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劍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現都用純鋼鍛制劍身,從原料到成品,須經煉、鍛、鏟、銼、刻花、嵌銅、冷鍛、淬火和磨等二十幾道主要工序
2. 劍一般用什麼材料
鑄劍最好的材料准確的說是鐵合金,也就是常說的鋼,古代有削鐵如泥這一說,那麼現在的鋼鐵材料刀頭就可以做到,不能說削鐵如泥,但是削鐵如木是沒問題的。但是,劍的各部分不一樣,比如劍刃就需要比較硬且韌,而劍本身卻需要彈性好,那這樣在各部分加的合金成分就會不一樣,碳含量不同,加工方法也不同。
古代,劍的材料發展是這樣的石、骨、蚌、竹、木、皮革、青銅、鋼鐵。
最硬的材料是天然金剛石,但是脆,並且昂貴,不適合做劍。
輕材料有鋁,鎂等材料但是太軟,也不適合做劍。
總之,最好的劍都是千錘百煉的合金鋼。
3. 劍一般用什麼材料
鑄劍最好的材料准確的說是鐵合金,也就是常說的鋼,古代有削鐵如泥這一說,那麼現在的回鋼鐵材料刀頭答就可以做到,不能說削鐵如泥,但是削鐵如木是沒問題的。但是,劍的各部分不一樣,比如劍刃就需要比較硬且韌,而劍本身卻需要彈性好,那這樣在各部分加的合金成分就會不一樣,碳含量不同,加工方法也不同。
古代,劍的材料發展是這樣的石、骨、蚌、竹、木、皮革、青銅、鋼鐵。
最硬的材料是天然金剛石,但是脆,並且昂貴,不適合做劍。
輕材料有鋁,鎂等材料但是太軟,也不適合做劍。
總之,最好的劍都是千錘百煉的合金鋼。
4. 什麼材質做劍最好
劍用鋼鐵做的好。因為鐵是唯一能兼顧硬度(能切割硬物)和韌度(不易折斷)的材料, 韌度比鐵高的材料如銅、金等,硬度都很差,很容易彎曲, 而硬度更高的材料都無法承受強力的碰撞,很容易折斷, 至於用哪一種鋼鐵好, 目前一般表演用的刀劍都是用添加鎳的不銹鋼做的,永遠不會生銹, 比如平時看到的太極劍,太極刀,雙手劍等等。
5. 龍泉寶劍採用什麼鋼材
龍泉寶劍主要採用以下鋼材
鉻鋼
常說的鉻鋼劍身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不銹鋼。鋼材內滲入合適比例的鎳和鉻兩種元素,使得材料不生銹還能有很好的韌性,也能達到一定的硬度。其中加入的鉻也分3價鉻和4價格。4價格的性能會更好些。鉻鋼常用與太極劍,在其他的劍上也有使用的。
錳鋼
錳鋼是一種硬度很高的鋼,其特點是高韌性、高硬度、耐磨、抗震性。常用在武士刀上。錳鋼的材料一般都能砍銅板。
碳鋼
碳鋼分為低碳鋼和高碳鋼
低碳鋼性能不怎麼好,現在做劍基本不用,一把會在工藝武士刀會有。
T10(高碳鋼),硬度較高;T10鋼,配合燒韌工藝,剛柔並濟。常用劍材。
花紋鋼
花紋鋼因其美麗的花紋和很好的性能。被龍泉寶劍經常使用,我們經常聽到有百煉花紋鋼,折疊花紋鋼等。其實百煉和折疊只是說起製作工藝,是經過不同的折疊鍛打出來的。根據折疊鍛打的次數不通,價格不同。
傳統制劍俗稱有28道工序,其中鍛、淬、磨等工序最為重要,而鍛又是制一把好劍的關鍵,百煉花紋鋼寶劍,就是在打鐵爐里千錘百煉鍛造而成的,採用不同含碳量的鋼材材料,在熔爐中反復加熱折疊鍛打,在劍身上自然形成各種花紋。師傅需要結合自己豐富的鍛打經驗,精心選料,合理配比,每一次的鍛打,都注意火候,太「嫩」合不攏,「過火」容易散。經過無數次的試驗,找到了最佳鍛造工藝,終於成功打造百煉花紋鋼寶劍。劍身採用花紋鋼打造,其製造工藝也是相當復雜。
6. 世界中鑄造的劍最好是用什麼材料
鑄劍最好的材料准確的說是鐵合金,也就是常說的鋼,古代有削鐵如泥這一說,那麼現在的版鋼鐵材料刀頭就權可以做到,不能說削鐵如泥,但是削鐵如木是沒問題的。但是,劍的各部分不一樣,比如劍刃就需要比較硬且韌,而劍本身卻需要彈性好,那這樣在各部分加的合金成分就會不一樣,碳含量不同,加工方法也不同。
古代,劍的材料發展是這樣的石、骨、蚌、竹、木、皮革、青銅、鋼鐵。
最硬的材料是天然金剛石,但是脆,並且昂貴,不適合做劍。
輕材料有鋁,鎂等材料但是太軟,也不適合做劍。
總之,最好的劍都是千錘百煉的合金鋼。參考國際鑄業網
7. 哪種品牌的刀劍用的鋼材最好
韌性好的鋼材
鐵刀劍用材內的包鋼與夾鋼都是一種將不同鋼材特性取長補短進行結合的方法,目的是力求在兩種或多種鋼材的性能間取得平衡。這兩種方法運用在刀劍製作工藝上時,一般使用材料是在兩側使用硬度較低、韌性好的鋼材;在中間刀刃部分使用硬度較高的鋼材。這樣可以保證刀刃有較高硬度的同時,刀身整體又有較高的韌性。
