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壓鑄模具要怎麼保養
壓鑄模具保養的5個節點:
1,每次拆卸壓鑄模具時檢查模具表面,導柱,導套,頂桿,滑塊,抽桿,型腔,流道,固定件。
2,壓鑄模具累計運行5000次後需要完成第一次去應力處理。
3,壓鑄模具累計運行15000次後需要完成第二次去應力處理。
4,壓鑄模具累計運行50000次後需要完成第三次去應力處理。
5.第三次去應力處理後,每3000次都要進行一次去應力處理。
② 注塑模具保養用什麼潤滑油,怎麼保養,多長時間保養一次
潤滑油:西諾注塑模具保養一般用潤貝的潤滑油。
保養:定期擦潤滑油,還有防銹劑。尤其是一些模具鋼料不是很好的模具,更要注重潤滑和防銹。檢查模具上面的一些配件是否有磨損。還有一些易損件是否還可以用。如果有損壞的要及時更換。還有模具的防撞條要經常檢查,如果防撞條損壞沒有及時修護,模具在運行過程中很容易碰傷。保養的重點在於,定期檢查並修復一些小問題。
模具的保養時間一般按模具的運行次數去算,像P20,718等不是很好的模具鋼料製作的注塑模具,一般最多10萬模次就要進行保養、檢修。如果是2738,S136等好一些的鋼料製作的注塑模具,那麼可以在運行80萬-100萬模次的時候再進行保養。另外,一些高速運行的注塑模具,像快餐盒模具,雖然都是用的S136的鋼料,但為了產品的高效產出,在配合高速機的高效運行下,模具容易碰傷,以及模具出現偏心的情況,所以,需要勤維護,勤保養。還有一些精密模具,也需要經常去維護保養的。
③ 請問五金模具在日常中如何保養
1:模具長時間使用後必須磨刃口,研磨後刃口面必須進行退磁,不能帶有磁性,否則易發生堵料。
2:彈簧等彈性零件在使用過程中彈簧最易損壞,通常出現斷裂和變形現象。採取的辦法就是更換,在更換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彈簧的規格和型號,彈簧的規格和型號通過顏色、外徑和長度三項來確認,只有在三項都相同的情況下才可以更換。
3:模具使用過程中沖頭易出現折斷、彎曲和啃壞的現象,沖套一般都是啃壞的。沖頭和沖套的損壞一般都用相同規格的零件進行更換。沖頭的參數主要有工作部分尺寸、安裝部分尺寸、長度尺寸等。
4:緊固零件,檢查緊固零件是否松動、損壞現象,採取的辦法是找相同規格的零件進行更換。
5:壓料零件如壓料板、優力膠等,卸料零件如脫料板、氣動頂料等。保養時檢查各部位的配件關系及有無損壞,對損壞的部分進行修復,氣動頂料檢查有無漏氣現象,並對具體的情況採取措施。如氣管損壞進行更換。
④ 五金模具的保養方法有哪些
1.凸模故障及維護:凸模是維護次數最多的零件,其主要故障是折斷。主要原因是:凸模的長度太長,凸、凹模間隙不均勻,卸料板在沖壓過程中不平穩,凸模固定板、卸料板和凸模間隙過大,凹模廢料排除不暢通等。因此,凸模長度一般不要超過35mm,以保證其具有足夠的剛性;凹模和卸料板要用固定在凸模固定板上的四根的小導柱導向,以保證凸、凹模間隙均勻和多個細小凸模導向;卸料板上的卸料螺釘採用等高套筒,以保證其在沖壓時的平穩性;凹模有效刃口以下部位全部挖空或採用真空吸附的辦法,以保證沖孔廢料的排除暢通無阻;另外,凸模刃口要定期研磨,以保證鋒利。
