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植筋,怎麼植筋知識
植筋,又叫種筋,是建築結構抗震加固工程上的一種鋼筋後錨固利用結構膠鎖回鍵握緊力作用的連接技術,答是結構植筋加固與重型荷載緊固應用的最佳選擇。化學法植筋是指在混凝土、牆體岩石等基材上鑽孔,然後注入高強植筋膠,(注:高強建築植筋膠大致分為注射式植筋膠和桶裝式植筋膠兩種)。再插入鋼筋或型材,膠固化後將鋼筋與基材粘接為一體,是加固補強行業較常用的一種建築工程技術。
㈡ 植鋼筋怎麼弄
問題不大
㈢ 植鋼筋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 鑽孔直徑
2 鑽孔深度
3 清理干凈
4 膠水品牌 用量
5 成品保護
6 注意安全
㈣ 鋼筋植筋要求
鋼筋植筋要求比較的嚴格,不同的孔徑深度是不一樣的,比如φ10取孔深度孔徑14mm深度150mm,φ18取孔深度孔徑25mm深度270mm,鑽頭始終與柱面保持垂直,鑽頭直徑應比鋼筋直徑大5mm左右等等。
㈤ 打了地籠想打柱子如何植鋼筋
我知道有三種處理措施:
一)鑽孔用硫磺膠泥(?)植筋,(前提是地籠比較大,能放得下專柱子的鋼筋)
二)在地攏底屬部掏出一個方蹲,綁扎鋼筋做一個剛性敦,柱子鋼筋穿過地攏與剛性敦澆築在一起
三)若柱子承受彎矩比較小,且個別情況下,我覺得可以考慮採用後錨做錨栓,也挺可靠的.
㈥ 植鋼筋的工藝流程
2 植筋的工藝流程
彈線定位→鑽孔→洗孔→注膠 →植筋→固化養護→抗拔試驗→綁筋澆混凝土
3 施工操作
3.1 彈線定位
根據設計圖的配筋位置及數量,錯開原結構公斤位置,標注出植筋位置。請有關部門驗線,合格後就可鑽孔。
3.2 鑽孔
用沖擊鑽鑽孔,鑽頭直徑應比鋼筋直徑大5mm左右,鋼筋選用首鋼生產的φ25鋼筋,鑽頭選用φ30的合金鋼鑽頭。孔深大小15d(375mm),實際鑽深400mm.鑽孔時,鑽頭始終與柱面保持垂直。
3.3 洗孔
洗孔是植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孔鑽完後內部會有很多灰粉、灰渣,直接影響植筋的質量,所以一定要把孔內雜物清理干凈。方法是:用喜得利毛刷(這種毛刷不掉毛),套上加長棒,伸至孔底,來回反復抽動,把灰塵、碎渣帶出,再用壓縮空氣,吹出孔內浮塵。吹完後再用脫脂棉沾酒精或丙酮擦洗孔內壁。但不能用水擦洗,因酒精和丙酮易揮發,水不易揮發。用水擦洗後孔內不會很快乾燥。鑽孔清洗完後要請設計等有關單位驗收,合格後方可注膠。
3.4 注膠
惠魚牌強力植筋膠是雙組分專用成品,取一組強力植筋膠,裝進套筒內,安置到專用手動注射器上,慢慢扣動板機,排出鉑包口處較稀的膠液廢棄不用,然後將螺旋混合嘴伸入孔底,如長度不夠可用塑料管加長,然後扣動板機,板機孔動一次注射器後退一下,這樣能排出孔內空氣。為了使鋼筋植入後孔內膠液飽滿,又不能使膠液外流,孔內注膠達到80%即可。孔內注滿膠後應立即植筋。
3.5 植筋
在注膠前梁底模板就已支好,便於植筋後鋼筋定位。植筋前要把鋼筋植入部分用鋼絲刷反復刷,清除銹污,再用酒精或丙酮清洗。鑽孔內注完膠後,把經除銹處理過的鋼筋立即放入孔口,然後慢慢單向旋入,不可中途逆向反轉,直至鋼筋伸入孔底。
3.6 固化養護
鋼筋植入後,在梁底模板上定位,在強力植筋膠完全固化前不能振動鋼筋。
強力植筋膠在常溫下就可完成固化,50h後便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3.7 檢測試驗
