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D2模具鋼材全名,各項檢測指標
D2鋼是合金工具鋼。
成分:C=1.55%,CR=11.5%,MO=0.7%,V=1.0%,Mn=0.36%,Si=0.3%
從化學成分和我國的Cr12Mo1V1差不多!
特性:富含超硬之合金炭化物,故耐磨性高,韌性佳,耐沖擊,很金含量高,故高溫抵抗軟化力佳,硬化後可實施炭化處理。
使用范圍:冷作用模具鋼,滾牙、搓牙搓鋼珠模板,沖孔模,圓形剪切刀刃、深油拉模、耐磨需求高的塑膠模具。
熱處理:球化退火後1000~1050度油淬(HRC63),然後根據所要求的使用性能回火,低溫回火100~250度,HRC61~63,適合要求高硬度,高韌性的物件
高溫500~550回火3次,HRC58~62,回火後在400~550度區間使用,模具不會減硬度,適合在此溫度間使用的高硬度物件!
② 如何鑒定DC53模具鋼材料是不是進口的呢
如何鑒定DC53模具鋼材料是不是進口,這個鑒別難度好比登天。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正宗DC53的合金成分。正宗DC53是Cr8Mo2VSi的合金成分。以此為標准,介紹2種直觀辨別DC53真假的方法:
1)檢測DC53合金成分,看被檢測出來的合金成分是不是Cr8Mo2VSi的。如果含量不足,肯定就是假的DC53。
2)火花檢測法。與真宗DC53對比火花是否一樣。此方法需要很好的經驗支持,熱處理廠一般都用火花區別材質。
至於DC53是不是進口材料,只能用了才知道,或者做金相分析。否則神仙也無能為力。
梳理發現,市場上存在的DC53有4個等級,國產DC53每公斤價格從三十幾元元至六十幾元。
1) 廢鋼翻新的「國標」DC53;
2) 廢鋼翻新的「電渣」DC53;
3) 國標電爐DC53;
4) 國標電渣DC53,也許沒有第二家;
劣質DC53是什麼材質?有什麼風險。
劣質DC53,一般採用廢鋼翻新方式煉鋼。主要合金成分,看似和優質DC53一樣,而且價格也比較誘人,推銷人員吹噓得也很好,然後你就抵抗不住誘惑。
買回來使用後卻發現,模具容易崩裂,模具使用壽命短,模具頻繁維修。由此你就斷定,DC53不適合沖壓不銹鋼。你從此開始嘗試,不同的模具鋼型號。雖然嘗試多種模具鋼, 冤枉錢錢花了不少,人弄得筋疲力盡,可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劣質DC53,主要表現為:
1) DC53模具鋼雜質多,抗沖擊韌性差,模具刀口容易崩裂;
2)耐磨性差,模具容易塌陷或磨損;
3)非金屬夾雜多,線割加工性能差,經常發生線割不了的現象;
4) 硬度偏差大,切削加工性能差,鑽孔、攻牙不順暢;
5)模具沖頭容易崩裂掉塊,產品容易起毛刺,沖頭使用壽命減短;
6)模具維修頻率高,生產效率低下,勞民傷財;
③ 為什麼要對模具硬度檢測
模具設計時對模具的各個部門的硬度是有設計要求的,以便達到需要的強度、硬度、耐磨等,不進行檢測怎麼知道符合要求了呢
④ 什麼檢測機構能做模具鋼材檢測
只要有直讀式光譜分析儀或者化學分析化驗室,且有相關專業人員的企業或者機構都可以做模具鋼材檢測。
⑤ 模具鋼檢驗都要檢驗些什麼,如何檢驗
建議:檢驗項目參閱《金屬材料手冊》,檢驗方法參閱《金屬材料分析手冊》(元素)及相應國標(元素、機械性能)。
⑥ 我們鍛造回來的模具材料怎麼檢測
開裂原因有很多種,什麼時間什麼狀態下開裂是分析原因的重要因素。
⑦ 金屬材料硬度測試測試項目及測試標准
金屬的硬度,是指金屬表面局部體積內抵抗因外物壓入而引起的塑性變形的抗力,硬度越高表明金屬抵抗塑性變形的能力越強,金屬產生塑性變形越困難。硬度試驗方法簡單易行,又無損於零件。實際常使用的硬度試驗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維氏硬度三種。三種硬度試驗值有大致的換算關系,機械、機械工藝或金屬材料的手冊上面一般都有換算關系表。
[布氏硬度hb]
布氏硬度是用載荷為p的力把直接d的鋼球壓入金屬表面,並保持一定的時間,測量金屬表面上的壓痕直徑d,據此計算出的壓痕面積ab,求出每單位面積所受力,用作金屬的硬度值,叫布氏硬度,記作hb.
