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管道焊接要求!
管道焊接要求
(1)一般要求
① 管子焊接後應進行外觀檢查、無損檢測和液壓試驗。
② 液壓試驗應按中國船級社《鋼質海船入級與建造規范》第3篇第2章第5節的規定進行。
(2)外觀檢查
焊縫表面不應有裂紋、焊瘤、氣孔、咬邊以及未填滿的弧坑和凹陷存在。如有上述缺陷應進行修補。
(3)無損檢測
① Ⅰ類受壓管系的對接焊縫應按表11的規定進行射線檢測;Ⅱ類受壓管系的對接焊縫由中國船級社驗船師指定位置進行射線檢測。射線檢測的靈敏度應符合《材料與焊接規范》7.5.4.5的規定。
表11 Ⅰ類受壓管系對接焊縫的射線檢測范圍
管子外徑/mm 檢測范圍 管子外徑/mm 檢測范圍
≤76 由中國船級社驗船師指定位置抽查 >76 焊縫100%進行檢查
② 如用超聲波檢測代替射線檢測,應經中國船級社同意。
③ Ⅰ類受壓管系的填角焊縫應按表12的規定進行磁粉檢測;Ⅱ類受壓管系的填角焊縫由中國船級社驗船師指定位置進行磁粉檢測。
表12 Ⅰ類受壓管系填角焊縫的磁粉檢測范圍
管子外徑/mm 檢測范圍 管子外徑/mm 檢測范圍
≤76 由中國船級社驗船師指定位置抽查 >76 焊縫100%進行檢查
4) 焊後熱處理
① 碳鋼和碳錳鋼鋼管及組合分支管。
在下列情況下,應進行焊後消除應力的熱處理:
a. 鋼管和組合分支管的含碳量超過0.23%;
b. 鋼管和組合分支管的含碳量未超過0.23%,但壁厚超過20mm的Ⅰ類受壓管或壁厚超過30mm的Ⅱ類受壓管。
② 所有合金鋼鋼管和組合分支管。
在下列情況下,均應進行適當的熱處理:
a. 用電弧焊連接;
b. 經加熱成形,或彎管加工的;
c. 冷彎成形而彎心半徑小於3倍管子外徑的(彎心半徑從彎管內側邊緣測量)。
③ 凡採用氧-乙炔氣體焊連接的管子,焊後均應進行正火加回火處理,對材料為碳鋼或碳錳鋼時,亦可採用正火處理。
④ 碳鋼、碳錳鋼的消除應力熱處理溫度為580~620℃;保溫時間按每25mm管壁厚度1h選取。合金鋼消除應力熱處理的溫度應根據材料成分確定,並經中國船級社驗船師同意。
詳細內容參見http://wenku..com/link?url=r-_Q2dTJqZlmUXnXH4axKTeaG__-oZx4ASRHgm
B. 鋼筋搭接的時候 什麼時候用單面焊,什麼時候用雙面焊,什麼時候用對焊,什麼時候用電渣壓力焊,什麼時候用
呵呵。你這個問題問的,很難回答啊。其實不難,看來你過於好學了。
1、搭接綁扎,在施工過程避免動火的時候和工程級別不高(小工程)的時候常用。避免電焊作業,施工迅速。需要注意一點,規范一般要求20以下或者22以下允許允許採用搭接綁扎,而且一般圖紙總說明裡也有。以20為准還是22看你自己對工程隊的要求了,無所謂的。大直徑鋼筋盡量避免搭接,設計師有結構強度方面的考慮,而且大直徑鋼筋搭接綁扎也是過於浪費的。
搭接綁扎是工程施工最原始的階段,但是沿用至今不可小視。
2、普通電弧焊:單面焊和雙面焊。注意焊接長度,一級鋼筋單面8倍直徑,雙面4倍直徑。二級鋼筋單面10倍直徑,雙面5倍直徑。焊接的時候注意夾渣、氣泡、咬肉就行了,特別注意敲掉焊渣。
選用:常用單面焊,基本占工程中80%以上。許多工程部位是先安裝再施焊,沒有焊接操作空間,你不能硬讓工人雙面焊,也不了。有些鋼筋下腳料仍了可惜,而且是沒有安裝,可以先施行雙面焊。
注意焊條使用,1、2級鋼筋可以用J422焊條,3級鋼筋應該用J502或J506焊條。重要部位建議用J506的。
3、閃光對焊。當一條大梁跨度或者橋梁墩身鋼筋在製作半成品時遇到超過鋼筋定尺時採用的方法。比如15米跨或24米跨的大梁,比如墩身主筋高度13米或者15米。還有遇到鋼筋下腳料時可以用,說白了閃光對焊和普通電弧焊沒有什麼太大區別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是監理或者施工單位技術員,不建議採用閃光對焊機。一般這個工藝還不是特別應用廣泛,我所經歷的幾個工地包括中鐵什麼的施工單位手下的民工都掌握的不好,難以達到滿意效果,何必給自己找麻煩。到時候讓監理或者質監站說三道四,費那個事干什麼?