2.凹模故障及維護:由於沖制的材料柔軟,厚度在11mm左右,幾乎接近於無間隙模具,為保證模具間隙和所沖孔的質量,凹模材料選用45#鋼且不需熱處理。另外,凹模有效刃口以下要挖空,這些將導致凹模在沖制時刃口部位的過度磨損和塌陷。因此,應將凹模設計成鑲拼結構,多准備幾個備用件,以方便及時更換。
3.凸模和凹模間隙的維護:凸、凹模磨損,特別是凹模的磨損,增大了模具的間隙,導致所沖制的孔邊緣變毛,尺寸變大,應及時用小銅榔頭輕輕敲擊未經熱處理的凹模鑲塊型孔周邊,通過凹模的塑性變形,使型孔尺寸變小,然後將凹模刃口表面在磨床上磨去11mm,合攏上、下模,空行程運行5-10次,直到沖制的孔邊緣沒有毛邊即可。要定期檢查細小凸模與卸料板的配合間隙,保證其小於模具間隙並及時添加潤滑劑,如間隙過大,應及時更換卸料板上的鑲塊。導柱是保證模具間隙均勻的關鍵零件,它不僅要給卸料板導向,也要給凹模導向,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模具的間隙均勻合理。
4.導正釘的維護柔性線路板上的引腳和焊盤孔位置是由定位孔的位置來保證,這些定位孔預先在數控鑽床上已加工好。導正釘在凹模上的位置和數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由於環境溫度和材質的不同,柔性線路板會產生不等量的收縮,導致所沖的孔位偏離。因此,要注意調整導正釘的位置和相對數量,以保證產品的質量。
⑤ 模具日常怎麼維護和保養
定時檢查、維護:需由模具維修、上下模人員進行定時保養和檢查。
1. 每日的例行檢查和維護:
運行中的模具是否處於正常狀態:
a. 是否有低壓鎖模保護。
b. 活動部位如導柱、頂桿、行位是否磨損,潤滑是否良好?要求至少12小時要加一次油,特殊結構要增加加油次數。
c. 模具的固定模板的螺絲和鎖模夾是否松動。
生產正常狀況:檢查產品的缺陷是否與模具有關。;
下機時要對模具進行全面檢查並進行防銹處理: 抹乾型腔、型芯、頂出機構和行位等部位水份並噴灑模具防銹劑或塗抹黃油。
⑥ 模具的維護保養方法有哪些
注塑模具保養主要分三點:1.注塑模具日常保養:各種運動部件如頂針、行位、導柱、導套加油,模面的清潔,運水的疏道,這是模具生產時每天要維護的。2.注塑模具定期保養:定期保養包括日常保養之外還要排氣槽的清理,困氣燒黑位加排氣,損傷、磨損部位修正等。3.注塑模具外觀保養:模胚外側塗油漆,以免生銹,下模時,定模動模應塗上防銹油,模具保存時應閉合嚴實,防止灰塵進入型腔。以上保養內容由九鋮模具廠為您提供。
⑦ 模具的維護保養
模具的維護保養
模具維護保養目的就是為保證模具正常生產,減少故障及品質問題,延長模具使用壽命。接下來,我為大家分享模具的維護保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材料的問題,選材不當。材料性能不良,不耐磨;模具鋼未經精煉,具有大量的冶煉缺陷;凸凹模,鍛坯改鍛工藝不完善,遺存有熱處理隱患。
2.模具結構設計問題,沖模結構不合理。細長凸模沒有設計加固裝置,出料口不暢出現堆集,卸料力過大使凸模承受交變載荷加劇等。
3.制模工藝不完善,主要表現在凸、凹模鍛坯內在質量差,熱處理技術及工藝有問題,造成凸、凹模淬不透,有軟點及硬度不均。有時產生微裂紋、甚至開裂,研磨拋光不到位,表面粗糙度值過大。
4)無潤滑或有潤滑但效果不佳
