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電焊界第一人!拒絕外國百萬年薪,現在怎樣了
中國有一句古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大家都知道,各行各業中總會有自己的優秀模範,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後人們才會有為之奮斗和努力的目標。但是要知道,領頭羊不是天生的,他們也都是在自己各自領域內勤懇認真工作的普通人而已。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出色的領頭羊,就是中國電焊界的第一人——高鳳林。
03
後來的高鳳林十分出色,成為高級技師,還攻克了2006年反物質探測器項目中的難題,由此,他的能力獲得了大家的認可。要知道,他焊接過的火箭發動機有90台,而且高鳳林的技術已經能夠在0.33毫米的管壁上進行超過3萬次的焊接工作。擁有這樣高超的技術,不會被稱為中國電焊界第一人。更厲害的是,他曾憑借自己的工藝獲得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的三項世界金獎!
出名後的高鳳林瞬間揚名海外,一時間,許多外國相關企業和部門都向他拋來了橄欖枝,甚至有的公司許給他百萬的年薪的待遇和兩套房子。但是他一一拒絕了,因為他認為,只有為中國賣力才能感到驕傲和自豪,這種成就感是多少金錢也換不回來的。要知道,東風導彈的焊接工作就是高鳳林完成的,出名後的高鳳林並沒有停止自己學習的腳步,所以接到的焊接工作只能在沒事的時候去完成。據統計,他前前後後共攻克了航天難題200多個,這個拒絕外國年薪百萬的牛人值得大家用心敬重!
⑵ 中國「焊將」高鳳林:外企8倍年薪挖不動,如今怎樣
2018年正值56歲的高鳳林獲得了"大國工匠"的稱號,短短的四個字恰當了總結了他這些年來走過的風風雨雨和在航天事業上留下的痕跡。
作為中華總工會副主席的高鳳林曾在一次采訪中說道"崗位不同,作用不同,僅此而已",鮮明的表達了他甘於淡泊的人生態度。
他也開著玩笑說,他的主要工作是關於火箭的焊接工作,作為國之利器的東風導彈只是在他閑來無事才去焊接,更顯示出了他豁達和瀟灑的一幕。
⑶ 導彈的製造難度很高嗎
在軍事領悟中,導彈的地位可以說是很高的,因為導彈屬於一種精確制導武器,具有射程遠、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等特點,尤其是自從二戰問世以來,導彈更是受到了各國的普遍重視,並且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導彈的使用,使戰爭的突然性和破壞性增大,規模和范圍擴大,進程加快,從而改變了過去常規戰爭的時空觀念,給現代戰爭的戰略戰術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所以在打造的時候,魚雷雷身形狀似柱形,頭部呈半圓形,以避免航行對阻力太大,另外,它的前部為雷頭,裝有炸葯和引信,中部為雷身,裝有導航及控制裝置,後部為魚尾,裝有發動機和推進器等動力裝置,魚雷的動力系統能源分別為燃氣和電力等,另外,魚雷在水中的運動受到重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若重力大於浮力,沿水平方向發射的魚雷,將象石子那樣向斜下方運動,若重力小於浮力,它將象氫氣球那樣向斜上方運動。
⑷ 中國電焊界第一人高鳳林,到底有多厲害
高鳳林用親身實踐向我們展示出新時代的工匠精神,他追求卓越,追求創新,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斷在焊接這個行業上突破自我,中國製造是世界給予中國最好的禮物,如今我們正在逐步過渡到中國創造當中,在這個過程當中,少不了工匠精神的發揚,精雕細琢的手工工藝背後是“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的辛勤付出與學習。
正如香奈兒首席鞋匠說到的這句話“一切手工技藝皆由口傳心授”,如今的高鳳林仍然沖在工作的第一線當中,同時,他還培養出許多焊接領域的高精尖人才,為中國之後的焊接事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資源,向他們傳遞了耐心、專注的匠人精神。
⑸ 導彈的材料有什麼
導彈一般使用鋼板,但再入段一般使用陶瓷或其他一些耐熱復合材料。
導彈各部位使用的材料,大部分與飛機材料相同,但為適應運載火箭與彈道導彈的特殊工作環境,也發展了多種專用材料。
