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筋工程的一般規定及施工要求有哪些
基礎施工要求如下:
1.
柱子或基礎邊線全部引測完畢,經復核無誤.
2.
基礎鋼筋下料注意保護層回控制,不答能過大或者過小。
3.
基礎鋼筋保護層墊塊的選擇,一定要高強度的。
4.
基礎梁基礎板錨固方式和長度要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5.
柱子和牆鋼筋規格、直徑、根數插筋符合設計要求、相互錯開接頭符合規范要求。
6.
筏板外圍封閉筋按圖集要求施工,柱子差勁500mm范圍內不少於8個箍筋3道,柱腳長度不少於150mm。
⑵ 簡述鋼筋加工工藝及各環節注意事項
1、箍筋的接頭應交錯設置,並與兩根架立筋綁扎,懸臂挑梁則箍筋接頭在下,其餘做法與柱相同。梁主筋外角處與箍筋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扎。
2、板的鋼筋網綁扎與基礎相同,雙向板鋼筋交叉點應滿綁。應注意板上部的負鋼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別是雨蓬、挑檐、陽台等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及高度。
3、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在中層,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鋼筋在上。
4、樓板鋼筋的彎起點,如加工廠(場)在加工沒有起彎時,設計圖紙又無特殊註明的,可按以下規定彎起鋼筋,板的邊跨支座按跨度1/10L為彎起點。板的中跨及連續多跨可按支座中線1/6L為彎起點。(L-板的中一中跨度)。
5、框架梁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凈間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築混凝土之需要。
6、鋼筋的綁扎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1)搭接長度的末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2)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3)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4)受拉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5)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6)板筋綁扎前須先按設計圖要求間距彈線,按線綁扎,控制質量。(7)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根據設計要求,板筋採用鋼筋馬凳縱橫@600予以支撐。
⑶ 鋼筋加工方式
(1)鋼筋加工前,應先去除鋼筋上的鐵銹,油漬等雜物。
(2)鋼筋加工要嚴格按料表shu進行,料表上應按設計和規范要求,註明需加工鋼筋的型號、形狀、尺寸及使用部位和數量。
(3)根據鋼筋使用部位、接頭形式、接頭比例合理配料,加工時,要本著「長料長用、短料短用、長短搭配」的原則,不得隨意切斷整根鋼筋。
(4)彎曲鋼筋時,要用機械冷彎,不得用氣焊烤彎。
(5)I級圓盤鋼筋加工前,應先調直去銹,調直時,要嚴格控制其冷拉率。
(6)I級鋼筋的末端需做180°的彎鉤。
(7)箍筋加工時,彎曲部分需確保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且箍筋雙肢相互平行。
(8)鋼筋的定位梯,定位卡具、馬凳等需提前加工並檢查,確保尺寸准確。
(9)加工好的鋼筋半成品要在現場指定范圍內堆放,且掛牌標識,註明鋼筋的型號、尺寸、使用部位及數量,防止使用時發生誤用。
⑷ 施工現場鋼筋加工棚有什麼要求
加工棚工作檯布置應合理,最好也符合鋼筋加工流程,安全防護距離也應考慮,棚高可根版據季節調整。用腳權手管搭設時,應有地橫桿和斜撐,以保證其穩定性。
鋼筋及成品存放地、加工棚地面應高於施工場地地面30cm,防止雨水浸泡。
⑸ 鋼筋混凝土墩台施工鋼筋加工及綁扎要點有哪些
1 墩、台身鋼筋加工應符合一般鋼筋混凝土構築物的基本要求,嚴格按設計和配料單進行,加工方法參照本冊「橋梁鋼筋施工工藝標准」。
2 基礎(承台或擴大基礎)施工時,應根據墩柱、台身高度預留插筋。若墩、台身不高,基礎施工時可將墩、台身鋼筋按全高一次預埋到位;若墩、台身太高,鋼筋可分段施工,預埋鋼筋長度宜高出基礎頂面1.5m左右,按50%截面錯開配置,錯開長度應符合規范規定和設計要求,一般不小於鋼筋直徑的35倍且不小於500mm,連接時宜採用綁條焊或直螺紋連接技術。預埋位置應准確,滿足鋼筋保護層要求。
3 鋼筋安裝前,應用鋼絲刷對預埋鋼筋進行調直和除銹除污處理,對基礎混凝土頂面應鑿去浮漿,清洗干凈。