4、電渣壓力焊。這個比較常用。必須立著用。樑上是不能用滴。
施工現場防火比較麻煩,而且好幾個電渣壓力焊機子同時工作對工地用電也是個考驗。通常兩三個問題還不大。這個質檢比較好高,對工人要求也不是太高。質量容易保證。
5、螺紋套筒連接我知道的分三類,錐螺紋、直螺紋、鐓粗螺紋。錐螺紋和直螺紋只不過加工刀片不同,鐓粗直螺紋是先把需要車削的鋼筋頭部鐓粗達到增大鋼筋應力的目的再進行車螺紋。
需要注意的是鋼筋直螺紋套筒接頭有A、B、C三個級別,套筒的價格也是不一樣的。A級最好,通常可以不考慮35倍直徑且不小於500mm的規范錯頭要求,可以不滿足50%的搭接錯頭要求,任意部位搭接,每個鋼筋都有接頭是允許的。
6、氣壓焊和套管連接我沒有見過,不好意思,見笑了。
7、你忘了說一個擠壓套筒連接,採用專用壓力機械,硬壓住。我見過一次,是柳州歐維姆的套筒。這個施工比較快,主要用於大型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可能無論是鐓粗螺紋還是擠壓套筒一般小型工程或者房地產什麼的不常用的。鐓粗直螺紋我是在重慶長江二橋見得(主跨460米的斜拉橋),擠壓套筒是在武漢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見得。房地產啊,民工工程啊主要是考慮成本。只要是套筒就比較貴,包括直螺紋和錐螺紋套筒。
以上純原創,打字用了好久,希望能夠幫助你。
C. 法蘭,絲扣,焊接,螺紋連接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的
1.法蘭是可以拆缷的,可以承受小的壓力和很大的壓力。還相對不怕振動。
2.絲扣是方便的,穩定的管道、壓力不高,也不怕略有滲而致安全危害的情況可以使用。但是要是有振動和搖晃,就是很不靠譜的。
3.焊接是不需要考慮拆缷,或者溫度、壓力有循環變化用法蘭會造成泄漏風險,或者溫度很高可能會導致法蘭螺住鬆弛或者有高頻振動,會導致墊片失效不可以用法蘭的場合。
4.螺紋聯接,如果指的是低中壓的,一般是釜體上或者空間上很小而又不能不經常拆缷的場合,或者是壓力特別高,一般的墊片都已不適應密封要求或者密封材料要求實在太高太苛刻,而用管材同類材質的金屬透鏡墊能起到迎刃而解的作用的場合。
D. 電焊有多久的歷史是誰發明的
我就奇怪了 問的是電焊 樓上兩位扯到古埃及和春秋去干什麼?
