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什麼時候開始建造鋼筋結構樓房

什麼時候開始建造鋼筋結構樓房

發布時間:2025-05-07 19:19:43

⑴ 哪個國家最早有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

約瑟夫·莫尼哀主持建造的首座鋼筋混凝土橋鋼筋混凝土花盆的設計圖紙鋼筋混凝土的問世,引起了建築材料的一場革命。然而,令人驚奇的是,發明鋼筋混凝土的既不是建築業的科學家,也不是著名的工程師,而是一個和建築不搭界的園藝師。他就是法國的約瑟夫·莫尼哀。2007年,在上海世博局主辦的一次大型世博歷史巡展活動中,展覽總策劃俞力先生遍尋不著一件展品——一塊鋼筋混凝土,後來才發現,原來它被布展人員誤認為是建築廢棄物抬出了展區。俞力告訴參展人員:「在1867年巴黎世博會上,這可是一件神奇的展品,一件令花匠莫尼哀十分驕傲的展品。」靈感源自植物根系約瑟夫·莫尼哀(Joseph Monier,1823-1906)是19世紀中期法國巴黎的一位普通花匠。在他管理的花園中,奇花異草生機盎然、香氣撲鼻,行人路過此處,無不駐足觀賞。莫尼哀每天都要和花盆打交道。最初,花盆都是由一些普通的泥土和低級陶土燒制而成,也就是常見的瓦盆。這些花盆不堅固,一碰就破。莫尼哀去咨詢其他花匠朋友,可他們也都面臨著同樣的困擾;去找專門製作盆罐的工人,他們也沒什麼好辦法。那時候,水泥開始作為建築材料使用,人們用水泥加沙子製成混凝土,蓋樓房、修橋梁。混凝土有良好的黏結性,變硬固化後又具有很高的強度,漸漸引起了其他行業的注意。莫尼哀決定自己想辦法改進花盆。他想到了當時比較流行的混凝土材料,便用水泥加上沙子製造水泥花盆,按現在的說法就是混凝土花盆。混凝土花盆果然非常堅固,尤其是不怕壓。但混凝土花盆和瓦盆一樣也有缺點,就是經不起拉伸和沖擊,有時,對花木進行鬆土和施肥都會導致花盆破碎。「再想辦法改進!」莫尼哀勉勵自己。有一次,他又摔碎了一個花盆。不過,他有了一個發現:花盆的碎片雖然七零八落,可花盆的泥土卻抱成一團,仍然保持著原狀,好像比水泥還要結實。莫尼哀仔細觀察,原來是植物的根系在泥土中蜿蜒盤繞,相互勾連,使鬆散的泥土抱成了堅實的一團。[分頁]
莫尼哀有了新的主意,他打算仿照植物的根系,製作新的花盆。他先用細小的鋼筋編成花盆的形狀,然後在鋼筋里外兩面都塗抹上水泥砂漿,乾燥後,花盆果然既不怕拉伸也能經受沖擊。莫尼哀發明的鋼筋混凝土花盆,在巴黎的園藝界很快得到推廣。莫尼哀在1867年獲得專利權。首座鋼筋混凝土橋如果莫尼哀的發明只是局限在自家的花圃里,人們不會記住莫尼哀這個名字。有一天,巴黎一位著名的建築師到莫尼哀的花圃里看花。他看到了莫尼哀用鋼筋混凝土製作的花盆,大為驚訝。他鼓勵莫尼哀把這項技術運用到工程上,並為他牽線搭橋。莫尼哀開始應用這項技術製作台階、鐵路的枕木,還有鋼筋混凝土的預制板,並逐漸得到一些設計師的支持和社會的承認。1867年,在巴黎的世博會上,莫尼哀展出了鋼筋混凝土製作的花盆、枕木。而在同一時期,法國人蘭特姆還用鋼筋混凝土製造了一些小瓶、小船,也在這屆世博會上展出。一些建築商在世博會上親眼目睹了鋼筋混凝土的優點:既能承受壓力,又能承受張力,造價還便宜。鋼筋混凝土引起了他們廣泛的興趣。上海現代集團建築結構師李應勇表示:「鋼筋混凝土發明應用之前,歐洲一些設計師已經開始建造比較高的樓房,採用的是鋼鐵結構;鋼鐵結構的樓房堅固但造價昂貴。」1875年,在一些設計師的幫助下,莫尼哀主持建造了巴黎,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鋼筋混凝土大橋。這座橋長16米、寬4米,是座人行的拱式體系橋。當時,人們還不明白鋼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和鋼筋混凝土受力後的物理力學性能,因此,橋梁的鋼筋配置全是按照體型構造進行,在拱式構件的截面中和軸上也配置了鋼筋。1884年,德國一家建築公司購買了莫尼哀的專利,並對鋼筋混凝土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試驗。一位叫懷特的土木建築工程師研究了它的耐火性能、強度,混凝土和鋼筋之間的黏結力等等,並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了製造鋼筋混凝土的最佳方法。從此,鋼筋混凝土這種復合材料成了土木工程建築中的主角之一。「應該說,鋼筋混凝土的出現和在建築上的應用是建築史上的一件大事,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它幾乎被認為是一切新建築的標志,它給建築的結構方式與建築造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直到現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仍表現了它在建築上所起的重大作用。」李應勇說。上世紀初滬粵「嘗鮮」鋼筋混凝土技術應用到中國,最早在上世紀初的上海和廣州。「19世紀末,上海的建築包括租界內的樓房絕大多數都是磚木或磚混結構。直到20世紀初,外灘的亞細亞大樓、上海總會、東風飯店等歐洲設計師設計、建造的樓房才開始整體或部分使用了鋼筋混凝土結構。」李應勇表示,其中,最能反映這些建築從傳統風格向現代風格轉變的是江海關大樓(現為上海海關辦事處)。(詳見早報10月16日A47版《江海關大樓送中國赴世博》)據史料記載,江海關大樓分別於1857年、1891年、1925年被三次重建。如今矗立在外灘中山東一路13號的江海關大樓於1927年建成,由著名英資建築設計機構公和洋行設計。大樓建築風格總體上屬於古典主義,正立面是典型的多立克柱式。主樓共有9層,加上塔樓,總高度約79.25米,是當時上海外灘最高的建築物。這一次重建採取了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合模式。上世紀一二十年代,廣州、天津等地也先後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高樓。南方大廈就是廣州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高層樓房。

