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焊,多厚的钢板用多大的电流说过大概就行,谢谢
打底层采用150A电流,填充层可以采用180-200A电流值。
根据焊接层次选择电流值,打底层采用较小电流值,填充层采用较大电流值,而盖面层电流值相对减小。焊接平对接,开坡口采用多层多道焊,打底层采用150A电流,而填充层可以采用180-200A电流值。盖面层采用减小10-15A的电流值,保证成型美观,没有咬边等焊接缺陷。
如果是全位置焊接(包括平、横、立、仰各种位置)选择的焊接电流值应该是全能电流值,取立焊电流值。而焊接水平固定管子对接时采用的是全位置焊接电流,取立对接的焊接电流值。
(1)5毫米的钢材焊接电流多少合适扩展阅读:
焊接要求规定:
1、适宜的焊接速度是以焊条直径、涂料类型、焊接电流、被焊接物的热容量、结构开头等条件有其相应变化,不能作出标准的规定。
2、电弧的长度与焊条涂料种类和药皮厚度有关系。但都应尽可能采取短弧,特别是低氢焊条。电弧长可能造成气孔。短弧可避免大气中的O2、N2等有害气体侵入焊缝金属,形成氧化物等不良杂质而影响焊缝质量。
Ⅱ 5mm的钢板立焊需多大的焊条多大的电流
5毫米厚度钢板,立焊位置焊机可以使用直径3.2毫米焊条,
110~130A焊焊接电流。采用锯齿运条方式运条,立向上连弧焊焊接。
初学手不稳可以加大10A~20A焊接电流断弧点焊焊接,焊点必须压均匀。
Ⅲ 二保焊焊接5毫米钢材要用多大电流和电压
电压23V,电流160A。
Ⅳ 多少毫米的焊条用多大的电流
具体如下:
1、焊条直径为,焊接电流值在140-220A之间进行选择。
2、根据焊法位置选择焊接电流:140A(仰焊缝)、140-160A(立对接、横对接)、180A以上(平对接)
3、焊接平对接,一般开坡口采用多层多道焊,打底层采用150A电流,而填充层可以采用180-200A电流值。
据生产经验选择焊接电流:看飞溅,焊接电流大致使电弧力增大,飞溅大;焊接电流小时电弧力小,熔渣与铁水不易分清。看焊缝成型:焊接电流大容易咬边,余高小;焊接电流小,焊缝窄而高。看焊条熔化状况:焊接电流大,焊条熔化快而发红,焊接电流小容易粘弧。
焊接电流特点如下:
(1)在微升外特性电源、等速送丝系统配置、双丝间接电弧氩气保护焊中,对1. 2 mm 焊丝,其伸出长度应为 10 ~ 20 mm 为宜;随着焊丝伸出长度的增加,焊接电流减小。
(2)双丝间接电弧气体保护焊的焊接电流随着电弧电压的增加而增加。
(3)双丝间接电弧气体保护焊负极焊丝的熔化速度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加而明显增大,正极焊丝的熔化速度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加而略有增大;两者均随电弧电压的增加而减小。
(4)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双丝间接电弧气体保护焊的熔滴过渡的频率增高,熔滴细化。
(5)双丝间接电弧气体保护焊电弧能在空间任意位置引燃和燃烧并有多种形态。
Ⅳ 二保焊1.2焊丝5mm板角焊电流电压参数
10mm厚的板对接的话应该开坡口的,打底电流要小,防止焊穿,电流120~140a,电压20~22v,后来盖面电流可以大些,电流240~280a,电压26~28v。当然这事平焊的电流,横焊不能超过200a,立焊就120~140a吧。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如果满意请点击采纳~
Ⅵ 在焊接钢格构柱时,Q235B角钢、钢板厚度为14~18mm,焊条为5mm直径的E4303型焊条,焊接电流为多少合适了
焊条为5mm直径的E4303型焊条,焊接电流为
260-280(A)
Ⅶ 气保焊焊接5mm厚的钢板对接时电流电压应为多少
设计或工艺要求抄的缺陷。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焊接裂纹、气孔、咬边、未焊透、未熔合、夹渣、焊瘤、塌陷、凹坑、烧穿、夹杂等。
其次,焊接艺术语言是独特的。
上述种种焊接缺陷的表现形式以及焊接热影响区,是通过一定规范下的焊接操作形成的,也只有通过焊接的方式才会产生这些艺术语言。焊接艺术作品的表面效果是其它金属加工工艺无法或者很难实现的,因而说焊接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性。
Ⅷ 用直径为3.2毫米的酸性焊条焊接厚5毫米的q235最佳焊接电流和电压是多少
最佳焊接电流在150A---180A之间。同时考虑焊接的位置是立焊和仰焊时的电流应比平焊低10%--20%。而角平焊时应比平焊大10%--20%。希望此回答令你满意。
Ⅸ 二保焊焊接厚度5毫米---20毫米的钢板需要多大的电流电压和气体流量规格,急,十分感谢!!!
肯定能焊啊,电流140-250,不同板厚不通电流,板厚越大电流可越大,气流量15-20L/min。
1.0的焊丝回在电流太大的情况下答容易射流过度,但调到250A,电压稍微低点还是能够焊接的。一般点焊机都有自动匹配电压功能,你要是初学就用一元化去匹配电压吧。
Ⅹ 二保焊,1.2焊丝,5厘钢板,用多大的电流
是5mm钢板吧,电流选择120左右,同时还要看焊缝位置,平角焊缝再大一点,立焊缝再小一点。与电压还要匹配使用,给你个经验公式:U=0.04I+16±2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