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豆腐的時候,我們應該用到哪些模具和材料
引言:很多人都比較喜歡吃豆腐,我們知道豆腐的營養價值也比較高,所以我們自己在家裡做豆腐的時候應該用到哪些模具或者是材料呢,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以前沒有這些高科技的產品,人們都用石墨來磨豆腐,所以現在科技發達,我們用電就可以將豆漿做好和豆腐也做好。等我們做好豆漿之後,用綠布把我們打好的豆漿把它過濾一下,這樣就可以了,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起鍋燒火,把我們的豆漿煮三分鍾左右,就可以吃到美味的豆腐了。接下來我們就把豆腐放進提前准備好的一些模具裡面,就可以等待豆腐成型把它壓一會兒就可以吃到美味的豆腐了,而且動物無論是熬湯還是青草都非常好吃,我們知道豆腐裡面的蛋白質以及鈣物質含量特別的多,它也屬於豆製品,所以人們吃這樣的一些美食會讓身體變得比較健康也容易消化,特別是對於一些中老年人小朋友來說,吃這樣營養的食物對身體是比較好的。
2. 做豆腐乾用什麼模具;請發圖片!介紹詳細點;
豆腐乾用的模具是:
正面
這是模具做豆乾的方法:(僅供參考)
1.豆子提前泡水8小時
2.打豆漿
3.過濾
4. 4克鹽鹵化水40ML
5.把豆包布蓋上模具
6.點鹽鹵
7.不停攪拌
8.將豆花倒入豆乾模具中
9.蓋上蓋子,壓實
10.過半個小時脫模即可。
3. 做豆腐必需用的工具
自己做豆腐要准備黃豆,料理機(用來磨漿),鹽鹵(或者內酯)——現在更多的用內酯了,調料店可以買到;然後最好是不銹鋼煮鍋,再就是豆腐模具,淘寶有賣,是木製的,用來壓製成型。
4. 做包漿豆腐的模具怎麼做
首先從做工上來說,它在正常程序的製作過程後要經過捂的工序,也就相當於快速發酵。把豆腐塊整齊堆放在篩子里用潔白的紗布和土布(以前自己紡的那種)包裹嚴實放在通風地帶,如果是冷天的話還得蓋上新鮮稻草,天熱則蓋上沙網。一般需要2到4天時間,生了則酸且硬,過了則太軟,沒法烤制。
熟了以後的豆腐要把它揀出來,用炭小火慢慢烤制,最好不放油自然烘熟。加上用炭灰焙制的干辣椒,花椒,茴香籽,花生(碾碎),芝麻,鹽和味精粉調成的佐料蘸著趁熱放嘴裡(小心燙到舌頭)。那份香啊.........
奶、豆腐花、豆腐製作工藝流程1、選料選用新鮮黃豆,用干選法過篩或用水選法篩除雜物、劣質豆、草木和砂土等雜質。2、浸豆把黃豆浸泡於水中,除去浮於水面的雜質,水量以浸沒黃豆為准。在浸泡的過程中,防止泡豆水質變酸變餿,而影響豆漿質量,根據具體情況及時換水1次,浸泡時間根據氣溫不同而異,一般是夏天泡豆4-6小時;冬天可延長至9一12小時。3、磨漿把泡好的豆分多次加入磨漿機中,邊加黃豆邊加水,磨成豆漿糊,一般是0.5千克泡豆加水0,5千克左右,磨漿時,加豆加水要均勻,與磨速協調一致,這樣才能磨出細膩而嫩滑的豆漿。4、過濾豆漿過濾一般用過濾網布或麵粉袋,把磨好的豆漿糊5千克(約相當於1千克干黃豆)加入約20℃的溫水2 .5千克,拌和均勻後裝入布袋,吊起布袋,用手搖動,待漿液流出,反復操作3-4次,直至漿液瀝干為止。5、煮漿 取過濾後的生豆漿放入鍋內,猛火加熱煮沸 (或用水蒸氣加熱)煮至鍋面豆漿泡沫破裂,撤火便得熟豆漿。