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果柱子,剪力牆鋼筋移位過大,怎樣處理
接綁扎,使得位移鋼筋按1、位移的鋼筋在柱子或剪力牆截面內。
剪力牆結構鋼筋的安裝要嚴格按照平法GB 50204-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和11G101-1標准圖集的要求施工。要抓住鋼筋工程施工的重點,加強鋼筋工程安裝施工質量管理。
剪力牆豎向鋼筋的連接,剪力牆鋼筋的安裝,要依據牆體外皮線位置和牆體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的要求,調整最外層鋼筋的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按1/6坡度比要求,在校正豎向甩槎鋼筋後,進行牆體豎向鋼筋的連接。
(1)牆柱鋼筋如何固定不移位擴展閱讀:
截面相同法舉個例子,原來的直徑是22,需要換算的直徑是12,那麼就需要2根直徑為12的代換。記住只能大不能小。
質量相同法同樣舉個例子,原來為直徑22的鋼筋需要2根,其重量假設為50千克,那麼需要換直徑為12的鋼筋,其質量必須大於直徑為22的鋼筋質量,就是要大於50千克。
這個只是作為施工員在實際中的簡單作,不作為計算工程量。圖紙上真的說:「剪力牆鋼筋雙向」的話,設計與施工就無法溝通了(設計沒有採用平法規定)手中的圖紙當心了。因問反映了圖紙的水平。
剪力牆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剪力牆身,牆身編號,由牆身代號、序號以及牆身所配置的水平與豎向分布鋼筋(即您所問的剪力牆鋼筋雙向『水平與豎向分布鋼筋』)的排數組成,其中,排數注寫在括弧內。表達形式為:QXX(X排)當牆身所。
② 如果柱子,剪力牆鋼筋移位過大,怎樣處理
針對柱子或剪力牆鋼筋移位過大的問題,處理方法如下:
1. 鋼筋仍在柱子或剪力牆截面內
2. 鋼筋已超出柱子或剪力牆截面尺寸
在處理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相關的施工規范和標准,確保處理後的結構安全性和穩定性。同時,對於已經出現鋼筋移位的柱子或剪力牆,應加強監測和檢查,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
③ 柱鋼筋移位按規范是怎樣的處理方法
1、柱鋼筋移位的處理,鋼筋的偏位在工程施工中應該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通病問題。而且多發生在 牆柱鋼筋。
2、柱子偏移產生的原因:
(1)是因為模板垂直度沒有控制好。
(2)是砼澆築過程對 鋼筋的擾動太大。
(3)是柱子變截面時,鋼筋收時,定位筋沒有做好。
3、要想減少鋼筋的偏移問題,主要還是要注重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有以 下幾個方面:
(1)首先定位要准確,很多鋼筋移位是定位不準確造成的。
(2)首先在鋼筋施工時,鋼筋固定要牢固,一般用點焊與板鋼筋基礎鋼筋焊 牢。保護層常採用的砂漿墊塊必須按要求設置,並綁牢固,確保鋼筋保護層厚 度;要求墊塊要有一定的強度,最好採用塑料墊塊。
(3)在支設牆柱模板時要注意盡量不要把保護層墊塊碰掉或碰壞,要注意保 護;牆柱模板支設完後,要檢查上口的鋼筋是否與模板接觸,如果有,要在牆 柱上口增加墊塊,確保牆柱主鋼筋保護層的厚度。
(4)牆體的水平鋼筋應超出樓板面一到兩道,並要用要用拉筋隔三拉一進行 加固,柱子鋼筋的箍筋同樣要超出層面2 至三個,並加固。
(5)在澆灌混凝土時,注意不要過振。
