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焊接工藝 > i350如何焊接

i350如何焊接

發布時間:2022-04-27 02:07:56

㈠ 如何切換聯想手機i350的五筆輸入法

按#號鍵吧
輸入法可能被刪了
你從新再安裝一個輸入法就行了

㈡ 求計算機的發展史.

電腦發展的里程碑公元前二千年webliography及學分 首先是用於計算的算盤. 公元1642年加入巴斯卡爾機械製造機稅計算方法. 它是靠不住的. 1670年弗里德vonliebniz創造一個更可靠加入機加入,耗損、乘以、區隔、計算平方根源. 1842年查爾斯巴貝奇設計的分析引擎會自動計算總演出. 阿達奧古斯塔(或稱夫人洛夫萊斯)是程序員這個機器. 1890年赫爾曼系統設計hollerith普查數據記錄. 資料儲存在卡孔,是機器與電器感應解釋. hollerith開始公司將最終成為IBM公司. 1939年約翰atanasoff,研究生的Clifford漿果、設計和生產的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 其經費補助項目為650元. 1946年j.presperEckert先生和約翰mauchly電腦eniac的設計和建造. 它採用1.8真空管,耗資50萬美元興建. 1946年的VonNeumann提議約翰節目儲存在電腦資料儲存一樣. 他的提議,被稱為"von體系結構",是現代計算機的基礎. mauchlyEckert先生和1951年建立第一個通用商業計算機,univac. IBM公司1957年的一個團隊,可以Backus約翰率領,首次成功設計的高級編程語言FORTRAN、 為解決工程和科學問題. 1958年第一次用電腦切換器作為晶體管,IBM公司7090年,引進. 1964年第一台計算機使用集成電路,IBM的360,是06. 1965年車船(兼容分時系統)操作系統介紹. 它允許多個用戶同時使用,或分享,一個電腦. 1970年首版的UNIX操作系統是運行於十二月等離子體-7. 1971年帕斯卡爾nicklaus沃思設計語言作為編程語言教學系統編程概念. 1972年貝爾實驗室的丹尼斯利馬竇新澤西C語言開發的UNIX操作系統1973年部分實行微機丙1975首, 在阿爾泰、介紹. 1975超級首,螯一號公布. 1976年數字設備公司推出的熱門小型機,十二月爐基於VAX11/780. 1977年沃茲尼亞克和史蒂夫史蒂夫覓得蘋果電腦. 1978年,鮑勃丹bricklinfrankston發展電子試算一次,稱為visicalc,為蘋果電腦. 1979年至1982年的貝爾實驗室bjarnestroustrup新澤西引進"三有階級" 1981年IBM公司推出IBM的PC機. 三是1983年至1985年,與班級重新設計和reimplemented作為C++的. 1984年推出的蘋果麥金塔,第一電腦普及與"方便"用圖標圖形界面、窗口、 而滑鼠裝置. 1988年C++的標准化工作開始. 微軟公司推出視窗1989年為IBM的電腦. 1989年美國國家標准學會(ANSI)的標准為首次發布C語言.