hb=p/ab=p/(πdh)=2p/(πd(d-sqd(d2-d2)))
單位:p-kgf,d,h-mm
對鋼來說,一般選用的鋼球d為10mm,載荷p為3000kgf,壓入時間為10秒。試驗所得直徑d應在0.25d-0.6d的范圍內。布氏硬度的使用上限是hb450,適用於測定退火、正火、調質鋼、鑄鐵及有色金屬的硬度。
[洛氏硬度hr]
洛氏硬度是工業生產中最常用的硬度測量的方法,因為操作簡便、迅速,可以直接讀出硬度值,不損傷工件表面,可測量的硬度范圍較寬。但洛氏硬度也有一些缺點,如因壓痕小,對材料有偏析及組織不均勻的情況,測量結果分離度大,再現性較差。
洛氏硬度(hr)也是用壓痕的方式試驗硬度。它是用測量凹陷深度來表示硬度值。洛氏硬度試驗用的壓頭分硬質和軟質兩種。硬質壓頭為頂角為120º的金剛石圓錐體,使用於淬火鋼等硬的材料。hra以60kgf的負荷試驗,硬度有效范圍是>70,適用於硬質合金、表面淬火層及滲碳層;hrc以150kgf的負荷試驗,硬度有效范圍是20-67(相當於hb230-700),適用於淬火鋼及調質鋼。
軟質壓頭由直徑1.588mm(1/16")的鋼球製成,使用於退火鋼、有色金屬等,以hrb表示,硬度有效范圍是25-100(相當於hb60-230)。
這三種洛氏硬度在表盤上刻度的顏色有所規定,hra和hrc為黑色刻度,hrb為紅色刻度。
[維氏硬度hv]
維氏硬度也是利用壓痕面積上單位應力作為硬度值計量。維氏硬度所使用的壓頭是錐面夾角為136º的金剛石四方錐體。
試驗時,在載荷p的作用下,在試樣試驗面上壓出一個正方形壓痕。測量壓痕兩對角線的平均長度d,藉以計算壓痕面積av,以p/av的數值表示試樣的硬度,以hv表示。
hv=p/av=1.8544p/d2
載荷p的大小可根據試樣的不同選擇,一般為5-100kgf。
一般硬度測量方法對應的處理范圍:
1.
hra:(洛氏a)用於量測熱處理硬質鋼材、氮化物、滲碳冶煉物、軸承鋼、工具鋼及其它軟硬材質的硬度測試。
2.
hk:(knoop
努氏)用於量測較軟材質的鋼及非鐵材料之硬度。
3.
hrc:(rockwell
c洛氏)用於量測熱處理鋼材、氮化物、滲碳冶煉物、軸承鋼、工具鋼等。
4.
hrb:(rockwell
b洛氏)用於量測較軟材質的鋼及非鐵材料之硬度。
5.
hr30t:(rockwell
30t洛氏)
用於量測較軟材質的鋼及非鐵材料之硬度。
6.
hb5:(brinell
布氏5)用於量測鋁、軟質鋁合金、鑄鐵、銅、黃銅等。
7.
