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要買個兔兒爺送給朋友,網上看到是小號的40元左右,請問有誰知道店裡賣多少錢
最便宜的50~貴了不等啊。。。。。我前些日子請了一隻50的~幫朋友請了只70的喵~長得都超萌哇~^^
2. 初一中秋節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一中秋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這一天,我早早起床,陪媽媽去菜市場買菜。
媽媽忙了一上午,做了一頓豐盛的午餐。我的家人品嘗了我媽媽做的美味食物。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就是傍晚,我們來到月牙湖公園賞月。今晚,月亮很圓,月光很亮。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
這皎潔的月光勾起了我的遐想:啊!天上的嫦娥一定後悔了。她偷偷看了看後羿,但後羿看了看地上給嫦娥的水果。吳剛,但他日夜在砍桂樹.玉兔正在研究醫學.
現在是中秋節和滿月。中秋相思寒!家人不能團聚是痛苦的。家人朋友只能互相發想法。月亮的寒冷支撐著人們對朋友的渴望和對家人團聚的渴望。古人用月亮帶寄託相思和團圓。
月亮是思鄉之魂。李白的《我床腳那麼亮的一線光,會不會已經有霜了?我抬起頭來看,發現是月光,又沉了回去,我突然想到了家。」看著流動的月光,鄉愁起伏,牽掛著家鄉的親人,鄉愁就在一起了。只有霜月知道詩人內心的鄉愁。這種思鄉之情讓我晚上難以入眠,遙望遠方,只有把愛送到明月,才能撫慰我心中相思之苦。
中秋節快樂,溫暖,美麗,而且…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啊!月餅大大甜又香啊,送給爺爺一片情啊!」伴隨著兒時的童謠,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悄然而至。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要擺上水果、佳餚團聚一堂,享受天倫之樂。
每年的這個節氣,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美食就是吃月餅,是中國人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我們家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要親手製作月餅,饋贈親朋好友並送上祝福。
媽媽和我買來了制餅的原材料,動手用低筋麵粉和上專用糖漿、小蘇打攪拌,做好面劑,然後醒發30分鍾。接下來把准備好的紫薯、蛋黃、豆沙逐一拌糖備用。用不同的口味的餡包裹在面劑里,最後選擇自己喜歡的模具擠壓成型。一塊塊半成品被送進烤箱,經過三遍刷醬、三遍烘焙最終完工。
月餅放涼後,我和媽媽把它們放進包裝精美的禮盒裡。送給了四樓的孤寡老人周奶奶,因為她的身體一直不太好。送給了物業辦值班的叔叔阿姨,可能他們由於工作原因不能回家團聚了。傍晚月亮慢慢升起,我們在小院里開了一個小小的中秋聯歡會。大家捧出了各種好吃的,有水果、有小食而媽媽的拿手廣式月餅被一搶而空。
月色朦朧,興致正濃。中秋佳節我付出了汗水卻收獲了幸福,難忘的是看到收到禮物時一張張驚喜、幸福的笑臉。與大家共度佳節讓我懂得了珍惜和分享所得到的無限快樂。
中秋節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中秋節,我都會在家裡和爸爸、媽媽一起過節。而今年的中秋節,卻來到了軍體院,和兵哥哥們一齊度過這個歡快的節日。
傍晚時分,我們少年軍校的同學在學校集中,徒步前往軍體院。來到軍體院,兵哥哥們以他們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我們分好了小組,下到各個班裡和大兵們聊天。我們聊了很久,也吃了很久,因為一邊聊一邊吃,嘴才不會閑著嘛!緊接著,兵哥哥們給我們表演了精彩的節目,比如:獨唱、合唱還有街舞表演呢!
當然,身為小兵的我們也不賴,我們一共表演了三個節目。第一個是《威武軍校生》,這個節目,我們練了很久,工夫總算沒白費,我們換來的是一片熱烈的掌聲。第二個節目是《心語用心感恩快樂成長》,這一個節目,讓大兵們懂得了感恩,許多教官都差點哭了呢!我們的最後一個節目是舞蹈《動感少年》,我們的動感讓教官們也一齊動感了起來。節目都表演完了,該要走了,我們的大兵和小兵都非常地捨不得。離開軍體院的時候,兵哥哥們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歡送了我們。這是一個終生難忘的中秋節。
暮色斂盡溢出來的清冷,銀和韓默默地轉向玉盤。這種生活晚上不好過。明年的明月會是什麼樣子?古人無數次贊美月亮,但今年的滿月是否像作者的詩一樣神聖明亮?
