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模具零件的固定方法有哪些
模具在裝配時零件的固定方法有哪些? 常採用以下幾種固定方法。
一、機械固定法
機械固定法是對某個零件施加機械力而使其固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緊固件固定
緊固件是一種可以固定機械零件的零件,如螺釘、螺栓、銷釘等。這種方法固定,易於拆卸,簡單方便,是最常用的固定法。如凸模、型芯、型腔的固定多用此法。
2、壓入固定
對於過盈配合的零件,可以採用壓入固定。一般在壓力機上進行,壓入時要注意過盈量,表面粗糙度,導入圓角和導入斜度等。壓入固定的特點是連接牢固可靠,但對壓入的型孔的配合精度要求較高。
3、鉚接固定
這是採用鉚釘將零件固定的方法;或者對固定板型孔處進行局部敲擊,使固定板的局部材料被擠向中心,將軸固定。此法操作簡單,但承受的扭矩不能太大。
二、物理固定法
物理固定法是採用物理的方法使相關零件進行固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熱套固定
這是對過盈配合進行裝配的一種方法,它是將型孔零件加熱到一定溫度,使內孔張大,然後趁熱套於軸上,冷卻後即將軸緊緊拉住而固定。此法對中性較好,但操作起來較麻煩,承受的扭矩較小。
2、冷脹固定
這是利用某些低熔點合金冷凝時體積膨脹的特性來緊固零件。此法可減少模具裝配中凸、凹模的位置精度和間隙均勻性的調整工作量,但其操作過程較復雜。
三、化學固定法
化學固定法是利用某些化學物質的粘接性能使零件結合起來而固定,主要有以下幾種:
1、環氧樹脂粘接固定
環氧樹脂對各種金屬和非金屬表面的附著力非常強,加之機械強度高、收縮率小、化學穩定性好和工藝性能好,使其在模具裝配中得以廣泛應用。在粘接時,應將粘接部分弄粗糙,使其粘接牢固。環氧樹脂粘接的主要缺點是不耐高溫、硬度不高。
2、無機粘接固定
無機粘接劑是由氫氧化鋁的磷酸溶液與氧化銅粉末定量混合而成,用其來粘接相關零件。此法粘接簡便,不變形,可耐600℃的高溫,但承受沖擊能力差,不耐酸、鹼腐蝕。
② 沖壓模具中,沖頭固定方式有那些
一般在沖頭的尾部預留一個5X5的掛台,在夾板上(凸模固定板)做一個5.3深的沉頭;或者在沖頭尾部打個洞穿一個銷釘掛在夾板上(已經很少用了),絕大部分是預留掛台,掛台的大小一般由沖頭大小來定,我目前在日企上班(以前在韓企)這里全是著這么做的,台資也是如此,目前較為先進的模具企業或跨國公司都是如此,以後將演化為一種趨勢。
③ 注塑機模具氣頂如何安裝
把中子輸出的線接 在氣泵換向閥上就可也了。
④ 簡述模具的固定方法
知道一些,可能不全面,模具也分很多種類;
五金模,模座或者承板,一般會開碼模槽,模具安裝到沖床上時,用T形塊,螺桿,碼仔組件固定,也有用配液壓夾模器的,液壓夾模器固定模具,方便快捷,成本高點;
塑模的話,用壓板固定在注塑機上,好像也是用T形塊,螺桿,碼仔組件;
⑤ 五金沖壓模具刀頭怎麼樣固定
固定沖頭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採用過盈配合的方法來固定;也可以採用無機粘接劑粘結固定;還可以採用沖頭尾部帶台階的方法來固定;還可以採用尾部切圓孔,鑲銷釘的方法來固定。
⑥ 模具設計時,在哪些情況下應考慮做鑲件、直頂鏟基的反鏟有什麼作用
1. 使用FUTABA標准模座結構組模座。
2. 使用正鋼或同規格標准模具零件、配件。
3. 所有導銷(GUIDE PIN),襯套(BUSHING)必須在尾端有凸型。
4. 所有模具設計圖面紙張尺寸需統一使用全開規格尺寸,並等核准後,才開始製作。
5. 模具上成品部分加工時,應以成品圖中尺寸公差的半值來做為加工公差,不得使用
成品圖上之公差來加工。
6. 所有度量單位以英制為准,長度使用毫米,重量使用公斤,溫度使用攝氏(C)。
