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定位销与工件上的孔配合间隙应取多大
一般,直径12以下的定位销与定位孔之间的配合间隙,在0.01至0.02之间。
⑵ 销钉与孔如何配合牢固呢
销钉与销钉孔采用的配合,过盈、过渡配合都有用,主要看使用情况,是定位还是限位。再就是看零件的材料,每种配合都是不一样的,跟零件大小、材料都有关系的。
内螺纹销钉和销钉孔的配合一般采用过渡配合,尾部内螺纹销钉主要用于不方便拆的场合,比如销钉孔是盲孔的时候,这时采用尾部带内螺纹销钉就很容易拆卸。
一般,圆柱销孔的公差取H7。比如说8mm的销钉,销钉孔应该是Φ8H7。
5mm的销钉,4.8或4.9的销钉孔可是不行的,按上述方法取销孔尺寸。
另外,销孔一般是配做,一致性好。如果分别做销孔的话,坐标尺寸要求是非常严的,±0.01。
⑶ 怎样控制模具的间隙
控制模具间隙的方法:
1.垫片法
垫片法如图14.7所示。将厚薄均匀、其值等于间隙值的纸片、金属片或成形工件,放在凹模刃口四周的位置,然后慢慢合模,将等高垫块垫好,使凸模进人凹模刃口内,观察凸、凹模的间隙状况。如果间隙不均匀,用敲击凸模固定板的方法调整间隙,直至均匀为止,然后拧紧上模固定螺钉,再放纸片试冲,观察纸片冲裁状况,直至把间隙调整到均匀为止,最后将上模座与固定板夹紧后同钻、同铰定位销孔,然后打人圆柱销。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中小冲裁模,也适用于拉深模、弯曲模等,也同样适用于塑料模等壁厚的控制。
2.镀铜法
对于形状复杂、凸模数量又多的冲裁模,用上述方法控制间隙比较困难,这时可以将凸模表面镀上一层软金属(如镀铜等)。镀层厚度等于单边冲裁间隙值,然后按上述方式调整、固定、定位。镀层在装配后不必去除,在冲裁时会自然脱落。
3.透光法
透光法是将上、下模合模后,用灯光从底面照射,观察凸、凹模刃口四周的光隙大小,来判断冲裁间隙是否均匀,如果间隙不均匀,再进行调整、固定、定位。这种方法适合于薄料冲裁模,对装配钳工的要求较高。如用模具间隙测量仪表检测和调整更好。
4.涂层法
涂层法是在凸模表面涂上一层如磁漆或氨基醇酸漆之类的薄膜,涂漆时应根据间隙大小选择不同粘度的漆,或通过多次涂漆来控制其厚度,涂漆后将凸模组件放于烘箱内在100120`C烘烤0.5一1小时,直到漆层厚度等于冲裁间隙值,并使其均匀一致,然后按上述方法调整、固定、定位。
5.工艺尺寸法
工艺尺寸法。在制造冲裁凸模时,将凸模长度适当加长,其截面尺寸加大到与凹模型孔呈滑配状。装配时,凸模前端进人凹模型孔,自然形成冲裁间隙,然后将其固定、定位,再将凸模前端加长段磨去即可。
⑷ 销孔的配合公差
销孔的配合公差是有的,一般的《机械设计手册》都找不到。其实加工销孔时,用不上销孔配合公差值的。圆柱销和销孔的过盈配合是通过对应型号的铰刀来实现;而圆锥销和圆锥销孔也是一样的。
一般紧配的销跟孔的公差如何标注—— 例如,Φ10H7/m6 。
如果,是装配图,就标注Φ10H7/m6 。
如果,是零件图,孔,标注Φ10(+0.015,0)。
圆柱销,是标准件,可以选择。如果是自制,且确是Φ10m6,标注Φ10(+0.015,+0.006) 。
(4)模具销子孔间隙如何配扩展阅读:
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轴公差带构成配合时,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属过渡配合的公差代号将变为过盈配合,如k5、k6、m5、m6、n6等,但过盈量不大;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h5、h6、g5、g6等构成配合时,不在是间隙而成为过渡配合。
轴承外径公差带由于公差值不同于一般基准轴,也是一种特殊公差带,大多情况下,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是固定的,有些轴承部件结构要求又需要调整,其配合不宜太紧,常与H6、H7、J6、J7、Js6、Js7等配合。
⑸ 销子与孔的配合是什么配合
轴向定位吗??