今天是8月15日。我們和祖父母在家裡聚會。晚飯後,我們坐在陽台上,期待月亮出來。漆黑的夜晚,我望著窗外,找不到淘氣的月亮藏在哪裡。時間久了,月亮終於出來了!婆婆雲慢慢繞過月亮,試圖遮住它,但月亮透過縫隙把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這是因為世界似乎停留在那個美麗的銀色時刻。然而,當優雅的月亮女神出來時,她不想露出整張臉。她像一個神秘的女孩,用輕紗遮住自己美麗的臉龐,只留下迷人的眼睛,讓人神魂顛倒。漸漸地,雲婆婆慢慢地離開了月亮,月亮也向人們展示了它所有的寧靜。多美啊!這時,月亮就像一塊玉,清涼;淡淡的,讓人心曠神怡;柔柔的,彷彿沉浸在一種空靈柔軟的狀態中,中秋的圓月不僅美麗,更在這一夜將溫馨團圓的祝福傳遍千家萬戶。
在古代,人們把豐富的內涵放在月亮上,把它描繪得像女神一樣高貴美麗。此時此刻,月亮也毫不遜色地釋放出它的魅力,它給人們帶來了家庭團聚、美麗與和諧的象徵。5月,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回到家鄉看望他們的老母親,5月,成千上萬的千千人在那一刻回到了他們的家港。是獻給人們不朽的情懷和永不消逝的傳統品質。
這時,我深深地沉浸在月亮的魅力中。
盼啊盼,終於把中秋節給盼來了。今年中秋來得格外的早。真是高興幸福!一年一次的中秋節是大家團員的節日,我們家也是如此,一到中秋,我們一家人就會聚在一起,一起吃團圓飯,別提多高興,多熱鬧了!當然,最高興的事情還應該屬飯後的賞月了。所以我們家一早就吃晚飯,准備好好地欣賞月亮。
但是天公不作美,今天的天氣並不如人意。烏雲時不時關顧,月亮也是遮遮掩掩的,欲出還羞!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了,月亮又負大家所望,灑下第一縷月光,四周都像披上銀裝一般,這時班主任老師講話了,他說:「今晚的月亮這么明,這么亮,讓我們以月亮為題,看誰能背誦出更多有關月亮的詩詞。」
不一會兒,大家就紛紛參加到這個活動中了。
有一個同學就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雲盤」。
另一個同學就說:「明白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丁同學就說:「春風又綠江南岸,明白何時照我還。」
一句句優美的詩句,無不贊頌著古人對思家、思鄉的情感,如今的我是否還會像以前一樣和同學們在月圓之夜共賞詩句呢?
月亮還是雙前的那個月亮,可人呢?就只剩下了我和我的記憶。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傍晚來臨了,街上行人極少,因為他們此時此刻都是在家裡,和他們的家人團聚在一起。女孩獨自一人在街上走著。她不是在等人,也不是要去買東西。而是因為她剛從她的家裡跑出來。女孩的家很窮,她的父母都是下崗工人,家中還有眾多的兄弟姐妹。因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有一些孩子不能買燈籠,而她就是其中的一個孩子。燈籠,是紙燈籠,五毛錢,一塊錢就有一個了。紙燈籠上的圖案並不好看,不算是漂亮,買來,只是圖個樂趣罷了!女孩想去朋友家,可剛走到朋友家的大門的時候,她又不想進去了。因為,她看到朋友家有很多人,到處熱鬧非凡,到處張燈結綵。許多孩子拿著燈籠在追逐、玩鬧,還有一群人在燒烤。女孩多麼地羨慕呀!她實在不好意思進去,只得轉身走了。
大街上,女孩一個人孤零零地走著。女孩心想:唉!人家一家子多麼開心呀,我卻……我此時因是和家人開心地在一起的呀,為了一個燈籠,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女孩思緒萬千,心情非常沮喪。「阿美——你在哪裡呀!」「阿美,快出來,燈籠買給你啦!快回來呀!」從遠處傳來一陣喊聲,那不是字跡的家人嗎!只見女孩母親的手裡也提著一個燈籠。女孩的眼睛不知什麼時候濕潤了。「娘——俺在這兒呢!
