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注塑機模具與油溫機接法
注塑機模具與油溫機接法:從油溫機的熱油/水出口用鐵氟龍管/波紋管連接到使用設備的進口,油溫機與被控溫設備連接所用配件必須採用可以耐高溫的材料
冷卻水出口配置必須採用耐高溫膠管或棉紗管,切勿合用PVC膠管及低溫管,防止因排出熱水而軟化松脫或破裂!
『貳』 注塑機模具頂針保護如何接線請各路大神賜教!
在頂退終止開關的線上抽條線心出來、線應該有3芯的隨便一芯剪斷、然後跟模具的保護開關串聯接起來就可以了!
『叄』 注塑機頂桿與模具強制復位怎樣連接
注塑機的頂桿是推動注塑模具的頂桿板向前運動,注塑模具的復位是由模具上內的反頂桿起容作用的。合模時,反頂桿被定模頂住,使得頂桿板向後移動,直到合模完成,頂桿板到位。開模時,動模向後移動,碰到注塑機的頂桿,頂桿推動頂桿板向前移動,把注塑件頂出模具的型腔。兩者不需要連接在一起。
『肆』 正確安裝注塑模具的步驟是怎樣
首先測量注塑模具的合模高度尺寸,然後把注塑機的活動模板調整到大於注塑模具的合模尺寸,然後把注塑機的活動模板退後,把注塑模具吊上去,把澆口套套進注塑機固定模板中間的定位孔里,然後把注塑機的厚度模板合上,微調活動模板,直到頂住注塑模具,吃上勁,然後上緊固螺絲。然後再反復開合注塑機的活動模板,調整脫料桿的長短,直到注塑模具的脫料頂出距離達到要求。然後接冷卻進水水管、出水管,然後再調整注塑部分的參數:塑料熔化的溫度、速度、壓力、保溫時間、注塑量的大小、注塑的快慢,就可以開始注塑作業了。工作前先要給注塑模具的活動部位加潤滑油。比如:導柱、導套、頂桿、滑塊、斜導柱等部位。
『伍』 注塑機上模具正確方法
上模全部需要手工進行,下面所有的機械操作應在手動或調模狀態下進行,手工操作前應關閉油泵電動機,以確保操作人員的安全。
1∶啟動油泵馬達。
2︰開模,使模板開啟。
3∶將注射座向後移動。
4∶關閉油泵電動機。
如動模板處於開模停止位置時,步驟1~步驟4可以不做。
5∶調整J頂針的位置與數目,使之與模具相適合。
6∶吊起成對的模瓣,放入模板內(放入時,注意不要讓模具與拉桿及其他機器部件相撞),把定位環裝入固定模板上的安裝孔內,使模具平面與定模板的安裝面相貼。
起吊時,應確定前後模不會分離。
7∶用螺栓,模具壓板,壓板墊塊,平墊圈,彈簧墊圈等把模具的固定模板部分固定在固定模板上,此時不必用很大的鎖緊力。防止螺絲孔滑牙。
螺釘的深度H應為螺栓直徑心的1.5~1.8倍。
8∶啟動油泵馬達。
9:以點動方式進行關模,使移動模板與模具逐漸接觸,直至緊貼。
10∶在模具完全閉合後,進行噴嘴中心下模具澆口中心的對准和可靠接觸的校調,要確保噴嘴中心准確地對准模子澆口中心。在實際接觸之前,交替地放置注射座開關至中間位置和前進位置,如果噴嘴沒有正確地調整至對准中心,可按需要作上下和左右調整。松開注射座前後導桿支架上的緊固螺栓和兩側的鎖緊螺母。
按需要調整噴嘴高度調整螺釘,糾正上下偏差,調整噴嘴左右調整螺釘,糾正左右或電熱圈的損壞。
11:關閉油泵電動機。
12∶擰緊定模板上的模具壓板螺栓,鎖緊定模板上的模具。
13∶同定模板上的壓板一樣,擰緊動模板上的模具壓板螺栓,鎖緊動模板上的模具。應牢固地擰緊螺栓,以確保開模時模具不至於落下。
14∶卸下吊裝所用的皮帶或鋼繩。
15∶設定好開關模的各個位置,壓力和速度,特別是高壓鎖模壓力設定為成型製品所要求的壓力。
16∶啟動油泵電動機。
17∶開模至開模終止位置,調整開模速度,慢速的位置要大於關模高壓位置。
