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燃氣管道改造焊接時如何處理才能防火防爆
在天燃氣管道改造焊接時要做到防火防爆需要做到如下幾點。一是關閉要改造管道的來氣端。確保無可燃氣體進入改造管段,改造管段處於敞口狀態。二是做好管道內氣體置換。可用煙氣、氮氣、水蒸氣等惰性氣體置換。三是對低處管道重點采樣化驗、清理確保無殘留物。四是用加熱的水進行管壁的清洗清除余垢。五是焊接作業前進行取樣化驗確保無可燃氣體、含氧量在20%,並每隔20分鍾進行一次取樣化驗。六是作業時低壓供風保持管道內空氣流通。做到上述措施可確保安全,避免出現著火、爆炸事故的發生。
② 氬弧焊工作時如何防止火災和爆炸
由於電弧及氣體火焰的溫度很高,而且在焊接過程中有大量的金屬火花飛濺物,如稍有疏忽大意,就會引發火災甚至爆炸。因此焊工在工作時,為了防止火災及爆炸事故的發生,必須採取下面的安全措施:
1、焊接前要認真檢查工作場地周圍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如棉紗、油漆、汽油、煤油、木屑、乙炔等),如有易燃、易爆物,應將這些物品搬離焊接工作點5~10m以外,且需用防火材料遮蓋。
2、在高空作業時更應該防止金屬火花飛濺而引起的火災。
3、嚴禁在有壓力的容器和管道上進行焊接。
4、不得在儲存著汽油、煤油、揮發性油脂的容器上進行焊接,也不得在木板地上進行焊接。補焊儲存過易燃物的容器時,焊前必須將容器內的介質放凈,並用鹼水清洗內壁,再用壓縮空氣吹乾,並應將所有孔蓋打開,確認安全可靠方可焊接。
5、在進入容器內部工作時,焊、割具應隨焊工同時進出,嚴禁將焊、割具放在容器內而焊工擅自離去,以防止混合氣體燃燒和爆炸。
6、焊接頭及焊件不能隨便亂扔,要妥善保管,更不能仍在易燃、易爆物品的附近,以免發生火災。
7、每天下班時應檢查工作場地附近是否有引起火災的隱患,比如必須待焊完的焊件冷卻後方可離開。
8、在油線室、噴漆室、油庫、乙炔站、氧氣站里嚴禁焊接操作。
9、焊接管子時要把管子兩端打開,不準堵塞,管子兩端也不準接近易燃物和有其他工作人員工作。
10、在鍋爐內、管道中、井下、地坑及其他狹窄的地點進行焊接時,需事先檢查確認沒有易燃、易爆及有害氣體時,方能進行焊接。
11、在容器內進行焊接時,禁止在已經進行塗裝或噴塗過塑料的容器內進行焊接,嚴禁用氧氣代替壓縮空氣在容器內進行吹除。
12、焊接場地必須配備消防設施,並保證它們的作用良好,焊工也必須通曉它們的使用方法,需要時能立即使用。
13、在容器內焊接時,應打開被焊容器的入孔、手孔、清掃孔和散管等,方可進入容器內進行焊接。
14、一旦發生火災,應首先切斷電源。油脂、醇類、醚類和乙炔一旦著火,嚴禁用水滅火。
15、露天作業要採取防風措施,風級超過5級時,不宜焊接。
16、高空焊接作業時,需要採取預防措施,注意防止焊接火花、熔化金屬散落而灼傷他人或引起火災。
③ 焊工作業中怎麼做好三防
焊工作業中的三防是指:防火、防爆、防觸電。
一、 防火、防爆措施有:
焊接切割作業時,將作業環境 10m 范圍內所有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干凈。
2.高空焊接切割時,禁止亂扔焊條頭,作業完畢應做到認真細致的檢查,確認無火災隱患後方可離開現場。
3.應使用符合國家要求的氣瓶,在氣瓶的貯存、運輸、使用等環節應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4.作業前應仔細檢查各類設備,對不良設備予以更換。
5.應該注意在焊接和切割管道、設備時,在作業前要仔細檢查,對另一端的危險物品予以清除。
6、切割舊設備、廢鋼鐵時,要注意清除其中夾雜的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發生火災和爆炸類事故。
二、防觸電措施有:
1、工作前應認真檢查工作環境,施工前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2.工作前應認真檢查工具、設備是否完好,嚴防觸電事故。
3. 電焊機金屬外殼的接地線接觸良好。
4. 工作完畢,必須斷掉龍頭線接頭,檢查現場,滅絕火種,切斷電源。
④ 焊接時預防火災和爆炸應採取什麼措施
你好,預防火災和爆炸,可以參考如下措施:
1.從事電、氣焊割操作人員,必須進行專業培訓,掌握焊接的安全技術操作規范,經考試合格,領取操作合格證方准操作。操作時應持本上崗,徒工學習期間不能單獨操作,必須在師傅的監督下進行操作。
2.嚴格執行用火審批程序和制度,操作前辦理申請手續,經本單位領導同意,消防保衛或安全技術部門檢查批准後,領取用火許可證方可進行操作。
3.用火審批人員要認真負責,嚴格把關,批准前要深入用火地點查看,確認無火險隱患災後再行審批,批准用火要採取定時(時間)、定位(層、段、擋)、定人(操作人、看火人)、定措施(應採取的具體防火措施),部位變動或需繼續操作,應事先更換用火證。用火證只限當日本人使用,並要隨時攜帶,以備消防保衛人員檢查。用火證用完交回,以舊換新。
4.進行電、氣焊割之前,應由工長或班組長向操作、看火人員進行消防安全技術措施交底,任何領導不能以任何借口縱容電氣焊工冒險操作。
5.盛過或有易燃、可燃液體、氣體及化學危險物品的容器,管道和設備,在未徹底清洗干凈前,不得進行焊割。
6.嚴禁在有可燃蒸氣、氣體、粉塵或禁止明火的爆炸危險性場所焊割。在這些場所附近進行焊割時,應按有關規定,保持一定的防火距離。
7.遇有五級以上大風氣候時,施工現場的高空和露天焊割作業應停止。
望採納,謝謝。
⑤ 焊接及切割作業應遵守哪些規定
焊接及切割作業應遵守哪些規定?
