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用毛坯方法有哪些
常用毛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铸造
铸造是将熔融的金属倒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形成毛坯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制作形状复杂的金属零件,特别是内部有复杂结构的情况。铸造的毛坯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低的制造成本。
二、锻造
锻造是将金属加热至塑性状态,然后使用压力或冲击力使其形成所需形状的过程。锻造毛坯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内部质量,适用于生产受力较大的结构件。
三、焊接
焊接是通过熔化母材和填充材料,将两者连接成一体的方法。在大型结构或复杂组件的制造中,焊接常被用于连接多个较小的金属零件,形成整体的毛坯。
四、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是通过切削、磨削等方法直接由原材料制作出所需形状和精度的毛坯。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这种方法适用于制作精度要求较高、形状较简单的零件。
五、塑性加工
塑性加工包括挤压、拉伸、轧制等方法,主要用于制造具有连续形状的产品,如管材、棒材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以上即为常用的毛坯制作方法。不同的毛坯制作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零件的形状、材料、生产规模等因素。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会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选择组合使用多种方法,以达到最优的制造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毛坯制作方法也在不断涌现,如增材制造等,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❷ 锻造毛坯是什么意思
铸造模具是为了获得模具配件的结构形状,预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个和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空腔,再在该空腔中浇注流动性液体,该液体冷却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模具形状结构完全一样的零件了。
通过锻造可以使材料的组织细密,碳化物分布和流线分布合理,改善了热处理性能和提高了模具使用寿命。铸造模具配件毛坯一般都是经过锻造加工成形的,其锻造的目的是能得到一定的几何形状,以达到节约原材料和节省加工工时,降低成本的目的。
锻造毛坯注意事项
防止白点处理:对白点敏感的大型锻件进行锻后冷却与热处理时,若能将氢大量扩散出去,同时尽量减小组织应力,就可避免产生白点。
在实际生产中,多数锻件是锻后接着热装炉进行正火回火处理。锻后空冷的锻件只能冷装炉进行正火回火处理。正火后进行过冷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锻件的中心温度,经适当保温使温度均匀,同时也能起到除氢的作用。过冷温度因钢种不同而不同,一般热装炉为350-400℃或400-450℃,冷装炉为300-450℃。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锻造毛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