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asp60模具钢热处理方法是1、淬火温度是多少冷却介质是什么回火几次每次回火的温度是多少
ASP 60 是一种高钴合金粉末高速钢,也叫PM 60 SuperClean
PM 60 SuperClean通过热处理可以得到非常高的硬度和抗压强度,它拥有同其他PM系列材料一样好的热处理尺寸稳定性。虽然是高合金钢,但它的韧性非常高。
加工处理:
1.
抗弯强度:四点弯曲试验原始直径:Ø 6 mm/;试样尺寸:Ø 5 mm;回火:560°C保温1小时,3次回火。
2.
冲击强度:室温下不同硬度水平的近似冲击强度原始尺寸:9 x 12 mm;;试样尺寸:7 x 10 x 55 mm;试样形状:无缺口;回火:560℃保温1小时,3次回火。
3.
软化退火:在保护气氛下,加热至850 - 900℃。在炉中以10°C/小时的速度冷却到700℃,然后空冷。
4.
消除应力:工件经粗加工后,加热到600 - 700℃, 保温2小时,缓慢冷却至500℃,然后空冷。
5.
淬火:预热温度: 450 - 500°C 和 850 - 900°C奥氏体化温度: 1100 - 1180°C,模具应注意保护,以免淬火过程中出现脱碳或氧化。560°C回火3次,每次保温1小时的硬度。
6.
淬火介质:在真空炉中,以足够的正压(≥2bar)高速冷却,540℃等温淬火,空气或气体强制冷却,注意: 模具淬火必须连续冷却至约50℃,然后立即回火, 当模具需要最佳韧性时,请使用等温淬火槽或高压气体冷却。
7.
回火:不论使用何种奥氏体化温度,均须以560℃回火,且回火3次,每次回火保温至少1小时,每次回火后必须冷却到室温,三次回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应低于1%。
㈡ 一些模具钢为什么要进行冷处理
冷处理时把已淬火的模具钢即时置于-70℃以下介质中继续冷却工艺。由于马氏体是在开始转变点Ms以下的连续冷却过程中形成,到达终点转变点Mf时停止转变,而许多模具钢种的Mf点在零下温度,模具在淬火冷却到室温后都不可避免地含有一定量的残留奥氏体,进一步地深度冷却可减少淬火模具钢中的残余奥氏体,从而提高模具钢硬度和组织稳定性以及尺寸的稳定性。故一些模具钢要进行冷处理
㈢ 冷作模具钢和热作模具钢的区别,那里不一样
1、性能要求不一样
热作模具钢:较高的高温强度、良好的韧性、良好的耐磨性能、优良的耐热疲劳性、高淬透性等。
冷作模具钢:较高的耐磨性、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较强的抗咬合性、受热软化能力等。
2、分类不一样
热作模具钢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根据合金元素含量及热处理后的性能分类,可以按用途分,也可以按合金元素分类。按合金元素分类可分为低合金热作模具钢(钨系、铬系和钼系)、中合金热作模具钢和高合金热作模具钢(钨钼系和铬钼系)
钢材类别考虑,冷作模具钢多为过共析钢和莱氏体钢,一般属于工具钢范畴。
(3)冷却模具钢怎么打扩展阅读:
1、含碳量
一般为中碳,碳的质量分数为0.3%~0.6%。保证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较高的淬透性以及较好的塑性、韧性。
2、合金元素
加入的合金元素有Cr、Mn、Si、Ni、W、Mo、V等合金元素。其中Cr、Mn、Si、Ni合金元素的作用是强化铁素体和提高淬透性。W、Mo合金元素是为了防止回火脆性,Cr、W、Si合金元素能提高相变温度,使模具在交替受热与冷却过程中不致发生相变而发生较大的容积变化,从而提高其抗热疲劳的能力。
另外,W、Mo、V等在回火时以碳化物形式析出而产生二次硬化,使热作模具钢在较高温度下仍保持相当高的硬度,这是热作模具钢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Cr、Si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
㈣ 常用的模具钢淬火工艺冷却方法有哪些
模具钢冷却方法一:单液淬火法
单液淬火法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频次比较多,它将模具钢或零件加热到奥氏体化后淬入水,油或其他冷却介质中,经过一定时间冷却(冷却到低于珠光体型转变温度区域或马氏体转变温度区域)取出模具钢空冷。由于选择的冷却介质为一种,所以被称之为单液淬火法。
模具钢冷却方法二:双液淬火法
既然有单液,那么双液淬火法也是有的,它是在两种介质中配合完成的,具体的做法为将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的模具钢或零件先淬入高温区快冷的第一种介质中(通常是水或盐水溶液),以抑制过冷奥氏体的珠光体转变,当冷却到00*C.左右时,迅速取出转入低温区缓冷的第二种介质中(通常为油)。双液淬火法的优势很明显:有效地缓解或防止变形和开裂。模具厂家直销提醒:此法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模具钢冷却方法三:等温淬火法