7. 壓力以英制PSI為單位,1PSI=1磅/平方英寸=14.2公斤/平方公分。
8. 確認模厚,夾模板行程,頂出行程。
9. 公母模四側面吊模孔位置,「A」「B」板每一相鄰兩側最少有一弔模孔,其他模板最少
有一側面有吊模孔。
10. 四支導銷中之任一支,必須做成偏心,即不與其他三支對稱,以防止公、母模反向
合模。
11. 列印鋼材規格及硬度於模仁底面。
12. 詳列材料表並標示材料與表面處理規格,並標示電熱器瓦數規格與電壓大小。
13. 列印,編號所有模具零件。
14. 模具兩側面,應與裝箱前以鐵條固定,以免模面分開。
15. 同一成品模穴超過一個穴時,應採用連續編號以便識別模穴。
16. 在模座上需有一弔模孔於模具重心位置,以避免吊模時模具傾斜,並確定螺紋與深
度足夠負荷模重。
17. 除模仁有大面積梯階靠破外,均應裝置模面鎖定塊(PARTING LINE LOCKS)。
18. 肋片深度超過5mm時,需於肋底部加逸氣銷或以鑲件製作,以利塑料充填。
19. 以銷子做平面靠破時,應將銷子頂端加長伸入鋼材內,避免銷子頂面壓損或變形。
20. 成品重要處,應稍預留尺寸,避免加工尺寸過大而導致補焊。
21. 模仁未經許可不準補焊。
22. 在特殊情況下以補焊修補模具時,應選用模具同材料做焊條,以免材質不同影響成
品之外觀及留下痕跡。
23. 各項裝配組立均應確實控制公差,不得有敲擊之痕跡留下。
24. 所有的模板除分模面外,其餘角落應倒角。
25. 使用電熱器之模具,均需附電路圖以便生產單位正確接線。
26. 模具需咬花處理時,拔模角度至少需要2度以上,咬花深度則每深0.001」需增加1度
拔模角,例如:深度為0.003」時需有5度拔模角度,咬花前模穴表面至少要以#300
砂紙打光。
27. 確認模穴,模座強度足夠。
28. 模具設計應符合成品圖面附註要求。
29. 提供所有不屬於標准規格零件詳細圖面。
30. 模仁表面經電鍍處理後,應加熱模仁至500F以1英寸厚度加熱1小時計算,以防止模
仁脆化。
31. 電鍍件之厚度及附著強度均需特別注意,不得在使用後有剝落的現象。
32. 美式塑膠機頂出桿位置圖,主料頭末端倒鉤設計,及三片模或使用剝料板模具其拉
桿設計須設計倒鉤請。
B.模具組立圖製作要點
[一]母模平面視圖需標示部分
1. 標示母模所有基本尺寸。
2. 標示模板、模仁、模仁穴尺寸,位置。
3. 標示固定螺絲,定位銷位置。
4. 標示夾模溝尺寸,位置。
5. 標示逸氣溝,模面實際接觸面尺寸,位置。
6. 標示斜銷,滑塊,油壓缸位置。
7. 標示水管迴路尺寸,位置。
8. 標示料溝,進膠口,熱射嘴位置,尺寸。
9. 標示模面固定塊尺寸。
10.盡量使用剖面表達需要部分使其更明確清楚。
11.模具四角撬模溝尺寸為45度X 6mm深。
[二]公模平面視圖需標示部分
1. 標示頂出系統所有基本尺寸。
2. 標示頂板長度與寬度尺寸。
3. 標示固定螺絲位置。
4. 標示底板上頂出孔尺寸,位置。
5. 標示頂出板上螺絲,定位銷位置。
6. 標示水管迴路尺寸,位置。
7. 標示夾模溝尺寸,位置。
8. 標示公模面頂針位置。
9. 標示模板,模仁,模仁穴尺寸,位置。
10.標示斜銷,滑塊,油壓缸尺寸,位置。
11.標示模面固定塊尺寸,位置。
12.標示頂出系統尺寸,位置。
13.標示進膠口尺寸,位置。
14.標示回位銷尺寸,位置。
15.頂板上吊模孔最小尺寸10mm-16X2孔。
16.盡可能使用50mm直徑公模支撐柱,如模具長度超過500mm時則使用70mm直徑支撐
柱,為使公模板預留應力,中間位置支撐柱高度應比其他位置支撐柱高0.05mm。
[三]剖面視圖部分
1. 標示模板厚度尺寸。
2. 標示水管迴路尺寸,位置。
3. 最小使用M12內六角螺絲或更大尺寸固定模板。
4. 模仁與模仁穴至少由分模面算起有12mm-20mm深度為緊配合。
5. 模仁應比模板高1mm(最小)-0.5mm(最大)。
6. 導銷長度最少比公模面最高點長20mm。
