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软包模具怎么做啊!
软包模是模具制作中比较简单的一种。
万能硅胶制模技术 硅橡胶,英文Silicone Rubber,又称硅胶、矽利康、分为单组份硅橡胶(简称RTV-1)和双组份室温硫化硅橡胶(简称RTV-2),硅橡胶化学性能稳定,无毒无味,透明或乳白色粘稠流体。不溶于水及其他溶剂,可用硅油稀释。化学式:mSiO2.nH2O,分子量:60.08.室温硫化硅橡胶是一种含有羟基乙酰氧基)的胶体,分子结构是由Si-O-Si键连成交替的主链状,硅原子主要连接甲基,侧链上引入少量的不饱和基团,分子量呈螺旋状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小,因此硅橡胶具有良好的回弹性。作为软模材料大量用于雕塑、文物、玩具、工艺品、电子电器、机械零件等的复制与制造等方面。硅胶制模技术,能够生动完美的复制某一件雕塑作品或工艺品或文物的原始造型,是克隆文物、工艺品、雕塑作品的理想材料。µ 1.模种:开模前要准备原始模型,我们称之为模种® 2.开模方式: 根据产品的大小尺寸、造型结构等特点,确定开模方式。开模方式主要有:a.包模;b.分片模;c.分型模;d.单孔模;e.双孔模;f.多孔模。
3. 原辅材料的准备:a.硅胶; b.硅油;c.固化剂;d.脱模剂;e.凡士林;f.纱布;g.油土;h.木板;i.502胶水等.
包模的制法:包模是模具类型中比较简单的一种开模方式,适用于产品结构简单的产品。¹ 4.生产工艺 修模种-粘底板-喷脱模剂-涂硅胶-贴纱布-涂硅胶..........具体生产工艺可搜淘宝:万能制模。Ä 5.硅胶模配方 室温环境下25℃硅胶:固化剂=100:3,室温高时可以适量减少固化剂的用量,室温低时要适当提高固化剂用量.提高固化剂的用量,会加快固化反应速度,减少固化时间.
6.涂一遍硅胶 根据产品的造形及大小尺寸,确定硅胶的用量,与固化剂混合。用毛刷或油画笔涂均匀,泥塑模不可用力,以免损坏模型。置真空箱抽真空1分钟,取出继续涂抹至均匀,硅胶流动性变小为止。± 7.涂二遍胶 称取硅胶、固化剂,混合后涂二遍胶,二遍胶的目的是使胶膜均匀,硅胶流动阻力变大时停止涂抹。´ 8.涂三遍胶 称取硅胶、固化剂混合后涂三遍胶.........
2. 手工浇注聚氨酯弹性体的 制作流程
将脱过泡的聚氨酯预聚体加热到80度,缓慢搅拌,再将融融的MOCA倒入预聚体中,停止加热,立刻抽真空,当真空度为0.06Mpa以上时,开始搅拌,随着真空度的增大,可以加大搅拌速度,搅拌60s(可视情况而定,若NCO值高于4.2,搅拌时间要减少,若低于4.2可以适当增加时间),先停止搅拌再放真空,这时就可以进行浇注了,浇注可操作时间一般在60s左右。将浇注后的模具放入120度高温烘箱中,固化2小时,脱模,再将聚氨酯制品放入烘箱中后固化12小时,既得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3. 简单入门的硅胶模具制作方法是什么
简单入门的硅胶模具制作方法:
制模:将调配好的材料,倒入待仿制的清洁的实物上即可。为了节省材料,制得较薄的模具,也可分次涂刷。为增加模具的拉力可糊纱布之类。在室温20度条件下2小时就能固化为弹性体,一天后就可使用。
硅橡胶模具制作注意事项:
1、B组份是催化剂,易受潮水解,故用后应将盖子盖严。
2、A、B组一经混合,化学反应;立即开始,粘度逐渐上升,无法中止,为避免浪费,应根据用量,随用随配,配好后应立即使用,不可延误。
3、A、B组的配合比,关系到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模具的性能。B组份越多,反应越快,制品的强度和硬度越高,但韧度随之降低。因此,称量要求精确。
4、配制前,应将A组份料上下搅拌均匀,再称量。
5、浇注法适宜于浮雕类,涂刷法适用于立体类模具的制作。浇注浮雕类的模具应先制作长宽都大于原雕长宽各4-6CM的边框。边框要平正,内面要光滑。浇注时将边框放置在干净的玻璃板上,再将原件放在框中,每边留出2-3CM的间隙。
4. 硅胶模具制作方法 硅胶模具制作方法是什么
1、硅胶模具是快速模具里的一种最为简单的方法,一般是用硅胶将原型进行复模,一般可以复制10-30件左右!硅胶模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复制性能,可不用考虑拔模斜度,不会影响尺寸精度,有很好的分割性,不用分上下模可直接进行整体浇注.再沿预定的分模线进行切割取出母模就可以了!