在植筋施工前,要對所用鋼筋及植筋膠進行現場拉拔試驗,以確定鋼筋及植筋膠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方法是:製作與要植筋部位混凝土構件相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試件,按植筋步驟,植入3組鋼筋,待植筋膠完全固化後,進行拉拔實驗。實驗用專用的鋼筋測力計,當加力達到Ⅱ級鋼筋屈服強度(450N/mm2)時,出現頸縮現象,繼而拉斷。
測試時測力計施加於卡具的力應符合FC≥FYK(FC:測力計施加的力,N/mm2;FYK:鋼筋的屈服強度,N/mm2)
試驗證明:植筋用的植筋膠強度大於鋼筋的屈服強度,植筋的破壞是鋼筋的屈服破壞,不是膠的粘結破壞,這表明鋼筋和植筋膠都是合格的。
植筋後進行非破損性拉拔試驗,用來檢測工作狀態下的植筋質量,檢測的數量是植筋總數的10%。
檢測中,測力計施加的力要小於鋼筋的屈服強度、大於由設計部門提供的植筋設計錨固力值。公式為:FM<FC<FYK(FC:測力計施加的力,N/mm2;FYK:鋼筋的屈服強度,N/mm2;FM:植筋設計錨固力,N/mm2)
檢測實驗合格後就可進行下道工序。
3.8 綁筋、支模、澆注混凝土
鋼筋在抗拉拔試驗合格後就可按施工圖開始綁筋、支模、澆注混凝土。
㈦ 柱頂鋼筋多如何植筋
註定鋼筋較多時,需要進行鋼筋位置的確定,避免在打孔時將鋼筋破壞,同時植筋的意義在於補充承載力,需要專業人士對荷載進行驗證,在出方案。
影響植筋膠的六大因素(卡本 植筋膠)
建築植筋技術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混凝土結構連接錨固技術,可植入普通鋼筋或螺栓式錨桿,廣泛應用於既有建築加固改造工程中。
01.影響植筋效果的六大因素
植筋加固技術是用於新老建築物聯結、建築物抗震加固、設備基礎錨固以及磚混建築結構補強的重要方法之一。
影響植筋效果的六大因素是:施工環境要求、施工溫度、混凝土基材質量、鋼筋質量、植筋膠性能、植筋深度。
一.施工環境要求《建築結構加固驗收規范》(GB-50550 2010)植筋過程應該滿足的環境要求:1.基材表面溫度應符合膠粘劑使用說明書要求;若未標明溫度要求,應按不低於15攝氏度進行控制;2.基材孔內表層含水率應符合膠粘劑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規定;3.嚴禁在大風、雨雪天氣進行露天作業。
注:當基材孔內表層含水率無法降低至膠粘劑使用說明書的要求時,應改用高潮濕面適用的膠粘劑。
二.施工溫度規范規定,採用植筋錨固的混凝土結構,其長期使用溫度不應高於60℃。焊接鋼筋時其產生的高溫環境通常會對植筋膠十分不利,影響錨固效果,在《建築結構加固驗收規范》(GB-50550 2010)中也明確表示植筋焊接應在注膠前進行。若個別鋼筋確需後焊時,除應採取斷續施焊的降溫措施外,尚應要求施焊部位距注膠孔頂面的距離不應小於15d,且不應小於200mm;同時必須用冰水浸漬的多層濕巾包裹植筋外露的根部。所以,有效控制高溫焊接對植筋的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混凝土基材質量《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13)規定,採用植筋技術,包括種植全螺紋螺桿技術時,原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新增構件為懸挑結構構件時,其原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25;2.當新增構件為其他結構構件時,其原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20。採用植筋和種植全螺紋螺桿錨固時,其錨固部位的原構件混凝土不得有局部缺陷。若有局部缺陷,應先進行補強或加固處理後再植筋。