等温淬火法的精髓在于有缓解变形和开裂,淬火应力小。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将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的模具钢工件淬入温度稍高于被淬火钢钢种Ms点的热浴中等温停留,完成相变以获得下贝氏体组织或下贝氏体和马氏体混合组织。
模具冷却方法四:喷射淬火法
喷射淬火法的方式比较多,比如喷液(水或水溶液),喷雾(压缩空气和水经雾化喷射到零件不同部位),气淬等都是常见的喷射淬火法,优点有可控制不同介质或不同流量,压力来控制和调节各温度区域的冷速;改变不同喷嘴数量和位置可使;冷却均匀。大型复杂特别是厚薄差大的工件和模具钢使用的最多。
模具冷却方法五:分级淬火法
该方法是冷却方法中做常用的方法,优点在于显著减少变形并且提高模具钢的韧度。具体的实施步骤为:将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的模具钢或工件淬入温度在马氏体转变温度附近的冷却介质(常用的为盐浴)中,停留一段时间,使工件表面和中心温度逐渐趋于一致后取出空冷,以较低的冷却速度完成马氏体转变。
㈤ 1. 冷作模具钢常用哪些表面处理,选择一种说明原理
表面处理很多种
我谈谈冷作模具钢的热处理特点吧:
冷作模具钢含合金元素量多且品种多,合金化较复杂。钢的导热性差,而奥氏体化温度又高,因此加热过程宜缓慢,多采用预热或阶梯式升温。
为保护钢的表面质量,加热介质应予重视,所以控制气氛炉、真空炉等先进加热设备和方法普通采用,盐浴加热应充分脱氧、净化。
在达到淬火目的的前提下,应采用较缓和的冷却方式。等温淬火、分级淬火、高压气淬、空冷淬火等是常用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强化,冷处理、或渗氮等表面处理有显著效果而采用。
盐浴处理后应及时清理,工序间的防护工作很重视。
冷作模具钢价格昂贵,冷作模具零件加工复杂、周期长、制造成本高。所以工艺制订和操作应十分慎重,避免质量事故,保证生产全过程的安全。
㈥ 模具钢锻造应考虑的生产工艺要点有哪些
近些年来,为了提高锻造效率和锻造的模具钢尺寸精度,一般采用液压快锻机进行模具钢的生产,对于锻造应考虑的生产工艺要点有:
1)保证足够的压缩比
从钢锭到钢胚、材的加工比,也称压缩比或锻造比(简称锻比),一般用k=F0/F(FO-钢锭平均截面积,F-胚或材截面积)。如果分步加工,则总锻压比是各步的锻压比的总和,这是工模具钢的热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工艺参数,在有的钢种的技术条件中,有明确的规定,一般不应小于4,。尤其是模块,对锻造比和镦粗比的要求更为严格。
2)加热温度和升温速度
钢锭的加热温度是在模具钢热加工最重要的工艺参数,一般与钢种的特性有关,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如果加热温度过高,会引起过热、过烧、晶粒粗大等缺陷。尤其是Cr12型的冷作模具钢。加热温度过低,难以加工、也易出现裂纹,影响生产设备和效率。因此应严格规定模具钢的加热温度。为保证钢锭表面和中心部位的温度梯度小和减小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从而导致裂纹的产生,应缓慢升温,并分几段预热保温,然后逐渐升温到加热温度,对于中、高合金模具钢的冷锭一般不要高于600℃装炉。
3)终锻温度
在锻造过程中,在确保模具钢不出现裂纹的情况下,应尽量用较低的终锻温度,会获得更细小的晶粒。其次,对于某些莱氏体钢,在锻造时避免终锻温度过低,而产生角裂和边裂。
4)变形工艺
对于模具钢的变形可以使用多种变形方式,冶金厂一般以拔长为主,对于大断面的材或模块,为了保证质量,有事采用镦拔,即镦粗与拔长相结合,这是增加锻造比的主要方式。在变形过程中,应注意变形量的控制。用精锻机生产开胚时,尤其要注意变形道次和每道次的变形量的设计和钢锭(钢胚)的加热温度的控制,以免发生孔洞缺陷,因为精锻机锤击力小且高频锻打,这对变形抗力大的难变形钢种十分有利,但由此造成钢材的便面变形,从而易形成孔洞。
5)钢胚的冷却
中山华氏抚顺特钢表示模具钢的大多数钢锻后或轧后要求缓冷或红松退火,在缓冷坑中缓冷时,注意入坑的温度和缓冷坑的保温性能,一般钢种在锻后入坑,保温时间不要低于48h。
㈦ 冷作模具钢的典型特点有哪些
冷作模具钢的使用性能
1)较高的耐磨性
冷作模具在工作时,表面与坯料之间产生许多次摩擦,模具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仍能保持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值和较高的尺寸精度,以防止早期失效。
由于模具材料的硬度和组织是影响模具耐磨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冷作模具的抗磨性能,通常要求模具硬度高于加工件硬度30%~50%,材料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或下贝氏体,其上分布均匀、细小的颗粒状碳化物。要达到此目的,钢中的碳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0.60%以上。