㈢ 急需!!!請電腦高手幫幫忙

CPU發展史
CPU也稱為微處理器,微處理器的歷史可追溯到1971年,當時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4004。它是用於計算器的4位微處理器,含有2300個晶體管。從此以後,INTEL便與微處理器結下了不解之緣。下面以INTEL公司的80X86系列為例介紹一下微處理器的發展歷程。
1978和1979年,INTEL公司先後推出了8086和8088晶元,它們都是16位微處理器,內含29000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為4.77MHz,地址匯流排為20位,可使用1MB內存。它們的內部數據匯流排都是16位,外部數據匯流排8088是8位,8086是16位。1981年8088晶元首次用於IBMPC機中,開創了全新的微機時代。
最早的i8086/8088是採用雙列直插(DIP)形式封裝,從i80286開始採用方形BGA扁平封裝(焊接),從i80386開始到Pentiumpro開始採用方形PGA(插腳),1982年,INTEL推出了80286晶元,該晶元含有13.4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內部和外部數據匯流排皆為16位,地址匯流排24位,可定址16MB內存。80286有兩種工作方式:實模式和保護模式。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晶元,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種32位微處理器,內含27.5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為12.5MHz,後提高到20MHz,25MHz,33MHz。其內部和外部數據匯流排都是32位,地址匯流排也是32位,可定址4GB內存。它除具有實模式和保護模式外,還增加了一種叫虛擬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過同時模擬多個8086處理器來提供多任務能力。
除了標準的80386晶元(稱為80386DX)外,出於不同的市場和應用考慮,INTEL又陸續推出了一些其它類型的80386晶元: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1988年推出的80386SX是市場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間的一種晶元,其與80386DX的不同在於外部數據匯流排和地址匯流排皆與80286相同,分別是16位和24位(即定址能力為16MB)。
1990年推出的80386SL和80386DL都是低功耗、節能型晶元,主要用於便攜機和節能型台式機。80386SL與80386DL的不同在於前者是基於80386SX的,後者是基於80386DX的,但兩者皆增加了一種新的工作方式:系統管理方式(SMM)。當進入系統管理方式後,CPU就自動降低運行速度、控制顯示屏和硬碟等其它部件暫停工作,甚至停止運行,進入"休眠"狀態,以達到節能目的。
1989年INTEL推出了80486晶元,這種晶元實破了100萬個晶體管的的界限,集成了120萬個晶體管。其時鍾頻率從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50MHz。80486是將80386和數學協處理器80387以及一個8KB的高速緩存集成在一個晶元內,並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採用了RISC技術,可以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執行一條指令。它還採用了突發匯流排方式,大大提高了與內存的數據交換速度。由於這些改進,80486的性能比帶有80387數學協處理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
80486和80386一樣,也陸續出現了幾種類型。上面介紹的最初類型是80486DX。1990年推出了80486SX,它是486類型中的一種低價格機型,其與80486DX的區別在於它沒有數學協處理器。
80486DX2由系用了時鍾倍頻技術,其晶元內部的運行速度是外部匯流排運行速度的兩倍,即晶元內部以2倍於系統時鍾的速度運行,但仍以原有時鍾速度與外界通訊。80486DX2的內部時鍾頻率主要有40MHz、50MHz、66MHz等。80486DX4也是採用了時鍾倍頻技術的晶元,它允許其內部單元以2倍或3倍於外部匯流排的速度運行。為了支持這種提高了的內部工作頻率,它的片內高速緩存擴大到16KB。80486DX4的時鍾頻率為100MHz,其運行速度比66MHz的80486DX2快40%。
80486也有SL增強類型,其具有系統管理方式,用於便攜機或節能型台式機。
INTEL公司於1993年又推出了80586,其正式名稱為PENTIUM。PENTIUM含有310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最初為60MHZ和66MHZ,後提高到200MHZ。66MHZ的PENTIUM微處理器的性能比33MHZ的80486DX提高了3倍多,而100MHZ的PENTIUM則比33MHZ的80486DX快6至8倍。
PENTIUM引起的轟動尚未結束,INTEL公司又推出了新一代微處理器--P6。P6含有550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為133MHZ,處理速度幾乎是100MHZ的PENTIUM的2倍。P6的一級(片內)緩存為8KB指令和8KB數據。值得注意的是在P6的一個封裝中除P6晶元外還包括有一個256KB的二級緩存晶元,兩個晶元之間用高頻寬的內部通訊匯流排互連。P6最引人注目的是具有一項稱為"動態執行"的創新技術,這是繼PENTIUM在超標量體系結構上實現實破之後的又一次飛躍。
1997年,在奔騰(P54C)和P6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一塊奔騰(P54C),加上57條多媒體指令,就得到了多能奔騰(P55C),相對P54C,P55C在以下幾方面做了改進:(1)支持稱為MMX多媒體擴展的新指令集,有57條新指令,用於高效地處理圖形、視頻、音頻數據;(2)內部Cache從16KB增加到32KB。(3)優化了CPU的執行核心。
為了彌補P6晶元的某些缺陷,Intel在P6基礎上開發了兩個變體:Klamath(即PentiumⅡ)和Deschutes來補充完善它。PentiumⅡ使用MMX和AGP技術,其系統匯流排速度達到66MHz,一級Cache含16KB指令Cache和16KB數據Cache,二級Cache為512KB,採用了0.35微米的工藝,CPU工作電壓為2.8V;而Deschueses(PII350以上的CPU)是PentiumⅡ的一個0.25微米版本,具有更低的電源電壓,外頻為100MHz。PentiumII改變了以往的PGA陶瓷封裝,而把處理器晶元、L2高速緩存以及TAGPAM(用來管理L2高速緩存)集成在一塊電路板上,然後封裝在新的SEC(SingleEdgeContact,單邊接觸盒)內。由於採用了新的SEC封裝,PentiumII必須插在242線的SLOT1插槽內,也就是說,PentiumII不兼容Socket7結構。
1998年7月,Intel推出了用於伺服器和工作站的PentiumII至強器(PentiumIIXeon),它採用新的P6微處理器結構,0.25微米製造,最低主頻400MHz,內部帶有512K或1M二級高速緩存。PentiumII至強使用的是330線的SLOT2插槽,使L2高速緩存與CPU主頻同步運行,系統性能有很大的提高,當然,體積也比SLOT1的PentiumII稍大。
PentiumII賽揚是Intel在1998年4月針對低端市場發布的PentiumII級處理器,它採用了PII的內核,去掉了PII處理器上的二級緩存,從而降低了成本,但同時也使其整數性能稅減。Inter公司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隨後推出的300MHz和333MHz的賽揚中集成了128K二級高速緩存,雖然比PentiumII的512K少,但由於賽揚的128K二級緩存是與CPU同頻運行的,所以性能幾乎和同主頻PentiumII持平,有時甚至比PentiumII還要好。而其價格,只不過是同頻PentiumII的二分之一,非常超值。
1999年1月5日,Intel推出了Socket370賽揚,它仍然使用了Slot1架構的賽揚內核,只不個過採用了新的PPGA封裝,降低了生產成本。Socket370的賽揚處理器在外形上很像PentiumMMX,但它的針腳比PentiumMMX的要多一圈,為370針,而PentiumMMX只有321針。所以老的Socket7的用戶如要使用Socket370的賽揚,,必須購買一塊Socket370插座的主板,而使用Slot1插座主板的用戶,則可以選擇一塊轉換卡,就可以使用新的Socket370的賽揚了。
1999年2月26日,Intel正式發布了PentiumIII處理器,打響了1999年CPU大戰的第一槍。PentiumIII的內核和PentiumII大致一樣,只有新增加了70條SSE(StreamingSIMDExtensions,單指令對數據流擴展)指令集,使CPU的浮點運算能力得到增強,提高了CPU對浮點運算密集型應用程序的執行效率。另外,就是關於PentiumIII的序列號。由於Intel在每一顆PentiumIII的矽片上都植入了一個固定的序列號,那麼在網際網路上,就可以通過PentiumIII的序列號識別出電腦的用戶。這樣做,是為了提高電子商務的安全性,但同時更多的人擔心自己的隱私暴露在網上。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使用Intel的序列號控制軟體關閉序列號,也可以在BIOS中直接將序列號關掉。
目前的PentiumIII主頻為450MH和500MHz,0.25微米工藝製造,32K一級高速緩存,512K二級高速緩存同樣以CPU主頻的一半運行,核心電壓2.0V,仍然使用Slot1插槽。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支持SSE指令集的軟體還很少,不能體現出SSE指令的優勢,隨著各大軟體廠商對SSE指令的支持,PentiumIII的性能將會有更大的提高。
PentiumIII推出不久,Intel推出了PentiumIII至強處理器,頻率有500MHz和550MHz兩種,核心電壓2.0V,使用Slot2插槽,L2級Cache內置於片內,有1M、2M或2M以上的版本。在微處理器的市場中,雖然Intel公司以其絕對的規模,生產能力和傑出的工作設計成為業界領袖,但它的產品還是有隙可乘的,許多具有實力的公司正擠身微處理器這一市場,向Intel發出了強有力的挑戰,AMD的K6-2、K6-III處理器,還有K7處理器,它們在某些方面的性能完全可以和PentiumⅡ、PentiumIII相媲美,使微處理器市場形成了一種錯蹤復雜的狀態。
微處理器的出現是一次偉大的工業革命,從1971年到1999年,在短短四分之一世紀內,微處理器的發展日新月異,令人難以置信。目前的PENTIUM比1981年用於第一台PC機的8088要快300倍以上。可以說,人類的其它發明都沒有微處理器發展得那麼神速、影響那麼深遠