……
我相信女孩的家,今年的中秋節一定會由不開心轉為很開心的!你說是么?
早上,我從夢中醒來,看了一眼日歷。哇!今天是中秋節。我馬上洗漱完畢,打開電腦看看有沒有關於中秋節的故事…
晚上剛吃完飯,媽媽問我:「要不要去廣場玩?」我說我要去,我和媽媽就出發去廣場了。
來到廣場,環顧四周,有舞蹈,寫作,滑冰,到處都是節日慶典。我抬頭一看,金色的夕陽起初看起來像一條漂亮的披肩,漸漸變成了一個玉盤。哈,原來我一直在等的月亮已經升起來了。
潔白無瑕的月亮掛在星空中。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親。要是我能和他一起賞月就好了!看著月亮慢慢升起來變圓,突然想起李白的一句詩:「一個小時的時候,我不認識月亮,我叫它白玉盤,我懷疑姚泰的鏡子,飛到青雲的盡頭。」
月色是多麼柔和,像一條輕紗,散落到人間;月亮是多麼可愛,像白玉一樣讓我們欣賞;夜空多美啊。在月亮的背景下,它就像是地球上的仙境。你看,月亮里的黑影不就是傳說中桂花樹下喝桂花酒的吳剛嗎?不遠處,美麗的嫦娥姐姐懷里抱著一隻可愛的玉兔!
看著它,我彷彿進入了神秘的廣寒宮.
吃著甜甜的月餅,享受著醉人的月亮,想著誘人的神話傳說,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
今年中秋無限美好,期待明年中秋月圓。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夕陽西下,萬燈通明,人們都趕著回家與親戚們團圓。今天爸爸特意地下廚為我們准備了豐富的晚餐,有魚、有雞、有蝦、有蟹。琳琅滿目。
貪吃的弟弟一看見送上了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說是想試試味道。飯做好了,我扶著年老的奶奶來到桌前一齊吃團圓飯。飯後,每個人都吃得飽飽的,來到客廳里看電視,今天的節目特別的豐富。爸爸提議玩「飛行棋」大家都異口同聲的贊成了。參加者有爸爸、媽媽、弟弟和奶奶,而我也坐在一旁觀戰者,玩得特別激烈的時候急性子的弟弟要求去賞月,爸爸說現在還沒到時候,弟弟在撒嬌著說「:我不要,我不要!」奶奶見如此情形,拉著弟弟說:「來來來,奶奶出個謎語給你猜。」弟弟一向最愛猜謎語,這次也上當了。
年老的奶奶還果真有一手呢!到了11點鍾左右,爸爸向全家「發令」是時候賞月啦,大家就幫忙拿些東西上去,嘩!今天的月光特別圓、特別的明亮。
從樓上望下去,孩子們個個手裡都拿著紅燈籠來慶祝中秋,還有些大孩子在放煙花,這是一個不寧靜的夜!望著那一輪明月,我深深祝願月光下的人們每天都能和諧共處,不單單只是中秋節才能團圓!
在這個星期三的下午,我們班級上舉行了一個主題活動——「中秋班級活動」。
首先,四位主持人閃亮登場,他們分別是王宇昕、何雨凝、毛晟嘉、周賢瑞,他們拿著演講稿,沒有話筒,聲音依然洪亮,他們深情並茂地朗讀著,為我們班的這次活動做了很多的准備,給我們講述了許多有意思的事情。
終於輪到我胡新悅、楊詩桐表演了,有了上一次的經驗,我也更適應了些,在台上也表演得更自然了。
主持人在我們已經表演完了,就接著說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有哪位同學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呢?」胡新悅又一次舉起了手來,主持人看到了,立馬把她請上講台,她詳細地講著,我們也聽得津津有味。
經過幾位同學的精彩表演,我了解了許多關於中秋的故事、來歷、習俗、文化傳統等,望著自己「唱歌的肚子」,一下子就想起來了;哦!還得吃月餅啊,我立馬拆開我的月餅,有蛋黃餡的、牛肉餡的、香腸餡的,各式各樣,我一看到就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就像變魔術一樣,桌上的月餅一下都不見了,我的肚子也得到了滿足。
最後我們還聽著《水調歌頭·中秋》,度過了這美好的一課。
正好今天又是一個19年,國慶碰上了中秋,祝大家團團圓圓,也祝祖國繁榮富強!