2)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模具的强度是指模具零件在工作过程中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强度指标是冷作模具设计和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拉伸屈服点、压缩屈服点等。屈服点是衡量模具零件塑性变形抗力的指标,也是最常用的强度指标。为了获得高的强度,在模具制造过程中,要模具材料的韧性,要根据模具工作条件来决定,对于强烈冲击载荷的模具,如冷作模具的凸模、冷镦模具等,因受冲击载荷较大,需要高的韧性。对于一般工作条件下的冷作模具,通常受到的是小能量多次冲击载荷的作用,模具的失效形式是疲劳断裂,因此模具不必具有过高的冲击韧度值。
3)较强的抗咬合性
咬合抗力实际就是对发生“冷焊”的抵抗能力。通常在干摩擦条件下,把被试验模具钢试样,与具有咬合倾向的材料(如奥氏体钢),进行恒速对偶摩擦运动,以一定速度逐渐增大载荷,此时转矩也相应增大。当载荷加大到某一临界值时,转矩突然急剧增大,这意味着发生咬合,这一载荷称为“咬合临界载荷”。临界载荷越高,标志着咬合抗力越强。
4)受热软化能力
受热软化能力反映了冷作模具钢在承载时温升对硬度、变形抗力及耐磨性的影响。表征冷作模具钢受热软化抗力的指标主要有软化温度(℃)和二次硬化硬度(HRC)。
㈧ H13热作模具钢在锻造时怎么做到模具冷却模具腔内易粘氧化皮非常不易清理哪位师傅能否解决下啊
你好!H13热作模具钢在锻造模具冷却方法:
热处理:(交货状态:布氏硬度HBW10/3000(≤235)),淬火:790度+-15度预热,1000度(盐浴)或1010度(炉控气氛)+-6度加热,保温5~15min空冷,550度+-6度回火;退火、热加工;
㈨ 求教,最实用的模具模具钢淬火冷却技巧有哪些
模具钢淬火冷却时应注意冷却介质问题、冷却设备问题、模具表面覆盖层清楚问题和人工操作技术问题。下面介绍一下实用的模具钢淬火冷却技巧。
1、模具钢喷射淬火法
大型复杂特别是厚薄差大的工件和模具钢,为使冷却均匀避免过大的淬火应力,控制好冷却过程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冷速的方法。有喷液(水或水溶液),喷雾(压缩空气和水经雾化喷射到零件不同部位),气淬等多种方式,其优点是可控制不同介质或不同流量,压力来控制和调节各温度区域的冷速;或改变不同喷嘴数量和位置可使;冷却均匀。目前在模具热处理中最流行的真空高压气淬即是。
2、模具钢分级淬火法
将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的模具钢或工件淬入温度在马氏体转变温度附近的冷却介质(常用的为盐浴)中,停留一段时间,使工件表面和中心温度逐渐趋于一致后取出空冷,以较低的冷却速度完成马氏体转变,此法能显著减少变形并且提高模具钢的韧度,是模具零件常用的淬火方法之一。模具钢分级淬火的温度选择有两种。一种是取被处理工件钢种的马氏转变开始温度(Ms点)以上10~30℃;另一种是选取Ms点以下80~100℃。分级的停留时间也要掌握好,过短则温度不够均匀,未能达到分级淬火的目的;过长则可能发生非马氏体相变而降低硬度。
3、模具钢等温淬火法
将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的模具钢工件淬入温度稍高于被淬火钢钢种Ms点的热浴中等温停留,完成相变以获得下贝氏体组织或下贝氏体和马氏体混合组织。此法目的有缓解变形和开裂,淬火应力小等优点。具有与回火马氏体相近的强度和韧度。
4、模具钢单液淬火法
将模具钢或零件加热到奥氏体化后淬入水,油或其他冷却介质中,经过一定时间冷却(冷却到低于珠光体型转变温度区域或马氏体转变温度区域)取出模具钢空冷。由于模具钢冷却过程在单一冷却介质中完成的,称单液淬火法。
5、模具钢双液淬火法
顾名思义,模具钢淬火冷却过程是在两种冷却介质(最常用的是水,油)中配合完成的。使冷却过程较为理想,既在珠光体转变区域快速冷却,在马氏体转变区域缓慢冷却.具体做法是,将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的模具钢或零件先淬入高温区快冷的第一种介质中(通常是水或盐水溶液),以抑制过冷奥氏体的珠光体转变,当冷却到00℃。左右时,迅速取出转入低温区缓冷的第二种介质中(通常为油)。由于马氏体转变在较缓和的冷却条件下进行,可有效地缓解或防止变形和开裂,俗称水淬油冷。此法需要较高的操作技巧。有时了理解为三种介质,即先水,后油,最终是空气。
避免模具钢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开裂的现象,对于模具钢淬火工艺后的冷却,也是必须的,这样会使模具钢不易变形,在使用条件下有合适的粘度,不易燃、易爆、无毒等。
㈩ h13模具钢怎么打孔
如果模具没有淬火,使用钻头就可以钻孔。如果已经淬过火,可以使用电火花穿孔机穿孔。电火花穿孔机的穿孔效率很高。如果要钻的孔比较大,可以先穿孔,然后再用线切割把孔切到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