hb30:(brinell
布氏30)用於熱處理鋼、退火深冷處理鋼材、沖拉材料鋼、深沖鋼帶料等。
8.
hv:(vickers維氏)適用於量測各類材料。
9.
r:(tensile
mole拉伸模數
n/mm2)用於熱處理鋼、退火深冷處理鋼材、沖拉材料鋼、深沖鋼帶料等。
10.
hr15n:(rockwell
洛氏hr15n)用於量測熱處理硬質鋼材、氮化物、滲碳冶煉物、軸承鋼、工具鋼等。
⑧ 塑膠模具測模具鋼數是做哪些動作,謝謝了!
美國是最早在工具鋼中列出塑料模具專用鋼的國家,以P來表示為主,共分為五類。 ◆ 滲碳型塑料模具鋼:P1,P2,P3,P4,P5,P6。這類鋼含碳量很低,主要是美國早期及用擠壓成型制模法,要求冷塑性好,有高的擠壓性能,成型後表面滲碳淬火提高表面硬度,使用壽命長。芯部超低碳可使淬火時變形量最小。 ◆調質型塑料模具:P20,P21。目前塑料模具中P20的用量很大,已成為主體,大多數在預硬狀態時使用。 ◆ 中碳合金工具鋼用於熱固性塑料模。鋼號有H13,而L2和S7,O1和A2也有應用。這一類的特點是: (1)基本屬二次硬化金鋼,500-600oC時的熱強性好。 (2)含鉻較高,大氣腐蝕性好。 (3)淬透性極好,適用於大模塊。 ◆ 不銹鋼用於耐蝕性要求高的塑料模,主要鋼號有420,414L,440,416。 ◆ 時效鋼是經過時效處理而獲得高的使用性能。有兩種,一種是P21低碳Ni-A1時效鋼;另一類是18Ni馬氏體時效鋼。後者是用於宇航工業的無碳高純度、高強度、高韌性的材料。用於力學性能、尺寸精度、光潔度和耐蝕性都要求高的塑料模具中。 塑料模具鋼的選用 薄壁的塑料箱體,生產批量在小於10萬件時,用P20,P21預硬態(HB250~300),腐蝕性較強時用414L。 高壽命的普通塑料模,用P6或P20,經滲碳一淬火後硬度在HRC54-58;塑料件不太大時,可用O1,S7。腐蝕性較強時用420。 非高溫的熱固性模用P6,P20經滲碳淬火後使用。腐蝕性強用420。 高溫熱固性塑料模用H13和S7或滲碳鋼P4。這些含鉻較高有好的抗回火性和抗高溫氧化性。
⑨ 金屬材料檢測資質報告常規檢測項目有哪些
品質(成份分析)、硅(Si)、錳(Mn)、磷(P)、碳(C)、硫(S)、鎳(Ni)、鉻(Cr)、銅(Cu)、鎂(Mg)、鈣(Ca)、 鐵(Fe)、鈦(Ti)、鋅(Zn)、鉛(Pb)、銻(Sb)、鎘(Cd)、鉍(Bi)、砷(As)、鈉(Na)、鉀(K)、鋁(Al)、牌號測定、水份
物理性能:磁性能、電性能、熱性能、抗氧化性能、耐磨、鹽霧、腐蝕、密度、熱膨脹系數、彈性模量、硬度;
化學性能:大氣腐蝕、晶間腐蝕、應力腐蝕、點蝕、腐蝕疲勞、人造氣氛腐蝕;
力學性能:拉伸、彎曲、屈服、疲勞、扭轉、應力、應力鬆弛、沖擊、磨損、硬度、耐液壓、拉伸蠕變、擴 口、壓扁、壓縮、剪切強度等;
工藝性能:細絲拉伸、斷口檢驗、反復彎曲、雙向扭轉、液壓試驗、擴口、彎曲、卷邊、壓扁、環擴張、環 拉伸、顯微組織、金相分析。
⑩ 金屬檢測標准都包括哪些
一、金屬材料力學性能試驗方法:
GB/T 228.1—2010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 第一部分:室溫試驗方法
GB/T 228.2—2015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 第2部分:高溫試驗方法
GB/T 229—2007金屬材料 夏比擺錘沖擊試驗方法
GB/T 230.1—2009金屬材料 洛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試驗方法(A、B、C、D、E、F、G、H、K、N、T標尺)
GB/T 231.1—2009金屬材料 布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試驗方法