1.模具長時間使用後必須磨刃口,研磨後刃口面必須進行退磁,不能帶有磁性,否則易發生堵料。模具使用企業要做詳細記載、統計其使用、護理(潤滑、清洗、防銹)及損壞情況,據此可發現哪些部件、組件已損壞,磨損程度大小,以提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信息資料,以及該模具的成型工藝參數、產品所用材料,以縮短模具的試車時間,提高生產效率。
應在注塑機、模具正常運轉情況下,測試模具各種性能,並將最後成型的塑件尺寸測量出來,通過這些信息可確定模具的現有狀態,找出型腔、型芯、冷卻系統以及分型面等的損壞所在,根據塑件提供的信息,即可判斷模具的損壞狀態以及維修措施。
2.彈簧等彈性零件在使用過程中彈簧最易損壞,通常出現斷裂和變形現象。採取的辦法就是更換,在更換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彈簧的規格和型號,彈簧的規格和型號通過顏色、外徑和長度三項來確認,只有在三項都相同的情況下才可以更換。彈簧以進口的質量為佳。
3.模具使用過程中沖頭易出現折斷、彎曲和啃壞的現象,沖套一般都是啃壞的。沖頭和沖套的損壞一般都用相同規格的零件進行更換。沖頭的參數主要有工作部分尺寸、安裝部分尺寸、長度尺寸等。
4.緊固零件,檢查緊固零件是否松動、損壞現象,採取的辦法是找相同規格的'零件進行更換。
5:壓料零件如壓料板、優力膠等,卸料零件如脫料板、氣動頂料等。保養時檢查各部位的配件關系及有無損壞,對損壞的部分進行修復,氣動頂料檢查有無漏氣現象,並對具體的情況採取措施。
如氣管損壞進行更換。要對模具幾個重要零部件進行重點跟蹤檢測:頂出、導向部件的作用是確保模具開合運動及塑件頂出,若其中任何部位因損傷而卡住,將導致停產,故應經常保持模具頂針、導柱的潤滑(要選用最適合的潤滑劑),並定期檢查頂針、導柱等是否發生變形及表面損傷,一經發現,要及時更換;完成一個生產周期之後,要對模具工作表面、運動、導向部件塗覆專業的防銹油,尤應重視對帶有齒輪、齒條模具軸承部位和彈簧模具的彈力強度的保護,以確保其始終處於最佳工作狀態;
隨著生產時間持續,冷卻道易沉積水垢、銹蝕、淤泥及水藻等,使冷卻流道截面變小,冷卻通道變窄,大大降低冷卻液與模具之間的熱交換率,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因此對流道的清理應引起重視;對於熱流道模具而言,加熱及控制系統的保養有利於防止生產故障的發生,故而尤為重要。
;⑧ 注塑模具要怎樣保養
對於外觀保養方面:模胚外側塗油漆,以免生銹,下模時,定模動模應塗上防銹油,模具保存時應閉合嚴實,防止灰塵進入型腔。sino模具使用後型腔,型芯內進行清理,不能遺留雜物,以免損傷模具表面。噴施防銹劑。模具冷卻系統裡面不能殘留冷卻水,一定要清理干凈,以免模具生銹堵住水路。 模具的機械標准件應該塗上潤滑油。
⑨ 模具保養計劃怎麼做
為延長公司模具的使用壽命,生產更多的產品,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制訂如下保養計劃:
一、裝模時的檢查、維護
1、裝模前要對模具的上下表面進行清擦,保證模具安裝面和壓機工作檯面正確配合。
2、模具裝好後將模具打開,將模具導向機構,模腔表面清擦乾凈,以保證製件的質量。
3、對模具各滑動部份進行潤滑或塗抹潤滑脂。
4、檢查、維護側護板,清理沖孔廢料道、孔。
5、檢查模具安全側銷、安全螺釘等安全件,發現問題,及時修復、更換。