㈣ 如何使i350網卡被esxi自動識別

Esx中網卡相當於虛擬交換機的上聯口,虛擬機都是使用虛擬網卡,不能像WorkStation版那樣綁定物理網卡

㈤ 鋼結構題目

原始公式在《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 7.1.3

㈥ Intel 286

CPU也稱為微處理器,微處理器的歷史可追溯到1971年,當時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4004。它是用於計算器的4位微處理器,含有2300個晶體管。從此以後,INTEL便與微處理器結下了不解之緣。下面以INTEL公司的80X86系列為例介紹一下微處理器的發展歷程。
1978和1979年,INTEL公司先後推出了8086和8088晶元,它們都是16位微處理器,內含29000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為4.77MHz,地址匯流排為20位,可使用1MB內存。它們的內部數據匯流排都是16位,外部數據匯流排8088是8位,8086是16位。1981年8088晶元首次用於IBMPC機中,開創了全新的微機時代。最早的i8086/8088是採用雙列直插(DIP)形式封裝,從i80286開始採用方形BGA扁平封裝(焊接),從i80386開始到Pentiumpro開始採用方形PGA(插腳),1982年,INTEL推出了80286晶元,該晶元含有13.4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內部和外部數據匯流排皆為16位,地址匯流排24位,可定址16MB內存。80286有兩種工作方式:實模式和保護模式。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晶元,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種32位微處理器,內含27.5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為12.5MHz,後提高到20MHz,25MHz,33MHz。其內部和外部數據匯流排都是32位,地址匯流排也是32位,可定址4GB內存。它除具有實模式和保護模式外,還增加了一種叫虛擬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過同時模擬多個8086處理器來提供多任務能力。
除了標準的80386晶元(稱為80386DX)外,出於不同的市場和應用考慮,INTEL又陸續推出了一些其它類型的80386晶元: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1988年推出的80386SX是市場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間的一種晶元,其與80386DX的不同在於外部數據匯流排和地址匯流排皆與80286相同,分別是16位和24位(即定址能力為16MB)。
1990年推出的80386SL和80386DL都是低功耗、節能型晶元,主要用於便攜機和節能型台式機。80386SL與80386DL的不同在於前者是基於80386SX的,後者是基於80386DX的,但兩者皆增加了一種新的工作方式:系統管理方式(SMM)。當進入系統管理方式後,CPU就自動降低運行速度、控制顯示屏和硬碟等其它部件暫停工作,甚至停止運行,進入"休眠"狀態,以達到節能目的。
1989年INTEL推出了80486晶元,這種晶元實破了100萬個晶體管的的界限,集成了120萬個晶體管。其時鍾頻率從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50MHz。80486是將80386和數學協處理器80387以及一個8KB的高速緩存集成在一個晶元內,並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採用了RISC技術,可以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執行一條指令。它還採用了突發匯流排方式,大大提高了與內存的數據交換速度。由於這些改進,80486的性能比帶有80387數學協處理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
80486和80386一樣,也陸續出現了幾種類型。上面介紹的最初類型是80486DX。1990年推出了80486SX,它是486類型中的一種低價格機型,其與80486DX的區別在於它沒有數學協處理器。
80486DX2由系用了時鍾倍頻技術,其晶元內部的運行速度是外部匯流排運行速度的兩倍,即晶元內部以2倍於系統時鍾的速度運行,但仍以原有時鍾速度與外界通訊。80486DX2的內部時鍾頻率主要有40MHz、50MHz、66MHz等。80486DX4也是採用了時鍾倍頻技術的晶元,它允許其內部單元以2倍或3倍於外部匯流排的速度運行。為了支持這種提高了的內部工作頻率,它的片內高速緩存擴大到16KB。80486DX4的時鍾頻率為100MHz,其運行速度比66MHz的80486DX2快40%。
80486也有SL增強類型,其具有系統管理方式,用於便攜機或節能型台式機。INTEL公司於1993年又推出了80586,其正式名稱為PENTIUM。PENTIUM含有310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最初為60MHZ和66MHZ,後提高到200MHZ。66MHZ的PENTIUM微處理器的性能比33MHZ的80486DX提高了3倍多,而100MHZ的PENTIUM則比33MHZ的80486DX快6至8倍。
PENTIUM引起的轟動尚未結束,INTEL公司又推出了新一代微處理器--P6。P6含有550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為133MHZ,處理速度幾乎是100MHZ的PENTIUM的2倍。P6的一級(片內)緩存為8KB指令和8KB數據。值得注意的是在P6的一個封裝中除P6晶元外還包括有一個256KB的二級緩存晶元,兩個晶元之間用高頻寬的內部通訊匯流排互連。P6最引人注目的是具有一項稱為"動態執行"的創新技術,這是繼PENTIUM在超標量體系結構上實現實破之後的又一次飛躍。
1997年,在奔騰(P54C)和P6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一塊奔騰(P54C),加上57條多媒體指令,就得到了多能奔騰(P55C),相對P54C,P55C在以下幾方面做了改進:(1)支持稱為MMX多媒體擴展的新指令集,有57條新指令,用於高效地處理圖形、視頻、音頻數據;(2)內部Cache從16KB增加到32KB。(3)優化了CPU的執行核心。
為了彌補P6晶元的某些缺陷,Intel在P6基礎上開發了兩個變體:Klamath(即PentiumⅡ)和Deschutes來補充完善它。PentiumⅡ使用MMX和AGP技術,其系統匯流排速度達到66MHz,一級Cache含16KB指令Cache和16KB數據Cache,二級Cache為512KB,採用了0.35微米的工藝,CPU工作電壓為2.8V;而Deschueses(PII350以上的CPU)是PentiumⅡ的一個0.25微米版本,具有更低的電源電壓,外頻為100MHz。PentiumII改變了以往的PGA陶瓷封裝,而把處理器晶元、L2高速緩存以及TAGPAM(用來管理L2高速緩存)集成在一塊電路板上,然後封裝在新的SEC(SingleEdgeContact,單邊接觸盒)內。由於採用了新的SEC封裝,PentiumII必須插在242線的SLOT1插槽內,也就是說,PentiumII不兼容Socket7結構。
1998年7月,Intel推出了用於伺服器和工作站的PentiumII至強器(PentiumIIXeon),它採用新的P6微處理器結構,0.25微米製造,最低主頻400MHz,內部帶有512K或1M二級高速緩存。PentiumII至強使用的是330線的SLOT2插槽,使L2高速緩存與CPU主頻同步運行,系統性能有很大的提高,當然,體積也比SLOT1的PentiumII稍大。
PentiumII賽揚是Intel在1998年4月針對低端市場發布的PentiumII級處理器,它採用了PII的內核,去掉了PII處理器上的二級緩存,從而降低了成本,但同時也使其整數性能稅減。Inter公司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隨後推出的300MHz和333MHz的賽揚中集成了128K二級高速緩存,雖然比PentiumII的512K少,但由於賽揚的128K二級緩存是與CPU同頻運行的,所以性能幾乎和同主頻PentiumII持平,有時甚至比PentiumII還要好。而其價格,只不過是同頻PentiumII的二分之一,非常超值。
1999年1月5日,Intel推出了Socket370賽揚,它仍然使用了Slot1架構的賽揚內核,只不個過採用了新的PPGA封裝,降低了生產成本。Socket370的賽揚處理器在外形上很像PentiumMMX,但它的針腳比PentiumMMX的要多一圈,為370針,而PentiumMMX只有321針。所以老的Socket7的用戶如要使用Socket370的賽揚,,必須購買一塊Socket370插座的主板,而使用Slot1插座主板的用戶,則可以選擇一塊轉換卡,就可以使用新的Socket370的賽揚了。
1999年2月26日,Intel正式發布了PentiumIII處理器,打響了1999年CPU大戰的第一槍。PentiumIII的內核和PentiumII大致一樣,只有新增加了70條SSE(StreamingSIMDExtensions,單指令對數據流擴展)指令集,使CPU的浮點運算能力得到增強,提高了CPU對浮點運算密集型應用程序的執行效率。另外,就是關於PentiumIII的序列號。由於Intel在每一顆PentiumIII的矽片上都植入了一個固定的序列號,那麼在網際網路上,就可以通過PentiumIII的序列號識別出電腦的用戶。這樣做,是為了提高電子商務的安全性,但同時更多的人擔心自己的隱私暴露在網上。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使用Intel的序列號控制軟體關閉序列號,也可以在BIOS中直接將序列號關掉。
目前的PentiumIII主頻為450MH和500MHz,0.25微米工藝製造,32K一級高速緩存,512K二級高速緩存同樣以CPU主頻的一半運行,核心電壓2.0V,仍然使用Slot1插槽。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支持SSE指令集的軟體還很少,不能體現出SSE指令的優勢,隨著各大軟體廠商對SSE指令的支持,PentiumIII的性能將會有更大的提高。
PentiumIII推出不久,Intel推出了PentiumIII至強處理器,頻率有500MHz和550MHz兩種,核心電壓2.0V,使用Slot2插槽,L2級Cache內置於片內,有1M、2M或2M以上的版本。在微處理器的市場中,雖然Intel公司以其絕對的規模,生產能力和傑出的工作設計成為業界領袖,但它的產品還是有隙可乘的,許多具有實力的公司正擠身微處理器這一市場,向Intel發出了強有力的挑戰,AMD的K6-2、K6-III處理器,還有K7處理器,它們在某些方面的性能完全可以和PentiumⅡ、PentiumIII相媲美,使微處理器市場形成了一種錯蹤復雜的狀態。
微處理器的出現是一次偉大的工業革命,從1971年到1999年,在短短四分之一世紀內,微處理器的發展日新月異,令人難以置信。目前的PENTIUM比1981年用於第一台PC機的8088要快300倍以上。可以說,人類的其它發明都沒有微處理器發展得那麼神速、影響那麼深遠。