18∶開關模和調模參數設定。
19:關上安全門,選擇自動調模狀態。
20∶機器將自動進行調模,調模完成後,機器將恢復為手動。
21∶按關模鍵,進行關模操作,在關模結束後,關閉油泵電動機。
22∶再次擰緊所有緊固模具的螺栓。
23∶連接有關模具的其他管路,如冷卻水管等。確認水管有無連接錯誤。
『陸』 裝注塑機的模具怎麼裝
注塑機安裝模具的流程如下:
1、注塑機有模具定位環的安裝方法:
a
先按[開模]鍵,把機器開到最高,再按[座退]鍵使座進缸後退到底。
b
將模具放在下模板上,使用[調模]按鍵,按[合模]鍵,使上模板離模具一定的位置(15mm左右)停止,重新調整模具定位環與上模板中心對中孔的位置,再按[合模]鍵直至上模板與模具緊貼為止。
c
關掉電機,然後用壓板固定模具或者用螺絲直接固定,模具安裝完成。
d
設定開、關模的壓力、速度、位置和時間等參數。
2、注塑機無模具定位環的安裝方法:
a
先按[開模]鍵,把機器開到最高,再按[座退]鍵使座進缸後退到底。
b
將模具放在下模板上,使用[調模]按鍵,按[合模]鍵,使上模板離模具一定的位置(15mm左右)時松開,停止合模動作。
c
按[座進]鍵,當料嘴快要接觸模具澆道口時鬆手,然後從前後左右目視料嘴是否正對澆道口,調整模具位置以使兩者完全吻合,先按[座退]使料嘴遠離澆口,然後在澆道口中被一張薄紙或塗上一點印泥,再按[座進]使料嘴接觸模具澆口,最後取出紙觀察其痕跡或觀察印泥痕跡來確定,若不對正,重新調整。
d
按[座退]鍵,使座台後退到底。然後按[合模]鍵使上模板與模具緊貼,關掉電機,用壓板固定或螺絲固定模具。
e
設定開、關模的壓力、速度、位置和時間等參數。
『柒』 注塑機強拉桿長啥樣,功能和安裝是怎樣的啊。就是連接模具頂針板和注塑機的桿子。
如何連接呢
『捌』 注塑機定動模板與注塑模具連接固定尺寸的標准
Japanese: JIS B6701-1992
European: Euromap 2
American: SPI
『玖』 注塑模具都有哪些結構組成
注塑模具是一種生產塑膠製品的工具;也是賦予塑膠製品完整結構和精確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產某些形狀復雜部件時用到的一種加工方法。具體指將受熱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機高壓射入模腔,經冷卻固化後,得到成形品。
模具的結構雖然由於塑料品種和性能、塑料製品的形狀和結構以及注射機的類型等不同而可能千變萬化,但是基本結構是一致的。模具主要由澆注系統、調溫系統、成型零件和結構零件組成。其中澆注系統和成型零件是與塑料直接接觸部分,並隨塑料和製品而變化,是塑模中最復雜,變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潔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
注塑模具由動模和定模兩部分組成,動模安裝在注射成型機的移動模板上,定模安裝在注射成型機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時動模與定模閉合構成澆注系統和型腔,開模時動模和定模分離以便取出塑料製品。為了減少繁重的模具設計和製造工作量,注塑模大多採用了標准模架。
一、澆注系統
澆注系統是指塑料從射嘴進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澆口等。
