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ug導出後怎樣成單獨一個零件
一、導出方法:
在建模模塊,-文件-導出-iges或step-選擇要導出的體或面曲線-起個文件名,保存。
二、UG的常用技巧:
1. 左鍵選擇,中建確定,多個物體要選擇的時候直接左鍵選擇下去就可以,不必按住CTRL(和PROE,SW類似有所不同),shift+左鍵減去選擇對象,右鍵快捷菜單(短時。延時按右鍵選擇顯示模式),選擇物體的時候配合選擇過濾器將事半功倍,當許多對象集中時,可以左鍵按住延時,出現列表,在列表中選擇需要的對象(PROE採用右鍵快捷菜單似乎更人性化,SW希望據說在09中增加了此功能)
2. 從4.0開始,可以直接關掉打開的文件,比且可以直接選擇模板執行工作,選擇模板後直接能進入相應模塊
3. 按中建旋轉,旋輪縮放,shift+中建平移,左鍵+中建拖動縮放,右鍵+中鍵拖放平移,右鍵快捷菜單中有設置(取消)旋轉點,中鍵延時按,出現方點後右鍵確定,也可設置設置選中點為旋轉點(UG5新增功能)
4. 坐標系統,UG把坐標系統分工作坐標系統和全局坐標系統,全局坐標是固定的,工作坐標也就是當前採用的坐標系,一些基於坐標的命令都是採用當前坐標(部分命令可以選擇坐標系通),當前坐標可以採用坐標命令靈活變換,但是模型樹中不記錄這樣的操作,對後面修改模型階段不是很好,UG採用的是基於結果式模型樹(proe,sw採用的是基於過程式),此功能祝定了UG必須採用基於方程式參數化思想(PROE基於草繪和參數傳遞思想,SW取二者之長,I-DEAS不倫不類)
5. 圖層,目前UG僅支持256個圖層,靈活運用各個命令對於後續工作很重要,尤其是團隊合作時更重要,UG自頂向下設計中(還有工程圖)其中一些功能將映射圖層,如果圖層標准不同,將很對裝配以及2D工程圖的後續操作帶來麻煩,設置圖層是一個繁瑣的活,採用宏命令可解決此問題,也可以改模板,4以後版本默認圖層已經做好了。圖層工具—「在試圖中可見」命令結合工程圖中的顯示命令出工程圖將事半功倍
6. 編輯\對象顯示,中操作所有顯示有關的選項,透明度、顏色、網格、線條等,做面的時候有時候需要看UV線方向,需要顯示UV線,可定義UV線條個數,可惜不能像SW一樣參數化抽取出來,UG有抽線命令(等參數曲線)可惜到5的時候抽線不帶參數,以前版本在抽取幾何命令中抽線帶參數
② 五體投地求:關於用UG設計好一套完整的模具後,出2D圖的問題。(新手求救)
在工廠實踐中,我們遵循的方法與您提到的第一種方法相似,即每個零件對應一個DWG文件。以森謹敬設計的手機殼為例,我們在電腦上完成模具設計後,會輸出2D加工圖紙。這些圖紙通常需要列印在A4紙上,每個零件的圖紙單獨列印,然後裝訂成冊,附上封皮,形成一套完整的模具圖紙,便於保存和查閱。每張圖紙都會標注產品名稱、模具編號、部件名稱等信息。我們採用這種方法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列印清晰,單個零件的圖紙不會因縮小而影響尺寸標注的清晰度;二是簡潔明了,圖紙頂部標注即可清楚識別部件,避免了多個部件圖紙帶來的查找和混淆問題。
針對您提到的移動模板方法,我提供以下建議(基於個人經驗):
1. 將產品圖放置在一個圖層。
2. 將產品復制到另一個圖層,並在該圖層上繪制模具(這里指的是能夠由一套模具完整生產的產品的模具設計)。
3. 接下來,將您的模板、後模、頂針板等復制到第三個圖層,並將它們移動到一個平面上(確保所有元素的Z軸均為零,以避免側視圖出現階梯狀)。然後在這個圖層上出圖。
4. 將斜抽塊、鑲件等復制到第四個圖層,並按照上一步的方法處理。
5. 將不同尺寸的頂針、導柱復制到第五個圖層,並按照上一步的方法處理(每個尺寸的只需要一根作為參考,只需在標注時註明數量)。
以上方法適用於簡單的模具或零件出圖。對於更復雜的模具,需要各種剖視圖的情況下,還是每個零件分別出一個DWG文件會更合適。歡迎對此提出指正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