作雙刃刀時,一般刀劍採用夾鋼的方法;製作大型刀劍具的時候,一般是包鋼的方法用的較多。許多好的刀(包括菜刀、劈材刀等等)都是使用包鋼的工藝打制而成,這樣的目的很明顯:取鐵的韌性和鋼的硬性而排除了鐵的軟性和鋼的脆性。「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就是這個道理。這種刀劍,在使用時非常鋒利而且不容易斷,還有就是刀劍比較容易打磨——因為只有中間一線鋼,而兩邊是鐵,所以磨刀時要輕松得多。但這種刀劍工藝要麻煩一些,所以現在市面上這種刀劍越來越少,且價格也不低。
回答:
碳鋼就是鐵碳合金,鋼材中含炭了都會銹只是含碳量低就銹的不明顯,所以要看你是幾號的碳鋼含碳量多少等等,你要不會銹就肯定是不銹鋼了,不銹鋼一般是不含炭的,當然制刀行業中的440c,這種不銹鋼其實也就是含碳量較低的不銹鋼,不銹鋼中加炭主要是為了鋒利這個要說明白就要很多篇幅了,就不加詳說了你說的花紋鋼、夾鋼、碳鋼、高碳鋼、彈簧鋼、包括不銹鋼,要不生銹韌度不錯的話那就只能使用不銹鋼了,不過我要說明的就是首先這刀不能作的太長,一般刃長40cm-50cm已經是極限了,而且要使用440c這種鋼材製作比較好雖然也會出現點黃斑但不會銹蝕的很厲害,另外就是跟你說明下你所提到的各種鋼材的特點,大致有怎麼幾點花紋鋼簡單點講包括了(大馬、折疊鍛打、酸洗)這幾種,夾鋼其實就是兩種硬度不一樣的鋼材夾心餅干,碳鋼和高碳鋼其實屬於一類只是含炭量的不同罷了,彈簧鋼其實就是在碳鋼的基礎上加了錳其實就是錳鋼的一種
8. 西方劍術都有哪些流派
大家肯定都見過現在的擊劍和軍刀運動,它們的緊張激烈的節奏和快捷迅猛的招術一定給大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於是,很多人就開始認為這便是歐洲劍術,歐洲劍術就是用如暴風雨般的刺來構成它密不可破的劍招的,於是,歐洲實戰劍術也就大體上是如此了,但事實上哪?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我們先來定義什麼是實戰劍術,西方人對實戰劍術定義跟東方略有不同,他們認為一種能夠被人簡單掌握,在戰場上能夠一擊使敵人失去戰鬥力或可以導致敵人失去戰鬥力同時又可以做到以一戰多的劍術,而且它的技巧必須是可以速成並且有效的,這才可以被稱做實戰劍術。
我來簡單看一下主刺劍的發展史,主刺劍類被認為是起源於14世紀的穿刺劍(ESTOC),劍身堅硬,截面成三角形或方形,沒有刃,有大型的十字護手,劍柄雙握,有槍托一樣的配重球,全長大約50英寸以上,重2-3KG,被用來刺穿當時盛行的板甲,很多當時的騎士和傭兵都把它當做第2武器使用,但是,它的效果遠不如一把要輕便許多的戰錘,於是,在使用了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ESTOC便從戰場上消失了,它的使用技術也跟著消失了,但據許多歷史的記載,它只是被用來刺穿被擊倒的敵人騎士的身體。
15世紀末,城市發展了起來,喜好優雅的法國人重做了刺劍,於是,西洋劍rapier(左羅手中的就是這玩意)誕生了,早期rapier的護手並不是我們在電影上看到的復雜的復合護手,它們依然沿用簡單的十字護手甚至配重球,他被使用在狹長的城市街道中,並逐漸成為市民服飾的一部份,這時的主刺劍類還是雙刃的,劍術動作中還包含大量有效的割和切削,護手可以有效的進行繳擊和誘擊,但要注意的是,"這種劍並非來自戰場,它的主要目的是防身和決斗。"16世紀中葉,有延長護手的西洋劍基本成型。頎長的劍身基本是方形的,直到最後幾英寸才變扁出刃。這樣劍手可以用抽擊的方式割傷對手的臉和眼睛。有時劍身竟然長達60英寸,這樣反而會給劍手帶來不便。於是劍身又收縮至34~40英寸的范圍。這時的rapier已經有了復雜華麗的籠狀和杯狀護手,對劍手的手部和前臂提供了完美的保護。