那會的技術再先進 有電嗎?答題的話答對應一點好不好
順便說一句 同求電焊歷史
找到答案了
1801年:英國H.Davy發現電弧。
1836年:Edmund Davy 發現乙炔氣。
1856年:英格蘭物理學家James Joule 發現了電阻焊原理。
1959年:Deville和Debray發明氫氧氣焊。
1881年:法國人 De Meritens 發明了最早期的碳弧焊機。
1881年:美國的R. H. Thurston 博士用了六年的時間,完成了全系列銅-鋅合金釺料在強度與延伸性方面的全部實驗。
1882年:英格蘭人Robert A. Hadfield發明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奧氏體錳鋼獲得了專利權。
1885年:美國人Elihu Thompson 獲得電阻焊機的專利權。
1885年:俄羅斯人 Benardos Olszewski 發展了碳弧焊接技術。
1888年:俄羅斯人H.г.Cлавянов 發明金屬極電弧焊。
1889—1890年:美國人C. L. Coffin首次使用光焊絲作電極進行了電弧焊接。
1890年;美國人C. L. Coffin提出了在氧化介質中進行焊接的概念。
1890年:英國人Brown 第一次使用氧加燃氣切割進行了搶劫銀行的嘗試。
1895年:巴伐利亞人 Konrad Roentgen 觀察到了一束電子流通過真空管時產生X射線的現象。
1895年:法國人 Le Chatelier 獲得了發明氧乙炔火焰的證書。
1898年:德國人Goldschmidt發明鋁熱焊。
1898年:德國人克萊菌.施密特發明銅電極弧焊。
1900年:英國人Strohmyer發明了薄皮塗料焊條。
1900年:法國人 Fouch 和 Picard製造出第一個氧乙炔割炬。
1901年:德國人Menne 發明了氧矛切割。
1904年:瑞典人奧斯卡.克傑爾貝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電焊條廠—ESAB公司的OK焊條廠。
1904年:美國人Avery 發明了攜帶型鋼瓶。
1907年:在美國紐約拆除舊的中心火車站時,由於使用氧乙炔切割節省工程成本的20%多。
1907年:10月 瑞典人O. Kjellberg 完善了厚葯皮焊條。
1909年:Schonherr 發明了等離子弧。
1911年:由Philadelphia & Suburban氣體公司建成了第一條使用氧溶劑氣焊焊接的11英里長管線。
1912年:第一根氧乙炔氣焊鋼管投入市場。
1912年:位於美國費城的Edward G. Budd 公司生產出第一個使用電阻點焊焊接的全鋼汽車車身。
大約1912:年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為了生產著名的T型汽車,在自己工廠的實驗室里完成了現代焊接工藝。
1913年:在美國的印第安納波利斯 Avery 和 Fisher完善了乙炔鋼瓶。
1916年:安塞爾.先特.約發明了焊接區X射線無損探傷法。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電弧焊修理了109艘從德國繳獲的船用發動機,並使用這些修理後的船隻把50萬美國士兵運送到了法國。
1917年: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Webster & Southbridge 電氣公司使用電弧焊設備焊接了11英里長、直徑為3英寸的管線。
1919年:Comfort A.Adams組建了美國焊接學會(AWS)。
1924年美國焊接協會活動時紀念照片
1919年:C.J.Halslag發明交流焊。
1920年:Gerdien發現等離子流熱效應。
1920年:第一艘全焊接船體的汽船 Fulagar號在英國下水。
大約1920年:開始使用電弧焊修理一些貴重設備。
大約1920年:使用電阻焊焊接鋼管的生產方法(The Johnson Process)獲得了專利。
大約1920年:第一艘使用焊接方法製造的油輪Poughkeepsie Socony號在美國下水。
大約1920年:葯芯焊絲被用於耐磨堆焊。
1922年:Prairie 管道公司使用氧乙炔焊接技術,成功地完成了從墨西哥到德克撒斯的直徑為8英寸,長達140英里的原油輸送管線的鋪設工作。