哈哈!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臨了!我好高興啊!我從一早上起床,到將要晚上的時候,我都在想著一個問題:夜晚中的月亮姐姐,會是怎麼樣子的?是像一艘小船那樣彎,來吸引我們;還是像人們買的月餅那樣圓又圓,來讓大家看看,自己在這些日子裡撐多久呢?正當我想得著迷時,媽媽輕聲地叫了我一下,我該吃早餐了。
我看見我的早餐,是一個圓圓的月餅。我又想起了月亮姐姐。不過,看見了早餐後,我敢肯定地告訴自己,今晚上的月亮姐姐會是一年當中最最美麗,最最圓,最最亮的一個晚上!
我默默地靜侯月亮最最璀璨的晚上來臨。我盼呀盼,盼呀盼……「該吃飯了!」一聲如排山倒海的聲響,震穿了我在思考的一面牆。我吃完晚飯後,走到窗口前,才想起自己要辦的事情來(我真笨啊)。果然不出我所料,在今天,月亮姐姐的確吃多了,帶著胖呼呼的身體來見我們了(月亮姐姐真是不怕別人怎麼笑話她)!
月亮姐姐困了,大家該睡覺了,讓我們去迎接更璀璨,更美好,更新的明天吧!
在北京,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又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處處皆是。家人團坐,飲酒賞月,稱為「團圓節」。又將祭月的月餅按人數切成塊分食,稱為「團圓餅」。
在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們也不用上課。人們過中秋節,第一件大事就是買月餅。這均是用蛋黃和蓮蓉摻和成的。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燈籠,特別是小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一些零七八碎的玩意兒。
北京還有一個有特色的玩意兒——泥兔攤。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幾年還有賣,但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有在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爺是用泥做的,兔首人身,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座或立,豎這兩只大耳朵。過中秋,家裡擺個兔爺兒像,確實很有氣氛,還為家裡增添了幾道色彩。
北京這幾年似乎又興起了送禮大行動。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街市遍設果攤。過節,弄兩輛車,滿滿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里的家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時還想,現在到底是拜兔兒爺的。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一眨眼,又過完中秋節了,大人們又干自己的事情,孩子們有上學去了。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到了。今年中秋月亮顯得格外圓,格外亮,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看到這些景象,在這樣的氛圍,我不禁想起我剛去世幾個月的爺爺。
「每逢佳節倍思親。」每當佳節到來我們都會想起自己的親人。我爺爺生前非常疼我,他經常帶我出去公園玩,去喂鴿子。給我買好吃的、好玩的。也經常對我嘮叨。我知道爺爺的嘮叨其實是對我的一種關愛,我表面上是不愛聽爺爺的嘮叨的,還會跟他嚷嚷,其實我心底是喜歡他的嘮叨。現在爺爺不在了,我再也不能和爺爺一起賞月,一起吃月餅,再也聽不到爺爺的嘮叨了。總是覺得缺了什麼似的。這個中秋我感到很傷感。
年年中秋和他過,唯有今年少一人。我又想起蘇東坡的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的心情豁然開朗起來,心想: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只要我們珍惜現在,過好每一天就足夠了。爺爺在天之靈,也希望我和家人,希望世上的所有人能幸福、安穩的地生活。共同分享每一分美好時光。
為此,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學習時光,發憤圖強,努力讀書,勤奮學習,將來為人民造福,讓家家戶戶都能團團圓圓、高高興興地過好每一個中秋佳節。