㈦ 如何升級電腦

隨著新游戲不斷的推出,游戲愛好者們不可避免的又要接受考驗了,必須在畫質和速度之間做一個選擇。如果是國產游戲的話就更慘了,動輒近1G的安裝空間讓很多人只能將硬碟重新分區了。操作系統也是一樣,WINDOWS2000穩定性極好,但是它至少要300Mhz的處理器,128M的內存才能跑的比較流暢。新推出WINDOWS XP非常優秀,集成了WIN98和WINDOWS2000的優點,可是,在我准備使用它之前我問了一個朋友,他居然告訴我他的機器C733+256M SDRAM在WINDOWS XP下跑的很勉強,運行一些稍大一點的程序就很慢了。沒辦法,我放棄了安裝WINDOWS XP的計劃。

新的東西往往需要一個更快的PC才能良好的運行。做為DIY的愛好者,我當然不會"落後"呀,所以,這2年來,我幾次「小小」的升級了我的電腦,其中的心得,愛好電腦的朋友們可做參考。

1、你的機器是否真的需要升級

以我的機器為例,當年,K6-2-266,SIS6326 4M顯示卡,64M內存,應該說還是勉強夠用了。我後來喜歡玩一個游戲,生化危機2。我的機器跑這個游戲,解析度稍高一點點「克萊兒」老是跟我玩慢動作。沒法子,忍受馬賽克的影響還是過了通關。一個月後,一狠心換了塊小影霸128ZX8M顯存的顯卡,這個游戲就比較流暢了。

沒多久,三角洲特種部隊也流行起來了。我的機器又跑不動了,由於解析度不能上的太高,總是看敵人不清,分不出哪是馬賽克,哪是趴在那裡的敵人。發燒之餘,找朋友貸了點款,弄了個二手的PII350,買了塊新的磐英693主板,低價退掉了原來的東東,算起來花了1000元錢。總體性能提高的不是很大,但這個游戲是流暢了,錢沒了,555……。

向大家說明我這段升級史沒別的意思,因為我的電腦以上網和文字處理為主,游戲其實我也不是很愛好,可是,為了2個游戲,發燒的我在半年的時間之內升級了兩次。如果當時不是追求這一、二個游戲的的效果,1000多元錢,晚個一年半載再升級,完全可以購買一套更高檔的CPU和主板。要知道,我買了新主板沒幾個月,新賽揚II就出來了,CPU和主板也全部轉化為370結構了。而我的693主板因為主板支持和轉接卡的原因,也無法再升級CPU了。

如果是硬碟比較小,而你又有許多數據要保存,升級硬碟就需要值得考慮一下了。如果數據很多,達到了幾G,而且不需要經常改動只需要讀取的話,我建議購買刻錄機而不是升級硬碟。因為即便你升級了硬碟,如果遇到硬碟的意外損壞或病毒的干擾,仍然會讓你欲哭無淚。

