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具零件加工流程
依塑膠模具為例。筆記本電腦外殼
C.A.E的投入(分析進澆點.排氣位置.熱應力.敲曲等流動狀態);
規劃模具LAYOUT(CAV數.進澆方式.頂出方式.加工性
設計出圖(C.A.E的投入(分析進澆點.排氣位置.熱應力.敲曲等流動狀態);
規劃模具LAYOUT(CAV數.進澆方式.頂出方式.加工性)
→現場加工備料→平面銑床六面體到位(留餘量)→槍鑽(深孔鑽)加工水孔→平面水磨外形精加工到位→加工中心(M/C)加工水孔,螺絲孔,→3D數控高速銑床(MC3D)3D工位精加工到位→線切割→放電加工(電火花)→QC品管檢測OK 出貨
上述是最簡單的一個過程。。有的還要熱處理 。。拋光。咬花 噴砂。表面處理等工段。
2. 模具的初加工
所謂模具的初加工是指鍛毛胚、退火、刨毛胚、磨平面、銑四邊、鉗工劃線、排料、去餘量等。
3. 沖壓模具扁彈簧兩端平面是怎樣加工出來的
這個扁是在彈簧繞制之前用專用磨床磨出來的,每個規格的彈簧的端頭長短都是固定的。
模具扁簧都是熱卷簧,工藝過程是 下料,端部制扁,加熱,卷制,熱處理,噴丸,立定,磨端面,檢驗,表面防銹。
4. 模具加工碰到模具平面加工不平怎麼辦
你已經分析得很專業了。我順著你的思路再分析一下吧。
1 勞動強度方面專,模具加工主要是腦力勞動屬,比較費神,因為模具加工往往是單件生產,每次都是不同的情況,而且對加工節拍要求沒那麼嚴格。零件加工則追求效率,所以工作比較忙碌。工作單調乏味。
2 模具加工往往採用大量先進製造技術和先進製造設備,是製造業的前沿。從事模具製造的工資待遇較高。零件加工則更多考慮經濟性。
3 大部分模具製造行業無法被取代和淘汰,前途方面不用擔心。
4 模具製造者屬於少數精英群體,零件加工者屬於芸芸眾生。
所以我覺得選擇模具行業更適合一點。
5. 模具加工的加工流程
加工工藝流程安排
1、底面加工,加工量保證;
2、鑄件毛坯基準找正,2D、3D型面餘量檢查;
3、2D、3D型面粗加工,非安裝非工作平面加工(包括安全平檯面、緩沖器安裝面、壓板平面、側基準面);
4、半精加工前,側基準面的找正確保精度;
5、半精加工2D、3D型面,精加工各類安裝工作面(包括限位塊安裝面及接觸面、鑲塊安裝面及靠背面、沖頭安裝面、廢料切刀安裝面及靠背面、彈簧安裝面及接觸面、各類行程限制工作面、斜楔安裝面及靠背面),半精加工各類導向面、導向孔,留餘量精加工工藝基準孔及高度基準面,並記錄數據;
6、檢驗復查加工精度;
7、鉗工鑲作工序;
8、精加工前,工藝基準孔基準面找正,鑲塊餘量檢查;
9、精加工型面2D、3D,側沖型面及孔位,精加工工藝基準孔及高度基準,精加工導向面及導向孔;
10、檢驗復查加工精度。
6. 模具的平面一般採用什麼方式加工
銑床粗加工 精加工用平面磨
7. 模具加工的步驟如何
模具加工(Mold Making)是指成型和制坯工具的加工,此外還包括剪切模和模切模具。 通常情況下,模具有上模和下模兩部分組成。將鋼板放置在上下模之間,在壓力機的作用下實現材料的成型,當壓力機打開時,就會獲得由模具形狀所確定的工件或去除相應的廢料。 小至電子連接器,大 至汽車儀表盤的工件都可以用模具成型。 級進模是指能自動的把加工工件從一個工位移動到另一個工位,並在最後一個工位得到成型零件的一套模具。模具加工工藝包括:裁模、沖坯模、復合模、擠壓模、四滑軌模、級進模、沖壓模、模切模具等。加工精度要求高 一副模具一般是由凹模、凸模和模架組成,有些還可能是多件拼合模塊。於是上、下模的組合,鑲塊與型腔的組合,模塊之間的拼合均要求有很高的加工精度。精密模具的尺寸精度往往達μm級。形面復雜 有些產品如汽車覆蓋件、飛機零件、玩具、家用電器,其形狀的表面是由多種曲面組合而成,因此,模具型腔面就很復雜。有些曲面必須用數學計算方法進行處理。批量小 模具的生產不是大批量成批生產,在很多情況下往往只生產一付。工序多 模具加工中總要用到銑、鏜、鑽、鉸和攻螺紋等多種工序。重復性投產 模具的使用是有壽命的。當一付模具的使用超過其壽命時,就要更換新的模具,所以模具的生產往往有重復性。