澆注系統又稱流道系統,它是將塑料熔體由注射機噴嘴引向型腔的一組進料通道,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和冷料穴組成。它直接關繫到塑料製品的成型質量和生產效率。
1、主流道
它是模具中連接注塑機射嘴至分流道或型腔的一段通道。主流道頂部呈凹形以便與噴嘴銜接。主流道進口直徑應略大於噴嘴直徑(0.8mm)以避免溢料,並防止兩者因銜接不準而發生的堵截。進口直徑根據製品大小而定,一般為4-8mm。主流道直徑應向內擴大呈3°到5°的角度,以便流道贅物的脫模。
2、冷料穴
它是設在主流道末端的一個空穴,用以捕集射嘴端部兩次注射之間所產生的冷料,從而防止分流道或澆口的堵塞。如果冷料一旦混入型腔,則所制製品中就容易產生內應力。冷料穴的直徑約8-10mm,深度為6mm。為了便於脫模,其底部常由脫模桿承擔。脫模桿的頂部宜設計成曲折鉤形或設下陷溝槽,以便脫模時能順利拉出主流道贅物。
3、分流道
它是多槽模中連接主流道和各個型腔的通道。為使熔料以等速度充滿各型腔,分流道在塑模上的排列應成對稱和等距離分布。分流道截面的形狀和尺寸對塑料熔體的流動、製品脫模和模具製造的難易都有影響。如果按相等料量的流動來說,則以圓形截面的流道阻力最小。但因圓柱形流道的比表面小,對分流道贅物的冷卻不利,而且這種分流道必須開設在兩半模上,既費工又不易對准。因此,經常採用的是梯形或半圓形截面的分流道,且開設在帶有脫模桿的一半模具上。流道表面必須拋光以減少流動阻力提供較快的充模速度。流道的尺寸決定於塑料品種,製品的尺寸和厚度。對大多數熱塑性塑料來說,分流道截面寬度均不超過8mm,特大的可達10-12mm,特小的2-3mm。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小截面積,以增加分流道贅物和延長冷卻時間。
4、澆口
它是接通主流道(或分流道)與型腔的通道。通道的截面積可以與主流道(或分流道)相等,但通常都是縮小的。所以它是整個流道系統中截面積最小的部分。澆口的形狀和尺寸對製品質量影響很大。
澆口的作用是:
A、控制料流速度:
B、在注射中可因存於這部分的熔料早凝而防止倒流:
C、使通過的熔料受到較強的剪切而升高溫度,從而降低表觀粘度以提高流動性:
D、便於製品與流道系統分離。澆口形狀、尺寸和位置的設計取決於塑料的性質、製品的大小和結構。一般澆口的截面形狀為矩形或圓形,截面積宜小而長度宜短,這不僅基於上述作用,還因為小澆口變大較容易,而大澆口縮小則很困難。澆口位置一般應選在製品最厚而又不影響外觀的地方。澆口尺寸的設計應考慮到塑料熔體的性質。型腔它是模具中成型塑料製品的空間。用作構成型腔的組件統稱為成型零件。各個成型零件常有專用名稱。
構成製品外形的成型零件稱為凹模(又稱陰模),構成製品內部形狀(如孔、槽等)的稱為型芯或凸模(又稱陽模)。設計成型零件時首先要根據塑料的性能、製品的幾何形狀、尺寸公差和使用要求來確定型腔的總體結構。其次是根據確定的結構選擇分型面、澆口和排氣孔的位置以及脫模方式。最後則按控製品尺寸進行各零件的設計及確定各零件之間的組合方式。塑料熔體進入型腔時具有很高的壓力,故成型零件要進行合理地選材及強度和剛度的校核。為保證塑料製品表面的光潔美觀和容易脫模,凡與塑料接觸的表面,其粗糙度Ra>0.32um,而且要耐腐蝕。成型零件一般都通過熱處理來提高硬度,並選用耐腐蝕的鋼材製造。
二、調溫系統