使用技術方面當時還存在著一些強悍的流派,比如義大利流派的刺劍術,劍招實用而兇狠,但是,它只能用於公認的規則約束下的決斗。十七世紀初,刺劍的技法有所發展,並出現了樣式成熟的騎士佩劍護手,也就是復合碟狀護手。它們的使用技術並不像電影中的左羅那樣,握著rapier卻使用與之風牛馬不相及的室內劍術。於是有人便認為這就是現代花劍重劍等擊劍運動的始祖,但事實上,這時的rapier並不比手半劍輕,關於這點,筆者有幸試過一些史實的rapier,一些17世紀的40英寸左右的rapier的重量都超過了1500克,更有甚者超過了2000克。它真正的標准使用技術是配合著左手刺(Main-gauche)或是破刃劍(Sword-breaker)使用的,這些以法文的"左手"命名的小匕首是一種致命的小玩具,它們有盾一樣的護手,可以有效的格擋,更可以進攻,許多左手刺的刃上還有凹槽,用於繳住敵人的rapier並擰斷,這就是破刃劍。在很多流派中,都是用rapier來牽制敵人,然後突然刺出左手刺,可以說在這些流派中,真正致命的是左手刺,還有一些就是破刃劍繳住敵人的rapier然後加以攻擊的流派,但遠不如以上的那些有名。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決斗劍術,遺憾的是,它僅僅只是決斗劍術,它的"有效"僅僅是建立在當時公認的決斗規則上的當然,這些劍術跟現代花劍重劍等擊劍運動是完全不同的,甚至連邊都不沾,更不用說是起源了。
17世紀中,主刺劍達到了頂峰,使用其的決斗比比皆是,但是卻沒有人將它應用於實戰,因為它本身並不是來自實戰,而是為公認的規則約束下的決斗而設計的,受文藝復興的影響,它們越變越優雅,18世紀,貴族們乾脆拋棄了還存在著很大殺傷力的刺劍術(但也存在著一些過度流派的劍術,但並不多,就像民間的俠客一樣),於是,室內劍(Smallsword)出現了,這種短小的劍完全拋棄了刃的設計,劍身成了圓柱形,甚至還拋棄了劍尖的設計,變成了一小金屬球,原來能為劍手提供很好保護的交叉護手逐漸退化為裝飾品,它們輕盈纖細,使用技術也慢慢的開始像現代花劍重劍等擊劍運動的技術,但是,這時的劍術中還有大量有效的奪劍動作,但是後來也被取消了,主刺劍逐漸成了貴族們的玩具,按劍術的演化來說,其實室內劍才是現代花劍重劍等擊劍運動的祖先從歷史上看,主刺劍類從一開始就沒有效的應用於實戰,有趣的是,有記載用rapier的高手西班牙貴族在傭兵戰爭中將rapier用到了戰場,鬧出了歐洲兵器史上的大笑話,在火槍和弓箭的對射之後,敵方的傭兵掄起了手中的闊刃劍,那些喜好優雅決斗的西班牙貴族卻發現他們的劍和劍術變成了廢物,別說刺穿敵方傭兵身上最簡易的硬皮甲,就是連自殺都做不到,在他們所謂的"野蠻而笨拙"的闊刃劍面前連出手的機會都沒有,近戰幾乎成了單方面的屠殺,這也導致了著名的西班牙闊劍Pizzaro和西班牙盾劍術的誕生。
從劍的本身來看,16世紀初的rapier跟同時期的實戰劍雙手巨劍(Zweihnder)來比較,那時的冶煉技術已經非常發達,出土的雙手巨劍都保存完好,具備柔韌的劍脊用於保護堅硬的劍刃,劍脊劍刃分別有不同的鋼材打制,而rapier的情況要糟糕許多,整個劍身就是一條熟鐵打制,再加簡單的淬火,劍身內外含碳量一致,一折就會斷掉,要麼就是劍身奇軟,但奇怪的是它的護手卻纏金繞銀,這充分說明了它是貴族用的,很多出土的實例,包括後期的許多都說明了它並不能上戰場,甚至是華而不實的。再說軍刀運動,包括大量的劈砍,抽刺等激烈的招勢,有人認為它是歐洲最完美的劍術,事實上,它起源於18世紀的海軍軍刀,這是一種有趣的刺劍,可以說是rapier的變形劍,它細身直刃,像刀一樣單刃,看起來似乎是比較完善,但是事實上,它的刀背跟它的細身相比實在太厚了,完全是rapier劍脊的厚度,它單刃卻像rapier一樣是直刃,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的重心在劍護手處,這樣的一把所謂的軍刀,別說劈砍和斬擊了,再訓練有素的擊劍手都不可能用它進行有效的切削,它唯一有效招勢還是刺,它完全是為了那些用貫了室內劍術手無縛雞之力的貴族們而設計的,說什麼訓練有素都是胡扯,對一位水手來說一把彎刀要來得有效的多。
最後,從戰斗的人群來說,文藝復興中期左右戰場的還是使用"野蠻武器"的傭兵,騎士們早就墮落成了腐敗,講究奢華的貴族,而主刺劍和劍術就是這些人發明的,而羅馬教皇也寧願花重金去僱傭瑞士和德國的傭兵去當護衛隊;文藝復興中後期戰場的主武器成了火器,闊刃武器和全盔甲退出了戰場,主刺劍和劍術也被當成了運動一直到今天。
我們評論一種劍,只評論武具的好壞是非常沒有意義的,我們重在評論它們的使用技術的優劣,我們拿著一把阿比西尼亞彎曲雙刃劍shotel,不會使用的人會說它是廢物,但在一個阿比西尼亞戰士手中,它卻成了可怕的奪命使者,就如同不了解歐洲實戰用劍的人,看見闊刃劍就會說"這是為蠻力披砍設計的,完全不是劍術",我接觸過一些擊劍的教練,他們在講擊劍歷史時的論證都是錯誤的,有些更是借鑒了ThomasPage胡謅的言論,我們要客觀的評論實戰劍術,而不是主觀的臆想,而這種客觀的評論只是建立於對實戰用劍,而不是所謂的擊劍運動,我認為它們完全沒有資格跟史實的實戰劍術相提並論。