不知道你用的是那种联轴器
如果你使用弹性联轴器,一般都是在销子前端有锥面,靠锥面配合,后面用螺纹拉紧就可以了
如果是刚性的,就需要过盈配合,并且在联轴器两端用挡板挡住,防止震动的时候掉下来
⑹ 求教工装夹具上面定位销与销孔之间的配合方式,以及上下偏差如何确定
由于定位销用来精确定位,而又不常拆卸(当工装定位器有时需通过OTP调整位置或磨损更换时需拆卸定位销),所以定位销与销孔的配合应选择过渡配合。
而轴与孔的过渡配合又有许多种,具体应选哪一种呢?下面我们分步进行分析。
第一步 选择基准制
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基孔制。选用基孔制可以减少加工劳动量、减少定值刀具、量具的规格和数目,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第二步 选择公差等级
IT5:用于配合公差要求很小,形状公差要求很高的条件,这类公差等级能使配合性质比较稳定。
IT6:配合表面有较高均匀性的要求,能保证相当高的配合性质,使用稳定可靠。
IT7:在一般机械中广泛应用,应用条件和IT6相似,但精度稍低。
IT8:在机械制造中属于中等精度。
经过比较可以看出,选择IT6和IT7比较合适。同时考虑到工艺等价原则,所以选孔为IT7,轴为IT6更好。
第三步 选择基本偏差
由于第一步已选择基孔制H,所以这里只要选择轴的基本偏差即可。
js:为完全对称偏差(±IT/2),平均而论,是稍有间隙的配合,多用于IT4-IT7级,要求间隙比h轴微小,并允许略有过盈的定位配合,既要求一定的定位精度又装拆方便,如联轴节、齿圈与钢制轮辐、采用手装或木锤装配。
k: 平均起来没有间隙的配合,这种过渡配合适用于IT4-IT7级,推荐用于稍有过盈的定位配合,通常采用木锤装配。
m:平均起来具有不大过盈的过渡配合,这种过渡配合得到过盈的机会比得到间隙的机会要多,适用于IT4-IT7级,主要用于精密定位,且不许发生游动。一般采用木锤装配,但当过盈为最大时,需加相当大的压入力进行装配。
n:平均过盈比m轴稍大,很少得到间隙,配合较紧的过渡配合,一般不常拆,大修时拆卸。用于IT4-IT7级,通常推荐用于紧密的组合件配合。采用锤或压力机装配。
经过比较,可以看出选择k或m比较合适。
通过一、二、三步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定位销与销孔的配合选择H7/k6或H7/m6比较合适。
另外,国标GB/T 1801-1999把配合的选择分为优先、常用和其他三个等级,所以选择H7/k6为最佳,选H7/m6也可。顺便提一下,在工装上安装定位器必要时也可采用插销和螺栓相结合的形式(插图2),此时插销与衬套是属于定位要求高的动配合,一般为H7/h6或H7/g6。
⑺ 五金模具,各种零件的间隙,和固定方式
五金模具里,凸模与凹模的间隙是与冲裁材料的厚度而不同。以1.0mm厚度的08#钢为例,其双边冲裁间隙为板料厚度的10%;凸模与卸料板的间隙,一般不大于凸模与凹模的尺寸间隙;凸模与凸模固定板是过盈配合,是零间隙或者负间隙配合;导柱与导柱孔的配合是小间隙配合,如果是采用的是滚珠导套,那么配合间隙可以是零间隙;导柱、导套与模板安装孔的配合是过盈配合;凸模固定板与凹模分别与上模板、下模板是用内六角螺丝固定在模板上,用销钉定位。
⑻ 冲压模间隙怎么放
你说的%是指相对冲压间隙,即双边(单边)间隙与工件厚度的比值。对于宏观专冲压来讲,根据工件属材料和尺寸的大小以及模具的材料和结构而不同。通常的相对单边间隙(即凹凸模之间的间隙)在5%至8%左右,用你的工件厚度乘以这个百分比就是单边间隙(即为凸凹模的半径差)。至于具体多少是最佳的间隙,得根据你的优化要求和具体的工艺条件来通过实验和模拟仿真才能知道。
⑼ 我刚学模具设计,想请问模具的间隙怎么确定
你所说的模具是什么模具?冷冲模还是塑料模?如果是冷冲模的话,凸模、凹模的冲裁间隙一般按照所冲压材料的料厚的10%来取。(双边间隙)如果是塑料模具的话,一般镶件、顶杆、滑块的配合间隙不应大于0.03~0.05mm。
⑽ 模具中的过度配合,过盈配合,间隙配合怎么理解
通俗说法:
间隙配合就是两个装配件之间总是有缝隙(小轴配大孔)如:把笔放在笔筒里
过盈配合就是两个装配件之间尺寸总是重叠(大轴配小孔)如:笔帽套在笔管上
过渡配合就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配合既有间隙配合的部分又有过盈配合的部分
正式说法:
(1)间隙配合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称为间隙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由于孔、轴的实际尺寸允许在各自的公差带内变动,所以孔、轴配合的间隙也是变动的。当孔为最大极限尺寸而轴为最小极限尺寸时,装配后的孔、轴为最松的配合状态,称为最大间隙Xmax;当孔为最小极限尺寸而轴为最大极限尺寸时,装配后的孔、轴为最紧的配合状态,称为最小间隙Xmin。
(2)过盈配合
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称为过盈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在过盈配合中,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小极限尺寸所得的差值为最小过盈Ymin,是孔、轴配合的最松状态;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所得的差值为最大过盈Ymax,是孔、轴配合的最紧状态。
(3)过渡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称为过渡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交叠,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小极限尺寸所得的差值为最大间隙Xmax,是孔、轴配合的最松状态;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所得的差值为最大过盈Ymax,是孔、轴配合的最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