑,所以一般都不會出現粘模。
你想了解更多的話,直接在網路裡面看,搜搜:模具、模具加工工藝等等就會完全明白!
祝你愉快!
㈤ 請問人造瑪瑙玉石的模具是什麼材料做的
一般人造瑪瑙有的是玻璃製品 或者選用不飽和聚酯樹脂做膠粘劑,填料主要選用水晶石細粉、玻璃粉和火山灰硅石細粉,色料選用氧化鉻綠、中鉻黃、炭黑等為原料,經調配製作,得到仿天然瑪瑙材料,製作模具一般為玻璃鋼材料。
㈥ 一般模具都用什麼材料
模具
:
工業生產上用以注塑、吹塑、擠出、壓鑄或鍛壓成型、冶煉、沖壓、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各種模子和工具。
簡而言之,模具是用來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由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
模具材料
模具材料最重要的因素是熱強度和熱穩定性,常用模具材料:工作溫度
成形材料
模具材料<300℃
鋅合金Cr12、Cr12MoV、GCr15、T8、T10。300~500℃
鋁合金、銅合金
5CrMnMo、3Cr2W8、9CrSi、W18Cr4V、5CrNiMo、W6Mo5Cr4V2、M2。500~800℃
鋁合金、銅合金、鋼鈦
GH130、GH33、GH37。800~1000℃
鈦合金、鋼、不銹鋼、鎳合金
K3、K5、K17、K19、GH99、IN100、ЖC-6NX88、MAR-M200、TRW-NASA、WA。>1000
℃
鎳合金
銅基合金模具、硬質合金模具
硬模
內模件所採用的鋼板,買回來後需要進行熱處理,如淬火滲碳,才能達到使用的要求,這樣的注塑模叫硬模,如內模件採用H13銅,420銅,S7銅。
軟模(44HRC
以下)
內模件所採用的鋼材,買回來後不需要進行熱處理,就能達到使用的要求,這樣的注塑叫軟模。如內模件採用P20銅,王牌,420銅,NAK80,鋁,鉑銅。
我現在所在的工廠所用的材料有:45#
;50#;718;718H;
738
;738H;8407;S136
;S136H;NAK80;SKD11;SKD61;==所用材料因產品的要求合理選用……
㈦ 製作模具,一般是使用什麼材料
摘要:通過對汽車模具設計標準的研究,介紹了幾種常用模具材料的使用性能,以及模具材料的成本、使用壽命等的比對。結果表明,合理的選用模具的材料,會降低成本、縮短製造周期、方便維修、減少鉗工勞動強度。
模具是沖壓生產的關鍵工藝裝備,隨著模具行業的不斷發展,模具在兵器工業、機械工業及日用品的生產中應用越來越廣泛。我國的模具行業已步入了高速發展時期,但模具的製造水平和使用性能與世界上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現代汽車90%以上的白車身零件,都靠沖壓模具實現大批量生產。
根據汽車冷沖模具的使用壽命要求:在正常使用、維修狀態下,能多批次、小批量生產出50萬輛合格零件。故模具材料的性能、質量對模具的使用壽命有極大的影響。因此,模具材料的研究和開發,一直受到模具鋼生產廠商的重視,並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1.模具材料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模具鋼生產技術發展較快,用於製造冷沖壓模具材料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高碳低合金冷作模具鋼,如:9SiCr、7CrSiMnMoV、8Cr2MnWMoVS等。
(2)抗磨損冷作模具鋼,如:6Cr4W3Mo2VNb、Cr12、Cr12MoV、Cr12Mo1V1等。
(3)抗沖擊冷作模具鋼,如:4CrW2Si、5CrW2Si、6CrW2Si等。
(4)冷作模具用高速鋼,如:W6Mo5Cr4V2、W12Mo3Cr4V3N、W9Mo3Cr4V等。
2.汽車模具材料的使用性能
(1)沖裁模材料的使用要求