9. 做刀劍,用什麼鋼材最好。
產自美國的刀具製造鋼材常見的主要有:(1)154CM優質不銹鋼,它原為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的製作材料,是刀具材料中的極品,這種優質不銹鋼含鉻15%,含鉬4%,含碳1.05%,硬度值高達HRc60~61,且耐腐蝕,韌性強,刀鋒保持期極長,但價格偏高,故只用於美國軍警少數精英部隊的刀具製作,如著名的 M.O.D公司生產的特警室內近距離作戰專用折刀,其刀鋒選用的就是154CM優質不銹鋼;(2)440系列優質不銹鋼,這種不銹鋼包括A、B、C、F等幾種不同型號,其中以440C和 440F含碳量最高。440系列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制刀材料,其中 440C原是製作外科手術刀的首選材料,也廣泛應用於造船業, 440C含鉻16~18%,含碳1%左右,具有耐酸鹼腐蝕、可加工性好、韌性強等特點,但其硬度稍遜於154CM優質不銹鋼,硬度值只能達到HRc58左右,喜歡野外露營的朋友經常佩帶的西班牙 AITOR公司生產的叢林王求生刀,就是用440鋼材製作的;(3) 1095高碳鋼,雖然其含碳量高達1.03%,但韌性仍然極好,經特殊加工後其硬度可達HRc60,且價格適中,是高碳鋼中的精品,在機械加工行業常被應用於鑽頭和車削刀具的製造,因此也被稱作工具鋼,但1095高碳鋼不耐銹蝕,因此,以其為主要材料製作的刀具表面多以各種塗層加以保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的著名的卡巴軍刀,就是由1095優質高碳鋼製作的。
為世界鋼鐵大國的日本,也盛產優質的制刀鋼材,比較常見的有:(1)ATS-34優質不銹鋼,其材料和主要成分與美國 154CM優質不銹鋼相近,各項性能指標亦均達到154CM的標准,但價格略低於154CM,是刀具製造業首選的高檔刀具製作材料,美國海軍陸戰隊中少數精英部隊使用的SEAL2000搏擊刀,就是由整塊ATS-34優質不銹鋼製作的;(2)AUS優質不銹鋼,是一種廣泛應用於日產刀具的優質不銹鋼,其具有耐腐蝕、韌性好、刀鋒耐損性強的特點,按其含碳量不同,AUS又分為10A(含碳量 1%)、8A(含碳量0.8%)、6A(含碳量0.6%)三種型號,制刀常用的是AUS-8(8A)優質不銹鋼,其經熱處理後硬度可達到 HRc59,日本製造的SOG/PEⅡ折刀,其刀鋒材料就是使用的 AUS-8優質不銹鋼;(3)手工千層疊打鋼,是日本傳統制刀業常用的一種制刀材料,估計其工藝源於中國,它是採用不同硬度和韌性的鋼材經滲碳處理後反復折疊鍛打製成的一種特殊工藝鋼,其製成的刀具刀身擁有鍛打留下的花紋,刀刃打磨部分也隱約可見一層層的天然花紋,美不勝收,當然,這種材料製作的刀具價格不菲。
一、商標VICTORINOX = 最初老闆的「教名」 + 「不銹鋼」= VICTORI + INOX;
二、無論誰寫信或致電去問該廠其不銹鋼的成分,結果都是娓婉的拒絕;
三、如今,好事者已經查出並確定了該廠的刀刃不銹鋼原料由一家名為Sandvik的公司供應;
四、如果打電話去問Sandvik公司關於第二點的答案,得到的回答會是「敝公司為VICTORINOX提供的不銹鋼是12C27。」但這個答案是含糊且不正確的。
五、通過Sandvik的鋼材資料表可以查出,12C27中微量元素的成份百分比為0.59左右的碳、13.75左右的鉻、0.375左右的錳、0.4的硅。
六、通過金相分析,VICTORINOX的刀刃不銹鋼成分並非Sandvik聲稱的12C27鋼,其微量元素成份百分比為0.52的碳、15的鉻、0.45的錳、0.6的硅、0.5的鉬。於是,這種鋼被稱為INOX(Blade steel of Victorinox Swiss Army Knives (V-SAK))。
七、INOX的成份與ATS55對比,除了後者的碳含量為1,其餘幾乎一樣。
八、INOX刀片的標准硬度為HRC56,但刀刃保持性非常好。VICTORINOX通過長期實驗(再次)證明,硬度是刀刃保持性(函數)的一個變數,但不是唯一變數。(跟貼時不要問「還有什麼變數?」,請翻老貼謝謝。)