GB/T 232—1999金屬材料 彎曲試驗方法
GB/T 233—2000金屬材料 頂鍛試驗方法
GB/T 235—2013金屬材料 薄板和薄帶 反復彎曲試驗方法
GB/T 238—2013金屬材料 線材 反復彎曲試驗方法
GB/T 239.1—2012金屬材料 線材 第1部分:單向扭轉試驗方法
GB/T 239.2—2012金屬材料 線材 第2部分:雙向扭轉試驗方法
GB/T 241—2007金屬管 液壓試驗方法
GB/T 242—2007金屬管 擴口試驗方法
GB/T 244—2008金屬管 彎曲試驗方法
GB/T 245—2008金屬管 卷邊試驗方法
GB/T 246—2007金屬管 壓扁試驗方法
GB/T 1172—1999黑色金屬硬度及強度換算值
GB/T 2038—1991金屬材料延性斷裂韌度JIC試驗方法
GB/T 2039—2012金屬材料 單軸拉伸蠕變試驗方法
GB/T 2107—1980金屬高溫旋轉彎曲疲勞試驗方法
GB/T 2358—1994金屬材料裂紋尖端張開位移試驗方法
GB/T 2975—1998鋼及鋼產品力學性能試驗取樣位置及試樣制備
GB/T 3075—2008金屬材料 疲勞試驗 軸向力控制方法
GB/T 3250—2007鋁及鋁合金鉚釘線與鉚釘剪切試驗方法及鉚釘線鉚接試驗方法
GB/T 3251—2006鋁及鋁合金管材壓縮試驗方法
GB/T 3252—1982鋁及鋁合金鉚釘線與鉚釘剪切試驗方法
GB/T 3771—1983銅合金硬度和強度換算值
GB/T 4156—2007金屬材料 薄板和薄帶埃里克森杯突試驗
GB/T 4158—1984金屬艾氏沖擊試驗方法
GB/T 4160—2004鋼的應變時效敏感性試驗方法(夏比沖擊法)
GB/T 4161—2007金屬材料 平面應變斷裂韌度KIC試驗方法
GB/T 4337—2008金屬材料 疲勞試驗 旋轉彎曲方法
GB/T 4338—2006金屬材料高溫拉伸試驗方法
GB/T 4340.1—2009金屬材料 維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試驗方法
GB/T 4340.2—2012金屬材料 維氏硬度試驗 第2部分:硬度計的檢驗與校準
GB/T 4340.3—2012金屬材料 維氏硬度試驗 第3部分:標准硬度塊的標定
GB/T 4341.1—2014金屬材料 肖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試驗方法
GB/T 5027—2007金屬材料 薄板和薄帶塑性應變比(r值)的測定
GB/T 5028—2008金屬材料薄板和薄帶拉伸應變硬化指數(n值)的測定
GB/T 5482—2007金屬材料動態撕裂試驗方法
GB/T 6398—2000金屬材料疲勞裂紋擴展速率試驗方法
GB/T 6400—2007金屬材料 線材和鉚釘剪切試驗方法
GB/T 7314—2005金屬材料室溫壓縮試驗方法
GB/T 7732—2008金屬材料 表面裂紋拉伸試樣斷裂韌度試驗方法
GB/T 7733—1987金屬旋轉彎曲腐蝕疲勞試驗方法
GB/T 10120—2013金屬材料 拉伸應力鬆弛試驗方法
GB/T 10128—2007金屬材料 室溫扭轉試驗方法
GB/T 10622—1989金屬材料滾動接觸疲勞試驗方法
YB-T 5345-2006 金屬材料滾動接觸疲勞試驗方法
GB/T 10623—2008金屬材料 力學性能試驗術語
GB/T 12347—2008鋼絲繩彎曲疲勞試驗方法
GB/T 12443—2007金屬材料 扭應力疲勞試驗方法
GB/T 12444—2006金屬材料 磨損試驗方法 試環-試塊滑動磨損試驗
GB/T 12444.1—1990金屬 磨損試驗方法MM型磨損試驗
GB/T 12778—2008金屬夏比沖擊斷口測定方法