彈頭是石英纖維增強的二氧化硅作為窗口材料。
彈體多採用高強度鋁合金製成半硬殼式結構或蜂窩結構。
液體火箭的箱體材料既要求強度又要求耐蝕性能。早期的液體火箭箱體選用鋁-鎂合金。
隨著鈑金成形和焊接技術的進步,後來改用鋁-銅-鎂系、鋁-鋅-鎂系高強度鋁合金製作箱體。為箱體內部增壓的高壓氣瓶多用鈦合金或高強度鋼製作。
⑹ 研製洲際彈道核導彈,需攻克哪些技術難關
首先是要有足夠大的火箭。同樣的火箭既能把很小的彈頭打很遠,也能把很重的彈頭打很近。所以洲際導彈對火箭的要求與對核彈頭的要求是成反相關關系的。東風5號能把6噸的彈頭打到美國,是因為早期的氫彈確實很重。但是到了現在,核彈已經很輕了,就可以一次裝10個核彈頭了。但是由於很多場合對導彈重量尺寸的限制很大,所以導彈其實不能無限放大,這就要求導彈的技術水平很高。
第二是要有足夠小的核彈。目前根據各種公開資料,幾個核大國的核彈都已經逼近理論極限了,大家的水平也都差不多。五六十萬噸當量的核彈大概都是四五百公斤,也只有這個水平,做分導式多彈頭才有意義。否則只能用巨大的導彈投擲一個威力很小的彈頭。
第三是再入。導彈的彈頭以極高超音速從外太空沖進大氣層,跟隕石沒有本質區別。如何確保彈頭不被燒毀是一個巨大的技術難題,可以說是技術難度最大的難題。再入問題不解決,導彈的射程就受到限制,因為導彈的射程和速度以及再入難度是正相關的,解決不了再入問題又要打遠射程,最後落下來的就只能是廢鐵。
第四是制導。其中核心是慣性制導。導彈打不準,就需要更大的威力,彈頭就更大,然後引起一系列的麻煩。東風5號早期的精度在幾公里的級別,所以必須攜帶幾百萬噸當量的核彈頭,才能保證摧毀目標。而這種慣導水平即使到現在能夠達到的國家也不多。
第五個是發射平台。發射井是固定的,只能打第一波,核反擊能力等於0。移動發射平台就對導彈的尺寸,重量有限制了。
舉個栗子吧,印度的烈火5,公認是站在洲際導彈門口了的。它的起飛重量接近50噸,射程號稱5000公里。這是因為他們氫彈搞不出來,搞原子彈也搞得很重,需要一噸以上的載荷,但是當量又很小。火箭技術又不行,所以只能把導彈做得很大。根據公開消息,烈火5號的彈頭能夠承受2000攝氏度的高溫,這實際意味著它實際有效射程只有3500公里左右,雖然試射了5000公里,但是不能保證彈頭完整。要達到洲際射程,需要彈頭承受10000度左右的高溫。烈火5的精度相當糟糕,它試射時落區寬600公里,長1000公里,這樣算起來它的誤差至少也在幾十公里的級別,再加上彈頭威力小,基本上無法保證摧毀目標。最後一個坑是這種50噸的重型導彈,比白楊M還重,它的機動發射車不是誰都能造的,就連美國都沒有。全世界也就只有俄羅斯和中國有。所以烈火的「機動發射能力」也就不存在了。
⑺ 中國第一焊工,專焊衛星導彈!外國8倍年薪挖他,後來怎樣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這是雨果先生曾說過的一句話,表示了人,無論是做什麼工作的人,無論工作有多麼的不堪,只要堅持下去,努力下去,總有一天會迎來屬於自己的陽光,獲得自己的成功。高鳳林就是這樣由剛開始的普通電焊工,最後成長為中國電焊第一人,外企甚至都開8倍年薪挖人,他也不動於衷 只在沒事時焊接東風導彈。
高鳳林的學習歷程
高鳳林中國電焊第一人,他的一生都在努力學習。他出生於1962年三月河北省的一個普通平民家庭,從小就被評為優秀學生,成績優異,可以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級人才。
雖然高考考了不錯的分數,也加入了隸屬於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的技校,但是卻沒有自己喜愛的機床,誤打誤撞之下加入了焊接工藝製造班,成績變得一塌糊塗,然而他卻受到了上天的眷顧。
在幾位焊接師傅的幫忙下,他轉變了思想,找到了新的目標走上了一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可是沒有想到她在焊工這方面的天賦遠勝於一般人。最後成為了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院211廠技工學校焊接專業的學生,擁有著大學學歷和學士學位。
每個人都有盡忠報國的意願,但是生活的壓迫讓多少人不願付出行動,而高鳳林卻敢付出,敢行動。即使現在的高鳳林已經有50多歲了,但他依然奮戰在火箭核心製造的一線。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能力的大小而是為自己的意願付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