九、12C27與INOX的關系:後者是前者的變種,除了成分微調之外,還加了零點五的鉬。此為Sandvik跟據VICTORINOX的要求特製的鋼種,它的熱處理流程則完全是VICTORINOX公司的商業機密。
十、INOX並非V-SAK的唯一鋼種,該公司還用過(或正在用)420系列的鋼製做刀刃。然而,它不同於萊澤蔓大部分都使用420系列(少量使用154CM)的情形,INOX在SAK中還是比較普及的。
十一、V-SAK組件的洛氏硬度C值由低到高排列:開塞鑽及彈簧片49,螺絲刀、開瓶器、尖錐52,木鋸、剪刀、指甲銼53,刀片56,金屬銼更硬一些且加鍍了鉻,所以不好計算。材料大體上都是INOX。V-SAK的隔片是鋁合金,鉚釘是黃銅。
十二、INOX的熱處理精確而復雜,只是據傳它在加熱到1040°C 時冷淬,接著在 160°C時退火,其它一概不知。
10. 外國的劍有哪些
我們把有刃武器分下類(刨去斧子之類的,表摳字眼哦)。在中國,有刃的武器約定俗成,單刃的叫刀,雙刃的叫劍(很久遠的年代也有單刃的劍)。而在西方,有刃的武器統稱blade,blade下面有很多分支,最接近中國劍的那一類叫long sword,還有short sword、@#$%(這個英文沒聽過-.=) 等等好多種。就是說,其實sword並不等於劍,只是字面上翻譯成了劍而已。中國劍主要是刺和劈砍,外國劍主要就是劈砍。又順便說到日本的劍,日本是刀劍不分的。所以武器翻譯過來叫武士刀,但是又有劍道的說法。
1、史上最殘忍的刀,隕鐵打造,質地堅硬,古羅馬行刑專用,不過史籍記載,它很少被使用,是因為很多人都被嚇死了
2、阿拉斯加獵戶刀,被譽為「獵戶之王」,只有徒手殺熊五隻以上的人能夠獲得
3、穆斯林腕刀,只用於宰牲節的開幕儀式
4、阿富汗彎刀,別以為這個是藝術品,其實刀口很鋒利的,所以主人安放了特製刀架
5、實用刀的典型,賽過瑞士軍刀
6、芬蘭軍刀,芬蘭山地師專配用刀
7、「炎熱夏夜的噩夢」,刀匠:阿.阿.卡里什科夫
8、安息蛇形刀,只配發給皇宮女眷,安息在現在的伊朗
9、加勒比水手刀,藏於委內瑞拉私人博物館,海盜遺物
10、摩納哥火焰刀,是古時新娘送給威武新郎的定情物,用於貼身防護
另外:世界三大名刃
伊斯蘭諸族(印度、伊朗、阿富汗,布哈拉、土耳其)的大馬士革平面花紋刃
馬來諸族(新加坡、馬六甲、爪窪、婆羅洲、菲律賓)的糙面焊接花紋刃
日本 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
其實亞洲花紋刃起源於銅器早期時代的中國,始祖是干將、莫邪和歐冶子等。所謂花紋刃。是指刀身鑄鍛成天然花紋。深入鋼鐵等金屬之中的各種紋理圖形,如《吳越春秋》及《越絕書》記載的龜文、縵理、流水、芙蓉、深淵、高山、大川、流波、冰釋等紋樣,漢代人叫它松紋劍及蟠鋼劍。 這種花紋刃,鋒刃極為堅韌犀利,鋒口具有暗藏鋸齒的作用,而且因鋼及生熟鐵的不同組合,具有剛柔相濟的特點,他種刀劍一與其劈碰,鮮有不斷損的。這是花紋刃優於一般刀劍的主要原因。 秦始皇統六國後,他欲立萬世基業,所以實行「銷兵禁鑄、焚書坑儒」的政策,那些鑄兵器的專家,為了免被殺頭都逃亡四方。逃到東方的把技藝傳到日本;逃往西北方的傳技於匈奴、突厥、回回,大月諸族;向南而下的泄密於馬來諸島。從此,產生了世界三大名刃。 亞洲好利刃,歐洲也瘋狂。在查理曼統治的時代,最簡朴的劍也能值三頭母牛的價錢。查理大帝自己的那把傳奇式的劍「喬依烏斯」據說是半人半神的「韋蘭鐵匠」所造。
如何鑒賞古刃?對現代刀劍愛好者來說,一般情況是從一下四點去鑒賞古刃:一是刃身金屬質量;二是整體式樣;三是裝飾及配件;四是歷史背景。刃身金屬製造工藝是真正刀劍玩家最關心的,因為古代名刃都以極佳的刃身質量而聞名。同時,能鑒賞到達一步的愛好者,必然對各種鍛造工藝特徵有所了解。這是個復雜的學習認識過程,難度極大,往往同一國家的名刃,因年代和鑄造師不同風格也不同。 就中國鋼刃和鐵刃來說,同是花紋刃,但金屬質量不同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劍身運用的是錫銅冶鑄技術,花紋是硫化銅製成,並含有少量的鋁和鎳;而漢代所的鋼刀,由於用上了炒鋼和淬火技術,因此組織更加細密,刃堅鋒利。 瑞典考古學家揚瑟曾對收藏在瑞典京城古物博物 館的中國周代戰國銅劍、鐵劍一百多件 進行研究,他看到刃身上顯露的如同魚鱗或獸皮形的花紋開始以為是偶然的事情,後經仔細觀察,才認識到這是古代鑄劍者有意為之。 其實,何止揚瑟先生一人,就連當今在中國獲獎的武術名家中有幾人懂得花紋古刃,有幾人看過。因為花紋刃鑄造技術極為復雜而艱難,製造者又極為保密,自古以來也是只有少數人能有幸得到,這使它極為珍貴,世界各國的王室貴族,都以能得到上佳良刃而自豪。 花紋刃的鑄造技術,由於地區不同和持刃者的區別形成了各自的風格。就拿世界三大名刃來說,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要經過;冶鐵、利刃、淬火、磨礪、裝飾等過程,但具體方法大不相同。