對於薄板沖裁模具的用材要求具有高的耐磨性和硬度,而對厚板沖裁模除了要求具有高的耐磨性、抗壓屈服點外,為防止模具斷裂或崩刃,還應具有高的斷裂抗力、韌性。
(2)拉延、整形模材料的使用要求
要求模具工作零件材料具有高的耐磨性和硬度、一定的強韌性以及較好的切削加工性能、良好的抗粘附性(抗咬合性),而且熱處理時變形要小。
根據汽車廠生產沖壓件的模具現狀,汽車模具主要採用的材料為:鉬鉻鑄鐵、Cr12MoV、鑄態空冷鋼。
鉬鉻鑄鐵:屬於鎳硬白口鑄鐵系中高鉻白口鑄鐵的一種,由於其共晶組織由一種M7C3型碳化物和奧氏體其它轉變物組成,其基體退火成馬氏體後能表現出很高的耐磨性,同時其含有的鉻能顯著提高強度、硬度和耐磨性、錳能顯著提高韌性,而且鉬能使鋼的晶粒細化,提高淬透性。其熱處理的方法為表面淬火,大量節省熱處理時間,淬火後硬度HRC50
㈧ 奇石的底座如何製作用什麼木材好
奇石的底座起承托奇石的作用,一個好的底座可以發揮題材,提升奇石品位。好的石頭一定要配好的底座,紅木的最好,一般是就地取材,柳、榆、楊、樟木等等皆可。製作分機制和手工二種,網上有很多圖片可以參考。底座一般木材的簡單雕花的一公分約2-5元,紅木的價格很昂貴。
㈨ 奇石的鑒識
如今,正值國泰民安太平盛世,賞石藏石之風日盛,勢不可擋。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成熟和完善,賞石、藏石已完全走出了深閨,越來越顯現其投資增值的巨大潛力。那麼,哪些石頭可稱之為觀賞石,而且有收藏價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了解我國的賞石資源和分布情況。據最新統計,目前我國已註明產地及石種的觀賞石有九十五種,可分為象形石、紋理石、清供石、生物化石、礦物晶體、工藝石等六個大類。其中象形石、紋理石、清供石三類涵蓋了絕大部分石種。如靈璧石、戈壁石、太湖石、昆石、英石、臘石、巴靈石、武陵石、雪花石、大化石、彩陶石、龜甲石、木紋石、九龍壁、貴州青、嶗山綠石、棲霞石、雨花石等等。生物化石類是指:動、植物化石。礦物晶體類是指:綠松石、孔雀石、水晶、螢石等。工藝石類如:大理石、草花石、菊花石、牡丹石等等。那麼如此之多的觀賞石,哪些是我們收藏的目標呢?這個就要因人而宜或因地而宜。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在紛繁眾多的觀賞石面前,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經濟能力,適合自己的鑒賞喜好,適合自己的價值判斷的觀賞石來收藏。對一般收藏者來說,除了幾種極其稀有的如田黃石、雞血石、和田玉石等外,絕大部分觀賞石的收藏是在公平的起跑線上。因為觀賞石收藏及其價值取向,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欣賞價值,而是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價值內涵。因此,觀賞石收藏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觀賞價值,同時其文化價值和發現的價值更是難以估量的。這也是觀賞石之所以引人入勝的關鍵所在。
觀賞石的收藏和鑒識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評估觀賞石的價值及品位離不開鑒識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傳統的觀賞石一直沿用古人的評判標准:皺、漏、瘦、透、丑。隨著當今賞石新品種的開發,觀賞石家族又增添了大量的新成員,傳統的靈壁石、太湖石、昆石、英石這四大名石的地位正遭到挑戰,九龍壁、葡萄瑪瑙石、大化石、彩陶石等等後起之秀正各領風騷。觀賞石的評判標准也與時懼進地融合了新的內容:色,質,形,紋,聲,它與傳統標准一道,使觀賞石的評定更科學更客觀,他涵蓋了更多的信息。任何一尊觀賞石,如果不具備上述評判的任何一條標准,那麼這尊觀賞石就缺失了其特色韻味和個性,其價值就大打折扣了。反之,如同時兼有幾條評判標準的特色,那這些觀賞石的收藏價值及觀賞性就更勝一籌。為此,我把古今觀賞石評判標准簡稱十條,來與觀賞石愛好者切磋交流。