就在前些天,老師讓我們查找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回家翻看日歷,我才知道今年的中秋節過些天就要到了。
記得去年中秋節的時候,媽媽曾告訴我,中秋節可以賞月、吃月餅、聽傳說、慶團圓。這讓我想起了一首著名的古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雖然,今年的中秋節馬上到了,這幾天卻一直陰雨蒙蒙,不過蒙蒙細雨卻給中秋傳說增加了許多神秘的色彩。嫦娥奔月讓我想起了美麗善良的嫦娥仙子;玉兔搗葯讓我想起了那可愛無比的.小玉兔;吳剛伐桂讓我想起了那廣寒宮前的桂花樹,不知道桂花樹是否還那麼枝繁葉茂,吳剛是否還在砍伐桂樹,一直做著那種徒無功的苦差事……
老師曾講,關於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全國各地各有各的習俗,地方特色也非常突出,聽起來還挺好玩的呢,有趣極了。比如說,在福建浦城,女孩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要掛燈向月宮求吉兆;而在我們當地也有吃月餅、賞月等習俗……
這幾天,連綿的細雨一直下個不停。看來,中秋之夜,想看到「白玉盤」好像是不可能了。不過那些美麗的傳說我卻一直念念不忘,因為我喜歡那些美麗的傳說,更喜歡這個家家團圓的日子。我在想,大人們的想法應該和我是一樣的吧,要不,您瞧,他們每個人的臉上掛著幸福而甜蜜的微笑。
「希望人長久,共萬里。」秋天,像一把利劍,刺進熱氣里,留下無盡的寂寞。可能荒涼,也可能孤獨,但在這樣一個空曠的季節,我愛上了秋天,更愛上了中秋節。
中秋節雖然沒有春節那麼熱鬧和狂野,但它的骨子裡和永恆的文化里透露著對家庭和家鄉的深深思念。杜甫的「禪卷」和李白的「玉盤」,都是妙詞美句,為這個中秋增添了一層濃濃的詩情畫意。
其實中秋節表面上是空的,但其內在的精神文化支撐著它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吃月餅賞月成了它的代表。千言萬語不值一頓團圓飯。秋天太熱了,月亮就像令人垂涎的月餅。手裡拿著一個小月餅,抬頭看著「大月餅」,一家人有說有笑,場面很過癮。
中秋節不僅僅是團圓,更是一種對人的思念和鄉愁。
「希望人長久,共萬里。」蘇軾的詞鏗鏘有力,蘇軾的詩深情雋永。再怎麼驚艷,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都是對家人的深情。讀完這首詩,咀嚼其中的句子,蘇軾醉醺醺地在陰沉的辦公桌前抽煙,眼睛望著月亮,深深地思念著家人,即興作品的場景就展現在我們面前。其實月亮不僅僅是一個團圓的呼喚,更是一個傾訴家鄉情懷的對象。看著明月,想著親情,想著相聚,這就是中秋節的魅力。
中國的節日是豐富多彩的,比如喜慶的春節,生機勃勃的端午節,綠色的植樹節……還有中秋節。
我喜歡我們的節日。
今天是中秋節,爸爸從超市買來了幾只大河蟹,要給我們做一頓鮮美的河蟹大餐。
看著那些可愛的河蟹,我的興趣也來,便在一旁觀察起河蟹來。這些河蟹有兩個大鉗子和八隻腿,它們可歷害了。我抓起其中一個,本想好好研研究究,但因為不注意,我被它的鉗子慢慢的鉗了一下,同時還被它腿上的針刺到了手。但這並沒有影響我繼續觀察,它們灰色的背上有一個大殼,兩隻眼睛小小的,但十分機靈。八隻腿上的鉤是用來抓住地面的。我把其中一隻放在地上,它一直橫著走,但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他競堅著走,走入了廚房。
在這雲淡風輕的夜晚,終年潺潺的小河上波光粼粼,池邊的依依垂柳和鬱郁芳草也顯出了勃勃生機。院子里的桂花清香四溢,皎潔清幽的月光把爸爸媽媽的臉龐,照得格外年輕動人。
我發現月亮不全都是亮的,上邊有一塊塊的暗斑。我想,最亮的那一塊一定是月宮。有朝一日,我們一家都上月宮做客去。嫦娥姐姐給我們做飯,玉兔妹妹給我們沏茶,吳剛叔叔給我們端出桂花糕和桂花糖。那不亮的地方該是個大寶庫吧!那裡有許多珍貴的資源,等著我們去挖掘。那忽明忽暗的地方又是什麼呢?我對著一輪明月,浮想聯翩,直到媽媽催我睡覺,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陽台。
爸爸快速把它抓住又放回了水盆里,然後把它們清洗干凈後就放進了蒸鍋中。爸爸給我一個命令,要我看著鍋,漫長的15分鍾過去了,河蟹終於蒸好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個吃了起來,哇,好多的蟹黃呀!這個中秋節過的真快樂!