為了滿足注射工藝對模具溫度的要求,需要有調溫系統對模具的溫度進行調節。對於熱塑性塑料用注塑模,主要是設計冷卻系統使模具冷卻。模具冷卻的常用辦法是在模具內開設冷卻水通道,利用循環流動的冷卻水帶走模具的熱量;模具的加熱除可利用冷卻水通道熱水或蒸汽外,還可在模具內部和周圍安裝電加熱元件。
三、成型部件
成型零件是指構成製品形狀的各種零件,包括動模、定模和型腔、型芯、成型桿以及排氣口等。成型部件由型芯和凹模組成。型芯形成製品的內表面,凹模形成製品的外表面形狀。合模後型芯和型腔便構成了模具的型腔。按工藝和製造要求,有時型芯和凹模由若干拼塊組合而成,有時做成整體,僅在易損壞、難加工的部位採用鑲件。
1、排氣口
它是在模具中開設的一種槽形出氣口,用以排出原有的及熔料帶入的氣體。熔料注入型腔時,原存於型腔內的空氣以及由熔體帶入的氣體必須在料流的盡頭通過排氣口向模外排出,否則將會使製品帶有氣孔、接不良、充模不滿,甚至積存空氣因受壓縮產生高溫而將製品燒傷。一般情況下,排氣孔既可設在型腔內熔料流動的盡頭,也可設在塑模的分型面上。後者是在凹模一側開設深0.03-0.2mm,寬1.5-6mm的淺槽。注射中,排氣孔不會有很多熔料滲出,因為熔料會在該處冷卻固化將通道堵死。排氣口的開設位置切勿對著操作人員,以防熔料意外噴出傷人。此外,亦可利用頂出桿與頂出孔的配合間隙,頂塊和脫模板與型芯的配合間隙等來排氣。
四、結構零件
它是指構成模具結構的各種零件,包括:導向、脫模、抽芯以及分型的各種零件。如前後夾板、前後扣模板、承壓板、承壓柱、導向柱、脫模板、脫模桿及回程桿等。
1、導向部件
為了確保動模和定模在合模時能准確對中,在模具中必須設置導向部件。在注塑模中通常採用四組導柱與導套來組成導向部件,有時還需在動模和定模上分別設置互相吻合的內、外錐面來輔助定位。
2、推出機構
在開模過程中,需要有推出機構將塑料製品及其在流道內的凝料推出或拉出。推出固定板和推板用以夾持推桿。在推桿中一般還固定有復位桿,復位桿在動、定模合模時使推板復位。
3、側抽芯機構
有些帶有側凹或側孔地塑料製品,在被推出以前必須先進行側向分型,抽出側向型芯後方能順利脫模,此時需要在模具中設置側抽芯機構。
注射裝置是使樹脂材料受熱融化後射入模具內的裝置。從料頭把樹脂擠入料筒中,通過螺桿的轉動將熔體輸送至機筒的前端。在那個過程中,在加熱器的作用下加熱使機筒內的樹脂材料受熱,在螺桿的剪切應力作用下使樹脂成為熔融狀態,將相當於成型品及主流道,分流道的熔融樹脂滯留於機筒的前端(稱之為計量),螺桿的不斷向前將材料射入模腔。當熔融樹脂在模具內流動時,須控制螺桿的移動速度(射出速度),並在樹脂充滿模腔後用壓力(保壓力)進行控制。當螺桿位置,注射壓力達到一定值時我們可以將速度控制切換成壓力控制。
『拾』 注塑機推桿拉頂針板復位的機構的結構,推桿和頂針板是怎麼連接的
一般情況下,注塑機推桿和頂針板是不連在一起的,如果連在一起,拆裝模具會很不方面。
實際上大多數模具是採用彈簧復位機構復位,頂針板被推桿頂出後,推桿回縮,彈簧回彈使頂針板復位,彈簧安裝在頂針板的導柱上。
少數情況下,模具無法安裝彈簧使,就得把推桿和頂針板連接起來,靠推桿回縮使頂針板復位,這時需要一個推桿加長桿(兩端有螺紋,一端正旋,一端反旋),在模具固定前,先安裝好這個加長桿,使推桿和頂針板通過螺紋連成一個整體,這種結構安裝比較麻煩,所以多數情況下都是採用彈簧復位的。
還有一些是根本不安裝復位機構,直接頂出後,靠合模時頂針板上的復位桿復位的,當然這個需要調整好合模壓力,小心把模具給撞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