觀賞石的十條鑒識評判標准:
皺:皺紋,是賞石在成型初期因自然收縮或經自然水流、風沙沖刷而形成的一凹一凸的條紋。
漏:賞石有孔或縫,使水或其他物體能滴入、透出或掉出。
瘦:(跟胖或肥相對),是指賞石的形體或某一部分窄小或單薄。
透:(液體,光線等)滲透;穿透:透水、透亮,特指賞石的穿透、通透、通空靈巧等。
丑:醜陋,難看。賞石特指其怪異,與眾不同。
色:色彩、顏色,指賞石原本具有的天然色彩和光澤。
質:性質、本質、品質,特指賞石的天然質地、結構、密度、硬度、光潔度、質感等,也指賞石的質量和大小。
形:形態、形狀、結構狀態等,這里特指賞石的天然外形和點、線、面組合而呈現的天然外表。
紋:紋理、痕跡,指賞石表面呈線條、圖案的花紋。
聲:聲響、聲音,指賞石通過扣擊或摩擦振動所產生的聲響和聲音。
奇石造假幾種方法:
上述觀賞石的十條鑒識評判標准,也是造假者刻意模仿追逐的目標。造假者往往在平淡無奇的或有缺陷的石塊上,用現代加工工具,採用各種手段,對其進行人工處理,使其身價倍增。下面我來談談偽石、假形石的一般鑒識技巧,供石友們共同探討。
造偽者往往通過劈、斬、摳、挖、填、挫、雕、磨、爛、摸壓、增退色、注膠等一系列的手法,來製造觀賞石,使其形成規模生產,創造利潤。
劈、斬:一般是用鋼斧,鋼錘等工具,對肥厚的觀賞石進行瘦身減肥,使其更具觀賞性。通過劈、斬,石的表面往往留下較明顯、有規律的加工痕跡,形成其特別的稜角和石質差異。未徑加工的石質表面或輕或重都有一些風化層或叫石皮,而經過劈、斬之後,這些痕跡喪失,這就給鑒識提供了條件。
摳、挖:是用鋼鑿、鋼鑽進行透、漏的加工,一塊普通石頭經加工成為具有通透、明朗等特徵,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摳、挖同樣會在石頭表面留下痕跡。摳、挖會使石頭上留下不規則的鑿痕,這是與天然石的自然流暢相悖的。而挖是用電鑽、磨輪等機械工具進行,則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機械加工的弧形痕跡。
填、挫:是在摳、挖工序過後的充填和修整。通過填充、鑲嵌、挫修整理,使加工的偽石更加自然。但是填、挫還是會留下填充物與原石石性不一,填充物與原石的縫隙連接處會留下粘連的規則痕跡,而挫更能從平行或整齊交叉的痕跡中找到破綻。
雕、磨:一般是在工藝石中的常用的技法。通過刀刻、噴沙、拋磨等工藝,使其加工石頭的觀賞性突現。雕、磨常用在葡萄瑪瑙石、圖案石等造假的加工上,人工痕跡明顯,有的可以光滑如鏡,粒粒珠璣,這是大自然中很難形成的。還有的是用雕、磨來增加石頭的紋理特徵和包漿這些都要通過觀察賞石整體的紋理結構和包漿的一致性來鑒識和判斷,只要認真鑒別就能找出破綻。
爛:是現在製造偽石的常用做法。在初步加工成形的石頭上,通過用強酸,弱酸的沖刷、浸泡,來洗刷人工的製作痕跡,緩和加工中出現的稜角和生硬的點、線、面。但是用酸洗泡的石頭表面原始風化層幾乎喪失,石頭的內孔或外表往往會形成一層特有的酸洗膜,雖然經過後續處理,我們還是能夠鑒別出與原始的自然石之間的差異來。
模壓:就是用模具,通過模壓加工的方法,把製作的圖案粘貼到主體石頭上,使之成為具有觀賞性的觀賞石。這類技法一般用在製作工藝石、生物化石中的骨骼化石上。材料一般選用工業聚脂或可溶性化工材料,經模壓成型後再加工,不仔細鑒別很容易造成誤藏。但只要用以火烘烤,就會發現問題。
增、退色:是用有色染料浸泡、高溫增色和酸洗退色等做法的總稱。像市場上出現的卵石、片石上的人像、生肖、花卉等批量的觀賞石就是此類產品,幾乎沒有收藏價值。鑒別它只要用沸水沖刷、浸泡就可發現其色澤發生變化,如果所用染色材料有污染,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注膠:通常是用在小型高檔觀賞石如玉石、瑪瑙、風礫石、雨花石等的作偽上。通過用聚脂、染料、高濃度膠水等混合物對石頭表面或有缺陷的位置進行注膠處理,為偽石增色、亮麗,提升其商業價值。鑒識此類觀賞石除用火烤測試外,還可以用刀刮、針挖等方法求證。