8. 模具是如何加工的 說具體點 謝謝
模具是復雜的,就塑膠模具來說,車床用量不是很大,但是數控銑床用的比較多,還有放電,線割,磨床,甚至用到四面加工加工模仁的四面。主要的成型部分是模仁,因為裡面要參與成形,我們一般用加工中心逃料和精加工,加工不到的地方要放電加工,還要用到線割加工,具體比較復雜,還有模板,模座,極其它機構,估計沒有幾個月說不完的,你最好睦一下資料。好了,就打這么多的字吧,好累,記得給我加分。祝你好運。
9. 模具的加工方法分類有哪些
在現代模具的成形製造中,由於模具的形面設計日趨復雜,自由曲面所佔比例不斷增加,因此對模具加工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不僅應保證高的製造精度和表面質量,而且要追求加工表面的美觀。隨著對高速加工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尤其在機床加工、數控系統、刀具系統、CAD/CAM軟體等相關技術不斷發展的推動下,高速加工技術已越來越多地應用於模具的製造加工。高速加工技術對模具加工工藝產生了巨大影響,改變了傳統模具加工採用的「退火→銑削加工→熱處理→磨削」或「電火花加工→手工打磨、拋光」等復雜冗長的工藝流程。
依產品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將模具分成沖剪模具、彎曲模具、抽制模具、成形模具和壓縮模具等五大類。
a. 沖剪模具:是以剪切作用完成工作的,常用的形式有剪斷沖模、下料沖模、沖孔沖模、修邊沖模、整緣沖模、拉孔沖模和沖切模具。
b.彎曲模具:是將平整的毛胚彎成一個角度的形狀,視零件的形狀、精度及生產量的多寡,乃有多種不同形式的模具,如普通彎曲沖模、凸輪彎曲沖模、卷邊沖模、圓弧彎曲沖模、折彎沖縫沖模與扭曲沖模等。
c.抽制模具:抽制模具是將平面毛胚製成有底無縫容器。
d.成形模具:指用各種局部變形的方法來改變毛胚的形狀,其形式有凸張成形沖模、卷緣成形沖模、頸縮成形沖模、孔凸緣成形沖模、圓緣成形沖模。
e.壓縮模具:是利用強大的壓力,使金屬毛胚流動變形,成為所需的形狀,其種類有擠制沖模、壓花沖模、壓印沖模、端壓沖模。
10. 模具的曲面是怎麼加工的
精加工的對象是半成品,其加工特點是:
1)加工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成品的精度和質量。
2)特別是自由曲面加工,干涉(interference)判斷將是十分重要的。
3)雖然精加工一般加工量不大,而且餘量較為均勻,但是為了滿足一定的精度要求,刀位軌跡一般很長,因此加工效率也是很重要的。
在自由曲面的數控銑削加工過程中,刀位軌跡對加工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的影響因素有:
1)模型的離散精度刀位點選取的疏密程度與模型的離散精度有關。離散精度要求高,則生成的軌跡對模型的逼近程度好,反之亦然。
2)刀軌間距的選擇受到自由曲面幾何形狀的限制,精加工通常選用球銑刀。這樣,刀軌間距一般以刀軌間的材料殘差(scaltop)來決定,對殘差約束嚴格,則表面質量較好,同時刀軌較長,將增加銑削時間,反之亦然。