1923年:斯托迪發明堆焊。
1923年:世界上第一個浮頂式儲罐(用來儲存汽油或其他化工品)建成;其優點是由焊接而成的浮頂與罐壁組成象望遠鏡一樣可升高或降低的儲罐,從而可以很方便的改變儲罐的體積。
1924年:Magnolia 氣體公司使用氧乙炔焊接技術建成了14英里長的全焊結構的天然氣管線。
1924年:在美國由H.H.Lester首先使用X光線照相術,為Boston Edison 公司的發電廠檢驗蒸汽壓力為8.3Mpa的待安裝的鑄件質量。
1926年:美國Langmuir發明原子氫焊。
1926年:美國Alexandre發明CO2氣體保護焊原理。
1926年:由美國的A.O.Smith公司率先介紹了在電弧焊接用金屬電極外使用擠壓方式塗上起保護作用的固體葯皮(即手工電弧焊焊條)的製作方法。
1926年:鉻鎢鈷焊材合金獲得了第一份關於葯芯焊絲的專利。
1926年:美國人M.Hobart和 P.K.Devers獲得了使用氦氣作為電弧保護氣體的專利。
1927年:由Lindberg單獨駕駛Ryan式單翼飛機成功地飛過了大西洋,該飛機機身是由全焊合金鋼管結構組成的。
1928年:第一部結構鋼焊接法規《建築結構中熔化焊和氣割規則》由美國焊接學會出版發行,這部法規就是今天的《D1.1結構鋼焊接規則》的前身。
1930年:Georgia 鐵路中心為了在兩條隧道中鋪設鐵路採用了連續焊接的方法。焊接軌道在兩年後線路貫通時投入使用。
1930年:前蘇聯羅比諾夫發明埋弧焊。
1931年:由焊接工藝製造全鋼結構組成的帝國大廈建成。
1933年:第一條使用電弧焊工藝焊接的接頭採用無襯墊結構的長輸管線鋪成。
1933年:當時世界上最高的懸索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建成通車,她是由87750噸鋼材焊接拼成的。
1934年:巴頓焊接研究所成立。
巴頓所創始人葉夫金·奧斯卡洛維奇·巴頓
歐洲最大的全焊接第涅伯河上鐵橋—巴頓橋
1934年:非加熱壓力容器規范由API—ASME合作出版發行 。
1935年:美國的Linde Air Procts公司完善了埋弧焊技術。
1936年:瑞士Wasserman發明低溫釺焊。
1939年:美國Reinecke發明等離子流噴槍。
1940年:第一艘全焊接船Exchequer號在美國的Ingalls 船塢建成下水。
1941年:美國人Meredith 發明了鎢極惰性氣體保護電弧焊(氦弧焊)。
1941年:二次世界大戰時艦艇、飛機、坦克及各種重武器的製造採用了大量的焊接技術。
1943年:美國Behl發明超聲波焊。
1943年:飛機的製造者們首次使用原子氫焊、埋弧焊和熔化極氣體保護焊焊接飛機鋼制螺旋槳的空心葉片。
1944年:英國Carl發明爆炸焊。
1947年:前蘇聯Bopoшeвич(沃羅舍維奇)發明電渣焊。
1949年:第一台使用弧焊和電阻焊工藝製造的全焊結構的FORD牌汽車下線。
1950年:美國人Muller,Gibson和Anderson三人獲得第一個熔化極氣體保護焊噴射過度的專利。
1950年:德國F.Buhorn發現等離子電弧。
大約1950年:在前蘇聯首次把電渣焊用於生產。
1953年:美國Hunt發明冷壓焊。
1953年:前蘇聯柳波夫斯基、日本關口等人發明CO2氣體保護電弧焊。
1954年:自保護葯芯焊絲在美國Lincoln電氣公司投入生產。
1954年:第一艘採用焊接工藝製造的核潛艇The Nautilus號開始為美國海軍服役。
1954年:貝納德發明了管狀焊條。
1955年:美國托姆.克拉浮德發明高頻感應焊。
1956年:中國成立了哈爾濱焊接研究所
1956年:前蘇聯楚迪克夫發明了摩擦焊技術
1957年:法國施吉爾發明電子束焊。
1957年:前蘇聯卡扎克夫發明擴散焊。
1957年:《焊接》創刊,這是中國第一本焊接專業雜志。
大約1957年:美國、英國和前蘇聯都在熔化極氣體保護焊短路過度工藝中使用了CO2作為保護氣體。
1960年:美國Maiman發現激光,現激光已被廣泛的應用在焊接領域。
1960年:美國的Airco 推出熔化極脈沖氣體保護焊工藝。
1962年:氣電立焊的專利權授予了比利時人Arcos。
1962年:電子束焊接首先在超音速飛機和B-70轟炸機上正式使用。
1964年:熱絲焊接方法和協調控制熔化極氣體保護焊接方法的專利權授予了美國人Manz。
1965年:焊接而成的Appllo 10號宇宙飛船登月成功。
1967年:日本荒田發明連續激光焊。