刻錄機的優點就在於此,保存下來的數據基本上可以說是永久的。現在12倍速的國產宏基內置刻錄機只要700多元了,而且一張一次性的碟片不過幾塊錢,即便你有10G的數據要長久的保存,也用不到100元的刻寫盤。而且可以做到一次刻寫,萬事無憂了。

如果你硬碟只有6G-8G,又喜歡保存些歌曲,電影片段,再玩點游戲和操作系統,那麼去買新硬碟吧。硬碟的降價總是沒盡頭的,等不起,再說雙硬碟確實的是一些系統軟體發燒友的好幫手。

所以,升級電腦之前,務必要考慮清楚有沒有升級的必要,單純為了一、兩個游戲而升級電腦是很不劃算的。如果你是鐵桿游戲迷,也應等到很多游戲不能盡興的時候再升級,因為現在的電腦市場變化實在是太快了,要知道,現在有一句話"朝三暮四",P4的來勢洶洶大有想把市場重新洗牌的想法。

2、你應該首先升級哪些東西

很多朋友在升級的時候往往走錯了路,花錯了錢。要升級,就要先升級影響電腦速度提升的瓶頸所在。

去年我一個朋友有台二手的老機器,只用WORD97做漢字處理,運行的很慢,想升級了。我檢查之後發現,運行慢是因為他的機器裡面那個95年生產的西捷硬碟,愛轉不轉的,當然慢了。馬上去二手市場上買回來一個鑽石3.2G硬碟,兩條16M的EDO內存,總共只花了200多元。裝上機器里以後,這台老機又煥發了新的青春,運行WIN95和WORD97都很流暢了。

年初另一個朋友找我,說他的機器干什麼都慢,上網多開幾個窗口也慢,想升級,讓我提意見。我一看他的配置,K6-2-350,128ZX8M顯卡,32M內存。那還用想什麼,32M在WIN98下機器能有多快,現在內存這么便宜,買了一根128M的HY內存回去,果然各種程序都快了很多。
毋庸質疑, CPU工作頻率的高低是一部PC整體性能的重要參數,但不是決定因數,而是看你用電腦做什麼事情,合理搭配。內存容量的大小,顯示卡的處理能力,硬碟的數據吞吐量,都是關鍵的因數。

如果是游戲為主,國產游戲的3D引擎不是很好,主要依賴CPU的運算,加上數據的吞吐量很大,內存的佔用也很厲害。但是,現在大多3D數游戲對顯卡的要求都很高,如果沒有一塊強勁的顯示卡,很多的數據處理工作就會壓在CPU上,造成整體的速度急速下降。

普通的辦公和上網,對CPU的運算要求不是很高,賽揚和PIII應該都能夠應付。由於通常都是多個軟體同時運行,內存的容量不能太少,至少也應該有64M,有條件升級的話應擴充到128M或256M。

如果3D設計,數學運算等工作為主,那麼,賽揚處理器就顯得力不足了。高頻的PIII或P4應該是首選。象nVIDIA這樣的以游戲功能為主的顯卡就不合適做3D或平面設計了,ATI則應該是首選。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文章目錄

· 你的機器是否真的需要升級
· 你應該首先升級哪些東西
· 兼容性
· 新購硬體的性價比
· 升級的時機
· 做好舊件的再利用

3、兼容性

老機升級當然要注意兼容性了。

由於設計的時間問題,老主板可能不適合上某些新的顯卡或內存。尤其是VIA的主板,一向在兼容性上都比不上INTER,即使使用了4合1的補丁程序也是一樣。

我就曾見過一塊VIA694的主板,使用一根128M的金邦金條就有兼容性問題。關機時總是讀軟碟機,然後就死機了。改用了GL2000千僖條就沒這個問題。

另外一個朋友的機器是K6-2+MVP3主板,原來是9750顯卡,換成TNT2M64,開始沒什麼問題,時間久了之後發現有些游戲運行久了可能會死機。我去檢查了好久才發現他的硬體和軟體都沒問題,他的主板使用ATI RAGE RRO就什麼事情也沒有,M64顯示卡拿到815EP的主板上一切正常。原來是他的MVP3的老主板根本就不適合使用TNT2這種高耗電的顯示卡。

我自己的機器是PII+693,128ZX顯示卡,帝盟S90音效卡,原來一切正常,早一向斥資500元換了一個小影霸速配3000DDR,GEFORCE2 MX200晶元,32M DDR顯存(性價比比較好)。可是裝上使用後發現,3D游戲一運行就死機。偶爾有一次沒有死機,可以繼續游戲,但是沒有聲音。這時我才想到,帝盟S90可是一向以兼容性不好著稱的。拔掉音效卡,游戲一切正常。沒辦法,為了新顯卡的使用,只好讓跟隨了我兩年的帝盟提前退休了,重新啟動打開BIOS設置,恢復使用693板載的音效卡。沒多久,我又買了一塊創新SB PCI128D,支持4聲道,音效也比以前好多了,才100多。

文章目錄

· 你的機器是否真的需要升級
· 你應該首先升級哪些東西
· 兼容性
· 新購硬體的性價比
· 升級的時機
· 做好舊件的再利用

4、新購硬體的性價比

由於是老機,花太高的價格買新件沒什麼必要,最好是找一些發燒友升級後淘汰下來的東西來用。因為這些人購買的時間不會太長,象TNT2 M64的顯卡,64M一條的內存對於要求不高的人來說絕對還沒過時。而且發燒友購買的品牌一般也會在中檔以上。再說象顯卡、音效卡這些東西屬耐用件,一般不會壞(光碟機和硬碟不在此列)。還一個好處是,他們一般都是DIY的老鳥,鑒別真偽的能力不用懷疑。

如果買不到二手要買新件的話,性價比就值得多考慮一下了。象現在GEFORCE2 MX200或MX400的顯卡性價比就比較好。品牌以小影霸、七彩虹等為好,因為這種中檔品牌的東西質量好,價格又不高,更容易接受。

內存128M現在是標配,多幾十元買個256也更好,這可是我當年做夢也想要的容量呀。品牌推薦千禧GL2000 PC133,它價格比較低,但是是正品,比那些所謂的HY現代好多了。

KINGMAX、金條、KINGSTON的內存比較高檔,BLP或BGA封裝,而且BIOS里可以設定到CL=2,如果是PC150的,最適合發燒友超頻了。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一點,做為升級,我相信絕大多數朋友還沒有使用133Mhz的CPU,CL=2是內存延遲時間,不會有什麼明顯的區別,但是價格貴了幾十塊,有這幾十塊,何必不如投資在顯卡上呢?現在DDR顯存的顯卡也只比SDRAM顯存的顯卡貴幾十塊而已。但是這樣的效果可是提升的很多呦。