GB/T 13239—2006金屬材料 低溫拉伸試驗方法
GB/T 13329—2006金屬材料 低溫拉伸試驗方法
GB/T 14452—1993金屬彎曲力學性能試驗方法
GB/T 15248—2008金屬材料軸向等幅低循環疲勞試驗方法
GB/T 15824—2008熱作模具鋼熱疲勞試驗方法
GB/T 16865—2013 變形鋁、鎂及其合金加工製品拉伸試驗用試樣及方法
GB/T 17104—1997金屬管 管環拉伸試驗方法
GB/T 17394.1—2014金屬材料 里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 試驗方法
GB/T 17394.2—2012金屬材料 里氏硬度試驗 第2部分:硬度計的檢驗與校準
GB/T 17394.3—2012金屬材料 里氏硬度試驗 第3部分:標准硬度塊的標定
GB/T 17394.4—2014金屬材料 里氏硬度試驗 第4部分 硬度值換算表
GB/T 17600.1—1998鋼的伸長率換算 第1部分:碳素鋼和低合金鋼
GB/T 17600.2—1998鋼的伸長率換算 第2部分 奧氏體鋼
GB/T 26077—2010金屬材料 疲勞試驗 軸向應變控制方法
GB/T 22315—2008金屬材料 彈性模量和泊松比試驗方法
二、金屬材料化學成分分析:
GB/T 222—2006鋼的成品化學成分允許偏差
GB/T 223.X系列 鋼鐵及合金 X含量的測定
GB/T 4336—2002碳素鋼和中低合金鋼火花源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方法(常規法)
GB/T 4698.X系列 海綿鈦、鈦及鈦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X量的測定
GB/T 5121.X系列 銅及銅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第X部分:X含量的測定
GB/T 5678—1985鑄造合金光譜分析 取樣方法
GBT 6987.X系列 鋁及鋁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
GB/T 7999—2007鋁及鋁合金光電直讀發射光譜分析方法
GB/T 11170—2008不銹鋼 多元素含量的測定 火花放電原子發射光譜法(常規法)
GB/T 11261—2006鋼鐵 氧含量的測定 脈沖加熱惰氣熔融-紅外線測定方法
GB/T 13748.X系列 鎂及鎂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第X部分 X含量測定 ……
三、金屬材料物理冶金試驗方法
GB/T 224—2008鋼的脫碳層深度測定法
GB/T 225—2006鋼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試驗方法(Jominy 試驗)
GB/T 226—2015鋼的低倍組織及缺陷酸蝕檢驗法
GB/T 227—1991工具鋼淬透性 試驗方法
GB/T 1954—2008鉻鎳奧氏體不銹鋼焊縫鐵素體含量測量方法
GB/T 1979—2001結構鋼低倍組織缺陷評級圖
GB/T 1814—1979鋼材斷口檢驗法
GB/T 2971—1982碳素鋼和低合金鋼斷口檢驗方法
GB/T 3246.1—2012變形鋁及鋁合金製品組織檢驗方法 第1部分 顯微組織檢驗方法
GB/T 3246.2—2012變形鋁及鋁合金製品組織檢驗方法 第2部分 低倍組織檢驗方法
GB/T 3488—1983硬質合金 顯微組織的金相測定
GB/T 3489—1983硬質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測定
GB/T 4236—1984鋼的硫印檢驗方法