2、关于硅胶模具的制作,其开模形式的选择和模线的选择非常重要,一是为了取模方便,二是模线应选在不影响产品的整体效果,三是不影响产品质量,比如水景系列产品的模线位置太高,封模线时要的料多,产品开裂就容易出现;四是减少流程操作工序,比如开一半模。
3、为防止硅胶四处流动把模种用木方或木板固定在一个规则范围中,开片模时用木板和油泥隔开先开的那一部分,要求油泥与模种间没有缝隙,油泥表面光滑平整。在上述工作准备完以后,接着在石膏模或模种上涂上凡士林或喷上脱模剂,光滑产品要求用干净的纯棉布沾上凡士林均匀地涂在模种上,保持30分钟使模种充分吸收凡士林,再用干净的纯棉布把模种表面擦干净,要求表面光亮;而有肌理的产品只要均匀地涂上凡士林就可以了 按配方将硅胶调好。硅胶调配时应按不规则方向进行搅拌,使固化剂和硅胶充分混匀,尽量减少空气混入胶内,光滑产品最好在涂第一层胶时抽一次真空,真空度要求-0.1Mpa时保持7-8秒钟。
4、硅胶配好后应及时制模。将胶液用滴流的方式倒在模种的最高部位,让其自然流淌,流不到位的地方用油画笔刷到位,如果是片模硅胶不但充满整个产品而且胶泥上也要刷均匀。每一个产品至少刷三层硅胶每一层硅胶的厚度为1mm,在刷硅胶的过程中,要求每一层固化后才能刷另外一层,在刷第三层时要在第二层上面加一层纱布来增加硅胶的强度。整个模具硅胶部分根据产品的大小不同的要求厚度控制在3-4mm,宽度不大于产品宽度60 mm。硅胶开始凝固时间为20分钟。
5、将母模洗净晾干,作光滑处理(可打一层脱模蜡或涂刷一遍脱模剂)
6、将500-1000克模具硅橡胶(模具硅胶、模具胶、硅橡胶、硅胶)盛如塑胶盆备用;
7、将硬化剂按重量比(一般是1.5-2.5%)称量后加入容器中进行混合,充分搅拌均匀;
8、视情况(尤其第一层)加入一定量硅胶稀释剂。直至混合均匀为止,一般3-5分钟。
9、模具硅橡胶(模具硅胶、模具胶、硅橡胶、硅胶)与硬化剂混合后,室温下即进行反应,并释放低分子醇,为使醇分子脱离胶体,需在负压下排泡1-3分钟。也可不用借助设备(主要视模具师的操作经验而定)
10、多层涂刷片模,应遵循内、中、外同时固化为宜。固化剂用量相对少时,反应时间加长,反应充分,胶体就好,因此固化剂用量最好是内少外多。涂刷时待第一层(内层)干后再刷第二层。操作时间30-50分钟,拆模时间10-15小时。养护时间24小时。注意涂刷第一、二层后最好加如模具布,这样可大大提高模具使用寿命(但是切不可用玻璃纤维布,否则容易造成分层而使整个模具报废)
11、立体灌注模,一般以10-15小时固化为好。
12、软模具制作完成后还要制作石膏或者玻璃钢外套来支撑硅胶软模;
13、注意模线选择:选择在不影响产品外观的位置;选择在灌浆后容易加工的位置;选择模具本身易于拆模的位置;选择产品不易变形的位置;
14、切不可为赶生产进度而盲目加大硬化剂的用量,否则将极大减低硅胶模具的使用寿命。
5. 模具弹簧是怎么生产
材料一般来说应具有高的弹性极限、 材料一般来说应具有高的弹性极限、疲劳极 冲击韧性及良好的热处理性能等, 限、冲击韧性及良好的热处理性能等, 常用的有碳素弹簧钢、合金弹簧钢、 常用的有碳素弹簧钢、合金弹簧钢、不锈弹 簧钢以及铜合金、镍合金和橡胶等。 簧钢以及铜合金、镍合金和橡胶等。模具弹簧的制造方法有冷卷法和热卷法。 弹簧的制造方法有冷卷法和热卷法。弹簧丝 直径小于8毫米的一般用冷卷法,大于8 直径小于8毫米的一般用冷卷法,大于8毫米 的用热卷法。 的用热卷法。有些弹簧在制成后还要进行强 压或喷丸处理,可提高弹簧的承载能力。 压或喷丸处理,可提高弹簧的承载能力
6. 做模具的流程是怎么的
一、模具制作流程 接受任务书 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 1. 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 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3. 生产产量。 4. 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二、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 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 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确定成型方法 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4、选择成型设备 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 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5. 具体结构方案 (一)确定模具类型 如压制模(敞开式、半闭合式、闭合式)、铸压模、注射模等。 (二)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结构 选择理想的模具结构在于确定必需的成型设备,理想的型腔数,在绝对可靠的条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满足该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经济的要求。对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要求是要保证塑料制件的几何形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生产经济要求是要使塑料制件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模具能连续地工作,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动力。 三、影响模具结构及模具个别系统的因素很多,很复杂: 1. 型腔布置。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等确定型腔数量及其排列方式。 对于注射模来说,塑料制件精度为3级和3a级,重量为5克,采用硬化浇注系统,型腔数取4-6个;塑料制件为一般精度(4-5级),成型材料为局部结晶材料,型腔数可取16-20个;塑料制件重量为12-16克,型腔数取8-12个;而重量为50-100克的塑料制件,型腔数取4-8个。对于无定型的塑料制件建议型腔数为24-48个,16-32个和6-10个。当再继续增加塑料制件重量时,就很少采用多腔模具。7-9级精度的塑料制件,最多型腔数较之指出的4-5级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确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脱模及成型操作,塑料制件的表面质量等。 3. 确定浇注系统(主浇道、分浇道及浇口的形状、位置、大小)和排气系统(排气的方法、排气槽位置、大小)。 4. 选择顶出方式(顶杆、顶管、推板、组合式顶出),决定侧凹处理方法、抽芯方式。 5. 决定冷却、加热方式及加热冷却沟槽的形状、位置、加热元件的安装部位。