四.鋼筋質量植筋技術中的鋼筋其強度應符合現行《普通碳素結構鋼技術條件》(GB/T-700)的規定。
五.植筋膠性能植筋膠的性能是植筋技術的關鍵之一。對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植筋膠,應通過耐濕熱老化和耐長期應力作用能力測試。《混凝土結構工程用錨固膠》(GB/T 37127-2018)將錨固膠分為改性環氧樹脂類、改性乙烯基脂類、不飽和聚酯類錨固膠三類,前面兩類適用於承重結構的錨固,第三類適用於非承重結構的錨固。因此,我們要綜合考慮需要加固的結構的承重情況和植筋膠的性能指標來選擇優質的植筋膠,比如卡本植筋膠。卡本植筋膠具有以下特點:
1.通過40項國家檢測,包括了行業內最嚴格的工程結構加固材料安全性鑒定;2.卡本植筋膠採用負壓工藝,膠體細膩絲滑、無氣泡和分層,混合更加均勻;3.觸變性好,低溫(0攝氏度以上)容易攪拌,40攝氏度高溫不流掛。
六.植筋深度植筋的錨固深度是決定植筋效果關鍵因素之一。《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13)中規定單根植筋錨固的承載力設計值應滿足規范要求。以按構造要求植筋時,最小錨固長度的計算為例,某項目框梁,構件及基材混凝土強度等級C30,保護層25mm,植筋鋼筋直徑14mm,間距70mm,箍筋為三級鋼8@100,非潮濕和高溫環境。其中基本錨固長度為273mm,植筋鋼筋直徑為14mm,按構造要求時受拉鋼筋錨固長度為81.9mm、140mm和100mm的較大值,取140mm。因此該項目滿足設計和施工要求的植筋錨固長度為376mm。
同時在《建築結構加固驗收規范》(GB-50550 2010)中也明確提出了植筋鑽孔孔徑、鑽孔深度、垂直度和位置的允許偏差:
綜上所述,包含施工環境要求在內的六大因素共同決定著植筋效果,一般膠體性能越好、基材強度越高、鑽孔越深、基材配筋越密,錨固力也就越高。
02.植筋工程的施工質量檢驗
檢驗錨固拉拔承載力的加荷制度分為連續加荷和分級加荷兩種,可根據實際條件進行選用。
檢驗結果的評定,應符合《建築結構加固驗收規范》(GB-50550 2010)規范要求,如下圖。
植筋加固技術具有施工簡便、效率較高的特點,是常見的加固方法之一,只要我們時刻關注影響植筋效果的六大因素,規范施工操作,加強現場施工監督,才能達到良好的工程預期。
㈧ 植筋鋼筋如何搭接
鋼筋搭接來是指兩根鋼筋自相互有一定的重疊長度,用鐵絲綁扎的連接方法,適用於較小直徑的鋼筋連接。一般用於混凝土內的加強筋網,經緯均勻排列,不用焊接,只須鐵絲固定。當受拉鋼筋的直徑d>25mm及受壓鋼筋直徑d>28mm時候,不宜採用綁扎搭接接頭。
㈨ 如何進行鋼筋植筋有什麼規范要求
具體規范見:來JGJ 145-2004 混凝土自結構後錨固技術規程參考資料: http://www.bzfxw.com/soft/sort025/sort035/3514707.html看看能幫上你不
㈩ 怎麼植鋼筋@14的螺紋鋼
問題是被植的鋼筋是否擔負拉力,如果有拉力則必須植深達到30D,如果穿透了則必須用90彎鉤的鋼筋穿過,鑽孔可以大一點事後用水泥漿加點鋁粉灌滿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