7. 視圖上需標示模具總長度,總寬度。
8. 圖面上應標示所有模仁,頂塊,斜銷,滑塊,油壓缸尺寸,位置。
C.料頭襯套(SPRUE BUSHING),定位銷(LOCATING RING)
1. 使用FUTABA或同規格尺寸料頭襯套,定位銷。
2. 標示料頭開口尺寸及20R球徑。
3. 定位環外徑為100mm直徑。
4. 料頭襯套長度以不超過75mm為宜,如A板厚度超過75mm,則需將料頭襯套陷入
模板內,盡量使料頭襯套長度在75mm以內。
5. 使用M6-20螺絲或直徑6mm定位銷固定料頭襯套。
D.料溝(RUNNER),進膠口(GATE)部分。
1. 盡可能使用圓型料溝。
2. 標示料溝,進膠口,料溝與進膠口間隙尺寸。
3. 隔料板( RUNNER BARS)需熱處理。
4. 在料溝末端應有冷料溝(COLD SLUGS)。
5. 明示成品何處進膠,以防止影響成品外觀與裝配困擾。
6. 採用小點進膠口時,如模具結構允許應在母模使用剝料板以確保主料頭脫離。
7. 進膠口與料溝均需打光。
8. 在料溝末端應加上逸氣溝。
9. 各種膠口之設計參照常規的模具設計規范。
10. 模具上使用進膠口種類:
1. 圓盤式(DIAPHRAGM)
2. 小點式(PIN)
3. 料頭直灌式(SPURE)
4. 扇形式(FAN)
5. 凸片式(TAB)
6. 薄膜式(FILM)
7. 壓刀式(EDGE)
8. 潛伏式(SUBMARINE)
9. 針點式(PIN POINT)
10. 標示頂板行程距離尺寸。
11. 標示頂板墊鈕(STOP BUTTONS),頂板面積每增加200平方面積增加一個頂板
墊鈕於背板上。
12. 對較大尺寸模具採用4支凸型導銷與襯套,對於寬度較窄長度不超過300mm頂板
可用2支凸型導銷與襯套引導頂出系統。
13. 至少使用4支回位銷,模具長度超過600mm以上需使用6支回位銷。
14. 固定頂針蓋板與頂板螺絲數量,以每200平方毫米一個螺絲計算。
15. 頂板背面攻牙以配合生產成型機頂桿,200以下機台攻M10,200以上機台攻
M16。
16. 當頂針打在成品周圍半個料位時,應配合頂板先期回位裝置,以免頂針撞到母模
模面,當成品材料為ABS、PC、HIPS時,使用6mm(最小)頂針,材料為PP,PE
時使用10mm頂針,材料為PVC。KRATON使用12mm頂針。
17. 當使用套管頂出時,心銷應用壓板由公模底板背面壓緊並固定,套管心銷應使用
標准規格頂針。
18. 成品上空心圓柱,均需以套管頂出。
19. 盡可能避免使用定位式頂針,必須使用時盡量使用D形頭部固定頂針。
20. 所有頂針與頂針套管均應編號,以便識別,裝配。
21. 頂出成品所需頂針數量,可由公式計算,參照常規的模具設計規范。
E.冷卻賄賂部分
1. 以平面,剖面視圖標示冷卻迴路尺寸,位置。除特別指定外,所有水管內徑為
10mm與NPT管牙(非公制PT牙),並配合常用規格快速接頭,水孔應距離成品至
少12mm,距離頂針孔至少6mm。
2. 公、母模仁都需冷卻迴路,除非特別指定,不應只在模板上冷卻,但鈹銅模仁除
外。
3. 列印「IN」,「OUT」記號與編號於水管進,出口位置。
4. 標示所有O-RING與塞頭尺寸,位置。
5. O-RING僅適用於垂直之水孔接合處,不得用於水平水孔接合處。
6. 標示迴路內水流動方向。
7. 迴路中隔板應用銅製品或不銹鋼片,並在頂端倒角以利裝配。
8. 當採用全熱式熱膠道系統時,不可在母模側冷卻迴路中使用O-RING。
9. 水管通路位置,必須靠進成品壁厚較厚與凸出物位置。
10. 水管與水管間中心距離不可小於30mm。
11. 當使用常用規格之套管式冷卻套件冷卻模心時,必須確認接頭位置是否有使用止泄
帶,以及鎖緊定位。
12. 所有水管迴路必須經過60空氣壓力測試,檢查是否有漏氣現象發生。
13. 夾模溝附近避免有水管接頭。
14. 避免水管接頭位置在模具頂面位置,如果不能避免時,在頂面水管與分模面間必須