伊斯蘭教部落的大馬士革刀起源於印度,用的是印度出產的烏茲鋼,後來這種鋼在卡赤地方出畝人輸出到其它地方,比如伊朗就用烏茲鋼持刃。大馬士革一稱本身就具有戲劇性,在歐洲人眼裡,大馬士革一詞有三種情形:一是指刃面煅鑄的花紋;二是指手工錯金銀的塹花紋飾;三是指帶紋飾的地毯和絲綢。這些都是因為出大馬士革輸入的緣故,這種將出售地當成產地稱呼的錯誤經常發生。 大馬士革刀以伊朗為代表。伊朗吉代鐵兵極為著名,當時的蒙古、印度、土耳其以及東方各國王室均聘用波斯良匠鑄兵,但是各國的兵器形狀不同,而制刃者又未留銘文,隨著年代的推移,人們已無法辨認這是波斯人造的。現在我們只能享伊朗境內自用兵器為代表。 從比較而言,波斯出產的熔冶花紋 鋼刃,其脈絡猶如絲綢織紋,光澤奪目;印度出產的花紋鋼刃,其橫行脈絡常呈數十層雲梯形,即所謂穆罕默德梯,奇巧名貴;土耳其刀的花紋呈翻卷形,其脈絡猶如瑪瑙形。 大馬士革刀的著名產地是阿拔斯大帝(1587—1629)時代波斯舊京伊斯法罕和自帖木耳時代至19世紀的呼羅珊。有代表性的鑄刃師是艾塞德。歐萊和克爾曼,他們的刀可一劈歐洲武士鋼盔立成兩半而不卷刃,又可迎劃擲空的絲巾成完整的兩片,大顯良刃之犀利。
馬來克力士(「克力士」是馬來語中「刀劍」的意思)興盛於13世紀的滿者伯夷王國,其糙面隕鐵焊接花紋刃,精美絕倫,製造極為精細,光反復錘鍛入火就要500次左右,刃上的夾層鋼有600層之多。隕鐵就是天上落在地球上的隕石鐵,制刃師深知隕鐵堅韌而不碎折,刃上的花紋也非隕鐵不能獲得。 早期人們對馬來克力士並不在意,直到與白人幾次作戰後,馬來克力士才使世人震驚。當時荷蘭槍手的火槍鋼管經常被馬來刀劍一劈而斷,佳刃輕輕推送就可刺入敵身,有的克力士塗有毒液,只要被其劃傷就危及生命。可惜,今天的馬來人大多數不知道馬來克力士的知識,不知道他們祖先的劍曾威震世界。英國收藏家加德納普將平生致力收藏的400件克力士出示給馬來古董鑒定家們鑒定,結果評定各異,錯誤百出,使加德納極為震驚。 其實,自白種人統治以後,禁止馬來人佩戴克力士,馬來制刃家漸少,鑄刃術漸滅,這也是自然的事。 「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
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間雜輸與銅。百全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鑲妖凶。這是宋代詩人歐陽修的一首《日本刀歌》,證實了日本刀當時在中國的影晌。 《明史》中也有記載說戚繼光部隊兵士的刀劍有很多被日本刀削斷。日本刀創造了世界刀劍史的神話,它的影響波及整個世界。從12世紀起,成千上萬把鋼刀出口遠東市場,在銷售上同素負盛名的大馬士革刀和西班牙托萊多刀相比毫不遜色。日本刀用的是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分為邊花、腹花、小暗斑、粗暗斑等名目。刺刀由冶鐵、制刃、淬火等過程組成。 冶鐵日本人用自煉鋼料,在熔爐中煉出鋼、生鐵、熟鐵等不同品種。這樣鑄出的鋼材送到刀工手中,還不能直接制刃,還要入爐進行脫碳或滲碳處理,並熔鑄為條形。 制刃將條形鋼加熱進行錘鍛,反復折迭,將原料中雜物析出,並使鋼質勻稱,花紋也在這時顯出。;冶鍛過程中師傅執鉗並觀察火候,另一手用小錘指點應錘打之處,徒弟用大錘奮力錘訂,往往一天揮錘2000次。這種錘法並不是次數多就好,因鋼的合碳量在生熟鐵之間,捶過頭就成熟鐵了。古代沒有現代測試設備,故是否成鋼全憑經驗與感覺。這樣錘過的鋼已減少到原重的三分之一。這種鋼已經可以制刃了,但日本人還要將鋼料與熟鐵組合為刀體。因為鋼雖堅硬,但服而易折,必須用柔軟的熟鐵輔護,叫復合刃。這一工藝也是與羅馬焊紋鋼的區別所在。 淬火刀劍淬火先要加熱,因為日本刃是不同性質鋼鐵組合而成,所以加熱技術極為復雜。須在不同質地上合蓋不同質地的土、這種敷土技術因各家流派不同而呈現不同花紋。在夜色中,鑄刃師凝視炎炎爐火,當刃體燒到所需赤熱度時,他迅速抽出刃體,除去刃上敷土,投入水中振動數次,經此淬火後,刃體硬化完成。淬火鹵水溫是很有講究的。淬火後還要回火,即將刀在火上燒至水滴上去如圓珠轉動的程度,再慢慢冷卻。這樣可提高韌性。 磨礪刀劍淬火後,由煅冶工用礪石開出鋒刃,鋒刃的厚薄與使用需要有關。鋒刃開出後,由專門的研磨師研磨,再將刀裝上試驗柄進行試刀和鞘之類裝飾由專門的鞘師完成。