二、生產中的保養
1、定期對拉延模的壓料圈、圓角、修邊模的刀口部位、翻邊刀塊部分進行塗油潤滑。
2、定期對修邊沖孔模小孔的廢料道進行清理。
3、經常觀察、感覺模具在生產時使用狀態,發現異常,立即停機檢查,及時排除。故障排除後再進行生產。
三、生產後的保養
1、生產結束後要對模具進行全面的檢查。
2、對模具進行全面的清擦,將模具內的廢料、雜物清理干凈,保證廢料盒中無廢料。
3、將模具的使用發現的問題作如實地反饋,並在交接單中做好記錄或通知修理人員經行修理。
四、模具的一、二級保養
1、模具的一級保養由生產操作人員進行。保養的主要內容為清擦、潤滑和檢查。
2、模具的二級保養工作由模修人員完成,並根據保養情況做好記錄。二級保養的主要內容:
a、對模具的圓角拉毛部位進行拋光,如果出現壓坑要對模具研配。
b、對檢查發現有問題的導向零件進行修理、恢復。
c、對模具在使用過程中刀口崩刃和刃口塌陷處進行補焊、修復。
d、對損壞、失效的彈簧等彈性零件進行更換(注意彈簧的規格和型號)。
e、對模具在使用過程中的沖頭折斷、彎曲和啃壞及損壞的沖套進行更換。
f、檢查緊固零件是否松動、損壞。如有,則進行更換。
g、檢查壓料板、卸料板是否損壞,如有對損壞的部分進行修復。
h、檢查氣動系統有無滲漏;如有,則進行修復、更換。
五、久放模具的保養
對於長期放置的模具要每兩個月安排一次保養,方法是打開模具給予除塵、除銹並對模具所有部位給予塗油處理。
⑩ 如何管理及保養壓鑄模具
第一,建立模具檔案,做好相關准備。
1,每一套模具在入廠時都要建立起一份自己的完整使用記錄,從而保證以後的維護和保養都有重要依據。
2,對於模具管理人員而言,模具自入廠以後每一部分的結構配件都必須要詳細記入檔案,並且根據需要,將模具裡面的易損部分列出,提前准備配件,並對這些配件制定嚴格的最低庫存量,以備不時之需。
3,給模具在做履歷卡的同時有必要在模具本身刻上永久性標記,易於分辨。這樣只要不傻的人都不會造成裝錯模具的鬧劇。
4,如果附帶有油缸抽芯器的模具,必須盡快給其配上快換接頭,以免每次拆裝時從油缸里漏出油引起不必要的浪費。
5,提前制定模具管理規定,對員工進行系統培訓,切實的執行下去。
第二,模具在生產的過程中要學會保養。
1,模具冷卻系統的正確使用。
2,模具在開始生產的過程中必須對模具進行預熱,防止在冷的模具突然遇到熱的金屬液而導致龜裂紋的出現。
3,對模具分型面進行及時的清理。
4,如果模具配備有中子控制,則注意絕對禁止壓鑄機與模具之間的信號線有接頭現象。
第三,模修人員做好相關保養與維護。
1,模修人員在維護,維修,保養的過程中必須要掌握一個原則,絕對不允許私自更改模具的尺寸。
2,根據本公司《模修維護保養管理規定》切實做好維護保養工作。
3,對於易損件比如頂桿,型芯等應仔細檢查,有沒有彎曲,裂痕等,如果有及時更換。
4,拋光模具需要補充一點,哪兒有粘鋁,哪兒有積碳就拋光哪兒,盡量減少因為拋光而造成的對模具所造成的磨損。
5,應對模具所有運動的部位,和結合部位,螺釘等做潤滑和防銹處理。
6,模具管理人員隨時監督保養狀況,注意其它的管理細節。做好保養維修記錄以備查詢。
模具的保管應做到台帳,圖紙,檔案等的一致性,模具不能拆開存放,避免零件的丟失,長期不使用的模具定期做防銹處理。新模具在規定的時期內盡量做去應力處理,以延長其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