文章目錄

· 你的機器是否真的需要升級
· 你應該首先升級哪些東西
· 兼容性
· 新購硬體的性價比
· 升級的時機
· 做好舊件的再利用

4、新購硬體的性價比

由於是老機,花太高的價格買新件沒什麼必要,最好是找一些發燒友升級後淘汰下來的東西來用。因為這些人購買的時間不會太長,象TNT2 M64的顯卡,64M一條的內存對於要求不高的人來說絕對還沒過時。而且發燒友購買的品牌一般也會在中檔以上。再說象顯卡、音效卡這些東西屬耐用件,一般不會壞(光碟機和硬碟不在此列)。還一個好處是,他們一般都是DIY的老鳥,鑒別真偽的能力不用懷疑。

如果買不到二手要買新件的話,性價比就值得多考慮一下了。象現在GEFORCE2 MX200或MX400的顯卡性價比就比較好。品牌以小影霸、七彩虹等為好,因為這種中檔品牌的東西質量好,價格又不高,更容易接受。

內存128M現在是標配,多幾十元買個256也更好,這可是我當年做夢也想要的容量呀。品牌推薦千禧GL2000 PC133,它價格比較低,但是是正品,比那些所謂的HY現代好多了。

KINGMAX、金條、KINGSTON的內存比較高檔,BLP或BGA封裝,而且BIOS里可以設定到CL=2,如果是PC150的,最適合發燒友超頻了。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一點,做為升級,我相信絕大多數朋友還沒有使用133Mhz的CPU,CL=2是內存延遲時間,不會有什麼明顯的區別,但是價格貴了幾十塊,有這幾十塊,何必不如投資在顯卡上呢?現在DDR顯存的顯卡也只比SDRAM顯存的顯卡貴幾十塊而已。但是這樣的效果可是提升的很多呦。

6、做好舊件的再利用

多數東西在買了新件升級之後就沒有作用了,只能以低價轉讓了。總不能同時使用兩塊AGP顯卡吧。

但是硬碟沒壞的話最好是重新分區後和新硬碟一起使用。如果你的硬碟在5G左右的話,可以將它只分一個區。如果舊硬碟只是容量小而速度還可以的話,建議用它來做MASTER,也就是C盤,因為C盤讀寫的次數最多,這樣可以延長你新購買的硬碟的使用壽命。

如果新購的是高速硬碟,可以考慮用舊硬碟做一個備份盤,儲存一些歌曲等。或者是用來學學LINUX等。因為在數據盤上重新分區是很容易引起數據丟失的。

舊光碟機只要還沒有徹底損壞,可以找DIY的高手修一下,清潔一下激光頭,用來看影碟可是很不錯的。要知道,使用劣質盤和長時間的連續工作都會使光碟機的壽命縮短的,所以舊光碟機對這種任務很應該"首當其沖"了。

㈧ 內存挑主板的問題搞不清楚,誰能講解下

一台電腦必須擁有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運算器、控制器的作用由CPU來完成,存儲器則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內存儲器主要就是內存,而外存儲器則包括了硬碟,光碟機,磁帶機等許多產品,本周將會對內存的選購談一些看法,希望對大家在攢機時作出一個正確的選擇有所幫助。

一、為何需要較大的內存

相信不少熟悉電腦的人都聽到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有一點錢可以用於升級,這筆錢投資在增加內存上所能得到的性能提高程度要大於投資在CPU的升級上。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話,CPU固然是越快越好,但PII300和PII350之間的速度提高可能是您肉眼都無法察覺的,而如果將兩者之間700多元的差價來買一條128M的內存插在你的電腦上,那麼無論是運行操作系統、應用軟體或是玩游戲時,都會有顯而易見的速度提高。所以,內存可以說是除CPU外對一台電腦性能影響最大的部件了,有的時候,它的地位甚至都已凌駕於CPU之上。

現在有不少對電腦不太了解或是一竅不通的消費者在購買電腦時往往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CPU越快越好,只看CPU的速度,而對其他方面的配置卻毫不關心,於是針對這些消費者的心態,一些商家推出了不少「7999買PIII450整機」,「5555買PII400整機」的口號,粗看似乎很合算,但只要留意一下這些機型的配置,多半是32M內存,14寸彩顯,好些的用4M或8M AGP顯卡(其實是兩、三百元的SIS6326、I740)更有甚者竟用2M的S3 375,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這些所謂PIII450,PII400所能表現出的性能可能還不如64M內存+K6-2/300,更不用和128M內存+塞揚366比了。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出現了瓶頸現象。

最容易對CPU速度形成瓶頸現象的,就是內存了。因為當應用程序運行時,它們首先被存入內存。處理器必須訪問內存並從中取出指令以便於執行任務。減少訪問內存的時間有助於提高整機性能。減少訪問內存時間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使用存儲器高速緩存,也就是常說的L2 CACHE。存儲器高速緩存對於處理器來說可看作超高速的內存。它的速度要比標准內存快上數倍。高速緩存控制器從較慢的內存中將頻繁使用的數據移到高速緩存中。處理器再從高速緩存中得到所需數據,使它能及夠時的工作。但高速緩存的價格很高,同時又不可能無限度的增加高速緩存的數量,因為當高速緩存的數量增加到一定的數量,勢必會增加CPU的定址能力,反而降低了系統的性能。另一種方法就是使用主內存,系統中的主內存的數量會很大程度的影響性能,尤其是在使用諸如WINDOWS95/98/NT這些多用戶操作系統和一些應用程序時。因為系統中內存容量越大,就使越多的數據能被儲存到離CPU更近的存儲單元中,而非存儲到速度較慢的硬碟等其他存儲介質上去。對於多個應用程序同時運行,這種現象表現的更為突出,因為這些應用程序都要求使用一定的主內存空間,否則只能用硬碟來虛擬內存,這必然會使CPU更多地訪問硬碟,造成系統的性能下降。當然,內存的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每增加一定量內存所能獲得的邊際效用會不斷減少,直到再增加內存也不會提高系統的性能了。