在西方國家,刃體形狀和手柄是判斷武器年代的重要方式。 15世紀以前流行寬厚的刀劍;16至17世紀開始流行擊刺用的擊劍,這種劍極輕而細長,劍術獨特,代表西洋擊劍的風格,在電影和小說中經常能看到人們用它決斗,如電影《佐羅》等。這種劍的護手多樣。 最初是細邊的17世紀出現半圓包成的護手。貴族使用的劍裝飾華麗,士兵用的則比較簡單,護手是直的。當火器盛行時,短劍代替了輕劍。 17至18世紀短劍非常流行,劍把很粗,用鐵、鋼或銀絲來裝飾。在很多情況下,護手部造型越小年代越晚。1770年左右短劍被淘汰了,但作為身份象徵還使用著,如法庭人員、宮廷和軍隊武官等。 德國刀劍享有盛名 花紋刃在西方古代也有,如在公元二世紀,羅馬鐵匠就能製造一種稱為「焊紋劍」的兵器,在西方產生一定影響,但在工藝上與亞洲小有不同,在實用中也不如亞洲出色。8至10世紀的加洛林王朝的刀劍,還有中世紀以來的德國克林根塔爾的刀劍也有花紋工藝。在西方一些地區,雖然不是花紋刃,但也很有名氣的制劍地也不少,如9世紀的西班牙托萊多城生產的摩爾式劍享有盛名。尤其是19世紀的德國索林根刀劍製造廠和美國的艾姆斯製造廠非常有名。在挪威,瑞典,法國和丹麥都曾發現10世紀名叫英格佈雷的鐵匠製造的「焊紋劍」。 刀劍上面的裝飾和配件也是鑒賞的主要內容。大馬土革良刃的裝飾是世界一流的。1798年拿破崙遠征埃及,與土耳其。阿拉伯、埃及聯軍騎兵相遇,一陣槍戰將其擊退。拿破崙一向以制軍嚴明而聞名,但這次卻控制不了局面了,因為法國士兵發現敵軍死士身上均佩有鑲金銀珠主的彎刀,爭相搶奪,場面大亂,拿破崙本人也禁不住好奇心擇取了一件很好的帶回,至今還陳列在巴黎東方兵器博物館。 大馬士革良刃上有手工錯主紋飾,嵌滿黃金寶石, 印度刀還飾有琺琅彩工藝, 真是珠連壁合,精美之極。 在一般情況下,判斷刀劍的年代和產地要看它的整體式樣。大馬士革刀是長彎月形狀的。有的長刀竟彎成弓背狀,刀身大體分兩種,一種窄刃平面無血槽,而上寬下銳的居多數。另一種刃體較寬而下部近尖鋒處特別放寬,並加劃一道血槽或幾道血槽。在伊斯蘭部落中,騎士們殺敵時不是用刀砍劈,而是策馬急馳將刀平持手中,使刀鋒平劃切抹敵人首級或身體,這種刀術促成刀是長彎月狀。不懂這種刀術的人用這種刀會很不自然。在大馬士革刀中,伊朗刀的把是直莖彎頭直形,護手均做成斜扁長方十字形。
土耳其人作戰特別喜歡短兵相接,昔日刀劍精銳不亞於伊朗和印度,其刃體有花紋刃的,也有白鋼無花紋的,這種白鋼刀往往加入白銀,所以有白銀光。土耳其刀在佔全刃三分之一的近刃尖處刃體突然彎曲並加寬成劍形的尖,其近柄部三分之一是直形,脊背T字母狀,血槽較寬;護手十字形,中部如斜長方形;柄用黃牛角片在兩邊夾上,手柄的莖與頭成直角,柄頭是圓形,莖與頭的直角連接處突然變細是土耳其刀最大的特徵。 土耳其還有一種本民族用的刀。手柄頭是馬蹄形,彎刀的刃在內彎面,與大馬士革刀外彎刃正好相反。 印度刀種類較多,以D字形、串字形和土字形手柄居多。這些特徵是鑒賞看所關注的內客之一。 馬來刃 的造型不同於世界其它民族的兵刃,讓人一看便知。
在馬來舊俗中,每人腰插3件克力士劍,一件是家傳的,一件是結婚時妻子所贈。還有一件是自行選購的,其中妻子所贈的一把往往刃紋纖細精絕,即使大馬士革花紋也為之遜色,有的克力士上利用糙面刃紋鑄成凸凹在刃身直接展開浮雕造型,巧妙之極;柄和鞘以象牙、金銀、硬木居多。鑽刻花、鳥。獸形,精細的程度是中國刃和日本刃難以比較的,因為馬來是崇拜諸神的國家,這樣為手柄提供了豐富的雕刻造型式樣,構成獨特風格。 另外,馬來刃還有香刃和霉刃兩種, 19世紀末爪哇尚有香刃可購,其香味極濃烈,常上百年不變味。毒刃是在刃紋上浸人毒液,因馬來刃糙面花紋孔隙很多,所以毒液也是上百年不變。這些內容使馬來刃變得更加神奇。 中華自有絕刃在,筆者曾在《北京青年報》上發表過世界名刃的文章,引起了一位國內藏家的注意,他到西四金倉珠寶店前來觀賞西洋刀劍,並與筆者交流,他對文章中形容三大名刃「冠絕世界」表示不同看法,提出中國花紋刃不次於它們。