GB/T 4296—2004變形鎂合金顯微組織檢驗方法
GB/T 4297—2004變形鎂合金低倍組織檢驗方法
GB/T 4334—2008金屬和合金的腐蝕 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方法
GBT 4335—2013低碳鋼冷軋薄板鐵素體晶粒度測定法
GB/T 4334.6—2015不銹鋼5%硫酸腐蝕試驗方法
GB/T 4462—1984高速工具鋼大塊碳化物評級圖
GB/T 5058—1985鋼的等溫轉變曲線圖的測定方法(磁性法)
GB/T 5168—2008α-β鈦合金高低倍組織檢驗方法
GB/T 5617—2005鋼的感應淬火或火焰淬火後有效硬化層深度的測定
GB/T 8359—1987高速鋼中碳化物相的定量分析 X射線衍射儀法
GB/T 8362—1987鋼中殘余奧氏體定量測定 X射線衍射儀法
GB/T 9450—2005鋼件滲碳淬火硬化層深度的測定和校核
GB/T 9451—2005鋼件薄表面總硬化層深度或有效硬化層深度的測定
GB/T 10561—2005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含量的測定標准評級圖顯微檢驗法
GB/T 10851—1989鑄造鋁合金針孔
GB/T 10852—1989鑄造鋁銅合金晶粒度
GB/T 11354—2005鋼鐵零件滲氮層深度測定和金相組織檢驗
GB/T 13298—2015金屬顯微組織檢驗方法
GB/T 13299—1991鋼的顯微組織檢驗方法
GB/T 13302—1991鋼中石墨碳顯微評定方法
GB/T 13305—2008不銹鋼中α-相面積含量金相測定法
GB/T 13320—2007鋼質模鍛件 金相組織評級圖及評定方法
GB/T 13825—2008金屬覆蓋層 黑色金屬材料熱鍍鋅單位面積稱量法
GB/T 13912—2002金屬覆蓋層 鋼鐵製件熱浸鍍層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GB/T 14979—1994鋼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勻度評定法
GB/T 15711—1995鋼材塔形發紋酸浸檢驗方法
GB/T 30823—2014測定工業淬火油冷卻性能的鎳合金探頭試驗方法
GB/T 14999.1—2012高溫合金試驗方法 第1部分:縱向低倍組織及缺陷酸浸檢驗
GB/T 14999.2—2012高溫合金試驗方法 第2部分:橫向低倍組織及缺陷酸浸檢驗
GB/T 14999.3—2012高溫合金試驗方法 第3部分:棒材縱向斷口檢驗
GB/T 14999.4—2012高溫合金試驗方法 第4部分:軋制高溫合金條帶晶粒組織和一次碳化物分布測定
YB/T 4002—2013連鑄鋼方坯低倍組織缺陷評級圖
四、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方法
GB/T 1786—2008鍛制圓餅超聲波檢驗方法
GB/T 2970—2004厚鋼板超聲波檢驗方法
GB/T 3310—1999銅合金棒材超聲波探傷方法
GB/T 4162—2008鍛軋鋼棒超聲檢測方法
GB/T 5097—2005無損檢測 滲透檢測和磁粉檢測 觀察條件
GB/T 5126—2001鋁及鋁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渦流探傷方法
GB/T 5193—2007鈦及鈦合金加工產品超聲波探傷方法
GB/T 5248—2008銅及銅合金無縫管渦流探傷方法
GB/T 5616—2014無損檢測 應用導則
GB/T 5777—2008無縫鋼管超聲波探傷檢驗方法
GB/T 6402—2008鋼鍛件超聲檢測方法