1967年:世界上第一條海底管線在墨西哥灣鋪設成功,它是由美國的Krank Pilia公司使用熱螺紋工藝及焊接工藝製造而成的。
1968年:在芝加哥的 John Hancock 中心的22層以上焊接而成了世界上最高的銳角形鋼結構,高度達到1107英尺。
1969年:美國的Linde公司提出熱絲等離子弧噴塗工藝。
1970年:晶閘管逆變焊機問世。
1976年:日本荒田發明串聯電子束焊。
1980年左右:半導體電路和計算機電路被廣泛的用來控制焊接與切割過程。
1980年左右:使用蒸汽釺焊焊接印刷線路板。
1983年:太空梭上直徑為160英尺的瓣狀結構的圓形頂部是使用埋弧焊和氣保護焊方法焊接而成的,使用射線探傷機進行檢驗的。
1984年:前蘇聯女宇航員Svetlana Savitskaya在太空中進行焊接試驗。
1988年:焊接機器人開始在汽車生產線中大量應用。
1990年左右:逆變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結果使得焊接設備的重量和尺寸大大的下降。
1991年:英國焊接研究所發明了攪拌摩擦焊,成功的焊接了鋁合金平板。
1993年:使用機器人控制CO2激光器成功的焊接了美國陸軍 Abrams型主戰坦克。
1996年:以烏克蘭巴頓焊接研所B.K.Lebegev院士為首的三十多人的研製小組,研究開發了人體組織的焊接技術。
2001年:人體組織焊接成功應用於臨床。
2002年:三峽水輪機的焊接完成,是已建造和目前正在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水輪機。
E. 管道螺紋連接的方法
管道螺紋連接詳細說明:
1、塗塑復合管與自來水管安裝基本相同,管子連接不準採用焊接方法;
2、切割應用有齒鋸:切割時使用鋸床加冷卻液切割或者採用盤踞切割時,其轉速不得大於800r/min,手工鋸截,其鋸面應垂直於管軸心,允許偏差為1.5mm;應注意避免溫度過高而損傷內、外塗層;禁止用砂輪切割器切割。塗塑復合鋼管切割完後,對切割端面的坯鋒進行修整,便於安裝。彎管應採用彎管機冷彎(管徑大於50mm角度時可用彎管機冷彎,但其彎曲半徑不得小於8倍管徑,彎曲角度不得大於10°);
3、套絲應採用自動套絲機,用潤滑油潤滑,管螺紋應符合GB/T7306的要求,螺紋應分二次加工完成,加工時必須用冷卻液冷卻,將螺紋加工標准規定尺寸,將殘留在螺紋或管端上的碎屑清洗干凈,並在螺紋表面塗上防銹劑,進行防腐蝕、密封處理;
4、螺紋聯結絞牙長度,應與管件的密封墊圈緊密壓緊,纏上密封材料後,用塗塑配件連接,再用管鉗調整力度擰緊。管子與配件連接後外露的螺紋部分及所有鉗痕和表面損傷部位應塗防銹密封膠或者用富鋅類漆塗刷。
5、給水塗塑復合鋼管不得埋設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層中。塗塑復合管要埋入牆內或地下時。建議用(環氧、瀝青等)漆類,將被埋的鋼管表面進行塗抹,以隔絕復合管表層與腐蝕介質的直接接觸,最好能用乾燥的泥砂回填。
來源管道螺紋連接詳細說明網址考證:http://jiancai.huangye88.com/xinxi/18880882.html
F. 管螺紋標準的發展歷史
英制管螺紋來源於英制惠氏螺紋,惠氏螺紋的管路系列與惠氏螺紋牙型組合建立起了英制管螺紋的基本尺寸。按1/16錐度關系,惠氏螺紋的徑向直徑公差轉化為英制密封管螺紋的軸向牙數公差(存在一定量的修約和調整)。再參照英制密封管螺紋的公差值提出英制非密封管螺紋的公差(公差由單向分布變為單向分布,放鬆頂徑公差,放開底徑公差)。三種螺紋提出的時間為:
1841年,提出英國惠氏螺紋,1905年,頒布惠氏螺紋新標准(BS 84)。
1905年,頒布英制密封管螺紋標准(BS 21)。
1905年至1940年,由惠氏螺紋履行英制非密封管職責。1940年,提出惠氏螺紋的非密封管螺紋系列(BSP系列);1956年,單獨頒布英制非密封管螺紋標准(BS 2779)。
歐洲國家和英聯邦國家首先接受了英制管螺紋標准。ISO/TC5/SC5管螺紋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及其秘書處受歐洲國家控制,英制管螺紋標准被ISO標准採用。1955年,ISO提出英制密封管螺紋標准(ISO R 7);1961年,ISO提出英制非密封管螺紋標准(ISO R 228)。1978年,ISO頒布了兩種英制管螺紋的正式標准(ISO7-1和ISO228-1)。英制管螺紋已被北美洲已外的國家所普遍接受,廣泛的應用於國際貿易中。