4 鋼筋需接長且採用焊接搭接時,可將鋼筋先臨時固定在腳手架上,然後再行焊接。採用直螺紋連接時,將鋼筋連接後再與腳手架臨時固定。在箍筋綁扎完畢即鋼筋已形成整體骨架後,即可解除腳手架對鋼筋的約束。
5 墩、台身鋼筋的綁扎除豎向鋼筋按本標准3.2.3.2款規定綁扎外,水平鋼筋的接頭也應內外、上下互相錯開。
6 所有鋼筋交叉點均應進行綁扎,綁絲扣應朝向混凝土內側。
7 鋼筋骨架在不同高度處綁扎適量的墊塊,以保證鋼筋在模板中的准確位置和保護層厚度。保護層墊塊應有足夠的強度及剛度,宜使用塑料墊塊。使用混凝土預制墊塊時,必須嚴格控制其配合比,保證墊塊強度,墊塊設置宜按梅花形均勻布置,相鄰墊塊距離以750mm左右為宜,矩形柱的四面均應設置墊塊。
⑹ 鋼筋的質量及技術標准
鋼筋質量技術標准工程一般採用為:Ⅰ級鋼筋(¢),Ⅱ級鋼筋(¢),Ⅱ級鋼筋(¢),Ⅲ級鋼筋(¢),鋼筋最大直徑為32。 (一) 施工工藝
1、鋼筋製作
鋼筋加工製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復核,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對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要求,經過這兩道檢查後,再按下料表放出實樣,試制合格後方可成批製作,加工好的鋼筋要掛牌堆放整齊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鋼筋代換時,必須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和代換材料性能,嚴格遵守現行鋼筋砼設計規范的各種規定,並不得以等面積的高強度鋼筋代換低強度的鋼筋。凡重要部位的鋼筋代換,須徵得甲方、設計單位同意,並有書面通知時方可代換。
(1)鋼筋表面應潔凈,粘著的油污、泥土、浮銹使用前必須清理干凈,可結合冷拉工藝除銹。
(2)鋼筋調直,可用機械或人工調直。經調直後的鋼筋不得有局部彎曲、死彎、小波浪形,其表面傷痕不應使鋼筋截面減小5%。
(3)鋼筋切斷應根據鋼筋號、直徑、長度和數量,長短搭配,先斷長料後斷短料,盡量減少和縮短鋼筋短頭,以節約鋼材。
(4)鋼筋彎鉤或彎曲:
①鋼筋彎鉤。形式有三種,分別為半圓彎鉤、直彎鉤及斜彎鉤。鋼筋彎曲後,彎曲處內皮收縮、外皮延伸、軸線長度不變,彎曲處形成圓弧,彎起後尺寸不大於下料尺寸,應考慮彎曲調整值。
鋼筋彎心直徑為2.5d,平直部分為3d。鋼筋彎鉤增加長度的理論計算值:對轉半圓彎鉤為6.25d,對直彎鉤為3.5d,對斜彎鉤為4.9d。
②彎起鋼筋。中間部位彎折處的彎曲直徑D,不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箍筋調整,即為彎鉤增加長度和彎曲調整值兩項之差或和,根據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內包尺寸而定。
④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構件尺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彎曲調整值和彎鉤增加長度等規定綜合考慮。
a.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b.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彎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c.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內周長+箍筋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2、鋼筋綁扎與安裝:
鋼筋綁扎前先認真熟悉圖紙,檢查配料表與圖紙、設計是否有出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心頭是否與下料表相符。核對無誤後方可進行綁扎。
採用20#鐵絲綁扎直徑12以上鋼筋,22#鐵絲綁扎直徑10以下鋼筋。
(1)牆
①牆的鋼筋網綁扎同基礎。鋼筋有90°彎鉤時,彎鉤應朝向混凝土內。
②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在兩層鋼筋之間,應設置撐鐵(鉤)以固定鋼筋的間距。
③牆筋綁扎時應吊線控制垂直度,並嚴格控制主筋間距。剪力牆上下兩邊三道水平處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扎。
④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豎向受力筋外綁一道水平筋或箍筋,並將其與豎筋點焊,以固定牆、柱筋的位置,在點焊固定時要用線錘校正。
⑤外牆澆築後嚴禁開洞,所有洞口預埋件及埋管均應預留,洞邊加筋詳見施工圖。牆、柱內預留鋼筋做防雷接地引線,應焊成通路。其位置、數量及做法詳見安裝施工圖,焊接工作應選派合格的焊工進行,不得損傷結構鋼筋,水電安裝的預埋,土建必須配合,不能錯埋和漏埋。