二、需要多少內存

對內存的需求主要得看使用的操作系統和軟體。對於WINDOWS95/97來說,16M內存是必須的,最好是有32M內存,否則在同時運行多個應用程序是會有系統響應遲鈍的表現。WINDOWS98最少應該有32M內存,否則速度會很慢,64M便可以使它很好的運行了。如果你經常使用諸如OFFICE97之類的軟體,建議你在推薦的內存數量上再加16M,如果你經常玩3D游戲,那最好將推薦的內存數量乘以2便是適合你的容量,至於經常使用PHOTOSHOP、AUTO CAD、3DS MAX之類的大型軟體或是一個單位區域網的伺服器來說,內存是多多益善的,經常上網的網蟲也需要較大的內存容量,因為每打開一個瀏覽器窗口或IRC,下載軟體都會需要內存,越多的窗口可以節省越多的上網費用,當然前提是上網的帶寬也要夠大。網蟲的內存配置數量可以象游戲發燒友看齊。使用NT需要比使用同期的WINWOWS95/97/98多一倍,因為NT一開機就要佔用很大數量的內存,尤其是NT SERVER。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用戶,在購機時也無法預料今後會經常使用那些軟體,可以按照以下這種方法來確定你所需要的內存數量。這種方法比較籠統,但是對於一般的用戶來說是絕對簡單而且實用的,那就是根據你的CPU速度來確定內存的容量。現在市場上最慢的CPU可能是CYRIX的MII233和INTEL的MMX200,在這一檔次和這個檔次以下的CPU至少配備32M內存,即使是486 DX/80,在將內存從16M提升到了32M後,也能很流暢的玩《帝國時代》這類游戲,所以在主頻為233MHz以下的CPU,建議的配備容量是32M。在233MHz到300MHz主頻的CPU,希望你能配備64M內存,因為採用這一檔次的CPU的電腦多半安裝的操作系統是WINDOWS 98,64M內存可以滿足你的操作系統和常用的應用軟體以及決大多數的3D游戲的需要。在300MHz到400MHz主頻的CPU,96M內存是不錯的選擇,其實64M對一般的需要已經足夠了,而考慮到採用這一檔次的CPU的用戶多半對現在最流行的3D游戲會有興趣,否則也不用買這么好的CPU了,所以推薦使用96M內存,這個容量的內存可以很好的完成現在所有的3D游戲了。最後就是400MHz以上的CPU了,這部分CPU包括兩類,一種是PIII450/500等高檔CPU,另一些是由塞揚300A等低主頻CPU超頻而得到的。總之,使用這一檔次CPU的大多是那高級DIY發燒友,超頻愛好者和一些手頭富裕且又追求時髦的人,毫無疑問,128M內存是最少的選擇,對於DIY發燒友,超頻愛好者來說,他們手頭多半會有一塊16M甚至是32M顯存的高檔AGP顯示卡,為了得到更好的游戲幀數和測試成績,更不拖這些AGP顯卡的後腿,128M是最少的;而那些有錢購買PIII450的用戶,還會為7XX元買一條128M的內存而心痛嗎?

使用以上的選擇方法,雖不能說是你電腦的最佳選擇,但絕對不會出現前面提到的PIII450配32M內存的笑話來(對PIII來說,64M其實也嫌少了些),更不會使你的電腦出現瓶頸,不會讓你的高速CPU被少的可憐的內存數量束縛手腳。如果你不是要玩一些要求極高的模擬器游戲(如 N64)或是做圖形的話,128M以上的內存的表現不會和128有 太大的差別了。

三、老電腦擴充內存

隨著內存價格的不斷下跌,最近的價格只是過年時的一半不到了,不少用戶自然打算乘此良機擴充一下自己的內存,准備迎接WINDOES2000的到來。在這里談一些老電腦擴充內存的注意事項。

1)對於仍在使用SIMM內存的用戶來說,不能在同一組Bank內混插不同容量的SIMM內存。也就是說,每一組Bank里的內存容量要一致,如4M*2,8M*2,16M*2。而最好不要一條4M和一條8M這樣來使用。

2)不要把不同速度的SIMM內存混插,即使它們的容量相同。不同速度的內存混插也會造成系統的不穩定。

3)了解一下你的電腦最大支持的內存上限和最大每條內存的容量,這些信息可以從主板的說明書中看到。如果你的主板每根內存槽最大隻支持64M內存,那你買一條128M內存就無法在你的主板上使用。

4)用DIMM的用戶(也就是SDRAM)在擴充時最好使用相同品牌甚至是相同內存晶元編號的內存條,這樣可以避免不少可能出現的兼容性問題。

四、購買PC100內存的注意事項

由於SIMM早已退出主流市場,所以現在的內存都是DIMM內存,也就是SDRAM。現在新購機的用戶的CPU多採用100MHz的外頻,不少超頻愛好者將66MHz外頻的塞揚也工作在了100MHz外頻下,將原本100MHz外頻的PII350超到112MHz、124MHz甚至是133MHz外頻工作。要在100MHz和更高的外頻下工作,要求內存必須符合PC100規范。

所謂的PC100內存是指在主板外頻在100MHZ下,並且在主板的BIOS選項中CAS設置為2時,該SDRAM能穩定地與主板外頻(100MHZ)同步工作的SDRAM。有的SDRAM可以在CAS設置為3時,穩定工作,也勉強可以認為是PC100內存。

先看一下影響SDRAM質量的幾個主要原因:

1)內存顆粒的質量。生產內存顆粒的公司有LGS、NEC、Hitichi、Samsung、Toshiba、KingMAX、Micron . . . .等,要使內存達到PC100規范,首先就要求這些公司的內存顆粒必須通過PC-100 的測試,也就是要求當CL=3的時候,tCK不能比10ns慢,tAC不能比6ns慢,((CL表示CAS Latency,tCK表示System clock cycle time,tAC表示Access time from CLK)。內存顆粒的牌子並非是內存牌子,只是表示所用的顆粒品牌,因此同一品牌的內存顆粒由於不同的廠家加工,最後的質量也不一樣。

2)PCB電路板的質量。電路板的質量好壞會對內存條和主板的兼容性有不小的影響。兼容性不好的話,容易造成系統不穩頂、死機等難以預料的結果。好的PCB多是6層板,使之擁有不錯的穩定性,耐熱性,而4層板的質量 就較差。還有PCB板上的布線也很有講究的,如果一條內存的PCB板上布滿了連接一層板和另一層板的小洞,那這條內存的質量多半不會太好。