⑵ 世界上第一座鋼筋混凝土建築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座具有鋼筋混凝土主梁的斜拉橋,是1925年在西班牙修建跨越但波爾河的水道橋,主跨為60.35m。

塞哥維亞古羅馬水道橋( Roman aquect of Segovia)位於西班牙塞哥維亞城,建於公元一世紀末至二世紀初,全長728米,有雙層拱,共有167座拱門,材料是取自瓜達拉馬山脈的花崗岩,砌築沒有使用灰漿,手法令人贊嘆。

(2)什麼時候開始建造鋼筋結構樓房擴展閱讀:

一、塞哥維亞水道橋

該橋距地面高度為7至29米,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水道橋下有167道拱門,其中36道在1072年被托雷多的阿拉伯王破壞,至15 世紀改建為尖方形的拱門。

1974年6月25日西班牙郵政發行《古羅馬和西班牙之間的相互關系》郵票一套8枚,其一為塞哥維亞水道橋。2000年10月6日聯合國發行《西班牙世界遺產》郵票一套6枚,其一為塞哥維亞古羅馬水道橋。

二、橋梁近代史

1969年勝利建成了舉世矚目的南京長江大橋,這是我國自行設計、製造、施工,並使用國產高強鋼材的現代大型橋梁,正橋除北岸第一孔為128m簡支鋼桁粱外,其餘為9孔3聯,每聯為3xl60m的連續鋼桁粱。

上層是公路橋面,下層為雙線鐵路,包括引橋在內,鐵路部分全長6772m,公路部分為4589m,橋址處水深流急,河床地,質極為復雜橋墩基礎的施工非常困難。

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顯示出我國的建橋事業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也是我國橋梁史又一個重要標志。

⑶ 鋼筋混凝土的發展歷史

鋼筋混凝土的發展歷史
鋼筋混凝土的發明出現在近代,通常為人認為發明於1848年。1868年一個法國園丁, 獲得了包括鋼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緊隨其後應用於公路護欄的鋼筋混凝土樑柱的專利。1872年,世界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在美國紐約落成,人類建築史上一個嶄新的紀元從此開始,鋼筋混凝土結構在1900年之後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規模的使用。1928年,一種新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式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出現,並於二次世界大戰後亦被廣泛地應用於工程實踐。鋼筋混凝土的發明以及19世紀中葉鋼材在建築業中的應用使高層建築與大跨度橋梁的建造成為可能。
鋼筋混凝土是當今最主要的建築材料之一,但它的發明者既不是工程師,也不是建築材料專家,而是一位法國名叫莫尼埃的園藝師。莫尼埃有個很大的花園,一年四季開著美麗的鮮花,但是花壇經常被遊客踏碎。為此,莫尼埃常想:「有什麼辦法可使人們既能踏上花壇,又不容易踩碎呢?」有一天,莫尼埃移栽花時,不小心打碎了一盆花,花盆摔成了碎片,花根四周的土卻僅僅包成一團。「噢!花木的根系縱橫交錯,把松軟的泥土牢牢地連在了一起!」他從這件事上得到啟發,將鐵絲仿照花木根系編成網狀,然後和水泥、砂石一起攪拌,做成花壇,果然十分牢固。
鋼筋混凝土結構是指用配有鋼筋增強的混凝土製成的結構。承重的主要構件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殼結構、大模板現澆結構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用鋼筋和混凝土製成的一種結構。鋼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壓力。具有堅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鋼結構節省鋼材和成本低等優點。

閱讀全文

與什麼時候開始建造鋼筋結構樓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da怎麼畫鋼管 瀏覽:32
波形護欄線型怎麼看 瀏覽:85
不銹鋼鍋內部不平怎麼辦 瀏覽:385
什麼型號不銹鋼能鍍鎳 瀏覽:629
鋼構變形怎麼校正 瀏覽:847
鞍鋼鋼材加工公司怎麼樣 瀏覽:328
骨頭怎麼替換鈦合金 瀏覽:459
牆柱上翻鋼筋多少d 瀏覽:574
如何使用電焊機焊接螺絲 瀏覽:85
精密車燈模具多少錢 瀏覽:37
不銹鋼上面的塑料怎麼去掉 瀏覽:942
鋁鎂合金片能治什麼病 瀏覽:947
卡西歐鋼鐵俠老款多少錢 瀏覽:251
tht焊接什麼意思 瀏覽:162
粉碎性骨折鋼板後有什麼影響 瀏覽:533
不銹鋼土灶怎麼樣 瀏覽:651
鋼鐵擴孔用什麼 瀏覽:525
不銹鋼傢具和實木傢具哪個好 瀏覽:695
吐司模具一般在哪裡 瀏覽:822
鋼鐵怎麼煉成的心得體會 瀏覽: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