1. 電焊、氣焊工均為特殊作業人員,需通過專業安全技術學習、訓練和考試,獲得「特種作業操作證」後才能獨立操作。
2. 焊接場地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應備有消防器材,保證足夠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風。
3. 操作場地10米內,不應儲存油類或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如在臨時工地進行操作,應通知消防部門和安技部門到現場檢查,採取臨時性安全措施後,方可進行操作。
4. 工作前必須穿戴好防護用品,操作時所有工作人員必須戴好防護眼鏡或面罩。仰面焊接應扣緊衣領,扎緊袖口,戴好防火帽。
5. 對受壓容器、密閉容器、各種有桶、管道,沾有可燃氣體和溶液的工件進行操作時,必須進行檢查,並經過沖洗除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解除容器及管道壓力,消除容器密閉狀態(敞開口、施開蓋),再進行工作。
6. 在焊接、切割密閉空心工件時,必須留有出氣孔。在容器內焊接,外面必須設人監護,並有良好通風措施,照明電壓應采有12伏。禁止在已做油漆或葉塗過塑料的容器內焊接。
7. 電焊機接地零線及電焊工作回線都不準搭在易燃、易爆的物品上,也不準接在管道和機床設備上。工作台回線應絕緣良好,機殼接地必須符合安全規定。
8. 在有易燃、易爆物的車間、場所或煤氣管附近焊接時,必須取得消防部門的同意並與煤氣站聯系好。工作時應採取嚴密措施,防止火星飛濺引起火災。
9. 高空作業應系安全帶,採取防護設施並不準將工作回線纏在身上,地面應有人監護。
10. 工作完畢,應檢查場地,滅絕火種,切斷電源才能離開。
手工電弧焊工安全操作規程:
1. 應掌握一般電氣知識、遵守焊工一般安全規程;還應熟悉滅火技術、觸電急救及人工呼吸方法。
2. 工作前應檢查焊機電源線、引出線及接線點是否良好;線路橫越車行道應架空或加保護蓋;焊機二次線路及外殼必須有良好接地;焊條的夾鉗絕緣必須良好。
3. 下雨天不準露天電焊,在碼銷潮濕地帶工作時,應站在鋪有絕緣物品的地方並穿好絕緣鞋。
4. 移動式電焊機從電力網上接線或檢線,以及接地等工作均應由電工進行。
5. 推閘刀開關時,身體要偏斜些,要一次推足,然後開啟電焊機;停機時,先關電焊機,才能拉斷電源閘刀開關。
6. 移動電焊機位置,須先停機斷電;焊接中突然停電,應立即關好電焊機。
7. 在人多的地方焊接時,應安設遮攔時應提醒周圍人員不要直視弧光。
8. 換焊條時應戴好手套,身體不要靠在鐵板或其他導電物件上。敲渣子時應戴上防護眼睛。
9. 焊接有色金屬器件時,應加強通風排毒,必要時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
10. 修理煤氣管或在泄漏煤氣的地方進行焊接時,要事先通知煤氣站及消防、安技部門,得到允許後方可工作。工作前必須關閉氣源,加強通風,把積余煤氣排除干凈。
手工氣割(焊)工安全操作規程:
1. 嚴格遵守一般安全操作規程和有關電石、乙炔發生器、水閉鋒封安全器、橡膠軟管、氧氣瓶的安全使用規則和焊(割)炬安全操作規程。
2. 發氣量5立方米/時或一次加料10KG以上的乙炔發生裝置,應採用固定式乙炔發生器,建立乙炔站(房)。並由專人操作,遵守乙炔站安全運行規程。乙炔站、氧氣瓶存放間或固定式乙炔發生器(或乙炔氣瓶間)與廠房或其它建築物的距離應該符合乙炔站設計規范。
3. 工作前或停工時間較長工作時,必須檢查所有設備。乙炔發生器氧氣瓶及橡膠軟管的接頭,閥門及緊固件應緊固牢靠,不準松動、破損和漏氣現象,氧氣瓶及其附件橡膠軟管、工具上不能沾染油脂的泥垢。
4. 檢查設備、附件及管路漏氣,只准用肥皂試驗。試驗時,周圍不準有明火,不準抽煙。嚴禁用火試驗漏氣。
5. 氧氣瓶、乙炔發生器與明火間的距離應在10米以上。如條件限制,也不準低於5米,並應採取隔離措施。