總之,賞石、鑒石、藏石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塊品質優良的天然觀賞石一定是經得起鑒識和推敲的,人為的製作加工終不能登上賞石的大雅之堂。觀賞石的魅力,是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嘖嘖驚嘆。 座,是奇石藝術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使奇石的自然美與人工的藝術美相結合的技法之一。配座的作用有:托立主體,烘襯主題,美飾裝點,平衡重心,協調色彩,補缺藏拙等。
托立主體:奇石主體的石材部分是不定形的,大都是立不穩而又不便於鑿、鋸加工的(因加工易損壞其自然造型的完整性),為此就需用木座或其他材質做座,按其最佳角度將之託起來。
補缺藏拙:具象作品遺缺部分,如鷹的腳嫌太短,可在座的相應部位凸出一截作為假肢擔要假得必要和自然避免畫蛇添足之弊。有的石形出現敗筆時,應盡可能地將其埋在座臼里隱藏起來。 配座的型式大致可分為托底型,單框型,包邊型,盆盤型。
當然,最佳的奇石應該是在展示其自身的美感的同時,若能無座也安,立於天地之間不偏不倚,則為上佳。 赤、橙、黃、綠、青、藍、紫於一體者為上乘,混合色、雙色、單色次之。色為意生,意為色存,色、形、意完美統一,可謂奇石之精品也。
百鳥之王 ——— 福 祿 壽
石種:雞血石
規格:高 26 cm 寬 6 cm 厚6 cm
有紅綠黃三種顏色天然形成一隻百鳥之王(鳳凰),紅色代表 福 綠色代表 祿 黃色代表 壽 形,是大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天然的外在形狀,有三角形、圓形、橢圓形等,總之,千奇百怪,無所不有。有的形體具象,有的形體抽象,有的形神兼備,具象者奇巧逼真、活龍活現,抽象者變化萬千,耐人尋味。 石頭的形狀盡量要完整,觀賞面沒有較深的裂痕和紋路,或者不影響觀賞。從整個石形外觀上看,圓的造型,能給人一種圓潤、光滑之感;正三角造型,能給人一種對稱、均衡、平穩的舒適之感;倒三角形造型,能給人險中求夷的驚奇感。好的奇石的造型奇特,表象富有情趣,石體無殘缺破損,整個外形與其內容和諧相稱,表面的形體與內在的精神相輔相成。
命名:群魚歸海
尺寸:大(紅白)11*6.5*2.5中(黃白)9*4.3*2.5小(青灰)5.5*3.5*2.3石種:風礪石
點評:三枚風礪石,經大自然鬼斧神工億萬年造化,酷似三條美魚,細賞:小魚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美不勝收,實屬罕見。擁有此石好運連連,生活幸福,年年有餘。 犢石慕羊
石種:戈壁瑪瑙石
規格:長13cm寬 10cm 高9cm
此奇石純天然形成,產於內蒙阿拉善左盟,屬於戈壁瑪瑙品種。該石主體為:一小牛犢飽餐後憩息小石頭之上,形態逼真,生動形象。從牛頭、眼睛、耳朵、身體、前蹄、後蹄,尾巴,一氣呵成,鬼斧神工。最神奇之處:牛犢眼睛之處,有一隻美麗的羚羊,頭、角、身體俱全,為畫龍點睛之筆。
東方的維納斯
石種:戈壁瑪瑙石
尺寸:高13.5cm 寬3cm 厚2cm
阿拉善瑪瑙象形石——紅頭魚
石種:阿拉善瑪瑙
尺寸:長12cm、寬3cm、厚0.5cm
小蛇出殼原石
石種:戈壁瑪瑙石
規格:8.5cm *7.5cm *5.5cm
此奇石為小蛇出殼、出洞之形態。蛇身、蛇頭、眼睛、外殼顏色鮮明透亮,小蛇吐著信子,探視著外面未知的世界。整體造型逼真,蛇身蜿蜒曲折,與真蛇扭曲形象一樣。 意境美是奇石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石體或圖案誇張、諧趣、神似或概括寫意、融入感情、抒發藝術聯想,以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就奇石的美醜而言,奇石圖案美與造型美能達到完美的統一,當屬上乘精品,若圖案美,造型平平,甚至有裂痕傷跡,也仍不失其觀賞價值,因一美遮百丑,內在的美能涵蓋外形的丑。奇石的審美標准在於其形和神的完美結合。