3)刀位軌跡的規劃。
以上因素從理論上可以保證自由曲面加工的表面質量,實際上,由於精加工刀位軌跡生成演算法的限制,這些因素不能保證表面質量的均勻性。對表面質量的均勻性影
響最大的因素就是走刀方式的選擇。對於參數空間的刀位軌跡規劃方法,刀軌是沿著等參數線生成的,沿著等參數線分布,較均勻的方向生成的刀位軌跡也比較均勻。對於笛卡爾空間刀位軌跡規劃方法,刀位點的位置取決干導動點和投影方向,由於導動點是根據定義的導動模板預先規劃的,因此導動點分布的均勻性只能部分反映實際加工曲面刀軌的均勻程度。一般來說,我們是把待加工曲面通過一定的投影方式獲得比較簡單的投影面(平面或二次曲面)作為導動面。當待加工曲面沿著投影方向的投影面面積接近實際區域的面積時,這時導動點的均勻性較好地反映了實際加工曲面刀軌的均勻性,加工出來的表面質量也較好。否則實際加工曲面的表面質量會比意料的相差甚遠。另外,走刀方式的不同也將導致不同的銑削狀態,如順銑或逆銑,上行銑削或下行銑削,法向切入(出)或切向切入(出),這樣都直接影響加工表面的質量。所以,選擇走刀方式時應有利於規劃均勻的刀位點,同時應使銑削過程處在良好的銑削狀態。
精加工刀位軌跡優化的目標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獲得最短最均勻的刀位軌跡來完成對待加工曲面的銑削,同時使銑削過程處於良好的切削狀態。對於參數空間的刀軌規劃,參數曲面的構造通常受到工件幾何形狀的限制。由於刀軌生成演算法要求有較完整的幾何信息,實際上很難滿足,特別是對於已經編輯過的組合曲面,若想通過參數線法獲得刀位軌跡,首先必須進行曲面重構,然後在重構曲面的基礎上規劃刀位軌跡。對於復雜的幾何形狀,這一步通常是很難達到的,因此這種方法可優化的餘地較小。
對於笛卡爾空間刀軌規劃,優化過程中應考慮的因素有導動面、投影方向和走刀方式。下面將就這些因素進行討論:
1)導動面和投影方向的合理選擇為了獲得均勻的刀位點,必須保證:一、在投影方向上導動面所規劃的導動點是均勻的;二、在投影方向上導動面和待加工曲面的投影面積相差不大。
2)走刀方式的合理選擇由於精銑時餘量不大,雙向走刀雖然使順銑和逆銑交替進行,但可以大大減步空刀量。如果對表面質量沒有持殊要求,一般採用這種方式。同時沿著垂直於曲面主輪廓方向走刀,這樣對曲面的逼近程度較好,可以減少刀軌長度。走刀方式的選擇還要避免出現大量下行切削的刀位軌跡。對於較為平坦的曲面(如只有小凹坑等)可以忽略;對於落差較大的曲面,刀軌規劃時應變下行刀軌為上行刀軌,甚至採用層切法來規劃刀位軌跡。採用層切法的刀位軌跡一般對曲面的逼近程度較差,要達到相同的表面質量需要加密刀位點,但是可以改善銑削狀態。
根據現有成熟的曲面銑削加工刀位軌跡生成方法,精加工刀位軌跡優化選擇的步驟為:
1)根據曲面片的法向與刀具軸方向的夾角對待加工曲面進行分區。
2)對於法向接近刀具軸方向的曲面片,由於在加工范圍內曲面片的高度差不大,可以採用沿著垂直於曲面主輪廓方向的雙向走刀方式。如果對表面質量有特殊要求,可採用單向走刀方式。
3)對於曲面法向與刀具軸方向的夾角較大的曲面,如果高度落差較小,則採用單向上行走刀方式,走刀方向應沿著陡坡方向,以減小切削死角,使刀位軌跡較好的逼近曲面;如果高度落差較大,則採用垂直於刀具軸方向的層切走刀方式,以改善刀具的銑削狀態。需要說明的是,剄目前為止模具設計製造過程cax智能化集成技術還沒有達到可商品化的程度,許多技術和提法尚處於研究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