(6)注意澆築方向和順序,防止澆築時混凝土擠壓造成鋼筋移位。
(7)做好成品保護,防止碰撞造成鋼筋移位。 只要按以上要求施工,基本可以避免鋼筋偏位。如果發生了偏位,要根據 偏移的大小來進行處理。 若混凝土澆築完成後發現鋼筋偏位,則要在底板混凝土上向下鑿一些,盡 可能的使偏位鋼筋在底板混凝土下矯正,矯正完成後還要增加附加筋,使上層 的荷載能垂直的傳入基礎。 針對框架柱鋼筋移位,位移小的可以用1:6 的方法直接矯正,位移較大且 小直徑鋼筋可以用植筋的方法重新生根,但是較大直徑的鋼筋,應該剔 鑿砼至梁主筋,把柱主筋加拐子與梁筋進行焊接,重新生根,這樣才能保證鋼 筋的抗拉強度和質量,而植筋針對較大直徑的鋼筋的抗拉能力和砼的握裹力是 不夠的。
④ 牆柱模板驗收規范要求
牆柱模板驗收規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鋼筋底部要求:
鋼筋捆綁要求:
對照施工圖紙驗收:
注意:牆柱模板驗收是確保結構安全和質量的重要環節,必須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以確保施工質量和結構安全。
⑤ 5分鍾學會牆、板、柱、基礎等常用鋼筋定位措施
鋼筋定位是鋼筋施工中關鍵的基礎工作,確保牆柱鋼筋位置准確無誤,避免牆柱移位和板筋塌陷,保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適宜。以下是結合施工圖紙與現場實際情況總結的鋼筋定位措施,供參考。
基礎筏板的鋼筋定位措施:為確保筏板的有效厚度,於筏板鋼筋綁扎時增設架立筋。架立筋沿縱向間距1500mm布置一根橫向鋼筋,橫向鋼筋間距1000mm採用一根豎向鋼筋加一根斜撐鋼筋焊接連接,直徑與筏板鋼筋相同。具體操作方式見下圖。
地下室抗水板的鋼筋定位措施:為保證抗水板上、下兩層鋼筋網片的有效高度,採用馬凳鋼筋支撐。計算馬凳鋼筋高度,根據底板厚度和鋼筋有效保護層進行加工。縱橫間距1000mm布置馬凳筋,材質為HRB400Φ14鋼筋,高度為抗水板高度減去上層鋼筋保護層及直徑。
柱筋定位筋做法:暗柱插筋採用水平定位箍筋固定,牆體插筋則採用定位梯子筋,固定在板鋼筋上,以確保鋼筋位置准確,同時保障牆體保護層。框架柱鋼筋定位:柱插筋與底板交接處增設定位筋,與底板筋綁扎牢固,防止根部移位;柱截面發生變化時,確保彎折點位置、尺寸符合設計要求。為保證柱主筋間距均勻正確,在綁扎柱箍筋前先在柱頂端綁扎Φ14專用定位柱箍。
剪力牆鋼筋的定位:通過豎向鋼梯、水平鋼梯及橫向限位頂棍控制鋼筋間距、排距。豎向鋼梯用比牆體豎向鋼筋大一級的鋼筋製作,代替牆體豎向鋼筋。水平鋼梯安裝於模板上口,帶鋼筋頭以卡住豎筋,確保豎筋位置。橫向限位頂棍用於控制模板間距,與模板接觸段需平滑,採用無齒鋸加工。
主樓樓板鋼筋定位做法:為防止樓板上層鋼筋被壓塌、踩塌,確保板負筋位置及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所有主樓樓板鋼筋均採用成品馬凳鋼筋支撐。計算馬凳鋼筋高度,外加工。馬凳鋼筋材質:主筋採用Φ6.5鋼筋,腳採用Φ4鋼筋,高度為板厚度減去上層鋼筋保護層、上層鋼筋直徑、下層鋼筋直徑,縱橫間距為1000mm。成品馬凳大樣如圖所示。
⑥ 暗柱封頂做法
暗柱封頂的做法可以簡單理解為以下幾個步驟:
鋼筋錨固:
牆柱鋼筋收頭:
整體檢查與固定:
總結:暗柱封頂的做法主要包括鋼筋錨固、牆柱鋼筋收頭以及整體檢查與固定。這些步驟共同確保了暗柱封頂的結構完整性和穩定性。在操作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以確保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