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模具中斜頂的角度是如何計算的
斜頂角度計算公式:tan a=S1/H1(S1、H1確定這2個參數,根據正切函數計算出斜頂角度a)
a為斜頂角度,斜頂角度最好取3°~10°,最大不超過12°;對於一些電子類的產品,倒扣小的可以適用,但對於一些汽車類產品,倒扣較大的,斜頂角度無法滿足。
S1為斜頂側向脫模行程 ,S1=S產品扣位的距離 +安全距離(2--3mm)。
H1為產品頂出行程,根據產品的實際高度確定頂出行程。
(1)塑膠模具斜頂最小行程是多少擴展閱讀:
當產品側壁內表面或產品頂端內表面出現倒扣時,採用斜頂往往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其工作原理為:在頂出產品的同時受斜面限制,同時作橫向移動,從而使產品倒扣脫落斜頂。
設計斜頂時注意以下幾點:
1,斜頂角度一般做4°,大小視其行程及頂出空間而定,有時需要加高C板以保證頂出。
2,斜頂最小可以設計為4mmx4mm,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適當加大到10~15mm。同時,斜頂應加耐磨塊以保證精度定位。
3,當斜頂大小與頂出高度受周圍骨位、凸台等限制或者兩斜頂相距太近時,解決方法有:設計限位頂出裝置和產品設計溝通更改產品結構。
4,大型斜頂在設計時應防前傾及頂出時左右頂出不均時可能出現的擺動力量. 所以最好設置 T型槽及燕尾槽。
5,如遇到用常規斜頂脫出產品倒扣時斜頂側向滑動與產品膠位仍有倒扣時,可以考慮頂出下落斜頂結構形式。
㈡ 模具設計中斜頂設計要點要注意哪些
1.斜頂一般做3—8°,不超過15°。
2.
頂出行程一般大於扣位0.5—1mm。
3.
頂出方向:膠位應平或向上,否則做延遲斜頂。
斜頂寬度比較小時,頂針板增加一座架,使斜頂高度減短,以確保強度。
㈢ 模具中頂出行程如何確認
模腳的厚度-兩塊頂板的厚度=頂出行程。
拓展介紹:
模具(mú jù),工業生產上用以注塑、吹塑、擠出、壓鑄或鍛壓成型、冶煉、沖壓等方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各種模子和工具。 簡而言之,模具是用來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由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業之母"的稱號。
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為有特定形狀和尺寸的製件的工具。廣泛用於沖裁、模鍛、冷鐓、擠壓、粉末冶金件壓制、壓力鑄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膠、陶瓷等製品的壓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輪廓或內腔形狀,應用具有刃口的輪廓形狀可以使坯料按輪廓線形狀發生分離(沖裁)。應用內腔形狀可使坯料獲得相應的立體形狀。模具一般包括動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兩個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開時取出製件,合攏時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狀復雜,承受坯料的脹力,對結構強度、剛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較高要求,模具生產的發展水平是機械製造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㈣ 塑膠模具設計中的問題
塑膠模具設計中的問題:
一.檢查膠位是否均勻,如不均勻則會引起縮水並影響外觀。
二.確定分型面與拔模角
1.分型面選擇在開模方向上投影的最大值,客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簡單化
2.碰穿位:盡量選碰後模,如要碰前模,易走披鋒,影響外觀,利用平面接觸。
3.枕位:枕5—8毫米,再與大分型面接平,膠位部分拔3度,後面拔3度或避空。
4.插穿位:利用側邊工作,拔3度,一般做鑲件。
三.拔模原則:
1:減膠方向拔模。
2:軸類最大端為產品尺寸,孔類最小端為產品尺寸。
四.2D一定要注意鏡像且放縮水,如忘記這步,絕大部分模具報廢。
五.縮水:縮水率小產品(5‰以下)可按經驗放縮水,縮水率大產品,例如一個可放18‰也可放20‰更甚至於可放22‰產品,一定要先徵求負責人意見再放,以免跟配套產品尺寸不吻合。
六.唧嘴偏心KO應與同軸
七.行位要點:
1.一般用斜導柱作動力,比較小的抽芯距用T形槽,大於30mm用油缸抽芯。
2.斜導柱的角度比鏟機角度小2—3度。
3.後模行位伸入前模超過總高度一半,可省掉鏟機,利用前模加工面作壓面。
4.行位寬度大於100mm,盡量用2根斜導柱,大於150mm的中間加導向槽。
5.行位定位:盡量不用波仔彈珠(力不夠大),用螺絲定位。
6.行位在TOP位處,一定要放彈簧,否則行位開完模因重力作用,無法歸位而導致撞壞。
7.開模方向投影,如行位底下有斜頂或頂針的,要設置先復位機構,否則有可能行位與斜頂或頂針會產生干涉。8.行位跟行走,走啤把,包膠位,直身出。
9.行位行程應大於扣位2至3mm,油缸行程應大於扣位10mm。
10.為了增加鏟機牢固性,盡量做反鏟。
八.斜頂設計要點
1.斜頂一般做3—8°,不超過15°。
2.頂出行程一般大於扣位0.5—1mm.
3.頂出方向:膠位應平或向上,否則做延遲斜頂。
4.斜頂寬度比較小時,頂針板增加一座架,使斜頂高度減短,以確保強度。
還需要注意的是:
㈤ 殼子類注塑模具的一般頂出高度是多少是怎麼計算的
一般頂出高度比殼的高度加5-10mm就可以了。
有斜頂的模具一般都有限位塊的,是為了防止頂出是將斜頂頂壞。頂出時頂到底就是。
假如沒有限位塊的話,就要看模具頂出行程有多大,頂出時留一點餘量,不要頂到底。
㈥ 一般模具斜頂的長度和寬度不能小於多少。3MM的對於那種精度高,而不大的模具可以接受嗎
對於小兒精的模具來說比如手機模具:長度5毫米寬度2毫米的斜頂是常用的;
只要滿足模具強度要求和斜頂加工強度(過小在加工過程中容易變形)就可以,
事先可以用一些廢舊材料做下實驗,如果太小在斜頂加工過程中就變形了,
㈦ 各位大哥,能告訴我行位和斜頂是怎樣算行程的嗎 塑膠模具
行位一般是抽外面的倒扣的,指滑塊;斜頂又名斜梢,一般抽內部的倒扣,記住是一般行位一般指滑塊。也有把滑塊和斜頂統稱為行位的.不同地方說法不一。行位一般是零件外部的側型芯出模結構,滑塊壓在彈黃上。開模時,彈簧張力就會把滑塊彈開,側型芯也就被抽出。
㈧ 塑膠模塊中斜頂的角度范圍是多少啊最大多少,最小多少啊,跪求詳細的資料
通常斜頂的角度不得過大,一般角度<=7度,當抽芯距離過長,而又通過增加頂出長度無法滿足要求時,可適當加大斜頂角度,角度最大不可超過15度,在斜頂角度增大的同時,應注意復位彈簧的受力也應增加。
㈨ 能告訴我行位和斜頂是怎樣算行程的嗎 塑膠模具
通常斜導柱的角度為20°,知道滑塊移動的距離,利用三角函數就可以計算出斜導柱的長度,這個長度另外還要加上安裝在固定板里的長度尺寸。
斜頂的計算也是同斜導柱一樣,知道倒扣的尺寸,然後根據斜頂頂出的距離,確定斜頂的角度。
㈩ 怎麼計算塑膠模具產品頂出行程
一般來說,塑膠模具的頂出行程等於塑膠產品的深度,或者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