總之,鑒賞奇石應從石形、石質、石色、石紋展開想像,由實到虛,由表到本,由繁到簡,由銳到神,由意到韻,由妙到玄逐步升華,可自我欣賞,全家欣賞,聚友欣賞,一塊奇石甚至需要多年的觀察,才能真正領略其意境。
採石、賞石便是一種休閑活動方式,郊遊登山、順便采撿奇石,既可寬松心情,享受大自然景物之樂趣,又可鍛煉身體。撿回的石頭經過清洗整理,色、形、意、趣會將你帶入一個新的天地。石尤通靈,石我相看兩不厭,物我交融情由景生,奇石自然也就成了你的愛侶和夥伴,故瑰集奇石已逐漸成為現代人休閑的一種生活方式,不花大錢即可得到奇妙之樂趣。 所謂類畫石,指呈現在石體上的人物、動物、植物、山水花鳥蟲魚等物象,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它們有的抽象,有的具體,有的速寫,有的潑墨,有的素描,有的如國畫,有的象油畫,手法多變,所表現的萬物生靈猶如繪畫一般,都在象與不象之中讓人神秘莫測,揣摸不定。
小天使到人間
石種:類畫石
尺寸:4x3.5x2CM
該類畫石形象逼真,
小天使如騰雲駕霧,又如乘風破浪來到人間,她身後一隻小天狗如影相隨。天使閉一隻眼是默念:「上帝,保佑你全家幸福平安!」睜一隻眼是要看清這美麗的世界。嗨!我是上帝派來的使者,我來了,地球人你好! 圖案石就是在奇石的表面,以平面畫面表現石情畫意。大自然以天然之筆將礦物質染浸在石上而形成的景物、人物、動物、靜物、建築物等社會之萬物,或以曲直線條表現,或以色塊構成,窮極變幻,手法各異,無奇不有,皆屬圖案石。
王室公主
石種:圖案石
尺寸:10×9×6.5CM
該圖案石是一個黑色姿態優美,身穿大擺裙亭亭玉立的王室公主,身處黃蠟石中。 【名稱】肉石(肉形石)
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賞石資源豐富,賞石文化源遠流長,據宋代《雲林石譜》記載江西奇石達17種,居各省之冠。改革開放以來,江西賞石事業迅速發展,《雲林石譜》所載奇石不斷被重新發現和開發,最為突出的是上饒地區的的玉山石和贛州地區的上猶石。除了老石種重新發現,新石種更不斷涌現,新開發的潦河石、章江石(南安石)和玉山石(三清石)、上猶石一起成為江西奇石的四個主打石種。
上猶石屬於火山岩的變質岩,形成於幾億年前,為凍石和黃蠟石相間的結合體,經長期的分化、沖刷塊較小。上猶縣境內地質結構復雜,礦種帶眾多,河流密布,形成奇石的地質條件獨特,河灘溪邊的石頭中夾雜著石質優良的上猶石。八百多年前,我國最早的也最具影響力的石譜——《雲林石譜》,記載了當時全國116種著名的奇石和產地,贛州市上猶縣產的上猶石名列其中。上猶石被塵封800多年後,終於重新被人們發現和認識,重回我國著名奇石大家庭。
在上猶石和潦河石當中,人們又發現了一個新的石種-肉形石,其豬肉的皮、肥瘦層次分明,色彩鮮艷,宛若一碗新鮮出爐的東坡肉,秀色可餐,形象逼真,為現代奇石愛好者所青睞。江西奇石愛好者吳先生對肉石尤為鍾愛,在十幾年的收藏過程中,對肉石的追求幾近痴迷,收藏有大量不同規格和造型的肉石。為讓大家一睹風采和提高對肉石的認識度,現將部分藏品以嗜讀者。 江西潦河比較獨特的一個石種晶臘石,其外形由石英晶體與臘石的結合,生成各種不同外形,主要色彩以黃白為主,黃色為臘石,白色為石英晶體。許多晶臘石外表都會呈現出流暢或飄逸的線條,組合成一幅幅象形圖案,其中不少為文字圖案,打破了人們禁錮已久的書法流派,而帶給大家的是一種超藝術美感。江西南昌的藏家這方美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外表就天然巧成一個草書漢字『福』字。
《福》字
石種:火山爆發形成文字黑寶石
規格:6x 4.2x 2.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