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衡量金屬材料焊接性的主要指標
從廣義上來說,可焊性是指材料在焊接過程中的可成形性,以及焊後接頭在服版役過程中權的可靠性,狹義上來說,可焊性主要是指材料在焊接時的抗裂性。
材料的可焊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物理、化學、冶金及加工狀態等方面的影響.
㈡ 求判斷金屬材料焊接性的通用公式
國際焊接學會推薦的碳當量公式:CE( IIW) = C+ Mn/ 6+ ( Cr + Mo+ V ) / 5+( Ni+ Cu) / 15( %) ( 式中的元素符號均表示該元素的質量分數,下同。)該式主要適用於中、高強度的非調質低合金,高強度鋼( b = 500 ~ 900 MPa。當板厚小於20 mm, CE ( IIW) < 0. 40%時, 鋼材淬硬傾向不
大, 焊接性良好, 不需預熱; CE( IIW) = 0. 40% ~0. 60% , 特別當大於0. 5%時, 鋼材易於淬硬, 焊接前需預熱。
還有個公式是小日本的公式,就不給你發了。你是學焊接的么,是的話上面這個公式你應該很熟練的掌握才是。
㈢ 研究材料的焊接性主要是研究哪幾個方面
研究材料的焊接性主要是研究以下幾個方面:
1) 材料焊接性研究
2) 焊接方法的工藝特性研究
3) 焊接材料研究
4) 焊接應力與變形研究
5) 預熱和焊後熱處理研究
6) 焊接工藝裝備設計與試驗研究
㈣ 鋼材的焊接性主要取決於什麼
一般來說是含碳量影響金屬的可焊性:
普通名字 碳含量 應用 可焊性
工業純鐵內 最大0.03% 鍍鋅和深度引長 非常容好
低碳鋼 最大0.15% 焊條,各種形狀的板, 非常好
低碳鋼 0.15%-0.30% 各種結構形狀的板和條 好
中碳鋼 0.30%-0.50% 機器零部件 中等(預熱且經常要求後熱)
高碳鋼 0.50%-1.00% 彈簧,模具,鐵軌 低(沒有適當的預和後熱很難焊接)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像硫、鉻等…一般情況下鐵基金屬你就記住含碳量影響且隨含碳量增高,可焊性降低就可以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㈤ 焊接性是什麼
焊接性(Weldability),是指金屬材料在採用一定的焊接工藝包括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規范及焊接結構形式等條件下,獲得優良焊接接頭的難易程度。 一種金屬,如果能用較普通又簡便的焊接工藝獲得優質接頭,則認為這種金屬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 鋼材焊接性能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它的化學組成。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碳元素,也就是說金屬含碳量的多少決定了它的可焊性。鋼中的其他合金元素大部分也不利於焊接,但其影響程度一般都比碳小得多。鋼中含碳量增加,淬硬傾向就增大,塑性則下降,容易產生焊接裂紋。通常,把金屬材料在焊接時產生裂紋的敏感性及焊接接頭區力學性能的變化作為評價材料可焊性的主要指標。所以含碳量越高,可焊性越差。所以,常把鋼中含碳量的多少作為判別鋼材焊接性的主要標志。含碳量小於0.25%的低碳鋼和低合金鋼,塑性和沖擊韌性優良,焊後的焊接接頭塑性和沖擊韌性也很好。焊接時不需要預熱和焊後熱處理,焊接過程普通簡便,因此具有良好的焊接性。隨著含碳量增加,大大增加焊接的裂紋傾向,所以,含碳量大於0.25%的鋼材不應用於製造鍋爐、壓力容器的承壓元件。
金屬材料的焊接性可以通過計算碳當量、斜Y型坡口焊接裂紋試驗、熱影響區最高硬度試驗、熱模擬試驗、高溫蠕變試驗以及時效試驗等進行驗證。
㈥ 焊接性的定義
