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世紀歐洲的蠟燭是不是非常貴是不是只有貴族才能用得上
說到蠟燭其實大家也知道的,這個玩意現在誰用啊,就算是偶爾的停電,也會搞什麼應急照明,不會用什麼蠟燭的,但是在以前蠟燭這個東西是真的挺實用的,是照明的好東西了,我感覺是人人都用得起啊,但是最近有人發現了,那就是話說這個在歐洲的中世紀啊,這個蠟燭好像十分的昂貴,一般人都是用不起的,除了貴族,那麼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吧!
盡管這取決於蠟燭的具體材質,但普通人家還是能用得起的。
羅馬帝國瓦解後,貿易的中斷使橄欖油成為最適合油燈的燃料,但其在歐洲大部分地區都很難買到。
結果,相對便宜的蠟燭變得流行起來。
在中世紀,蠟燭的足跡幾乎遍布了整個歐洲。
著名蠟燭製造商(被稱為chandler「錢得了」)會常使用廚房中儲存的脂肪製成蠟燭,然後在商店內出售它們。由於蠟燭成本不高,需求也廣,這些公司在當時都非常能賺錢。
後來,隨著人們對蠟燭的喜愛,蠟燭貿易也以更美麗的名稱「smeremongere」被歷史學家記錄在案。這些製造廠家還將觸手伸到了醬汁,醋,肥皂和乳酪的生產。
此外,蠟燭在「聖燭節」和「聖露西慶祝活動」中的廣泛使用也恰好證明了人們對蠟燭的喜愛。
「獻主節,又稱為聖燭節,新教稱為獻聖嬰日或奉獻基督於聖殿日,東正教則稱為主進堂節,是基督教的一個節日,為每年2月2日。」
「聖露西又稱聖路濟亞,是一位年輕富有的基督徒殉道者,被天主教及主張自身繼承天主教的聖公宗、信義宗和正教會敬仰為聖人。在西方於「lux」和「lucis」有「光明」之義,她是盲者的主保聖人,紀念日是12月13日。」
盡管在中世紀,牛脂已成為歐洲蠟燭中使用的標准材料,但牛脂蠟燭在製造和燃燒中產生的難聞氣味讓人很難接受,以至於歐洲一些城市的法令明確禁止了它們的生產。
後來,一些創新者發現蜂蠟是生產蠟燭的極佳物質,因為它的燃燒時間更久,也沒有難聞的味道。但生產蜂蠟蠟燭的成本極高,它的售價也是普通蠟燭的幾十倍,所以只能在富人家,皇室或者教堂的重大活動中才會被看到。
在13-14世紀的英格蘭和法國,蠟燭製作已成為公會標準的工藝品,不少專門製作蠟燭的公司應運而生。
例如,前文提到的著名蠟燭製造商,chandler公司,就於1300年在倫敦成立,並於1456年被授予的紋章。
第一個蠟燭模具來自15世紀初的巴黎,隨後蠟燭在1415被正式投入到街道照明系統中。
可見,中世紀使用蠟燭的成本並不高,但那些材質精良,又沒有難聞氣味的蠟燭也是普通老百姓消費不起的。
『貳』 中世紀的歐洲蠟燭是不是很昂貴族才能用上
,日本是在奈良時代(710~784年)從我國傳入這種蠟燭的,和現代蠟燭相比,古代蠟燭有許多不足之處。唐代詩人李商隱有「何當共剪西窗燭」的詩句。詩人為什麼要剪燭呢?當時蠟燭燭心是用棉線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於無法燒盡而炭化,所以必須不時地用剪刀將殘留的燭心末端剪掉。這無疑是一件麻煩的事,1820年,法國人強巴歇列發明了三根棉線編成的燭心,使燭心燃燒時自然松開,末端正好翹到火焰外側,因而可以完全燃燒。但蠟燭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它的材料一般是有許多缺點的動物油脂,解決這一難題的是舍未勒爾等人。1809年6月至7月間,法國科家舍夫勒收到一家紡織廠的來信,請他分析、確定他們寄來的一個軟皂樣品的成份.他拿著這封信思索了很長時間,心想:要研究肥皂,看來還得從原料油脂入手.在儀器設備非常簡單、樸素的學校實驗,他研究了皂化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各種油脂。經過大量實驗,他第一次發現了這樣的事實:在一切油脂中,不論其來源如何,脂肪酸的含量均佔95%,其餘的5%則是皂化過程中生成的甘油。通過研究他搞清了皂化過程的本質,同時他還有一項重大的發現:當時用油脂做成的蠟燭,由於裡面有甘油,燃燒時火焰帶煙,氣味難聞。