3. 請問北京在哪裡可以買到兔兒爺要最傳統的那種。
天壇北門附近有個天隆昌批發市場,裡面就有一家專門做兔爺的。
4. 怎麼供兔兒爺。
八月十五供兔兒爺
--------------------------------------------------------------------------------
2005-09-16 14:36:11
一年一度又到中秋節了,各大商場、超市擺滿了五花八門的月餅。但我總覺得缺少點過節的氣氛和樂趣。
小時候我家裡很窮,時常吃了上頓愁下頓。然而每到中秋節這天,母親哪怕是東摘西借也要買回一兩斤豬肉,還有果料,蒸個很大的團圓餅。至今我念念不忘母親親手蒸的團圓餅,既美觀又香甜松軟,遠比當今市場上賣的月餅好吃。母親蒸團圓餅是為了祭月,希冀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團圓餅直徑近一尺,五六層摞起來有巴掌那麼厚,每一層放上紅糖、桂花露,最上面的一層碼上杏干、梨乾、葡萄乾、核桃仁、瓜籽仁、大紅棗,再點綴上青絲紅絲,花花綠綠,煞是好看,散發著濃郁的桂花香味,讓人看一眼就流口水。團圓餅蒸好了,我們幾個孩子誰也不能摸一下,母親要先用來祭月,就是供兔兒爺。在小院當中的棗樹下,借著月光,母親擺放一張小炕桌,桌上正中放上冒著熱氣的團圓餅,再擺上一盤盤梨、棗、桃、葡萄、香果什麼的,還有不可少的幾枝綠茸茸的毛豆。在小炕桌的上方擺上半尺高的兔兒爺塑像,母親點上三炷香,磕頭膜拜,口中念道:「求兔爺爺保佑,我全家人沒災沒病,平平安安!」而後要我們幾個孩子一個個跪下磕頭。
舊京每到進入農歷八月,大街上便會出現賣兔兒爺的小攤,也有小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賣兔兒爺的。那時我家住在東花市一帶,花市一條街有十幾個賣兔兒爺的小攤,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兔兒爺。這兔兒爺就是神話傳說中月宮里搗葯不止的玉兔,人們供奉他是對美好願望的企盼。
兔兒爺一般是黏土做的,也有的在黏土中摻入紙漿,填入模子里翻塑而成。待到翻塑出來的兔兒爺八九分干時,配上用另外模子翻塑出來的耳朵(俗稱犄角),干透後在其身上塗上一層膠水,再勾輪廓、上色、描金就是成品了。兔兒爺有大、中、小三種,大的高三尺左右,買者得抬回家;中等的有一尺高,可抱回家;小的僅三寸,托在手掌即可。兔兒爺無論大小,均為人形兔臉。臉為粉白色,三瓣嘴,帶著幾分稚嫩而和善。頭戴金盔,身披綠色戰袍,威風凜凜,有的懷抱搗葯杵,或左手托臼,右手扶杵。大的兔兒爺背後插著寶蓋式的羅傘,中等的兔兒爺背後插著護背旗。有的兔兒爺還有坐椅,如虎、獅、鹿、麒麟等,一副大將風度,也有的是坐在蓮花寶座上,或做飲酒狀或做跳舞狀。還有的極為簡單,僅是小白兔搗葯而已。
供完兔兒爺之後,便進入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刻,母親拿來刀子給我們分吃團圓餅,還要留出一部分送給街坊四鄰。兔兒爺一年一度享受一次香火,不過誰也不真正把他當神,撤供後就成了孩子的玩具了。
八月十五供兔兒爺
--------------------------------------------------------------------------------
2005-09-16 14:36:11
一年一度又到中秋節了,各大商場、超市擺滿了五花八門的月餅。但我總覺得缺少點過節的氣氛和樂趣。
小時候我家裡很窮,時常吃了上頓愁下頓。然而每到中秋節這天,母親哪怕是東摘西借也要買回一兩斤豬肉,還有果料,蒸個很大的團圓餅。至今我念念不忘母親親手蒸的團圓餅,既美觀又香甜松軟,遠比當今市場上賣的月餅好吃。母親蒸團圓餅是為了祭月,希冀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團圓餅直徑近一尺,五六層摞起來有巴掌那麼厚,每一層放上紅糖、桂花露,最上面的一層碼上杏干、梨乾、葡萄乾、核桃仁、瓜籽仁、大紅棗,再點綴上青絲紅絲,花花綠綠,煞是好看,散發著濃郁的桂花香味,讓人看一眼就流口水。團圓餅蒸好了,我們幾個孩子誰也不能摸一下,母親要先用來祭月,就是供兔兒爺。在小院當中的棗樹下,借著月光,母親擺放一張小炕桌,桌上正中放上冒著熱氣的團圓餅,再擺上一盤盤梨、棗、桃、葡萄、香果什麼的,還有不可少的幾枝綠茸茸的毛豆。在小炕桌的上方擺上半尺高的兔兒爺塑像,母親點上三炷香,磕頭膜拜,口中念道:「求兔爺爺保佑,我全家人沒災沒病,平平安安!」而後要我們幾個孩子一個個跪下磕頭。