6、點漿點漿一般用石膏粉作凝固劑,10克干黃豆需配用石膏約1千克。 點漿的方法:把煮沸的豆漿舀出鍋後稍冷,待溫度降至 80℃時即可點漿。點漿時用小勺將豆漿向前不斷攪動,慢慢加入石膏水,當豆漿粘勺後,攪動放慢,加石膏水的速度也相應放慢,直到豆漿出現玉米大小的豆腐粒時,停止攪動,蓋上鍋蓋,保持約半小時就可以進行包漿工序。7、包漿包漿就是把豆腐腦倒在鋪有棉布的木格內,包好,用重物擠壓,把水擠出,一般不能壓得太干,若制豆腐乾,則可以壓至無水滴出為止。漿豆腐的歷史悠久。漿豆腐的加工製作方法:將大豆浸泡、磨漿、濾凈、煮漿後加入少量鹽鹵,使豆腐的蛋白質凝結成「花」後,再放入木框內,壓去過剩的水份即成漿豆腐。這種方法製作的豆腐比石膏製成的豆腐質嫩,無粗糙感。游漿豆腐還可以製成豆腐乾、辣椒豆腐乳、油炸豆腐,營養豐富,消費量大
5. 做豆腐要用的工具有那些、
需要的工具有:豆漿機,紗布,電飯煲,濾布,鍋,蒸屜,豆腐模具 。
做法如下
用料:有機黃豆150g,清水1200ml,內酯3g
1、將有機黃豆150g提前泡一夜後來洗凈,濾水放入豆漿機,加入1200ml清水。
(5)淘寶豆腐模具怎麼用擴展閱讀:
與豆腐相剋的食物:
1)芹菜;忌與酸醋同食,否則易損傷牙齒;不可與黃瓜同吃。
2)菠菜;不宜與豆腐同吃。
3)茭白;不宜與豆腐同吃,同吃易形成結石。
4)蜂蜜;蜂蜜與豆腐同食易腹瀉。
5)蘿卜;嚴禁與橘子同吃,否則易患甲狀腺腫。
6)南瓜;不可與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同吃;不可與羊肉同吃,同吃易發生黃疸和腳氣病(維生素B1缺乏症)。
7)韭菜;不可與菠菜同吃,兩者同吃有滑腸作用,易引起腹瀉;不可與牛肉同吃,同吃會令人發燥上火。
8)竹筍;不宜與豆腐同吃,同吃易生結右;不可與糖、羊肝同吃。
9)甘薯;不能與柿子同吃,兩者相聚後會形成胃柿石,引起胃脹、胃痛、嘔吐,嚴重時可導致胃出血等,危及生命;也不宜與香蕉同吃。
10)芥菜;不可與鯽魚同吃,否則易引起水腫。
6. 做豆腐用那些工具
泡洗豆子的大盆、大桶,磨豆漿的石磨,煮豆漿的大鍋,點豆腐的鹽鹵,做豆腐的木模具,用來壓豆腐的重物。
7. 無添加自製豆腐怎麼做
用料
黃豆 450g(買了這么多全倒進去了)
清水(益之源直飲水) 沒有稱過重量,打豆漿的時候看著倒的,最後煮豆漿的時候用安利皇後鍋的3L鍋,滿滿一鍋子
榨汁機 慢速的榨汁機都可以,打豆子的時候慢慢加水就可以了,邊加豆子邊加水
豆腐模具 我用的是塑料的,淘寶網上有木頭的那種老式的迷你豆腐模具,貌似要60多一個,蠻有情調,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淘一個玩玩
白醋 40ml~50ml(感覺50ml略酸了)
益之源直飲水 250ml
食品溫度計 不一定要用,如果你非常不確定溫度,完全沒有概念的話可以備一個,其實人家以前做豆腐哪有什麼溫度計戳來戳去的
無添加自製豆腐的做法
將干黃豆洗凈浸泡至2-3倍大,我這才泡了大概3個小時,然後它就要長芽了~瞅瞅瞅瞅……據說會長芽的黃豆才是好黃豆,不過這要是過夜的話估計就是黃豆芽了……廢話一句,黃豆有小黃豆和大黃豆,要選擇小黃豆,小黃豆才是磨豆漿的,大黃豆是發黃豆芽的~