若改用硬脂酸做成蠟燭,燃燒時不僅火焰明亮,而且幾乎沒有黑煙,不污染空氣。舍夫勒爾把他的發現告訴蓋一呂薩克,並建議兩人共同研究如何具體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用強鹼把油脂皂化,再把得到的肥皂用鹽酸分解,擔取出硬脂酸。這是一種白色物質,手摸著有油膩感,用它製成的蠟燭質地很軟,價錢更加便宜。1825年,舍夫勒爾和蓋一呂薩克獲得了生產石蠟硬脂蠟燭的專利。石蠟硬脂蠟燭的出現,在人類照明史上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後來,有人在北美洲發現了大油田,於是可從石油中提煉出大量的石蠟,較理想的蠟燭因此在全球得到了普及、推廣
『叄』 蠟燭模具的定義
你看看不就知道了
『肆』 都說古代蠟燭比燈油貴,到底明清時期一根尋常的蠟燭多少錢
宋代宮廷用的上等蠟燭在每根150-400文錢左右,而民間用的普通蠟燭大概每根18-30文錢之間;元代普通蠟燭30-40文一對;明清沒什麼大的工藝變化,而人口增加,需求增大,資源有限,民間普通蠟燭應在20-50文之間,即1兩銀子可以買20-50根蠟燭。到民國時期,工藝仍無大的變化,但製作速度較以往提高,蠟燭的質量和燃燒時間也提高了,不過1塊大洋(相當於0.7兩白銀)也只能買15-30根左右的蠟燭。
『伍』 鋁制蠟燭模具價格
蠟燭模具我們做過一批,做的純鋁制的,形狀是蓮花形狀的鋁制蠟燭模具。
價格是根據孔數來的,一般做的4-6孔,主要還是根據大小來著
『陸』 蠟燭模具 什麼材質
蠟燭模具一般採用液體硅膠復模成型,只要有蠟燭模型就可以用硅膠澆注開模,流動性比較好,容易深度固化成型,工業級半透明耐燒耐高溫250的模具硅膠不變形,不改變蠟燭本身的結構,性價比高,效果好的鴻風硅膠廠目前市場價27-40/公斤不等,有白色和半透明兩種,根據要求的工藝來選擇
『柒』 中世紀的歐洲蠟燭是不是很昂貴貴族才能用上
當時蠟燭的成分主要是牛羊油脂,只有屠宰牲畜才能獲得,所以是比較貴的原料。
也有一些蠟燭是用石蠟製成,但石蠟的使用並不是很廣泛。
『捌』 有誰知道雕花蠟燭是如何製作的呢製作過程又是怎樣的呢
一支售價高達上千元的雕花蠟燭。為什麼一支蠟燭能賣到這么貴?看完它高難度的製作過程,你可能就不覺得貴了。
第一、製作雕花蠟燭從這些不同顏色的熱蠟開始。首先,技師會不停攪拌熱蠟,讓它保持流動狀態,再把一個六角蠟膜放進透明液態蠟中,然後再放進黃色熱蠟,裡面透明的蠟會稀釋掉侵染的其他色蠟,再用冷水讓蠟層冷卻變硬。接著繼續把蠟膜放進其他顏色的液態蠟中。這個過程它需要重復操作30多次,讓蠟膜粘上一層層不同顏色的蠟。在持續侵染色蠟的同時,蠟燭會變得越來越熱,也越來越軟。在蠟燭浸染的過程中,技師會用工具在蠟燭表面摳出凹槽。
第四、接著用一個圓形切割器壓在竹心周圍,這樣形成的凹槽可以讓融化的蠟葉留在中間,防止蠟葉外流而毀掉精美的雕花圖案。接下來,將蠟燭放到熱鍋里旋轉,把蠟燭的底部融化平整並貼上撕的貼紙。最後把蠟燭放進丙烯酸釉溶液中,這樣會在蠟燭的表面形成保護膜,以保護蠟燭上的雕飾。當點燃蠟燭後,火光會從透明蠟芯散發,並穿過雕花圖案,變成一件會發光的蠟燭藝術品。
『玖』 一元錢一支的蠟燭,在古代有多珍貴需要多少銀子一支
一元錢一支的蠟燭,在古代卻十分珍貴,就拿宋代來說,宋代宮廷用的稍微高級一點精美一點的蠟燭,價格在150文錢及以上,而普通蠟燭的價格則在十幾文。
實際上不僅僅是蠟燭,很多的東西都是一樣,價格是根據供求關系來的,如果說人們對此的需求量過大,是生活必需品,那麼價格就會昂貴一點,而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幾乎用不到蠟燭了,所以價格就會變得相當低,可以說現在人人都可以買得起蠟燭了,卻不知道在很久以前的古代蠟燭卻是非常珍貴的物品。
『拾』 蠟燭為什麼那麼貴
蠟燭不貴啊,蠟燭不貴啊,五毛錢一根,五毛錢一根,然後你說蠟燭貴,比方說那種粗粗的,長壽的那種蠟燭,那個貴,那個是特定的東西,第二個呢,就是人力可能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