舊京每到進入農歷八月,大街上便會出現賣兔兒爺的小攤,也有小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賣兔兒爺的。那時我家住在東花市一帶,花市一條街有十幾個賣兔兒爺的小攤,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兔兒爺。這兔兒爺就是神話傳說中月宮里搗葯不止的玉兔,人們供奉他是對美好願望的企盼。
兔兒爺一般是黏土做的,也有的在黏土中摻入紙漿,填入模子里翻塑而成。待到翻塑出來的兔兒爺八九分干時,配上用另外模子翻塑出來的耳朵(俗稱犄角),干透後在其身上塗上一層膠水,再勾輪廓、上色、描金就是成品了。兔兒爺有大、中、小三種,大的高三尺左右,買者得抬回家;中等的有一尺高,可抱回家;小的僅三寸,托在手掌即可。兔兒爺無論大小,均為人形兔臉。臉為粉白色,三瓣嘴,帶著幾分稚嫩而和善。頭戴金盔,身披綠色戰袍,威風凜凜,有的懷抱搗葯杵,或左手托臼,右手扶杵。大的兔兒爺背後插著寶蓋式的羅傘,中等的兔兒爺背後插著護背旗。有的兔兒爺還有坐椅,如虎、獅、鹿、麒麟等,一副大將風度,也有的是坐在蓮花寶座上,或做飲酒狀或做跳舞狀。還有的極為簡單,僅是小白兔搗葯而已。
供完兔兒爺之後,便進入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刻,母親拿來刀子給我們分吃團圓餅,還要留出一部分送給街坊四鄰。兔兒爺一年一度享受一次香火,不過誰也不真正把他當神,撤供後就成了孩子的玩具了。
5. 兔兒爺有哪些類型
兔兒爺有大有小,大者,高3尺多,買了得抬回家;中者尺余高,可抱回家;小者僅三五寸,托在手中即可。
兔兒爺不論大小,均為人形兔臉。臉為粉白色,稚嫩可愛;頭戴金盔,身披彩色戰袍,威風凜凜。有的懷中抱桿,有的什麼也不拿,有的左手托臼,右手持杵。
大的兔兒爺背後插著寶蓋式的羅傘,小的兔兒爺背後插著紙做的纛旗(即護背旗)。
有的兔兒爺還有坐騎,如老虎、獅子、梅花鹿、麒麟、駱駝等;也有的是坐在蓮花寶座上的;有的呈短衫挑擔狀,形如小販;還有的做飲酒或跳舞狀......也有的極為簡陋,僅是一個搗葯的小白兔而已。京城的人們憑自己的願望賦予兔兒爺不同的身份。
賣兔兒爺的攤子,一般從八月初就開始擺出來,一直賣到八月十五的夜晚。過了十五就沒人要了。
6. 北京特色禮物紀念品
北京特色禮物紀念品有生肖兔兒爺冰箱貼、立體北京地圖手機殼、藏著古錢幣的長城磚盲盒這幾種:
1、生肖兔兒爺冰箱貼。
兔兒爺是老北京人最喜歡的民俗玩具,在外地遊客集中的商業街上,在景區的紀念品商店裡,都可以看到兔兒爺的身影。現場展示的兔兒爺卻與眾不同,這是「生肖兔兒爺」。在兔兒爺的底座上上揉入了生肖的形象,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肖買一個相應的兔兒爺。而且這個生肖兔兒爺還是一個冰箱貼,即好看又實用又有個性。
北京比較適合買紀念品的東西的地方:
去大柵欄,前門大街,王府井,南鑼鼓巷,外地人來北京要想買點紀念品就去這幾個地方,因為在北京這幾個地方紀念品比較全,有各種小食品,中,高,地襠衣服,各式各樣的小飾品,在這些地方既能看到雄偉壯觀的天安門,英雄紀念碑,紀念堂,天門樓,人民大會堂,軍事博物館,既能玩又能購物。
7. 兔兒爺已經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兔兒爺已經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其中的原因是因為傳統的消淡,越來越少人知道傳統文化,也不願意傳承文化。已經很少有祭拜兔兒爺的人了。
這種民間工藝品的人氣大不如前,但是兔兒爺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還有一些年輕人、外國遊客對這種老北京民間玩意兒很感興趣。
人物形象