ISO標准內的英制管螺紋已轉化為米制單位制。英制管螺紋的米制化方法非常簡單,將原來管螺紋的英寸尺寸乘以25。4就轉化為毫米尺寸。英制管螺紋尺寸在被淘汰的問題。所謂要使用真正的管螺紋標準是不現實的。這里不存在真米制管螺紋與假米制管螺紋之分。
英制密封管螺紋有兩種配合方式:「柱/錐」和「錐/錐」。兩種英制密封管螺紋使用不同的螺紋環規(圓柱螺紋環規和圓錐螺紋環規)和螺紋塞規(基準平面的位置不同,兩者基準平面相距半牙)。歐洲國家主要採用「柱/錐」配合螺紋;而歐洲以外國家則主要採用「錐/錐」配合螺紋。
同一個密封管螺紋件,歐洲國家檢驗合格的管螺紋,歐洲以外國家檢驗則可能不合格。國際貿易中一定要注意這種差異否則可能出現廢品。1994年前,ISO的英制密封管螺紋標准及其量規標準是按「錐/錐」配合體系設計的。我國的英制密封管螺紋產品可以直截進入國際市場。而歐洲國家的管螺紋的管螺紋產品則處於不利的地位。2000年以後,ISO的英制密封管螺紋標准及其量規標準是按「柱/錐」配合題系設計的。我國原有的英制密封管螺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就會遇到困難。為此,我國於2000年修訂了英制密封管螺紋國家標准。將原來的一個螺紋標准變為兩個螺紋標准,以此提示設計者要注意兩種配合螺紋的不同和正確選用。日本在1999年修定英制密封管螺紋標准時,仍然堅持採用1994年前的ISO標准。所以,2000年以後的國際英制密封管螺紋市場更加復雜,國內廠家要備加小心。
G. 管道焊接規范
具體規范如下:
1.設計規范要求,暖氣支管不得小於。
2.保溫常規做法――給水:防結露保溫,熱水:保溫,消防:不保溫,冷凍水:連閥門都需保溫,冷卻水:按設計要求,未要求可以不作。一般吊頂里的管道均需保溫。
給水:暗敷防結露保溫;明敷穿越門廳、卧室和客廳過門處必須做防結露保溫。排水:暗敷做防結露保溫;明敷公共廁所座便上反水彎必須做。管井裡除消防、噴灑管道管道外均做保溫。
3. 鍍鋅鋼管連接方式:《DN100絲接,>DN100可焊接(需防腐),可法蘭焊接(需二次鍍鋅),少量可絲扣法蘭連接。
4. 管道外皮距牆距離為25-50mm。
5. 採暖干管接立管時,當立管直線管段<15m時,採用2個90。彎頭,當直線管段>15m時採用3個90。彎頭。
H. 什麼時候開始有焊接技術
最早的焊接技術見於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歐洲和中東地區,數千年前的兩河文明就開始使用軟釺焊技術,現代焊接技術則產生於19世紀初的英國
I. 用電焊焊管道怎麼焊
電焊焊接管道步驟如下:
合理選擇電流與焊條,對口間隙為焊條直徑。
從底部開始,點弧在最下方靠前一點 ,焊條傾斜角度70°—75°,施焊中在兩側短暫停留,焊條走月牙形,弧長要短。
要做到一看、二聽、三準。一看是看好熔池,看好鐵水溫度,溫度高時及時斷弧。二聽是聽焊透的「噗噗」聲,這是裡面成型的關鍵。三準是熔孔的位置要把握准。
勤總結經驗,多實際操作。
管道一般焊兩遍,第二遍焊接更容易控制。
(9)管線螺紋焊接什麼時間開始擴展閱讀
電焊是利用焊條通過電弧高溫融化金屬部件需要連接的地方而實現的一種焊接操作。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常用的220V或380V電壓,通過電焊機里的變壓器降低電壓,增強電流,並使電能產生巨大的電弧熱量融化焊條和鋼鐵,而焊條熔融使鋼鐵之間的融合性更高。電弧焊是應用最廣泛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弧焊、埋弧焊、鎢極氣體保護電弧焊、等離子弧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等。
用電焊幾乎可實現任何兩種金屬材料,以及某些金屬材料與非金屬材料之間的焊接;可實現以小拼大,製成大型的、經濟合理的結構;可以在結構的不同部位採用不同性能的材料,充分發揮各種材料的特點;電焊件具有氣密性好、重量輕的特點;用電焊還可實現超薄、超細材料之間的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