GB/T 6519—2013變形鋁、鎂合金產品超聲波檢驗方法
GB/T 7233.1—2009超聲波檢驗 第1部分:一般用途鑄鋼件
GB/T 7233.2—2010鑄鋼件 超聲檢測 第2部分:高承壓鑄鋼件
GB/T 7734—2004復合鋼板超聲波檢驗
GB/T 7735—2004鋼管渦流探傷檢驗方法
GB/T 7736—2008鋼的低倍缺陷超聲波檢驗法
GB/T 8361—2001冷拉圓鋼表面超聲波探傷方法
GB/T 8651—2002金屬板材超聲波探傷方法
GB/T 8652—1988變形高強度鋼超聲波檢驗方法
GB/T 9443—2007鑄鋼件滲透檢測
GB/T 9445—2015無損檢測 人員資格鑒定與認證
GB/T 10121—2008鋼材塔形發紋磁粉檢驗方法
GB/T 11259—2015無損檢測 超聲檢測用鋼參考試塊的製作和控制方法
GB/T 11260—2008圓鋼渦流探傷方法
GB/T 11343—2008無損檢測 接觸式超聲斜射檢測方法
GB/T 11345—2013焊縫無損檢測 超聲檢測 技術、檢測等級和評定
GB/T 11346—1989鋁合金鑄件X射線照相檢驗針孔(圓形)分級
GB/T 12604.1—2005無損檢測 術語 超聲檢測
GB/T 12604.2—2005無損檢測 術語 射線照相檢測
GB/T 12604.3—2005無損檢測 術語 滲透檢測
GB/T 12604.5—2008無損檢測 術語 磁粉檢測
GB/T 12604.6—2008無損檢測 術語 渦流檢測
GB/T 12604.7—2014無損檢測 術語 泄漏檢測
GB/T 12604.8—1995無損檢測 術語 中子檢測
GB/T 12604.9—2008無損檢測 術語 紅外檢測
GB/T 12604.10—2011無損檢測 術語 磁記憶檢測
GB/T 12604.11—2015無損檢測 術語 X射線數字成像檢測
GB/T 12605—2007無損檢測 金屬管道熔化焊環向對接接頭射線照相檢測
GB/T 12966—2008鋁合金電導率渦流測試方法
GB/T 12969.1—2007鈦及鈦合金管材超聲波探傷方法
GB/T 12969.2—2007鈦及鈦合金管材渦流探傷方法
GB/T 14480.1—2015無損檢測儀器渦流檢測設備第1部分:儀器性能和檢驗
GB/T 14480.2—2015無損檢測儀器渦流檢測設備第2部分:探頭性能和檢驗
GB/T 14480.3—2008無損檢測渦流檢測設備第3部分系統性能和檢驗
GB/T 15822.1—2005無損檢測 磁粉檢測 第1部分:總則
GB/T 15822.2—2005無損檢測 磁粉檢測 第2部分 檢測介質
GB/T 15822.3—2005無損檢測 磁粉檢測 第3部分 設備
GB/T 18694—2002無損檢測 超聲檢驗 探頭及其聲場的表徵
GB/T 18851.1—2005無損檢測 滲透檢測第1部分 總則
GB/T 18851.2—2008無損檢測 滲透檢測 第2部分:滲透材料的檢驗
GB/T 18851.3—2008無損檢測 滲透檢測 第3部分:參考試塊
GB/T 18851.4—2005無損檢測 滲透檢測 第4部分 設備
GB/T 18851.5—2005無損檢測 滲透檢測 第5部分 驗證方法
GB/T 19799.1—2005無損檢測 超聲檢測 1號校準試塊
GB/T 19799.2—2005無損檢測 超聲檢測 2號校準試塊
GB/T 23911—2009無損檢測 滲透檢測用試塊
五、金屬材料腐蝕試驗方法
GB/T 1838—2008電鍍錫鋼板鍍錫量試驗方法
GB/T 1839—2008鋼產品鍍鋅層質量試驗方法
GB/T 10123—2001金屬和合金的腐蝕 基本術語和定義
GB/T 13303—1991鋼的抗氧化性能測定方法
GBT 15970.X系列 金屬和合金的腐蝕 應力腐蝕試驗
可以在中服雲方案庫搜索更多金屬檢測報告、規范!