Weldability
一種金屬,如果能用較多普通又簡便的焊接工藝獲得優質接頭,則認為這種金屬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
焊接性能包括兩方面的內容:①接合性能:金屬材料在一定焊接工藝條件下,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決定接合性能的因素有:工件材料的物理性能,如熔點、導熱率和膨脹率,工件和焊接材料在焊接時的化學性能和冶金作用等。當某種材料在焊接過程中經歷物理、化學和冶金作用而形成沒有焊接缺陷的焊接接頭時,這種材料就被認為具有良好的接合性能。②使用性能:某金屬材料在一定的焊接工藝條件下其焊接接頭對使用要求的適應性,也就是焊接接頭承受載荷的能力,如承受靜載荷、沖擊載荷和疲勞載荷等,以及焊接接頭的抗低溫性能、高溫性能和抗氧化、抗腐蝕性能等。
㈦ 什麼是金屬的焊接性
焊接性是指材料在規定的施焊條件下,焊接成設計要求所規定的構件並滿足預定服役要求的能力。焊接性好的金屬,焊接接頭不易產生裂紋、氣孔和夾渣缺陷,而且有較高的力學性能。
是指金屬材料對焊接加工的適應性。主要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藝條件下,獲得優質焊接接頭的難易程度;或材料在限定的施工條件下,焊接成按規定設計要求的構件,並滿足預先服役要求的能力。
焊接性受材料,焊接方法,構件類型及使用要求四個因素的影響。
㈧ 什麼叫材料的焊接性能
焊接性能主要指鋼材的可焊性,也就是鋼材之間通過焊接方法連接在一起的結合性能,是鋼材固有的焊接特性。
不同的焊接方法有不同的焊接工藝。焊接工藝主要根據被焊工件的材質、牌號、化學成分,焊件結構類型,焊接性能要求來確定。首先要確定焊接方法,如手弧焊、埋弧焊、鎢極氬弧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等等,焊接方法的種類非常多,只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確定焊接方法後,再制定焊接工藝參數,焊接工藝參數的種類各不相同,如手弧焊主要包括:焊條型號(或牌號)、直徑、電流、電壓、焊接電源種類、極性接法、焊接層數、道數、檢驗方法等等。
焊接是通過加熱、加壓,或兩者並用,使同性或異性兩工件產生原子間結合的加工工藝和聯接方式。焊接應用廣泛,既可用於金屬,也可用於非金屬。
㈨ 焊接性的鑒別
焊接過程中,焊接器件經歷焊接熱過程、冶金反應,以及焊接應力和變形的作用,因而帶來化學成分、金相組織、尺寸和形狀的變化,使焊接接頭的性能往往不同於母材,有時甚至不能滿足使用要求。例如,在鑄鐵焊接時容易開裂,需要預先將焊件加熱,或採用特種焊條焊接。鋁的焊接用普通手工電弧焊法就難於獲得優質焊縫,須採用惰性氣體保護電弧焊方法。含碳量和合金元素量較高的鋼材,由於硬度和強度較高,焊接時容易產生裂紋,需要採取適當的工藝措施。對於許多活性金屬或難熔合金,宜採用特殊焊接方法,如電子束焊或激光焊,以便獲得優質接頭。工件材料、焊接方法和產品的使用條件,都會影響工件焊接性。材料製成優良焊接接頭所需的設備條件越少、難度越小,則此材料的焊接性越好;反之,需要復雜而昂貴的焊接方法、特殊的焊接材料和工藝措施,則說明這種材料的焊接性不佳。
製造焊接產品或構件時,必須首先評定所用材料的焊接性,以判斷所選用的結構材料、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等是否適當。評定材料焊接性的方法很多,每種方法只能說明焊接性的某一方面,因此需要進行一系列試驗後才能全面確定焊接性。試驗方法可分為模擬型和實驗型。前者模擬焊接加熱和冷卻特點或負荷情況;後者則按實際施焊條件進行試驗。試驗內容主要是檢測母材和焊縫金屬的化學成分、金相組織、機械性能、有無焊接缺陷,測定焊接接頭的低溫性能、高溫性能、抗腐蝕性能和抗裂紋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