做排水溝12mm。
15. 任何直線水管長度不得過長,帶來加工困難。
16. 水管接頭和水管接合可採用銀焊。
17. 任何一支水管迴路內不得超過15個轉彎點,(使用隔板時共有4個轉彎點)。
18. 隔板頂端與水孔應保持有一個水孔直徑的間隙。
19. 水管與接頭之螺牙配合需緊密,攻牙深度,絲攻尺寸及止泄帶須慎重選用,閉死端
之塞頭亦不得有所泄漏。
20. 標准冷卻迴路設計,模具冷卻計算公式,水管接嘴規格,及O-RING裝置設計常規的
模具設計規范。
F.移動式鑲件,滑塊等部分
1. 滑塊之動作磨擦面均需做X型面黃油溝。
2. 使用斜銷時,應確定滑塊在模面分開後才開始滑動,斜銷應採用導銷規格製作。
3. 滑塊應裝有定位珠及彈簧,確保滑開後定位。
4. 滑塊底部應裝熱處理耐磨板。
5. 使用壓板固定,引導滑塊。
6. 滑塊設計應力求拆裝容易,以便在成型機上即可檢修。
7. 當合模時,頂針與滑塊有碰撞用使用先前回位裝置。
8. 滑塊體積與成品體積相比低於20:1時,則滑塊有獨立冷卻迴路。
9. 滑塊移動行程,應比實際成品所需要移動距離大3mm。
10. 斜銷傾斜角度為10-25度,除非有特別指定。
11. 閉模時滑塊應由斜面鎖定塊鎖定,以確保滑塊定位。
12. 斜面鎖定塊斜面傾斜角度應比斜銷角度大5度。
13. 使用油壓缸帶動滑塊時,油壓缸內承受壓力為最小2000psl(140公斤/平方公斤)
14. 滑塊與斜銷設計,參考標准化的模具設計。
⑦ 模具中的直頂怎麼說
一般來說有倒扣就需要做斜頂或滑塊。你做強脫,需要根據產品的大小、倒扣的多少以及產品所用的材料來定。
⑧ 冷沖模里細小的沖頭的固定方法
1、用標准固定板固定。(當然一般沖頭也是標準的)
2、沖頭是標準的,但可能空間不夠,用自製固定板固定,固定板採用螺釘銷釘緊固。
3、沖頭較大,自製固定板固定,固定板採用螺釘銷釘緊固,同時沖頭底部用螺釘懸吊。
4、沖頭較大,自製固定板固定,固定板採用螺釘銷釘緊固,同時沖頭側邊用頂絲緊固。
全稱為冷沖壓模具,多為安裝在壓力機上的,對放置在內的板料在室溫下施加變形力,使其產生變形,從而獲得一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產品零件的特殊專用工具。
沖壓模具的形式很多,一般可按以下幾個主要特徵分類:
1.根據工藝性質分類
(1)沖裁模 沿封閉或敞開的輪廓線使材料產生分離的模具。如落料模、沖孔模、切斷模、切口模、切邊模、剖切模等。
(2)彎曲模 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著直線(彎曲線)產生彎曲變形,從而獲得一定角度和形狀的工件的模具。
(3)拉深模 是把板料毛坯製成開口空心件,或使空心件進一步改變形狀和尺寸的模具。
(4)成形模 是將毛坯或半成品工件按圖凸、凹模的形狀直接復製成形,而材料本身僅產生局部塑性變形的模具。如脹形模、縮口模、擴口模、起伏成形模、翻邊模、整形模等。
⑨ 模具氣頂是怎樣安裝的
把中子輸出的線接 在氣泵換向閥上就可也了。科捷模具為您解答
⑩ 模具常用的固定方法
1、機械固定
機械固定凸模和凹模,最常用的方法是採用固定板固定。凸模和凹模與固定板採用H7配合,上面留有台階。對於形狀簡單的大、中型凸模和凹模可以採用直接固定在模座上,小凸模可以採用鉚接的方法固定。對於經常更換的凸模可以採用快速更換凸模結構
2、物理固定法
常用的物理固定方法有低熔點合金澆注固定法,利用低熔點合金冷卻膨脹的原理,使凸模或凹模與固定板之間獲得有一定強度的連接。
採用熱壓裝配也是一種物理固定方法。加熱固定套使其受熱膨脹,再壓入凹模,冷卻後使之固定。
3、化學固定法
常用的化學固定方法有無機黏結劑固定法和環氧樹脂黏結劑固定法。黏結表面要求粗糙,並留有一定的間隙,使黏結劑容易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