老舍先生這樣形容兔兒爺:「粉臉是那麼光潤,眉眼是那麼清秀,就是一個七十五歲的老人也沒法不像小孩子那樣地喜愛它。臉蛋上沒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畫了一條細線,紅的,上了油;兩個細長白耳朵上淡淡地描著點淺紅;這樣,小兔兒的臉上就帶出一種英俊的樣子,倒好像是兔兒中的黃天霸似的。
它的上身穿著朱紅的袍,從腰以下是翠綠的葉與粉紅的花,每一個葉折與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鮮明而勻調的彩色,使綠葉紅花都閃閃欲動。」這生動的描寫讓人情不自禁對兔兒爺心生嚮往,也對兔兒爺所承載的老北京味道充滿懷念。
8. 在北京哪裡可以買到便宜的紀念品雕漆的盤,首飾盒,景泰藍,兔兒爺之類的工藝品
大柵欄、天意小商品市場、秀水。
你也可以去動物園看看,你想買便宜的就去批發市場,商場肯定會很貴。
大柵欄有你需要的,古董很多基本都是假的。
天意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東西,比較時尚。
秀水不算便宜,專門騙老外的地方。
9. 兔兒爺在哪個節日期間最為流行
兔兒爺是北京市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屬於中秋應節應令的兒童玩具。每逢中秋節,北京城裡的百姓都會供奉「兔兒爺」。這一習俗源自明代。清代,「兔兒爺」轉變成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有的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討人喜歡。 [1]
人們按照月宮里有嫦娥玉兔的說法,把玉兔進一步藝術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後,用泥巴塑造成各種不同形式的兔兒爺。明清以來,月宮玉兔逐漸從月崇拜的附屬物中分離出來,在祭月儀式中形成了獨立的形象,並逐漸豐富。兔兒爺兼具神聖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游樂的功能於一體。如今兔兒爺已經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10. 中秋節拜兔爺是怎樣的習俗
兔兒爺是老北京的吉祥物,從明代時起老北京人就有中秋節請兔爺、送兔爺的習俗,寓意平安吉祥。
兔爺」是北京中秋習俗的代表,到了中秋節,北京街上你都能看見泥兔攤。在北京的中秋,家裡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中秋佳節的氣氛,因此兔爺兒是北京人過中秋節的必備用品。
「吉兔坊」是東岳廟兔兒爺山指定的製作工坊,作為北京兔爺第一坊,每年都要製作上萬尊兔兒爺。雖然這種民間工藝品的人氣大不如前,不過還是有一些年輕人、外國遊客對這種民間味道很感興趣。
寓意:
坐象兔爺,象與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
坐虎兔爺,虎為百獸之王,是統帥,寓意事業興盛,人脈廣博。
麒麟兔爺,因麒麟吐書的典故而流傳,象徵著學識廣博,學業有成。
坐葫蘆兔爺,因葫蘆與福祿同音,象徵著福祿雙全。
(10)兔兒爺模具在哪裡買擴展閱讀:
兔爺的傳說:
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支棱著兩只大耳朵 。
傳說有一年,北京城裡大鬧瘟疫,問醫吃葯都不管用。月宮的嫦娥派玉兔下凡消除了瘟疫。玉兔不要酬謝,只借衣服,以便不斷地變換男女身形更多地治病救人。
人們為了酬謝她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用泥塑造了各種玉兔的形象。並且家家都要供奉它,還親切地稱作「兔兒爺」「兔奶奶」。
現如今,兔爺兒已成了稀罕物。在廠甸、後海、以及少數商場的工藝店裡還能偶見。在北京的一些人家裡,還保留著過年擺兔爺、拜兔爺的習俗。東岳廟北京民俗博物館中保存了一些各種造型的兔爺兒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