3)內存的製作工藝。這是我們用眼睛就可辨別的,關鍵看晶元和PCB板的焊接處焊腳是否飽滿,整齊。有否錫焊遺留,SPD、電阻的焊接是否整齊,從這些細節中 也可以看出一條內存的質量好壞。

-7ns的SDRAM是可以在133外頻下工作的。現在市場上到處都是-7ns的SDRAM,其實現在在電腦市場上能看到的印著的-7字樣的SDRAM中只有三星(SAMSUNG)的編號為KMXXXSXXXXBT-G7的內存顆粒才是真正7ns的內存顆粒,而其它的如LGS的T7K、T7J等都是10ns的PC100 SDRAM。下面將一些收集來的真PC100 SDRAM的內存顆粒(通過INTEL的認證)的編號列出,便於選購。

Samsung 256M - 64Mx4 KM44S64230AT-GL 9838
Samsung 128M - 16Mx8 KM48S16030T 9822
Samsung 128M - 32Mx4 KM44S32030T 9825
Samsung 64M - 8Mx8 KM48S8030BT-GL 801
Samsung 64M - 4Mx16 KM416S4030BT-GL 807
Samsung 16M - 2Mx8 KM48S2020CT-GL ES 807
Hyundai 128M - 32Mx4 HY57V1294020 9824
Hyundai 64M - 4Mx16 HY57V651620A TC-10P 9803
Hyundai 64M - 4Mx16 HY57V651620A TC-10S 9805
Hyundai 64M - 8Mx8 HY57V658020ALTC-10P 9749TA K0021E
Hyundai 64M - 8Mx8 HY57V658020A TC-10S 9805
Hyundai 16M - 2Mx8 HY57V168010C TC-10P 9807
Hyundai 16M - 2Mx8 HY57V168010C TC-10S 9801TA
LGS 64M - 4Mx16 GM72V661641C T-7J 9806
LGS 16M - 2Mx8 GM72V16821D T-7K 9809
LGS 64M - 8Mx8 GM72V66841C T-7J 9748
Toshiba 128M - 8Mx16 TC59SM716FT-80 9838
Toshiba 128M - 16Mx8 TC59SM708FT-80 9835
Toshiba 64M - 4Mx16 TC59S6416BFT-80 9806
Toshiba 64M - 8Mx8 A56877 9750KBD TC59S6408BFT-80
Genesis 16M - 2Mx8 GS148C2M8A1 09NJ40
Siemens 256M - 32Mx8 HYB39S256800T-8 9837
Siemens 16M - 2Mx8 HYB39S16800CT-8 C9822
Siemens 64M - 8Mx8 39S64800AT 9812
Siemens 64M - 4Mx16 HYB39S64160AT-8 9830
Hitachi 64M - 8Mx8 HM5264805TT-B60 9748
Hitachi 64M - 4Mx16 HM5264165TT-B60 9751
Fujitsu 64M - 8Mx8 81F64842B-103FN 9750 K01R1
Fujitsu 16M - 2Mx8 MB81F16822B102FN 9810
Fujitsu 64M - 4Mx16 81F641642B-103FN 9805 MOO
NEC 64M - 8Mx8 D4564841G5-A10-9JF 9812
NEC 64M - 4Mx16 D4564163G5-A10-9JF 9803E9001
NanYa 16M - 2Mx8 NT56V1680A0T ES E73600302A 47NJ19
OKI 16M - 2Mx8 M56V16800E-8TS 9816
OKI 64M - 8Mx8 MD56V62800A-8 9818
TI 64M - 8Mx8 TMX664814A81A7ET
TI 16M - 2Mx8 TMX626812BDGE5M 82A1TO P
IBM 64M - 8Mx8 0364804CT3B-260 9830
NPNX 64M - 8Mx8 NN5264805TT-B60 9822
Mosel-Vitelic 64M - 8Mx8 V54C365804VBT8PC 9832
Mitsubishi 64M - 8Mx8 M5M4V64S30ATP-8 806
Mitsubishi 16M - 2Mx8 M5M4V16S30DTP-8 811
Mitsubishi 64M - 4Mx16 M5M4V64S40ATP-8 810
在挑選內存時可以參照上面列出的型號查看內存顆粒的編號,了解是否是符合PC100規范的,內存表面的激光刻字應該較為清晰,沒有打磨的痕跡同一內存條上的編號應該相同。要超100MHz以上的外頻,最好選擇真7ns或8ns的內存。而目前市場中標-7ns或-8ns的內存其實都是10ns的,真-7ns和-8ns的內存價格不菲。

㈨ 關於新電腦內存條升級和CPU升級的若干問題

筆記本因為生產工藝的限制,可以升級的配件其實並不多,基本就是是內存、硬碟再加上部分型號的無線網卡,其他基本不提供升級。

回到樓主的問題:
1. 你一定可以把內存從2GB升級到4GB,因為只要是i3酷睿的機器,一定支持4GB的內存升級。
現階段2GB一條的筆記本內存300元左右。

2. 你的CPU一定沒辦法升級,筆記本的CPU不是用插座的、而是直接焊死在主板上的。普通的維修點無法拆卸和更換你的CPU。

希望這樣稍簡短的回答可以滿足你的長篇要求:)

㈩ 聯想I350如何強制刷機(前提:不記得恢復出廠設置的密碼)

出廠設置密碼是1234

閱讀全文

與i350如何焊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0鋼管每米重量是多少 瀏覽:806
鋼板的攤銷一般是多少 瀏覽:319
棗庄景觀鋁合金花箱哪裡買 瀏覽:303
液體模具價格一般多少 瀏覽:530
沒有模具用什麼代替做波仔糕 瀏覽:971
桂林什麼鋼材好 瀏覽:332
洗衣機底座圓管和方管 瀏覽:230
好的鋁合金門材質有什麼要求 瀏覽:763
彩鋼雨棚架子怎麼焊 瀏覽:752
模具如何在淘寶開店 瀏覽:82
鋼管燈35米套什麼定額 瀏覽:643
斜導柱模具怎麼鑽 瀏覽:899
怎麼焊接3dsmax 瀏覽:791
a型鋁合金門窗什麼意思 瀏覽:804
聖羅蘭金色方管17號 瀏覽:785
不銹鋼管怎麼做香水 瀏覽:944
不銹鋼穿孔板和幕牆哪個成本高 瀏覽:481
舊鋼管1米的多少錢1米 瀏覽:308
門頭不銹鋼邊條多少錢一米 瀏覽:847
焊接練習板怎麼用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