說心裡話,我們也希望中國刃好,但沒見過上好的良刃,不能歪曲事實。幾天後,這位先生拿來了自己精心收藏的中國平面花紋刃和糙面花紋刃,筆者觀之,極為震驚。其刃紋如同放大的手指紋。排列有序,精美絕倫,而且劍身脊部到刃鋒的兩面斜坡上並不是平面的,而是帶有幾乎是平面的凸凹波坡,在光的作用下,產生一連串高光點的光波,光波隨著劍的揮動向反方向流動,令人目眩。這一現象是中外資料未見記載的。這樣在實用當中,會使對手把出劍看成是收劍,把收劍當成出劍,光的運用如此巧妙,真是負武魂千載情,中華自有絕刃在。徵得這位先生的同意,我們拍攝了其中一件柄鞘較為完整的面平花紋劍,他告訴筆者,鞘面裝飾是前人後配的。我們非常感謝這位不留姓名的收藏家。 中國是亞洲花紋刃的發源地,名家及寶劍有干將、莫邪、歐冶子、胡風子、巨闕、純鉤、龍泉、湛盧,太阿、工布等。花紋刃從銅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都極為著名。清代是晚期生產花紋刃的時期,以腰刀為主,乾隆皇帝曾特製一批御用刀劍極為名貴。文革前中國有大量中外刀劍收藏,文革期間,遭到銷禁。僅北京在那個時期就在軍事博物館的廣場上將收集來的上萬把刀劍,用電氣焊當眾全部燒斷,使目睹這一場面的人至今記憶猶新。
隨著中國拍賣公司的興起,一些中外刀劍開始出現在拍賣場上,目前拍賣的以西洋刀劍居多。目前,北京西四羊肉胡同2號金倉珠寶店二樓展廳,展放從國外徵集來的一批18至19世紀的刀劍,吸引了一批刀劍愛好看前往觀賞,面對久違的刀劍,愛好者們有的高談闊論,有的拿在手中揮舞一陣,似乎喚起了童時的興趣,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就選購一件,拿回去賞玩。目前中國拍賣的刀劍價位,一般的軍官佩劍在1千元,有花絞刃的刀劍要幾萬元,上好的佳品須幾十萬元,絕佳的極品上百萬元。西洋刀劍在中國收藏界剛剛興起,蘊藏看極大的收藏潛力,其中的史料價值、文物價值、工藝價值,文化價值必將吸引更多的愛好者。
斷鋼劍(Excalibur):「斷鋼」之意,亞瑟王(King Arthur)的佩劍,某種意義上也是王權的象徵,傳說為湖中仙女(The Lady of Lake)所贈。據該時期的圖繪之類推測,此劍應為雙刃的單手劍,長度大概在80-110cm。在這之前亞瑟王使用的是從石頭中拔出以證明其身份的石中劍。
格拉默(Gram,Gramr):德國及北歐神話中登場的最有名的一把劍。天神奧丁(Odin)將此劍插入樹中,由齊格蒙(Siegmund)拔出。後齊格蒙所在一族被西格爾王幾乎滅族,為延續血脈與其妹齊格琳迪(Sieglinde)生下一子。天神奧丁對此感到憤怒,在戰場上以Gungnir擊碎了 Gram。後來,撫養齊格蒙與修爾狄絲(Hjordis)之子,也就是著名的屠龍英雄齊格菲(Siegfield)長大的來根所重鑄成功。
杜蘭達爾(Durandal):《羅蘭之歌》中登場的名劍,羅蘭的佩劍。其來源一說為天使讓羅蘭將此劍獻予查理曼大帝(King Charlemagne),一說由羅蘭打倒巨人尤特門達斯(Jutmuns)所得並獻予查理曼大帝,最後均為由查理曼將此劍授予羅蘭
奧托克萊爾(Haultclaire):相傳為羅蘭好友Olivier的佩劍
巨人之劍(The Sword of Giant):所有者貝奧沃夫(Beowolf),傳說為矮人所打造,貝奧沃夫斬殺海妖所用的劍(從海妖的財寶堆中找出給予海妖致命一擊)
提爾鋒(Tyrfing):使持有者陷入毀滅的一柄劍,德國及北歐傳說中登場,極鋒利,也有說法稱其為一位巨人。
米斯特汀(Mystletainn):還是在北歐神話中登場,殺死奧丁之子巴爾德(Balder)的劍
赫倫汀(Hrunting):所有者貝奧武夫,帶去斬殺海妖的劍,但並未對其造成傷害。不過,這只是唯一一次此劍的失敗案例
哈培(Harpe):所有者柏修斯(Perseus),斬掉美杜沙首級的劍
戴因斯萊夫(Dainslef):所有者霍格尼(Hogni),尼伯龍根之歌的後半部相當耀眼的名劍。殺死英雄齊格菲的寶劍
阿隆戴特(Arondight):亞瑟王圓桌騎士中的第一騎士蘭斯洛(Sir Lancelot)的佩劍。
嘉拉汀(Galatyn):亞瑟王圓桌騎士中加文(Sir Gawain)的佩劍
其實外國的名劍遠沒中國多,畢竟在我們的名劍開始鑄造的年代,他們更多的還只能是傳說……當然,這很可能只是我手頭能找到的資料有限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