7. 模具怎样做出来的
设计——加工——制造——试模——修模——正式量产
8. 模具的制造过程是怎么样的
一、模具制作流程 接受任务书 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 1. 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 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3. 生产产量。 4. 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二、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 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 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确定成型方法 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4、选择成型设备 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 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5. 具体结构方案 (一)确定模具类型 如压制模(敞开式、半闭合式、闭合式)、铸压模、注射模等。 (二)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结构 选择理想的模具结构在于确定必需的成型设备,理想的型腔数,在绝对可靠的条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满足该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经济的要求。对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要求是要保证塑料制件的几何形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生产经济要求是要使塑料制件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模具能连续地工作,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动力。
三、影响模具结构及模具个别系统的因素很多,很复杂: 1. 型腔布置。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等确定型腔数量及其排列方式。 对于注射模来说,塑料制件精度为3级和3a级,重量为5克,采用硬化浇注系统,型腔数取4-6个;塑料制件为一般精度(4-5级),成型材料为局部结晶材料,型腔数可取16-20个;塑料制件重量为12-16克,型腔数取8-12个;而重量为50-100克的塑料制件,型腔数取4-8个。对于无定型的塑料制件建议型腔数为24-48个,16-32个和6-10个。当再继续增加塑料制件重量时,就很少采用多腔模具。7-9级精度的塑料制件,最多型腔数较之指出的4-5级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确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脱模及成型操作,塑料制件的表面质量等。 3. 确定浇注系统(主浇道、分浇道及浇口的形状、位置、大小)和排气系统(排气的方法、排气槽位置、大小)。 4. 选择顶出方式(顶杆、顶管、推板、组合式顶出),决定侧凹处理方法、抽芯方式。 5. 决定冷却、加热方式及加热冷却沟槽的形状、位置、加热元件的安装部位。
9. 我想做个仿真的手.有弹性的.用什么材料啊.模子怎么做
树脂,
模子用石膏,分两半,和好石膏,将手固定在石膏里,等变硬了就取出来,换另一面做模子。这样子的模具是反的。
两边都做好了,拼在一起,就是手的正模了。
10. 模具制作的流程
生产流程
1)ESI(Earlier Supplier Involvement 供应商早期参与):
此阶段主要是客户与供应商之间进行的关于产品设计和模具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探讨,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供应商清楚地领会到产品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及精度要求,同时也让产品设计者更好地明白模具生产的能力,产品的工艺性能,从而做出更合理的设计。
2)报价(Quotation):包括模具的价格、模具的寿命、周转流程、机器要求吨数以及模具的交货期。(更详细的报价应该包括产品尺寸重量、模具尺寸重量等信息。)
3)订单(Purchase Order):客户订单、订金的发出以及供应商订单的接受。
4)模具生产计划及排工安排(Proction Planning and Schele Arrangement):此阶段需要针对模具的交货的具体日期向客户作出回复。
5)模具设计(Design):可能使用的设计软件有Pro/Engineer、UG、Solidworks、AutoCAD、CATIA等
6)采购材料
7)模具加工(Machining):所涉及的工序大致有车、锣(铣)、热处理、磨、电脑锣(CNC)、电火花(EDM)、线切割(WEDM)、坐标磨(JIG GRINGING)、激光刻字、抛光等。
8)模具装配(Assembly)
9)模具试模(Trial Run)
10)样板评估报告(SER)
11)样板评估报告批核(SER Approval)
(10)弹性模具怎么做扩展阅读:
损耗原因
1)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材料的问题,选材不当。材料性能不良,不耐磨;模具钢未经精炼,具有大量的冶炼缺陷;凸凹模,锻坯改锻工艺不完善,遗存有热处理隐患。
2)模具结构设计问题,冲模结构不合理。细长凸模没有设计加固装置,出料口不畅出现堆集,卸料力过大使凸模承受交变载荷加剧等。
3)制模工艺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凸、凹模锻坯内在质量差,热处理技术及工艺有问题,造成凸、凹模淬不透,有软点及硬度不均。有时产生微裂纹、甚至开裂,研磨抛光不到位,表面粗糙度值过大。
4)无润滑或有润滑但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