泡完洗一洗,建議大家用益之源水泡,不然黃豆喝飽了余氯那啥那啥的~這里就不發展講了,泡完洗完可以把水倒了再加點水,然後准備好益之源水,如果按照原PO要求就是要准備好8斤水,現在開始磨豆子了,一邊倒豆子一邊加水,我沒有量多少水,看著加的,看看豆子的情況,渣渣下不去就再倒點水,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太足急,豆子要慢慢的加,不然很有可能把榨汁機搞壞了,因為豆渣真的很結實,水要慢慢加,水加多了容易稀~
榨完豆漿,用紗布或者篩子過濾出豆渣,這個豆渣才是一會我們要用的,我覺得篩子方便很多啊,拿個筷子攪和攪和。
接下來濾完豆渣就要去煮了,安利皇後鍋3升鍋,滿滿的一鍋,大火燒開,小火再煮2分鍾,然後關火
關火之後把面上浮沫去掉,我因為豆漿太滿,於是倒了差不多1/4出去,然後又加了比同等略少的水進去,記住了,這個一定不能加自來水,因為我之前沒有算多少水,所以這個也沒有糾結,作為一個資深的吃貨,我還是比較相信我的手感的,但也不能倒太多,那就太稀了,這個目地貌似主要是降溫~有溫度計的小夥伴可以測溫,讓溫度保持在80度多一點,(其實加點水就差不多了)然後混合50ml和200ml的水,緩慢的倒入豆漿中,攪和攪和,看到豆花出來了就可以停手了,慢慢等它分離,然後開火加熱2分鍾,讓豆花充分凝結。
當水和豆花完全分離的時候將水舀出,這個水就可以保留做酸漿了
將准備好的模具鋪上紗布,然後把豆花舀到裡面,我比較粗魯,直接整鍋端起來倒了,倒完把紗布平整的蓋上(這個步驟忘拍了)
最後壓實,如果喜歡吃老豆腐就拿重的東西壓,嫩豆腐就手壓3-5分鍾,我就覺得這個適合做老豆腐就狠狠的壓,然後實在找不到東西壓就放了杯水,事實最終成功了
8. 人工做豆腐,需要什麼工具及材料。越詳細越好。行家請進!!!
用料:有機黃豆150g,清水1200ml,內酯3g
工具:豆漿機,紗布,電飯煲,濾布,鍋,蒸屜,豆腐模具
1、將有機黃豆150g提前泡一夜後洗凈,濾水放入豆漿機,加入1200ml清水。
9. 怎麼把粘貼一起的豆腐皮揭開
豆腐皮泡軟後,切成一根根細長條,打成一個個小結,炒的時候就不會黏在一起了。如果還是一片片的,難免還是會黏在一起的。
只有開大油鍋,豆腐皮在油鍋里過油後,才能達到你所說的要求。
如果是新的布,就要用熱水泡一會,讓布水分飽和。如果是用過的豆腐布,就要洗干凈,用過的裡面粘有豆腐的碎末,洗的時候水裡面放一點面鹼,洗過以後要透干凈。
1、豆腐是我國素食菜餚的主要原料,在先民記憶中剛開始很難吃,經過不斷的改造,逐漸受到人們的歡迎,被人們譽為「植物肉」。豆腐可以常年生產,不受季節限制,因此在蔬菜生產淡季,可以調劑菜餚品種。
2、豆腐有南和北豆腐之分。主要區別在點石膏(或點鹵)的多少,南豆腐用石膏較少,因而質地細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用石膏較多,質地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88%。豆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味美而養生。
10. 做豆腐的全套工具是什麼
工具:豆漿機,紗布,電飯煲,濾布,鍋,蒸屜,豆腐模具
1、使用豆漿機的果汁功能打三遍洗好的有機黃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