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兩次工業革命期間鋼鐵工業發展的原因
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第一階段。珍妮機的出現是棉紡織業第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發明,使紡織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機的發明,一般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之後,有更多的機器被發明出來並得以應用,在冶金、採煤等其他行業,也出現發明和使用機器的高潮。 伴隨「電氣時代」而來的是「鋼鐵時代」。
新的技術革命也推動了老工業部門的發展,最突出的是鋼鐵工業。19世紀上半葉,由於房屋結構和鐵路的需要,熟鐵和鑄鐵的產量提高極快,但鋼的產量裹足不前。英國是當時世界上鋼產量最多的國家,1850年年產量不過6萬噸,同年它的鐵產量卻達到250萬噸。由於冶煉工藝的限制,鋼產量不高,價格昂貴,其用途局限於工具和儀表。19世紀下半葉,由於西門子、托馬斯等人在鋼鐵冶煉技術方面的貢獻,鋼得以大量生產且質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漸代替熟鐵,作為機械製造、鐵路建設、房屋橋梁建築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風行全球。鋼鐵工業的發展如日中天,導致重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直線上升,史稱「鋼鐵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顯著特點就是電力的廣泛應用,電動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具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迅速地改變著社會上生產與生活的面貌。由於使用電力,其他工業部門也快速發展起來,特別是鋼鐵行業的發展,使人類在材料領域告別了棉花時代,進入到鋼鐵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則是主要以重工業為主如機器製造工業,電力工業,化學工業,鋼鐵工業,汽車工業等.凱利,貝塞麥,托馬斯,馬丁和西門子等的煉鋼法,以及後來發明的電爐煉鋼法,使得鋼產量劇增.鋼產量的劇增,導致了其價格猛跌,便宜價格又導致了鋼鐵迅速在很多部門和領域代替了鐵,應用的范圍廣泛擴大.鋼鐵技術的進步,不但引起了原有的重工業如採煤業,機器製造業,鐵路運輸業等的飛躍發展,而且存進了其它以鋼鐵為原料的新興工業的發展,如電力工業,電器製造,化學工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和飛機製造業等.重工業很快地成為各個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到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重工業已經在世界工業中開始占據了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