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的鋼筋上,應該有廠家的生產許可證的後三位數字,032。
如對你有幫助,請記得及時採納,謝謝
② 鋼結構中混凝土柱子上面的後置埋件,在鑽孔的時候遇到柱子的主筋怎麼辦
DBJ/T50-032-2004參編專家根據重慶市建築科學研究院和重慶建築大學材料系的一些相關實驗,認為採用熱軋帶肋鋼筋植筋,最小植筋深度15d能滿足設計要求,所以在該規程第4.2.1條規定:構造要求最小植筋深度為 3 15d。在混凝土基材強度等級、鋼筋級別、植筋膠種類完全相同的條件下,按照鋼筋直徑統一倍數確定植筋深度,在0.9Asfyk拉拔力作用下,較大直徑的鋼筋將較先被拔出,反應出植筋錨固段鋼筋表面積與鋼筋斷面積並不是理想的線性關系,瑞士聯邦技術學院的Marti教授根據該實驗得出,膠粘劑與鋼筋之間粘合表面所承受的力隨植筋長度類似線性增長,但僅是隨鋼筋直徑的平方根增長。所以植筋深度統一規定成一個固定的鋼筋直徑倍數是不科學的!
GB50367-2006第12.2.3條規定了植筋的基本錨固深度ls計算公式: ls=0.2asptdfy/fbd
式中 aspt—為防止混凝土劈裂引用的計算系數;
d—植筋公稱直徑;
fbd—植筋用膠粘劑的粘結強度設計值, 對於構造性鋼筋的植筋深度,GB50367-2006第12.2.3條根據鋼筋的受力性質不同,規定了受拉鋼筋最小錨固長度lmin=max{0.6ls;10d;100mm};受壓鋼筋最小錨固長度lmin= max{0.3ls;10d;100mm}。這里可以看出,規范嚴謹地把構造性植筋的錨固深度交給了設計者,比DBJ/T50-032-2004的規定要合理一些,同時避免那些植筋公司或膠粘劑廠家的誤導。
③ 建築植筋加固建築植筋加固流程
植筋是指在混凝土、牆體、岩石等基材上鑽孔, 然後注入高強植筋膠,再插入鋼筋或型材,膠固後將鋼筋與基材粘接為一體,是加固補強行業較常用的一種建築技術。
工藝流程:定位 →鑽孔 → 清孔 → 鋼材除銹 → 錨固膠配製 → 植筋 → 固化、保護 → 檢驗
1.定位
1.1.按設計要求標示鑽孔位置、型號,若基材上存在受力鋼筋,鑽孔位置可適當調整,但均宜植在箍筋內側(對梁、柱)或分布筋內側(對板、剪力牆)。
2.鑽孔
2.1.鑽孔宜用電錘或風鑽成孔,如遇鋼筋宜調整孔位避開。如採用鑽石鑽孔機成孔,鑽孔內碎屑應用潔凈水沖洗干凈,並晾曬至乾燥。
2.2.鑽孔孔徑d+4∽8mm(小直徑鋼筋取低值,大直徑鋼筋取高值,d為鋼筋、螺栓直徑)。
2.3.當基材強度等級不低於C20,對HRB335(Ⅱ級)、HRB400、RRB400(Ⅲ級)級螺紋鋼筋,Q235、Q345級螺栓和5.6級螺桿,鑽孔孔深15d,錨固力一般即可大於鋼材屈服值。對無螺紋(即光圓)鋼筋或螺桿,鑽孔深度宜再增加5d。
經過深固建築加固技術系統試驗證明:小直徑圓鋼植筋,端頭推薦採用帶彎鉤樣式,錨固綜合性能最好。此時鑽孔孔徑宜比端頭尺寸大1∽2mm。
2.4.實際鑽孔深度可參考15d的基準,根據實際所需錨固力大小,並考慮構造要求,現場拉拔試驗或按照有關規范計算確定。
2.5. 當基材強度等級低於C20,或在素混凝土(或岩石)上植筋,應適當增加錨固深度。
2.6. 當實際所需錨固力較小時(如用螺栓固定器具、管線、支架等),可按螺栓長度確定鑽孔深度,但深度不宜小於5d。
2.7.鑽孔有效深度自構件表面堅實的混凝土算起。
2.8.鑽孔不應設置於構件的保護層或裝飾層內。
2.9.所用主要器具:電錘或風鎬。
3.清孔
3.1.鑽孔完畢,檢查孔深、孔徑合格後將孔內粉塵用壓縮空氣吹出,然後用毛刷將孔壁刷凈,再次壓縮空氣吹孔,應反復進行3∽5次,直至孔內無灰塵碎屑,最後用棉布蘸丙酮拭凈孔壁,將孔口臨時封閉。若有廢孔,清凈後用植筋膠填實。
3.2.鑽孔孔內應保持乾燥。
3.3.所用主要器具:空壓機、毛刷。
4.鋼材除銹