6. 禁止用易產生火花的工具去工啟氧氣或乙炔氣閥轎門。
7. 設備管道凍結時,禁止有火烤或的工具敲擊凍塊。氧氣閥或管道要用40℃的溫水溶化;乙炔發生器、回火防止器及管道可用熱水或蒸氣加熱解凍,或用23--30℅氯化鈉熱水溶液解凍、保溫。
8. 焊接場地應備有相應的消防器材。露天作業應防止陽光直射在氧氣瓶或乙炔發生器上。
9. 工作完畢或離開工作現場,要擰上瓶的安全帽,收抬現場,把氣瓶和乙炔發生器放在指定地點。下班時應卸壓、放水、取出電石籃。
10. 壓力容器及壓力表、安全閥、應按規定定期送交校驗和試驗。檢查、調整壓力器件及安全附件,應取出電石籃,採取措施,消除余氣才能進行。
⑥ 焊接切割中的安全作業要注意什麼
為防止焊、割作業中發生火災、爆炸事故,對焊、割件和焊、割場所,在一般情況下,可採取以下安全措施:
拆遷在易燃、易爆場所和禁火區域內,應把焊、割件拆下來,遷移到安全地帶進行焊、割。
隔離對確實無法拆卸的焊、割件,要把焊、割的部位或設備與其它易燃易爆物質進行嚴密隔離。
置換對可燃氣體的容器、管道進行焊、割時,可將惰性氣體(如氮氣、二氧化碳)、蒸氣或水注入焊、割的容器、管道內,把殘存在裡面的可燃氣體置換出來。
清洗對儲存過易燃液體的設備和管道進行焊、割前,應先用熱水、蒸氣或酸液、鹼液把殘存在裡面的易燃液體清洗掉。對無法溶解的污染物,應先鏟除干凈,然後再進行清洗。
移去危險品把作業現場的危險物品搬走。
敞開設備被焊、割的設備,作業前必須卸壓,開啟全部入孔、閥門等。
加強通風在易燃、易爆、有毒氣體的室內作業時,應進行通風,等室內的易燃、易爆和有毒氣體排至室外後,才能進行焊、割。
提高濕度,進行冷卻。作業點附近的可燃物無法搬移時,可採用噴水的辦法,把可燃物澆濕,進行冷卻,增加它們的耐火能力。
備好滅火器材。針對不同的作業現場和焊、割對象,配備一定數量的滅火器材,對大型工程項目禁火區域的設備搶修,以及當作業現場環境比較復雜時,可以將消防車開至現場,鋪設好水帶,隨時做好滅火准備。
技術測定對焊、割件內部的可燃氣體含量,各種易燃易爆物質的閃點、燃點、爆炸極限進行技術測定,在安全、可靠情況下才能進行焊、割。
焊接、切割後的安全檢查
焊、割作業中的火災爆炸事故,有些往往是工程的結尾階段,或在焊、割作業結束後。原因在於結尾階段容易放鬆警惕,制定的各項安全措施沒能自始至終地執行;還因焊、割結束後、留下的火種沒有熄滅造成。因此,認真抓好焊、割作業後的安全檢查,是焊、割防火防爆全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情況下,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堅持工程後期階段的防火防爆措施。特別要注意焊、割作業已經結束,安全設施已經撤離,結果發現某一部位還需要進行一些很細小工作量的焊、割時,絕不能麻痹大意,要堅持焊、割工作大小一個樣,安全措施不落實,絕不動火焊、割。
各種設備、容器進行焊接後,要及時檢查焊接質量是否達到要求,對漏焊、假焊等毛病應立即修補好;不要待使用時再發現上述質量問題,那時就麻煩了。焊接過的受壓設備、容器管道要經過水壓或氣壓試驗合格後,才能使用。凡是經過焊、割或加熱後的容器,要待完全冷卻後才能進料。
焊、割作業結束後,必須及時徹底清理現場,清除遺留下來的火種。關閉電源、氣源,把焊、割炬安放在安全的地方,拿出乙炔發生器內未使用完的電石,存放進電石鐵桶內,排除電石污染,並把乙炔發生器沖洗干凈,加好清水,待第二天使用。
焊、割作業場所,往往留下不容易發現的火種,因此除了作業後要進行認真檢查外,下班時要主動向警衛人員或下一班人員交代,以便加強巡邏檢查。
焊工所穿的衣服上班後也要徹底檢查一下,看是否有陰燃的情況;有一些火災往往是由一焊工穿的衣服掛在更衣室內,經幾小時陰燃後而起火的。
警衛人員要加強檢查,發現有焦味等異常現象,須及時採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