(2)梁與板
①縱向受力鋼筋出現雙層或多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直徑15mm的短鋼筋,如縱向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短鋼筋直徑規格與縱向鋼筋相同規格。
②箍筋的接頭應交錯設置,並與兩根架立筋綁扎,懸臂挑梁則箍筋接頭在下,其餘做法與柱相同。梁主筋外角處與箍筋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扎。
③板的鋼筋網綁扎與基礎相同,雙向板鋼筋交叉點應滿綁。應注意板上部的負鋼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別是雨蓬、挑檐、陽台等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及高度。
④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在中層,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鋼筋在上。
⑤樓板鋼筋的彎起點,如加工廠(場)在加工沒有起彎時,設計圖紙又無特殊註明的,可按以下規定彎起鋼筋,板的邊跨支座按跨度1/10L為彎起點。板的中跨及連續多跨可按支座中線1/6L為彎起點。(L—板的中一中跨度)。
⑥框架梁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凈間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築混凝土之需要。
⑦鋼筋的綁扎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
1)搭接長度的末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4)受拉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5)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6)板筋綁扎前須先按設計圖要求間距彈線,按線綁扎,控制質量。
7)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根據設計要求,板筋採用鋼筋馬凳縱橫@600予以支撐。
⑺ 建築工程鋼筋加工質量檢驗要求有哪些
根據《鋼筋加工質量驗收規范》可得建築工程鋼筋加工質量檢驗要求主要有:
1.主回控項目
(1)受力鋼筋的彎鉤答和彎折應符合9-4-4-1條第1點的規定;
(2)箍筋彎鉤的彎弧內直徑、彎折角度、平直段長度應符合9-4-4-1第2點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於3件。
檢查方法:鋼尺檢查。
2.一般項目
(1)鋼筋調直冷拉率應符合9-4-2-2條第2點的規定。
(2)鋼筋加工的形狀與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偏差應符合表9-36的規定。
檢查數量與方法,與主控項目相同。
⑻ 鋼筋加工的質量要求
我沒有做過這行 幫補了你了
⑼ 鋼筋的加工有哪些
鋼筋的加工有除銹、調直、下料剪切及彎曲成型.鋼筋加工的形狀、尺寸應符合設計要版求,其偏差應符合表權的規定。
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
(1)除銹.鋼筋的表面應潔凈.油漬、漆污和用錘敲擊時能剝落的浮皮、鐵銹等應在使用前清除干凈.在焊接前,焊點處的水銹應清除干凈.鋼筋除銹一般可以通過以下兩個途徑:大量鋼筋除銹可通過鋼筋冷拉或鋼筋調直機在調直過程中完成;少量的鋼筋局部除銹可採用電動除銹機或人工用鋼絲刷、砂盤以及噴砂和酸洗等方法進行.
(2)鋼筋的冷拉.鋼筋的冷拉是指在常溫下對鋼筋進行強力拉伸,以超過鋼筋的屈服強度的拉應力,使鋼筋產生塑性變形,達到調直鋼筋、提高強度的目的.冷拉控制應力及最大冷拉率見表。
冷拉控制應力及最大冷拉率
⑽ 冬季鋼筋工程施工技術要求有哪些
1、在負溫條件下使用的鋼筋,施工時應加強檢驗。鋼筋在運輸和加工過程中應防止內撞擊和容刻痕;
2、鋼筋調直宜採用機械方法,也可採用冷拉方法,冷拉時,其環境溫度不低於-20℃;當溫度低於時,不得對HRB335、HRB400、RRB400級的鋼筋進行冷彎操作,以避免在鋼筋彎點處發生強化,造成鋼筋脆斷;預應力鋼筋張拉溫度不宜低於-15℃;
3、鋼筋負溫冷拉方法可採用控制應力方法或控製冷拉率方法。用作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預應力筋,宜採用控制應力方法;不能分爐批的熱軋鋼筋的冷拉,不宜採用控製冷拉率的方法;
4、鋼筋負溫焊接,可採用閃光對焊、電弧焊及氣壓焊等焊接方法。當環境溫度低於-20℃時,不宜進行施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