4.1.鋼材錨固長度范圍的鐵銹、油污應清除干凈(新鋼筋、螺栓的青色氧化外皮也應除去),並打磨出金屬光澤,採用角磨機和鋼絲輪片速度較快。
4.2.所用主要器具:角磨機、鋼絲輪片。
5.錨固膠配製
5.1. 植筋膠分為注射式植筋膠和桶裝式植筋膠兩種,由A、B兩組份組成,(植筋膠品牌推薦:大連凱華JGN. 博建抗震植筋膠.喜利得植筋膠慧魚植筋膠等)配膠宜採用機械攪拌,攪拌器可由電錘和攪拌齒組成,攪拌齒可採用電錘鑽頭端部焊接十字形Φ14鋼筋製成。少量可用細鋼筋棍人工攪拌,注射式植筋膠安裝於注射槍內直接注射安裝。
5.2.取潔凈容器(塑料或金屬盆,不得有油污、水、雜質)和稱重衡器按配合比混合,並用攪拌器攪拌10分鍾左右至A、B組份混合均勻為止。攪拌時最好沿同一方向攪拌,盡量避免混入空氣形成氣泡。
5.3.膠應現配現用,每次配膠量不宜大於5公斤。
5.3.所用主要器具:攪拌器、容器、衡器、膩刀、手套.植筋膠槍。
6.植筋
6.1垂直孔植筋將膠直接流、搗進孔中即可
6.2.水平孔植筋可用Φ6細鋼筋配合托膠板(干凈木板)往孔內搗膠,也可讓施工人員戴好皮手套,將配好的膠成團塞、搗進孔內。
6.3.倒垂孔植筋請選用高觸變型植筋膠,該膠不流淌,可成團塞、搗入孔。
6.4.鋼筋、螺栓可採用旋轉或手錘擊打方式入孔,手錘擊打時,一手應扶住鋼筋或螺栓,以保證對中並避免回彈。若先將一較短電錘鑽頭端部焊接6mm厚小鐵板,然後將電錘功能調為沖擊狀態,利用電錘的持續沖擊力,可克服植筋膠的阻力,快速無回彈地將鋼筋送至孔底。大量或大直徑植筋推薦採用此方式。
6.5.錨固膠填充量應保證插入鋼筋後周邊有少許膠料溢出。
6.6.所用主要器具:手套、細鋼筋、托膠板、手錘。
7.固化、保護
7.1.植筋膠有一個固化過程,曰平均氣溫25℃以上12小時內不得擾動鋼筋,曰平均氣溫25℃以下24小時內不得擾動鋼筋,若有較大擾動宜重新植。
7.2.植筋膠在常溫、低溫下均可良好固化,若固化溫度25℃左右,2天即可承受設計荷載;若固化溫度5℃左右,4天即可承受設計荷載,且錨固力隨時間延長繼續增長。
8.檢驗
植筋後3∽4天可隨機抽檢,檢驗可用千斤頂、錨具、反力架組成的系統作拉拔試驗。一般載入至鋼材的設計力值,檢測結果直觀、可靠。
9.注意事項
9.1.錨固構造措施要滿足《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的有關規定。
9.2.孔內塵屑是否清凈、鋼筋、螺栓是否除銹、膠配比是否准確、是否攪拌均勻、孔內膠是否密實決定了錨固效果的優劣。
9.3.結構膠添加了納米防沉材料,但每次使用前檢查包裝桶內膠有無沉澱是良好的習慣,若有沉澱,用細棍重新攪拌均勻即可。
9.4.冬季氣溫低時,A組分偶有結晶變稠現象,只需對A膠水浴加熱至50℃左右,待結晶消除攪勻即可,對膠性能無影響。
9.5.推薦的攪拌時間應予以保證,冬季施工並應再延長3分鍾左右。A、B膠配膠工具不得混用。
9.6.施工場所平均溫度低於0℃,可採用碘鎢燈、電爐或水浴等增溫方式對膠使用前預熱至30∽50℃左右使用,應注意不得讓水混入桶內。施工場所平均溫度低於-5℃,建議對錨固部位也加溫0℃以上,並維持24小時以上。
9.7.結構膠完全固化後為無毒級材料,但未固化前個別組分對皮膚、眼睛有刺激性,而且膠固化後也不易清除,所以施工人員應注意適當的勞動保護,如配備安全帽、工作服、手套等。人體直接接觸後應用清水沖洗干凈。
9.8.周圍環境溫度越高,每次配膠量越大,可操作時間越短。預估適用期內的每次配膠量,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9.9.結構膠宜在陰涼乾燥處密閉保存,保質期18個月。
9.10結構膠的性能在不斷改進中,使用說明也可能隨之變更,請以隨貨配備的為准。植筋工程的施工應由具過硬施工工藝技術的專業施工隊伍完成,並應精心組織精心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